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唐宋時期,湧現出許許多多的著名詩人,我們隨口就能叫得出名字的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陸游等。在這些著名詩人中,陸游是最高壽的,活到85歲。這一年令,在當今時代不算什麼,但在宋代算得上是個奇蹟了。

最近,讀了陸游的《養生》一詩,仔細品讀,對陸游的養生之道非常佩服,也難怪他高壽,這與他注重養生是有直接關係的。

原詩欣賞

稟賦本不強,四十已遽衰,藥裹不離手,對酒盤無梨。

豈料今八十,白間猶黑絲,咀嚼雖小艱,幸未如牛?。

昔雖學養生,所遇少碩師,金丹既茫昧,鸞鶴安可期?惟有庖丁篇,可信端不疑。

愛身過拱璧,奉以無缺虧。

孽不患天作,戚惟憂自詒,攣襞豈不苦,害猶在四支,二豎伏膏肓,良醫所不治。

衣巾視寒燠,飲食節飽飢,虎兕雖在傍,牙爪何由施?老人不妄語,聊賦養生詩。

這首詩譯成白話文是這樣的:

我的身體狀態先天稟賦並不是很強,在40歲的時候就已經出現衰老的狀態,因此,總是藥不離手,連下酒菜都不敢吃生冷的梨。

想不到的是,今年我已經80歲了,頭髮還沒有全白,白髮中還能看到許多黑頭髮。牙齒也很好,雖然咀嚼有點小困難,所幸還未達到像老牛那樣吃草困難的狀態。

過去,我雖然學過養生,但是並沒有遇到過真正的養生大師。金丹妙藥我是找不到了,像仙鶴那樣長生不老也是不可能的,只有象好廚師那樣認真調理好自己的飲食,這一點我是深信不疑的。

愛惜自己的身體,就要像愛護珍寶玉器那樣,不讓它有任何缺損。天災那是沒辦法的事情,但保持樂觀情緒,自娛自樂這一點還是能夠做到的。

人老了,胳膊腿兒便不好使了,摔壞了,那該多麼痛苦啊!因此,讓四肢健康才行。等到病入膏肓的時候,就是良醫也不能治了。

穿衣戴帽,要看天氣冷熱的具體情況而定,飲食上要有節制,不能吃得過飽,但也不能餓著。這樣的話,疾病才不會侵害到你的身體。

我的這番話絕不是虛妄之言,算是我對養生經驗的總結吧。

在這首詩中,陸游以自身的實踐為例子,說明了衣食住行對於養生的重要性,讀起來令人信服。

前面是對陸游《養生》一詩的欣賞和解讀,這種解讀,是粗略的,僅限於字面語意。然而,對該詩的理解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還遠遠不夠,其藝術特色、語言風格、用典的精妙貼切等方面還應做進一步的分折和鑑賞。

但是,價值分折似乎更為重要,特別是對這首詩提出了哪些養生觀念加以疏理,對於讀者更為重要。因此,有必要做深入分析和解讀。

更深層次上的理解

陸游的《養生》詩,不僅僅是自已養生實踐上的總結,列舉了許多有效方法,這在他的許多詩中都有體現。在這首詩裡,他提出了幾個重要的養生觀念,很值得玩味。

一、身體素質先天不足,後天可補

陸游在這首詩裡說自己的身體先天並不是很強健,40多歲時便出現了嚴重的衰老現象。“稟賦本不強,四十己遽衰,藥裹不離手,對酒盤無梨”。這是真實的寫照。但為什麼到80歲的時候,白頭髮還不是很多,且筋強齒健呢?這完全歸功於自已對養生的重視。

透過詩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先天上的不足,通過後天的努力是可以改變的。這一觀念的提出,有很強的實踐意義。他能增強人們改變身體素質的信心,通過有效途經和方法,身體素質即便先天不足也不怕,通過後天努力完全可以彌補。觀念和信心對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也可以說是前提條件。

二、養生要有科學性

當然了,宋代並無科學性一詞,這是現代的解釋。但陸游詩中闡述的卻是這個意思。“金丹既茫昧,鸞鶴安可期?惟有庖丁篇,可信端不疑”。

古人迷信,相信長生不老之說,更祟尚練丹術,認為吃了金丹可以延年益壽,這在唐代更是盛行。太宗、憲宗、穆宗、武宗、宣宗五位皇帝都因服用丹藥中毒而死亡。現代研究證明,古人煉丹所釆用的原料為鉛砂、硫磺和水銀等礦物質,這些物質都含毒,經常服用,豈有不死之理。

陸游不信這些,因此詩中才有“金丹既茫昧”之句,認為服用金丹沒有道理,是愚昧的行為,所以他才對庖丁篇,也就是今人所說的食療深信不疑。

提倡科學,這是陸游《養生》詩中又一個重要觀念。這一觀念,對當今時代仍有實用價值。

三、提出“防”勝於“治”的健康理念

防病勝於治病,這是中醫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理念,《黃帝內經》最先提出的“治未病”理論,至今仍為人們所認同。所謂“治未病”,就是醫未發之病,也就是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狀態,早發現早治療的意思。

陸游是懂得這一醫療理論的,所以詩中才有“二豎伏膏盲,良醫所不治”的句子。病入膏肓這句成語,是說病情嚴重,生命無法挽救,典出何處,這裡就不細講了。

上述幾個養生觀念和理念,陸游是有深刻的了解的,因此才在詩中體現出來。以“老人不妄語,聊賦養生詩”做為結句,是一種謙虛的表達,其意是說自已的養生作法和見解都不是虛妄之言,可信性強,話外音就是:照我說的做吧,保管有用!

85歲高齡,這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證明。陸游的《養生》詩,很值得細讀。實際上,陸游寫養生方面的詩有很多,如關於飲食要清淡、勞動鍛鍊、心胸要開闊等方方面面差不多都有涉獵,大家可以找來一讀,這裡就不詳述了。這一首《養生》,如果以論文為例,可以看作是總論部分,因為此詩概括出了養生的基本理性觀念,所以有必要做詳解和深度解讀。共他有關養生方面的詩,可作為分論部分看待。除了著名詩人外,還應給陸游加上個養生專家稱號,不知大家贊不贊成?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中國這三個古老的姓氏,常被誤以為是日本姓氏,哪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