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最近一段時間,由於臨近雙十一再加上安卓陣營已經迎來了芯片迭代的迭代期,幾乎所有的手機品牌都對旗下搭載老款芯片的機型進行了較大幅度的降價促銷,某些機型的降幅甚至可以達到1000元乃至2000元以上,其中不乏一些在最近兩三個月內發佈的新款產品,譬如小米的12Pro天璣版,紅米K50至尊紀念版等。

就連一向以價格堅挺著稱的蘋果,其剛剛發佈的iPhone14系列產品都在二級市場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價,其中最典型產品就是iPhone14Plus,這款機型在某些平臺的補貼下,其價格相比於發佈價下跌了1000-1200元不等,這也是蘋果歷史上出現的唯一一次新品在發佈兩個月內就降價1000元,創造了歷史。

然而,在這一片降價促銷的氛圍中,有一個品牌所發佈的產品卻顯得格格不入,那就是華為以及其所發佈的華為Mate50Pro

華為Mate50Pro尤其是崑崙版在華為官網,自營旗艦店等各大自營平臺均處於缺貨狀態,連定金都無法支付,而在第三方店鋪中,這款手機普遍都需要加價購買。

那麼問題來了,華為Mate50Pro為何到目前為止依舊一機難求?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1、華為Mate50Pro依舊是目前中國產手機中最成功的高端機,擁有廣泛的市場需求,並不需要擔心需求問題。

在我們討論這個環節之前,先問大家這樣一個問題,大家認為,價值10萬乃至更高的勞力士手錶和價值1萬的歐米茄,在時間準確性方面有沒有差別?答案自然是沒有,同時也不會有消費者會因為勞力士比歐米茄走得準而去購買勞力士,消費者購買勞力士最本質的訴求就是為了“彰顯身份”,尋求一種身份的認同,這就是所有奢侈品所具備的共通的特點。

就像法國思想家鮑德里亞曾在《消費社會》中所提出的觀點:“我們消費的,其實不是物,而是物所代表的符號”

如果大家能夠抱著這樣一種心態來看待問題,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售價16.5萬的愛馬仕自行車以及98元的蘋果掛繩會賣斷貨了。

那麼再說回到手機,隨著硬件同質化加劇,現階段售價3000元的中端手機在實用價值方面相比於5000元以上的高端機其實已經沒有本質的差異。

那麼為什麼還有人要去購買價值5000乃至萬元的手機呢?這一切邏輯的背後的核心原因就是——“手機已經成為了能夠代表某種社會地位、身份和品味的產品,而並非只是一種工具”。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小米所嘗試的堆料策略無法幫助其在該段市場站穩腳跟的原因所在,因為高端消費者所要的從來就不是“堆料”。

那麼在現階段大陸的高端手機市場,擁有廣泛認同的品牌有哪些?其實算來算去也就只剩下蘋果和華為,而這兩者的消費圈層又剛好不重疊。

前者主要以年輕、女性消費群體為主,而後者主要以中年,商務,國企/事業單位的消費群體為主,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後者這部分消費群體的訴求其實被很多手機廠商所忽視,而華為則把握住了,這就是典型的長尾效應。

而最新發布的華為Mate50Pro恰好能夠滿足這部分消費者的訴求,至於所謂的配置,價格,對於這部分消費者來說,根本不是問題。再者說了,華為Mate50Pro除了不支持5G之外,在其他硬件配置方面也並不差,滿足基本訴求完全不是問題。

2、保持稀缺性,維護品牌高端屬性。

前文我們提到,華為Mate50Pro實際上已經具備的“奢侈品”的性質,那麼對於任何一個奢侈品來說,打造“稀缺性”一向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商業策略。因為只有擁有了稀缺性,才能直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而稀缺性同時也可以維護產品的高端屬性。

這就有點類似於曾經小米的“飢餓營銷”的方式,只不過,小米採用飢餓營銷的目的是為了塑造自家品牌性價比的屬性,而華為採用“飢餓營銷”則是為了維繫自家品牌的高端屬性,兩者的結果雖然迥異,但是目的都是一致的。

3、維繫自家線下渠道的利益。

對於購買過華為Mate50系列產品的消費者應該都清楚,華為Mate50Pro雖然在線上市場尤其是自營店鋪很難買得到,但是在線下市場尤其是各大華為的直營店卻能夠比較輕鬆的買得到。(可能會需要捆綁碎屏險等)

這就是華為的一種商業策略——“棄線上,保線下”,這一策略從華為Mate40時代開始,就一直延續了下來。

至於其內在的原因也很好理解——對於華為來說,線下市場的重要性遠高於線上

大家都知道,在大陸手機市場中,線上市場和線下市場的份額比例大體為3:7(目前可能是3.5:6.5左右),這也就意味著,線下市場依舊是銷量的大頭。

並且,線下市場相較於線上市場,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線下市場消費者對於品牌的忠誠度更高

因為在線下市場購買手機的售前,售後等過程中,品牌的理念更容易被消費者內化,從而轉化為一種品牌的內在驅動力。所以,對於現階段中國產手機品牌來說,得線下者得天下這個論調一點沒變。

而反觀線上市場,其實是一個容易得到,同時也很容易失去的市場,小米僅僅通過一兩年的運作就在線上市場站穩腳跟,但是隨著其他品牌的入局,小米早已不復當年之勇。

同時,線下市場的佈局難度也明顯高於線上市場,線下市場一旦完全枯萎,想要重建非常困難,華為在鼎盛時期花費大力氣建設的線下渠道,當然不想就此放棄,畢竟人無法再少年,但是花依舊有重開的機會。

另外大家還要明白,華為的消費者業務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智能汽車”,華為雖然不造車,但是和其聯名生產的賽里斯可都是直接放在華為的專賣店裡進行展示和銷售的,也就是說,華為其實是承擔了車輛經銷商的職責,那麼既然是賣車,線下門店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優先保證線下經銷商的利益,保持現有的銷售渠道是華為現階段的重中之重,採用這種策略也就很好理解了。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

4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拿未知創造未來!方太為廚電業發展敲定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