首頁>娛樂>

昏黃的燈光下,鐐銬加身,一身百姓麻衣的黃軒獨自坐在審訊室中央,含了很久的鋼筆尖從嘴中吐出。

下一幕,閃回到八小時前,解放戰爭前夕的松江海面……

終於在今晚等到了《瞄準》的開播。

沒有背景介紹的拖沓,年代動作劇「預期之內」的快節奏和緊迫感,時間線在連續長鏡頭下以小時為單位推進,緊湊的節奏與前期策劃的長時間準備,形成了鮮明對比。

算上編劇黃暉長達5年無數次推翻重來的創作,開機前的半年準備,和無間斷拍攝的196天,這段濃縮八天七夜的故事專案運作了近八年。

這一次,由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旗下浙江影視集團原創出品,黃軒、陳赫、楊採鈺、李溪芮領銜主演的高密度狙擊動作國劇《瞄準》被選為浙江衛視「美好時代劇獻」聯播單元的壓軸作。家國情懷和人生信仰的青年救贖在當下有著天然的代入和迴響,主旋律作品依舊切題,又多了幾分「預期之外」的突破和期待。

獻禮編排的內容品牌力

從職場劇《平凡的榮耀》解題,到抗疫劇《在一起》切題,於年代動作劇《瞄準》破題,浙江衛視此次編排「美好時代劇獻」有著一脈相承的內在邏輯——

新時代「美好生活」的概念,落點於個體、追求和奮鬥,完成了現實主義題材回潮下主流價值觀對時代發展潮流的引領。

今年5月,「美好中國」成為浙江衛視在「中國藍」品牌確立12年後戰略層面的又一次更新。在浙江衛視2020全新戰略釋出會上,浙江衛視總監林湧表示,無論何種平臺和內容,只有在使用者心智中種下「美好感」,才會有持續的熱度和發展。

中國藍劇場同時宣佈將三部電視劇打包推出的「美好時代劇獻」。

首輪《平凡的榮耀》,選擇最貼近生活的新人職場,拒絕狗血和雞湯,實地走訪後的人間真實,為中中國產職場劇帶來久違的驚喜。豆瓣評分7.7和大家都是「孫弈秋」的出圈網評,讓市場明白,純粹和細節的可貴。

時代報告劇《在一起》,記錄全中國抗疫群像,將個體和圈層標籤廣泛化和系統化。豆瓣評分9.8和逢播便登話題熱搜的大水花,讓觀眾回憶起,平凡點亮偉大的價值熱度。

今晚播出的《瞄準》無縫銜接,發生的故事年代雖離當下最遠,但大起大落的人物命運下,那些堅守的、糾結的、頓悟的選擇過程,在動盪的時代背景下被合理化甚至潮流化。

對於角色,這是普通到特殊的過渡;對於平凡,這是人心到人性的升級。置身於大的時代背景賦予了觀眾洞悉結局的先知先明,也反覆考驗著創作方在架空故事中充盈現實強烈感的能力。

從「生活」到「中國」,再到「時代」,關於「美好」,浙江衛視和中國藍劇場在內容佈局上完成了一輪空間的聚焦和時間的延展。經過這一輪劇季聯播,「美好感」有了落地方法論,「美好時代」有望就此成為內容創作在服務主題主線宣傳上的延續性命題。

紮實原創的型別融合力

由此可見,時代,從來都不只是人們經歷的時代。內容,有內容自己的時代標籤。

前兩集播出,蘇文謙(黃軒 飾)頂級狙擊手的「前科」還未暴露,停留在碼頭旁的木雕師曾思過,等待著為中共專案組所發掘;

保密局一號殺手池鐵城(陳赫 飾)的身份開門見山,帶著暗殺愛中國人士秦鶴年並嫁禍於中共的任務來到松江,最終掩護國民黨中央軍嫡系撤臺。他期待著與昔日搭檔蘇文謙自三年前「決裂」後的首次重逢,進行一場關於技術的對決和信仰的碰撞。

透過首播兩集,可以感受到,在現實主義回潮和深度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瞄準》所希望完成的三重「尊重」和三重「融合」。

為什麼談尊重?

因為原創。《瞄準》,作為浙江廣電旗下浙江影視集團自主孵化的原創劇集,是一次傳統影視對構建全方位產業鏈和穩固平臺定位的實踐。

關於《瞄準》創作,有這樣一組資料:5年劇本打磨,196支真槍,196天拍攝,1500多名工作人員,579個場景設定,16個租賃攝影棚,30000平方米搭景面積……在尊重原創之外,對於技術和歷史的尊重,使得劇集早在開播前就因「硬核技術流」被廣泛熱議。

有資料顯示,為了滿足拍攝需求,劇組在上海實地改建了一座影視城,重新還原搭建解放初期舊上海的風貌。狙擊採用世界頂級電影拍攝裝置,起用業內先進的人工智慧燈光裝置,以超高4K解析度、杜比環繞全景聲標準制作,力求多維度提升中中國產電視劇的視聽審美。

