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因為《中國機長》,昨天又重新看了一遍《薩利機長》,同樣是空難的傳記類電影,但是這兩部電影是不能拿到一起去比較的,他們之間不管是故事情節,還是敘事手法或者是價值核心,都是有很大不同。

難以抉擇的208秒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號班機在紐約拉瓜迪亞機場起飛,在飛行至大約850英尺的高度時,突然出現一大群飛鳥,撞上了剛剛起飛三分半鐘正處於上升階段的飛機,飛機上兩翼的引擎都因遭受鳥擊而失去動力,機長薩利立即向機場控制塔報告,機場方面隨即指示飛機折返紐約拉瓜迪亞機場。但因為飛機速度太快,高度太低,薩利機長髮現飛機根本無法掉頭返回拉瓜迪亞機場或者是紐澤西的泰勒伯勒機場,在做了所有努力之後,薩利決定避開人煙稠密的紐約市區,緊急迫降在哈德遜河上,在機長的操控下,飛機成功降落,創造了全員完好無損的奇蹟。機長薩利也一舉成為了所有人心目中的英雄。

相比於《中國機長》的故事原型,這個故事好像更簡單。從起飛到迫降不過短短六分鐘,而機長從事故發生到做出反應,僅僅只有三分鐘。這個時間太短了,短到根本無法給飛機上的乘客新增任何戲劇反應,短到你就算每一秒都是慢鏡頭都撐不起一個電影的地步。所以導演另闢蹊徑把關注重點放在了機長薩利·薩倫伯格的身上。

拯救了飛機上所有人的薩利成為了英雄,但是他卻面臨著,航空調查委員會的調查。按我們想,這肯定是個值得載入史冊,皆大歡喜事啊,肯定會拍成正能量啊,但是導演卻偏偏不。

在事後的機器模擬實驗中,1549號航班被認為是可以安全返回機場的,而不是進行“不可能完成任務”的水面迫降。如此一來,薩利的做法,就被質疑是錯誤的,是他把所有人帶到了危險的境地。

從英雄到罪人可能只在轉眼間。

但是在聽證會上薩利慷慨陳詞的說服了調查組,在重新加入了人為考慮時間之後,事實證明飛機根本無法飛到任何一個機場,最好的選擇只能是在哈德遜河降落,薩利是當之無愧的英雄。經歷過911事件的美國人,飛機、事故、紐約,幾乎就是心靈創傷的關鍵詞,這使得美國所有藝術作品中都有一種強烈的執著,在美國大片裡飛機被劫持已經成為了家常便飯,就連總統的飛機都不安全(空軍一號),而發生在哈德遜河上的這個真實事件無疑是對美國人心理上是個很大的撫慰。

影片沒有刻意去煽情,也沒有過多的表現動作特效場面,整個事件翻來覆去講了兩遍,但加一塊也不過十分鐘左右,整個電影的重點放在事後,討論機長是否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影片的核心也就是在討論,薩利機長的舉動,是英雄,還是騙子。

其實對於《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這種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傳記電影來說,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它的結局是已經註定的,無論你怎麼朝著過程裡新增調料,也無法改變這盤菜的最終樣子,你能做的只是讓他好吃一點。《薩利機長》通過湯姆漢克斯的精彩演繹,塑造了一個默默無聞式的英雄,他更專注於人性的審問和思考,當你作為一個機長,身上肩負著155人的性命,那時候你會如何選擇?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二位好萊塢巨星《好萊塢往事》國內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