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金 白地黑釉符籙文“敕鬼”如意形枕

七月半為復生之日,東漢時以此日為“中元”,誕生“中元節”。

傳說此日,鬼門洞開,孤魂野鬼趁陰盛陽衰,遊蕩世間。所以唐宋時期的中國,已有“鍾馗此日夜遊,鎮壓小鬼”之故事,如龔開、顏庚等人所繪鍾馗夜遊圖所示。

這一習俗,於南宋時漂洋過海,傳播東瀛。13世紀初的《宇治拾遺物語》中,將其演變為“百鬼夜行”。

15世紀 土佐光信 百鬼夜行圖卷 京都大德寺藏

(一)中日兩國對鬼的不同理解

對於鬼的固有印象大致趨同,從唯物主義觀點出發,鬼顯然是不存在的,但又存在於每個人的頭腦中。

在中國傳統流傳度最廣的志怪小說莫過於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後來翻拍過電視劇,聊齋一詞甚至成了童年恐怖的代名詞。

而中學課本里也曾節選自晉代幹寶《搜神記》裡的一個故事。

大意為有人在夜間行走遇到了鬼,這個人強作鎮定,哄騙鬼說自己也是鬼,並從言語中套出了鬼的致命弱點,後來用這個辦法使鬼變成了一隻羊,還在集市上賣了換錢。

中國的鬼多是借鬼來說人的,人若行惡,恐怕鬼都不是對手,而在日本鬼卻成了為充滿神秘魅力的藝術題材。

比如據百鬼夜行圖中的鬼多為器物所化。傳說經年累月的陳舊器具,因長期擱置,便心生怨念,從而幻化為妖。

長冠和沓頰

如頭上佩戴的冠冕,任其破損,便化作“長冠”的妖怪,如腳上穿的鞋子,長時間吃灰在鞋櫃裡會化為“沓頰”的妖怪,凡此種種。

經凜凜

比如,據說僧人守敏曾與空海比較法力。然後,守敏敗北,從此不再閱讀經文。之後經文變成了妖怪“經凜凜”。

所以你永遠不要低估日本人的腦洞,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演的驚悚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二)鬼的出現與“禮崩樂壞”有關

在商代,殷人崇鬼,厚葬達到了頂峰,人們認為厚葬可以使鬼魂難以返回人間,逐漸這種文化成為制式,並在周朝納入到周禮中。

但是到了戰國後期“禮崩樂壞”,儒家開始尋求解決之道,喪葬視禮成為重要內容之一,對待人生的終結應該和對待開始一樣,喪禮就是在昭示生死的意義,也就是禮樂依靠外在的形式卻又不僅限於外在的形式。

唐 三彩鎮墓獸 克利夫蘭博物館藏

於是就有對怎樣招魂、什麼時辰哭、不同時間穿什麼、怎麼說話、怎麼住、怎麼跪等等有了一套複雜的瑣碎的規程。

雖然禮不下庶人,這一套是針對帝王和士大夫的,但由於儒家要化禮為俗,紅白二事當中的喪葬禮也應極為重視,所為老百始也不能湊合。

但是下層百姓連飯都吃不上,哪裡會管得了這麼多,所以有時候人死了都不會下葬,直接棄之荒野。因為禮這一套在百姓這裡不起作用,於是便開始“鬧鬼”了,用荀子的話來說就是“其在君子,以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為鬼事也“。

唐 三彩鎮墓獸 故宮博物院藏

比如守孝制度本是以感情確立的禮儀制度,並藉以整治親族,把親近和疏遠、高貴和卑賤分開,縞素是悲痛心情的外在表達裝飾,但在民間根據神鬼說則演變為人死後埋在土中,鬼魂會跑出來按照親近關係探訪親友,活著的人看到要被帶走,所以要偽裝,改穿素服,越親偽裝的越厲害時間越久,如果子孫不孝,不能時常供奉,鬼魂便會化作厲鬼,所以光埋了還不行,還要守孝供奉 。

唐 三彩天王俑 故宮博物院藏

所以為反止禮崩樂壞,在民間倫理綱常大多變成了辟邪一說,禮失而求諸野,但諸野必定迷信。

文章最後,奉上鍾進士一張——中元之夜,不妨與君大笑三聲→

大鬼小鬼,百無禁忌!#中元節#
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面子重要嗎?面子是自尊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