「從槍口磨損程度看,這條槍已經發生了至少一萬發子彈以上,槍管壽命接近極限。」首集蹲點接頭任務失敗後,松江市公安局的中共專案組組長曹必達立足槍械本身,貢獻了一段如現代刑偵般流暢的案件分析。浙江影視集團董事長、本劇總製片人楊揚曾說,「希望(《瞄準》)給觀眾帶來解密式的科普觀影體驗」。

借用曹必達的這句臺詞,他們做到了。尊重規律,是藝術創作最基本,也是現在最難得的。即使是雙方立場早已預知終局,也應在細節處追求經營和塑造,不應被非黑即白的人設套路化,剋制主線表達的慾望。因搭檔池鐵城誆騙誤殺摯友,蘇文謙經歷了摔槍又拾槍的覺醒過程,灰色地帶給予其角色變化的空間,讓特殊時代下的人更像人。

緊湊情節內的多線敘事,給予了劇集實踐三重「融合」的空間:

主旋律也能型別化。「狙擊」的特定領域奠定了作品落到實處的基礎,不懸浮的劇情設定和以小見大的處理手法,將其融合成一個符合時代背景邏輯的故事;

現實主義也能傳奇化。蘇池二人的較量背後,讓觀眾代入劇情後落點至「決定勝負的關鍵不是技術而是信仰」的整體立意,完成一次對時代個體的文化自覺。多線並行的故事架空不影響優質內容的輸出,冷峻緊張的節奏背後,是潮流的市場需求。

因此,年輕態也能精品化。

追趕和引領年輕觀眾審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案件不斷穿插閃回,為的是持續去刺激觀眾的腎上腺素。但當視角轉至螢幕內,給予青年群體機會進而為其正名,也是主流平臺應當擔負起的責任。

從製作到演員,《瞄準》的班底大多由80後、90後組成,包括聯合執導的五百及別克。前者因曾執導《大人物》《古董局中局》《心理罪》等懸疑作品建立起自己的新江湖,後者曾憑藉短劇《拯救》在2017年榮獲第八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最佳大學生短片獎。

實力不以年齡論高低,大家本就期待歷久彌新的演藝圈。

年代劇終有價值生命力

總有人正年輕,年輕人拍適合新時代的年代劇,劇集內外皆是如此。

與老一輩鐵骨錚錚的英雄夢相比,更加青年一代的觀眾不再滿足於年代劇或動作劇的單純,和為「解密」而「解密」所故意營造的懸疑色彩。這也是一部講述對決的年代動作劇,選擇弱化巨集大歷史戰爭場面的原因。讓歷史成為一種價值選擇,從而傳遞那個時代的精神魅力。

可看性上,《瞄準》的獨特之處,在於營造主體「狙擊」的現代映照和特定歷史時期二者間的交錯感。在《瞄準》首播前兩集中,觀眾更像是跟著松江市公安局的視角,自然代入體驗槍殺案件的破譯過程,進而慢慢推揭開至蘇文謙的真實過程。時間點的直接推進,和長鏡頭的完整敘事,能夠讓年輕觀眾感覺到,自己的審美被考慮,判斷被尊重,進而對遠端歷史產生興趣和共鳴。

內容的生命力同樣在情。戰火年代,暗流湧動的對決背後,劇集依舊選擇一開始,便交代蘇文謙和秦鶴年唯一女兒秦紫舒、外孫女秦雪之間短暫的溫情時光。

他是曾經以個人名義配合池鐵城從事抗日鋤奸的頂級狙擊手,可在那段歷史被重新翻出前,他享受於作為普通百姓為秦雪傾盡所有購買白雪公主生日蛋糕的時光。時代背景下的微光,以史為鏡,如人飲水,勾勒時代風雲和個體際遇的因果張力。

這同樣是伏筆,隨著劇集發展必將影響和左右著蘇池二人的價值選擇。人心、大愛,始終是主旋律表達中國魅力的重要落點,驅使著年代劇中的青年影像影響著新一代年輕人的價值選擇。有歷史必有故事,剋制處理好溫情與價值的融合和昇華,冷靜描寫命運裹挾下平凡人的迷茫和苦難,這也是年代劇始終吸引觀眾的原因。

正如浙江影視集團董事長、本劇總製片人楊揚曾作比喻,「主旋律的表達應該滲透在創作的每一個細節當中,是潛移默化,而非喊口號。主旋律表達就像空氣,能夠讓觀眾時時刻刻感受到,卻也能夠時時刻刻忘掉。」

型別劇真得很熱。但型別劇如何免於臉譜化和俗套化,豐富特定時代的傳奇故事,是其拒絕同質化的關鍵。用心,對故事,對題材,對行業,《瞄準》開了個好頭。畢竟,融入當下時代,內容不一定總要押寶社會痛點和觀眾情緒,型別劇追求精品也並非侷限於某些特定元素。

而《瞄準》進入「美好時代劇獻」的壓軸,也讓筆者看到了這一單元長久發展下去的可能性。這本是一個不拘束於任何限制的主題,之後的每一年,都期待有這麼幾部帶有「美好感」的現實主義作品,能夠串聯起電視內外的中國故事。這是平臺設計聯播單元可以展望的可能性,也是觀眾對時代精神和國劇生產所期待的。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令人惋惜的《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