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如瓊花

    《蒲橋集》《塔上隨筆》還有《受戒》以散文筆調寫小說,繼承了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傳統。可以看出張岱和龔定奄的痕跡。

  • 2 # 使用者8156776498399

    在五四文化統一戰線之內,源於"文學革命"、"思想革命"的散文作家隊伍,不斷地分化、組合,產生出魯迅這樣的散文巨匠以及胡適、周作人、朱自清、傅斯年諸散文名家 適閤中學生讀的:周作人、朱自清的如《荷塘月色》、《背影》、《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周作人散文全集》、《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澤瀉集》

  • 3 # 我心依舊5125

    五四文學不少作品反映出當時社會熱點:

    一.現代理性精神的張揚。五四文化思潮對國民的作用在於啟蒙。魯迅提出要用文學去揭示社會病苦,以引起療救的注意,促進國民性的改造,《吶喊》《彷徨》即貫穿著清醒的現實主義理性批判精神。

    二,傷感的精神標記。被新思潮喚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夢醒後無路可走的感受,於是苦悶,彷徨,傷感。問題小說有感傷的情懷,鄉土小說訴說著鄉愁,自述傳講著“零餘者”的故事,詩,散文,戲劇都不免滲透著感傷情緒。

    三.個性化的追求。五四是文學史上個人表現最突出的時期。創造社的追求就是表現自我。魯迅的《野草》表達的是一種極為個性化的主觀情懷。這一時期散文小品成就最顯著,就因為它適合表現作家們各異的個性。

    四,創作方法的多樣化探索。在魯迅的開放的現實主義影響下,現實主義逐步發展成主流。但相當多的作家嚮往浪漫主義,要求遭作品中抒發強烈的主觀情緒,這不只反映在創造社“身邊小說”一類作家、作品上,在多數作家與各種文體上都有所體現;現代主義方法也有所表現,如魯迅、李金髮不同特徵的象徵主義,創造社的潛意識揭示,新月派對中國現代新詩形式的探索等,這些共同構成了五四創作方法多樣化的局面。

  • 4 # 使用者1421571070758

    五四散文賞析之魯迅《野草》:直麵人性的矛盾

    不知你在讀魯迅的《野草》時,有沒有這種感覺:初讀《野草》,並沒讀懂其內在意義,但就是覺得語言很美,讀起來很有感覺。雖然讀不懂他,但很想接近他。

    於是又拿起了《野草》,細細品味,反覆翻看,慢慢地看到一個朦朧的魯迅向我們走來,但是看不清他的面部表情,似乎可以接近卻又觸手不可及。

    這就是魯迅給人的第一感覺——朦朧、就像是一個謎,一個一般人猜不透讀不懂卻又想解開的謎。

    《野草》的寫作背景

    《野草》是魯迅寫的最薄的一部作品,是一本短小精悍的散文集。其中有23篇散文和一篇序言,最早的一篇《秋夜》寫於1924年9月15日,發表於1924年12月;最後一篇《一覺》發表於1926年4月19日,中途歷經一年多的時間。

    在1927年4月,魯迅為《野草》寫了一篇代序言,也就是《野草》的《題詞》,最後於當年7月出版。

    從1924年到1927年,正是中國最黑暗的時候。整個社會處於白色恐怖主義的籠罩之下,魯迅在奮戰時的孤獨、寂寞可想而知。

  • 貨車水溫高怎麼快速降溫?
  • 12月Sunny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