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

【宋】晏殊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註釋】

只解:只會,只知道。

“時光”句:形容時光易逝,容貌變老。宋韓維《襄城道中懷曼叔》:“歲月催人老,山川記子游。向城非昔勇,遇物更春愁。”宋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多情:指多情之人,針對一個人的性格而言,重視情誼、富於情感、感情深重的性格叫多情,多指重愛情。《南史·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宋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宋張先《南鄉子·京口》:“春水一篙殘照闊,遙遙。有個多情立畫橋。”宋蘇軾《蝶戀花》:“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清納蘭性德《太常引》:“無憑蹤跡,無聊心緒,誰說與多情?”

離亭:路旁的驛亭,古時人們常在這個地方送別。其中地點遠者稱之為離亭,地點較近者稱為都亭。南朝陳陰鏗《江津送劉光錄不及》:“泊處空餘鳥,離亭已散人。”唐駱賓王《送劉少府遊越州》:“離亭分鶴蓋,別岸指龍川。”宋徐昌圖《臨江仙》:“飲散離亭西去,浮生長恨飄蓬。”清吳偉業《別丁飛濤兄弟》:“把君詩卷過扁舟,置酒離亭感舊遊。”

朧明:朧,現在常與朦連用為朦朧,形容月光不明。朧明,即月光微明。唐元稹《嘉陵驛》之一:“仍對牆南滿山樹,野花撩亂月朧明。”宋岳飛《小重山》:“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宋范成大《菩薩蠻》:“絲雨日朧明,柳梢紅未晴。”清納蘭性德《金菊對芙蓉·上元》:“追念往事難憑。嘆火樹星橋,回首飄零。但九逵煙月,依舊朧明。”

【賞析】

本篇抒發時光無情、歲月易老、相思怨別之情。

時光匆匆流走,只知催人老去。它是一個公正而冷漠的行者,不會為多情之人放慢腳步。夢中我們在清冷的離亭告別。看著你漸漸遠去,我的心中湧起綿綿不絕的幽怨。恨相聚太短,離別太長。你不知歸期,我寂寞等待。你漸行漸遠,衣袂紛飛;我久久停佇,任淚水長流,浸溼了春衫。因為太過傷心我被喚醒,原來只是一場離別的夢,但眼角的淚,枕邊的淚痕那麼真實,傷痛也那麼真實。我常借酒消愁,希望一醉不醒,以忘卻離別帶來的悲傷。

如今已是深秋,窗外梧桐樹葉在西風中颯颯作響,一陣陣疾風吹過,有蒼老的葉子飄落。酒醒後仍是夜晚,月光微明,殘月掛在中天。醒著更加寂寥惆悵,我只願睡去,做一個好夢,不再被分離驚醒的夢。不知哪裡的高樓有大雁鳴叫的聲音,好夢頻頻被驚醒。不知道身處異鄉的他,是否如我一樣,因分離而失落傷心。

一切故事都是時光的故事。不需等到垂垂老矣,當你站在青春的尾巴上,就可以回想往事,咀嚼人生,暗問一聲“昔日青春今在否”。很多時候,那些看似在眼前的人和事,其實已經遠在天邊。歲月猶如沙漏,總是在不知不覺間蒼老了容顏,改變了生死相許的戀情。然而人間總會有離別,而多情之人,還獨自苦苦等候相聚的到來。

關於愛與時間,愛爾蘭詩人葉芝的詩《當你老了》也十分感人。縱然時光在你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縱然你的臉上佈滿皺紋,縱然歲月在你身上留下輕愁,你依然是我心中唯一的摯愛。當青春的光芒隱退,那在時光中領悟的智慧終將獲得永恆的價值。

本篇的主人公痴心愛戀著分離在外的一個人。因之輾轉反側,魂牽夢繞,憂傷落淚。

上闋寫夢境和醒來的悲傷,下闋寫夢不成,失眠見到的清冷月光、聽到的風吹梧桐聲和雁聲。清冷的景契合詞人清冷的心境。整首詞雖然哀婉但不淒厲,寫得情切而恨深,抒發了濃郁的相思怨別之情。

趙尊嶽《〈珠玉詞〉選評》評價:“此詞獨驚秋夢,寄慨遙深,然用筆靈活,肆應開展,極其能事,其於夢中所接,則述離亭;於夢後所聞,則迷雁聲,前後均以夢為樞紐,而夢之所以醒者,則由於夢中之淚滴春衫,層次可謂分明,說理可謂詳盡。然信筆直書,毫不見詰曲勾勒之跡,此即所謂渾成矣。夢酒而醒,醒而聞雁,此瞬息間事,感則有之,又何有於時光之催人耶?作者心細如髮,筆妙如雲,只輕輕於夢中用‘春衫’二字,以見所夢者,為春日事,而今夢醒,則為秋雨梧桐,相去已兩季,乃匆匆現於一夢,瞬息之中,是豈非時光之催人乎?借夢中之春,與夢醒之秋,說明時光之催人,是真敏於構思屬事,較之明說者,遠勝百倍。最後以何處雁聲作結,事外遠致,別具遙思,是善於言情者。”(《詞學》第七輯)對於本首詞的章法之妙,構思之精細,趙先生此言可謂妙解。

今人劉逸生在《宋詞小札》中說:“短短四十四個字,寫出人生一種深沉的感慨。音節如此嘹亮,情感如此鬱勃,真像聽到天際的一聲雁唳。雖然是那樣短促的數聲,卻悲涼悽緊,盤旋迴蕩,使你的心情無法立刻平息下來。不過,它雖然使你沉思,惹起你一縷清愁,卻不會使你覺得陰森恐怖。它那強力震撼的幅度,恰好維持在你情感能容納的寬度之內,因而你的感動是在情感的振幅之內迴盪,是引起深深的讚歎,浮起對人生的許多聯想。正如一杯真正醇美的酒給你產生的魅力。……這是孤雁的哀唳,響徹天際,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緒提升到一個頂峰了。這一聲代表什麼呢?是感覺深秋已經更深嗎?是預告離人終於不返嗎?還是加劇室中人此時此地的孤獨之感呢?不管怎樣,它讓人想得很遠、很沉,一種惘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劉逸生對末句的鑑賞,側重其造成的氛圍和給室中人增添的情感這一角度。末句寫孤雁之聲,對於正處於孤獨等待、傷心失意中的主人公來說,增添了一種淒冷的感覺。而她等待的那個人,不知歸期。

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風瀟雨驟西樓人未眠,千里相思小字淚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