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風痕

    首先要區分一下趙括和韓信的出身,以及二人所處的環境。

    趙括貴族出身,對兵法的瞭解都是來自於兵書,在長平之戰前基本沒有過親身領兵的經歷。而韓信,出身底層,巧了,劉邦集團也出身底層,出身富貴的人也許沒啥真本領,靠祖輩的榮光和權勢的吹捧而已。但是出身底層的人,只要是有才能,絕對是真才能。縱然不是天下奇才,肯定也是強過一般人的。

    而趙括所處的戰國時代,沒有徹底變法成功的趙國,貴族能影響國家決策。也就存在了趙括這樣的草包上臺的局面。而韓信處在的時代,劉邦集團,絕大部分都是泥腿子,好不容易出現了一個能懂軍事的人,不管他有沒有奇才,都先用著試試,都已經被困在巴蜀了,還能再差到哪去呢。

    這個時候,其實就不得不再說一下蕭何為代表的劉邦集團的軍事能力了。首先劉邦肯定不是將才也不是帥才,蕭何是政才沒有軍事才能。甚至於謀聖張良都沒有成熟的軍事指揮才能,這點再史記中有記錄,入咸陽前,劉邦集團的軍事指揮權有一段是張良掌握的,史書上的記載,直白點說就是一會東一會西,將士們暈頭轉向。至於樊噲,夏侯淵這些人,衝鋒陷陣可以,指揮大軍不足。

    所以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又在項羽軍中幹過,雖然是執戟中郎將,畢竟也是軍隊裡的。何妨不先試試呢?

    但是不得不說,蕭何能被稱為千古一相,眼神確實是毒辣的,真的發現了韓信這個千里馬。即便蕭何不懂軍事,但是統領一個集團全部的人,與統領一隻大軍,某些方面是相似的。打仗不是隻看誰拳頭硬,還有將士調配,排兵佈陣,後勤補給。能把這些說的頭頭是道的人,肯定不簡單。這些是看的出來的。而至於說韓信是不是趙括這種紙上談兵之人,我想憑蕭何識人的眼光,肯定能看的清,不然做不到開國第一功臣,又得以善終。

    於是蕭何去找劉邦,但是劉邦不同意。韓信就跑了,於是歷史經典場面,蕭何月下追韓信發生了。至於蕭何為何去追韓信,我認為兩個原因:

    1.劉邦集團好不容易出現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不能放過。

    2.千金買馬骨。韓信是主動來投劉邦,又是項羽那邊來的。劉邦想統一天下,項羽都是最大和最終的敵人。如果讓韓信走了,百害無一利。即便韓信只是略有才能的人,萬里來投這個結果,那麼以後誰還來投靠劉邦呢?而如果韓信真是兵家奇才,錯過太可惜了。

    另外還有一點,韓信的威名是打出來的,是靠軍功累積出來的。只有在幫助劉邦滅了項羽之後,世上以及後世,才對韓信有至高的評價。從暗度陳倉到被封齊王之間,韓信被劉邦奪了多少次兵權,假如所有人都認為韓信天下奇才,劉邦也不可能這麼作

    所以對於蕭何來說,也是如此。認可韓信一是他確實有才能,二是當時劉邦集團軍事上確實沒其他人可用。韓信初遇蕭何時,不可能就被蕭何認定為“兵仙”“國士無雙”

    只不過是我們這些後世的人,瞭解了歷史,知道韓信一生多麼光彩,加上文學和影視作品渲染。於是一說韓信,就是感覺非常厲害。韓信一投劉邦,妥了,漢興三傑到位了,鴻溝不遠了。

    其實任何歷史上的人物不可能一出場就是“天之驕子”,那樣不早早的就被人搞死了,誰會把這種人留在世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夷陵之戰中,劉備身邊為何沒有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