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峽老王頭

    不好說,現在書法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的書法是不僅專家認可,普通老百姓也認可,都覺得好看,給人以美感。都覺得好認,一看就明白。現在的書法都是幾個評委認定的,還沒有經過歷史檢驗。

  • 2 # 狂逸山人

    從展覽獲獎角度講,這篇作品明顯屬於中書協千人一面的“展覽體”流行書風,符合評委尺度及口味,不然是不會獲獎的,這是迎合展覽之優勢。從書法角度講,的確應從臨古人字開始,可惜作者為了迎合評委而入展,僅僅是完成了學書法的第一步即“入帖”,就是臨的要象古人;最重要的第二步“出帖”,雖然很難,但並未涉入,沒有自己的風貌風格特徵。也許當“出帖”之後,反而不能入展!可能這也是當前書法發展的難以改變之現狀。

  • 3 # 龍任國

    答:這件書法作品,確實不錯!

    當然,為了參加比賽或展覽,故意將一幅多內容的文章,分成幾塊去寫,這是當今書壇的一大弊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如果是在一張宣紙上,將一篇長文一氣喝成寫出來,是需要很大的功力的。但是,好多書寫作者,要麼因為功力不足,而刻意這樣去分段完成。最後把它們裝表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要麼,是對自己的信心不足。為了參賽,為了穩妥起見,也刻意把一篇文章分段書寫,最後裝表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總而言之,還是名利思想作祟。

    最後言歸正傳。此作品,完全學的是宋人的字。其中,以蘇軾、米芾為主,再加雜自己的理解。從單字上看,倒沒有什麼錯誤。每個字都寫得自然、生動,一切都象刻意安排好了似的。沒有激情,沒有波動的內心。僅此而已!

  • 4 # 岑家澤根藝

    寫得很好。不過,這是我一個不懂書法的人說的。到底好還是不好,還得書法名家說了算。因為,那是具有權威信的評價,他的評價和一個普通人的說法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 5 # 雲墨世界_

    其實,書法亦與戲曲一般,有學派:比如唱腔?這些都是社會流派;而書法亦是如此:王羲之等是宋前的典型書法流派,可以說是書法聖人,書法起源;當然有王前的張芝的影響;到顏柳歐趙的四大楷書流派;再到宋代的四大書派……各具特點與個性;此幅展品有宋書流派影子,或是筆風等;

    不過, 一味的模仿與刻意的造作並不可取;應該把“古韻今風”作為今時代展獎的書風,而不是追求派風……陋見。

  • 6 # 凌川

    這是一篇行草長卷,內容是“松雪齋跋蘭亭十七則”。文好,字好,章法好,觀之如老友相見,分外親切。獲獎理所當然了。

    之所以謂之老友,是因為類似的作品見過太多了,不是不好,而是審美疲勞了。書法是從臨摹和模仿開始的,但如果把臨摹和模仿當作結果,就完全扼殺了書法的創造性動力——因為模仿即能入展,何必還費盡心思去創新呢?

    其背後真正的真相是,作者的藝術創造性被“溫水煮青蛙”了。

  • 7 # 戴朝模

    此幅作品因是參展,第一必須字多,能夠彰顯功力;第二要有學習的清楚脈洛,從中可以看出作者以米芾、二王為基礎,兼習顏真卿等,溶洽得當,筆法精到,具有相當功力。第三作品有很強的設計能力 ,章法採用長卷割拼方法,行距 、粗細、乾溼濃淡第處理很好。第四符合展覽尺寸要求,不越距。總之,是一件符合當今展覽要求的好作品,獲獎在情理之中。

  • 8 # 尤年

    這是一件典型的摹仿蘇軾《寒食帖》的作品。

    借鑑也好、參考也好、模仿也好,都屬於用別人的瓶子,裝入勾兌了他人配方的酒。

  • 9 # 善思堂書法

    這是一件標準展覽作品,為長卷裁剪拼接成豎幅式,作者取法宋四家之米芾,用筆靈活,結字倚側,墨色濃淡相間,是成功的符合展覽賽制的作品,獲獎在情理之中!

    缺點也有,就是帶有明顯的設計性,明顯的展覽需求的時代感,還談不到個性和風格,有一部分空間對比,倚側程度過度明顯,是刻意為之,即製作成分!例見圖中圈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澳門經濟發展的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