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很多公司都有靈魂人物,基金公司也不例外。

而在FOF領域,這一現象更加明顯,很多基金公司的規模都是靠一個人支撐起來的。

目前管理規模超過10億元的FOF基金經理共有53位,他們中的很多人,一個人的管理規模就代表了整個公司。

從基金公司的視角來看,旗下的FOF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一人管理,雙人管理,多人管理這幾種模式,而每種管理模式下,不同基金公司的情形卻也不一樣。

一、一人撐起一家基金公司

靈魂人物對一家基金公司的規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比如興全的林國懷,是所有FOF基金經理中管理規模最大的,而興全旗下的FOF都有他的身影。

這些基金公司中,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是這家公司的FOF基金經理僅此一人。

比如泰康的潘漪、華商的孫志遠、鵬華的孫博斐、長信的楊帆、萬家的徐朝貞,這五位基金經理管理了他們公司所有的FOF產品,而且公司也沒有第二位基金經理有再在管產品。

一個人就代表了整家公司的FOF規模,偏股型FOF和偏債型FOF都由同一人管理。

另外一種則是基金經理雖然有多名,但某位基金經理參與管理了公司旗下的所有FOF,其他基金經理只是協管或者共同管理參與其中的某幾隻FOF。

興全的林國懷、浦銀安盛的陳曙亮、嘉實的張靜、東方紅的陳文揚、建信的梁珉都是這一種類型。

這裡面可以說說東方紅、浦銀安盛和興全。

東方紅旗下總共有4只FOF,鄧炯鵬雖然只參與管理了其中一隻FOF,但是東方紅欣和平衡的規模佔到了整個東方紅FOF規模的8成。

作為前招商銀行“五星之選”的主理人,鄧炯鵬首隻FOF出師不利,成立一年半以來,一直在一元淨值以下徘徊,唯一略感欣慰的是回撤控制的還算不錯,最大回撤僅-10.28%。

比東方紅FOF數量和規模更多的是浦銀安盛,浦銀安盛旗下的FOF幾乎全部是偏債類型,這主要跟它們的靈魂人物陳曙亮擅長偏債有關。

陳曙亮一個人的管理規模超過了120億元,浦銀安盛能夠躋身FOF規模前列,他功不可沒。

與浦銀安盛類似的是興全,林國懷同樣參與管理了興全旗下所有的FOF。

而與專注於偏債FOF的陳曙亮不同的是,林國懷是市場上比較稀缺的擅長配置偏股FOF的基金經理。

他旗下有一隻FOF叫做積極配置三年封閉的FOF,業績基準是中證偏股型基金指數收益率*85%,這也是我所知的唯一把偏股型基金指數作為主要業績基準的主動管理型FOF。

光是這一點,我還是比較佩服的,畢竟林國懷選擇了挑戰高難度。

二、雙人管理,有的配合,有的獨立

有些基金公司,雖然FOF基金經理超過了兩名以上,但是如果按照獨立管理作為標準的,這些基金公司是由兩名基金經理管理為主。

這些基金經理,有的一人獨挑重擔,有的互相配合,不同公司,各不相同。

(注:兩位基金經理佔比相加規模超過100%,是因為共同管理的規模分別進行了計算)

先來看看目前FOF管理規模最大的交銀施羅德,雖然蔡錚只管理了兩隻FOF,但是由於交銀安享接近200億元巨無霸般的規模,導致蔡錚的管理規模佔比會比劉兵更高一些。

另外再看他們兩個管理的產品類型,發現蔡錚聚焦於偏債混合,而劉兵有些產品的權益比例會更高一些。

而且,蔡錚和劉兵所管理的FOF都是獨立運行,兩人沒有任何一隻產品是交叉共同管理。

相同的類型還有富國,張子炎和王登元也是各自獨立管理,而且兩人的FOF類型偏股和偏債都有,兩人的規模也十分的相似。

所以,蔡錚和劉兵,張子炎和王登元更像是競爭關係。

與上述不同的是民生加銀,於善輝和蘇辛分工相對明確,於善輝主要負責偏債類的FOF,蘇辛負責偏股類的FOF,兩人互相配合,產品既有單獨管理,也有共同管理。

再說國泰君安,國泰君安所有的FOF採用的都是雙基金經理模式,如果算上7月份新成立的FOF,李少君一直是作為第二管理人參與了每一隻FOF的運營。

所以,對於於善輝和蘇辛,高琛和李少君來說,他們更像是合作關係。

而對於中歐和招商來說,其實更接近一人撐起一家公司的模式。

尤其是中歐,鄧達只獨立管理了五千多萬的規模,其他絕大部分都是由桑磊一肩扛起。

所以,對於中歐和招商來說,幾位經理更像是隊長和隊員的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中歐也是業內少有偏股混合型FOF佔大頭的基金公司。

三、大廠優勢,多人管理

大廠不愧為大廠,FOF基金經理遍地開花,體現了雄厚的實力。

(注:基金經理佔比相加規模超過100%,是因為共同管理的規模分別進行了計算)

不過,說是多人管理,但是仔細看看他們管理的FOF規模佔比就會發現,這些大廠的FOF規模,大部分也是由一位基金經理佔據了大頭。

比如平安的高鶯、廣發的楊喆、易方達的張浩然、南方的李文良。

而華夏和匯添富兩家公司,幾位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佔比相對更分散一些。

另外,這幾家FOF大廠中,華夏和廣發不約而同選擇的是單基金經理模式,旗下每隻FOF產品僅由一位基金經理單獨管理。

而其他的四家,或多或少都會有雙基金經理管理的FOF出現,在這四家中,比較獨特的是銀華基金。

它旗下的所有FOF都是雙基金經理模式,且都是兩兩配對,肖侃寧和熊侃是一對搭檔,吳志剛和張競競又是一對搭檔。

如同相聲組合一樣,構成了“雙侃組合”與“競剛組合”。

這或許也是不同公司之間對FOF策略的理解不同之處。

四、逃不過的比例

從基金公司的規模看,排名前列的幾家公司規模,佔據了全市場的絕大部分規模。

而從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看,少部分基金經理,管理了市場上絕大部分FOF的規模。

再從基金公司內部來看,除了匯添富、華夏、富國等少數基金公司,絕大多數的公司規模,僅由個別基金經理一人支撐。

目前整個FOF界都是這麼一個現狀。

而這些造成現狀的原因,我想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中國FOF處於初期發展階段,目前全市場FOF規模僅2000多億元,數量僅300多隻,只佔到了整個公募基金數量的3%,而全球FOF數量佔比超過了10%。

所以,在FOF領域佈局較早和比較重視的基金公司往往具有先發優勢,

銷售渠道強大,宣傳給力的基金公司也會募集更多的金額。

二是FOF還沒有被投資者完全接受,FOF的大類資產配置、“減震器”等優勢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

導致投資者的認可度還是不足,普及FOF的投資者教育還需加大馬力,投資者對於大部分FOF基金經理都不太熟悉,知名的少之又少。

三是業績優秀的FOF基金經理還是少數,尤其是具備優秀基金篩選和善於大類資產配置的基金經理極為稀缺。

所以大家的目光會集中在少數幾位證明過自己業績、或者知名度比較大的基金經理身上。

最後,我相信,隨著FOF市場的不斷完善,基金公司越來越重視,FOF規模和數量逐漸變大之後,靠一位基金經理支撐整個公司規模的現象會越來越少見。

畢竟,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盛開春滿園!

3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在課堂觀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