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大觀園是愛與美的象徵,這是毋庸置疑的。相對於賈府長期形成的規矩大於天處處受約束,大觀園簡直是個自由王國。寶玉和黛玉在大觀園的桃花樹下共讀西廂,是愛也是美;寶玉在大觀園裡笑看晴雯撕扇,是愛也是美;姑娘們在大觀園成立詩社吟誦風花雪月,是愛也是美;寶釵與黛玉在大觀園裡“互剖金蘭語”,同樣是愛也是美。

然而,這些愛與美沒能在大觀園裡長久存在,第七十八回,隨著晴雯芳官等人被攆、寶釵搬走,置身於大觀園中的寶玉,再也看不到往日的熱鬧繁華,只感受到了陣陣淒涼,正應了甄士隱的那句“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是誰終結了大觀園的愛與美?王夫人被千夫所指,因為正是她發起“抄檢大觀園”,才讓大觀園迅速從熱鬧走向淒涼。

王夫人真是比竇娥還冤,作為當家主母,她當然希望孩子們能快樂地生活著。但是,作為末世的當家主母,她也不得不順應形勢,終結詩與遠方,以維持一大家子人眼前的苟且。

沒錯,真正終結大觀園愛與美的,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而是大勢所趨,是賈府日趨沒落難以為繼的必然結果。

大觀園的存在,本就是個錯誤。

大觀園是怎麼來的?賈府原本沒有這樣一個園子,是因元春晉封為賢德妃,又得到了一個省親的機會,於是賈府大興土木,建造了這樣一個園子,作為省親別墅。

對於賈府這樣的勳貴來說,一直活在榮耀裡,家裡有人封妃不過是錦上添花。但是,對於已經走到末世的賈府來說,修建大觀園加上舉辦省親儀式,卻是雪上加霜。

早在第二回,林黛玉進賈府之前,深知賈府內情的冷子興就說過:賈府“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賈府只是表面維持了富貴繁華,實際上已經捉襟見肘了。修建大觀園和省親,耗損了賈府最後一口元氣。這一點,書中通過賈珍的話進行了證實:“頭一年省親,連蓋花園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兩年,再省一回親,只怕就精窮了。

省親,連蓋花園子”,如果再來一次,就“精窮”了,說明在修建大觀園之前,賈府的儲備本來就不算多,只是能勉強維持日常生活。大觀園的修建,可以說是掏空了賈府的家底。

所以說,修建大觀園,本就是個錯誤,因為它只是讓賈府在名望上錦上添上,卻在物質上讓賈府雪上加霜

大觀園的愛與美,建立在高昂的運營成本上。

省親過後,崇尚節儉的元春,擔心大觀園這麼好的園子就此荒廢了,於是諭令妹妹們住進去,也算是物盡其用。

元春的初衷是好的,但結果卻適得其反。為了維持大觀園的運營,從財力到人力,都必須付出高昂的成本。

第二十三回提到,“每一處添兩個老嬤嬤,四個丫頭,除各人奶孃親隨丫鬟不算外,另有專管收拾打掃的。”這是明面上的人力成本。

還有,因為園子裡住的是千金小姐,安全問題成了重中之重,所以在園門的值守上也需要加派人手,這是書中沒有提到的,卻是客觀存在的。

除了這些,還有一項最容易被忽略的人力成本,那就是管理成本。

啟用大觀園,讓姑娘們單獨居住,實際上相當於從總公司抽調人手,重新成立一個分公司,而且這分公司的體量很大,管理起來相當麻煩。比如第六十三回提到,當怡紅院準備開夜宴為寶玉慶生時,林之孝家的領著幾個管事的女人來巡查。這樣的事務,就是因大觀園的啟用而多出來的。園子很大,這也就決定了巡查並不容易,所以才會出現潘安溜進園與司棋幽會的事發生。

大觀園的管理之難,在王熙鳳病重臥床之後徹底暴露出來,作者在述寫玫瑰露和和茯苓霜事件後,通過寶釵與寶玉的對話帶了一筆:

寶玉笑道:“原來姐姐也知道我們那邊近日丟了東西??”寶釵笑道:“若非因人,你連這兩件還不知道呢。殊不知還有幾件比這兩件大的呢。若以後叨登不出來,是大家的造化,若叨出來,不知裡頭連累多少人呢!”

因為玫瑰露和和茯苓霜事件牽扯到寶玉身邊的芳官,寶玉才知道這兩件事。否則,厭惡俗務的他,哪知道他的歲月靜好背後,是多少人的焦頭爛額?

做過管理的人最有感受,管理上的麻煩,不是錢能解決的,耗損的是人的精力。所以,第四十五回,當李紈帶著姑娘們去跟王熙鳳要詩社的贊助時,王熙鳳正忙得說話的時間都沒有。作者安排這個情節,就是想告訴讀者:寶玉與姐妹們在大觀園收穫的愛與美,正是王熙鳳和她的管理團隊的艱辛付出才能得以實現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加上賈府“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像寶玉這樣貪圖享受者多,願意像王熙鳳一樣去為大家做服務的人少,這麼多兄弟姐妹,能用的也只有探春一人。所以,當王熙鳳見到能幹的林紅玉,兩眼放光,馬上收至麾下當助手。

即便是這樣,王熙鳳依然累垮了,於是她所付出的精力要用更多的財力來進行補充,藥方裡需用“上等人參二兩”,而此時賈府已經再出找不出像樣的人參了。

找不出人參,可以拿錢買,可在此之前,王夫人和王熙鳳已經靠典當來維持全家人的生活了,哪還有那麼多餘的錢來買人參?

到了這個時候,是維持寶玉等人的愛與美重要?還是給王熙鳳治病、維持全家人的日常生活重要?除了要將“混世魔王”做到底的寶玉之外,應該沒人不知道該如何做取捨吧?

所以,王夫人藉助“抄檢大觀園”的機會,把一些吃閒飯的人清退了。

當然,這次清退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會有更多的人被遣散,因為總公司已無力支撐大觀園這個分公司運營下去了。這一點,書中也有體現。

第七十八回,寶釵搬出大觀園後,跟王夫人說了這樣一段話:

那園子也太大,一時照顧不到……惟有少幾個人,就可以少操些心。所以今日不但我執意辭去之外,還要勸姨娘,如今該減些的就減些,也不為失了大家的體統。據我看,園裡這一項費用,也竟可以免的,說不得當日的話。

寶釵這話可謂說到了點子上,賈府今時不同往日,不能再打腫臉充胖子了,該減的要減,尤其是大觀園的啟用,費用太大,對家族又毫無益處,早就該關了。

所以,真正終結大觀園愛與美的,不是王夫人,也不是某一個人,而是賈府已走到了末日,實在無力再承擔大觀園的龐大開支。王夫人只不過是執行者而已,這口鍋,不該她背,她也背不動。

相關閱讀:

探春改革的決心那麼堅決,不惜得罪人,為什麼最終還是失敗了?

無功不受祿,賈府享受著厚祿卻無功於社會,早就岌岌可危

榮國府的家有多難當?看當家,不能只看到權,更要看到責

5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負債後的你,準備怎麼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