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舍知堂

    新批評流派由艾略特、蘭色姆、燕卜遜、韋勒克、沃倫、退特等蜚聲世界的大學者組成。由韋勒克和沃倫合著的《文學理論》被認為是新批評的扛鼎之作。

    脫胎於“陌生化”理論的“張力”理論

    最近幾年在國內的文學界、文藝批評界,我們常聽到“陌生化”和“張力”這樣的詞彙。

    特別是寫小說的,在和編輯溝通的過程中,常常會聽到作品張力不夠,情節張力不夠,語言不夠陌生化等等之類的退稿原因。

    “陌生化”理論是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張力”理論則是艾倫·推特退特的傑作。

    什麼意思呢?如果純說理論怕是不好理解。可以簡單理解為:別人說過的話你最好別說,別人寫過的事,你最好別寫,大家都知道的成語詞彙最好別用,形容詞和無用的修辭最好都不用,即使要用的話,也要把它拆解了重新組合,且讓組合起來的語句,在語意不變的基礎上,增加豐富的內涵與外延,以達到初讀陌生,又越品讀越有味道的效果。

    燕卜遜指出:不一樣詩的語言在表面邏輯層次下各種各樣的復義和矛盾是無窮無盡的。也就是說,詩的語言和字典的語言是不一樣的。字典的定義(definition)永遠把一個詞的內涵(intension)框定在一定(definite)的外延(extension)之內。而文學的語言,或者說詩的語言具有復義性,一個詞的內涵(intension)和它的外延(extension)有著種種複雜的矛盾,內涵(intension)似乎總是要衝破外延(extension)。

    後來,艾倫·推特對兩個邏輯術語“內涵”和“外延”加以改造,去掉其字首,獨創了一個文論新術語——張力(tension),並想著把其推崇為文學的共同特徵。

    推特的這個理論漸漸地被業界認可之後,在文學作品中的詞句、情節、細節等方面能夠做到以內涵(intension)打破它的外延(extension)的時候,也就有了張力(tension)。

    比如:被拉伸的弦、繩等柔性物體對拉伸它的其他物體的作用力,或被拉伸的柔性物體內部各部分之間的作用力。

    就好像小提琴絃富有彈性的張力。拳擊運動員由內而外的肌肉張力等等。

    這種在物理學中某物體受到拉力後物體內部產生的一種牽引力,就是指張力。

    比如,在《紅樓夢》中是黛玉表面上的笑與哭和內心裡令人斷腸的悲與苦,在反邏輯與合邏輯、反情理與合情理的對立中產生的張力效果。

  • 2 # 獵人與自然

    1、第一層次的張力,感染空間。讓人有不斷深入、多次、反覆閱讀的需求,且每次閱讀都不新感覺。作品描述的人物、事情,反映的思想隨著閱讀的繼續,能不斷地延伸出層層遞進、逐步開闊的空間,讓讀者有越來越有的讀與思慾望。從作品的基礎事實內容上引起讀者的需求和共鳴。

    2、第二層次的張力,影響空間。作品的風格、內容、思想三方面能影響較多人群,其深度和廣度持續不斷。

    在時間上,從產生到現在,流傳百年不衰,成為經典。 在寬度上,從年齡群體,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中深受喜愛。作品的張力在傳播中產生深影響。

    3、第三層次的張力,聯想空間。作品語言風采的感染力、內容深處的思考力和語外之意的聯想力,都有較足的擴張空間。一是在語言風采上,作品從文字準確、外在排版、內在內容,讓閱讀者獲得聯想、思考、啟發的滿足感;二是從內容思想上,作品基於事實或現在生活情況反映,但緊扣過事情或人物的思想,挖掘潛在的需求,讓讀者獲得自己也意外或意識中的相關內容;三是從情節的聯絡上,比通過懸念設定、劇情推進、邏輯演繹等多重角度引發文學或藝術品的優美中產生的聯想與追求空間。

    有“張力”的文藝文學作品,首先,語言上感染力強;其次,思想內容影響深刻;最後,引發讀者廣泛的聯想。

  • 3 # 段華為

    元素成形或成組是互相吸引的關係,是元素力感的聯結,通常亦稱“張力”。即指元素或形象自身或相互間的拉拽作用。未被組成形的元素,則被畫框的“場”的張力所吸引,這便是構圖的空間力感。畫框的存在,使其間形成一個“場”。在“場”中的形象元素,被其吸引和限制。由於人的視覺按有意義圖形對形象元素予以組合,使元素間由於完形而產生了相互吸引力或排斥力的作用。

    說人話就是對比與反襯,即整體與區域性,區域性與區域性,個體與整體,個體與個體,元素與場,元素與元素。微觀到巨集觀都有運用到對比,反襯手法(反襯一定是對比,對比不一定是反襯)。是不是對比要依據主題去判斷,更多的是在文學作品中要去分別對待,在視覺藝術方面,對比即是反襯,反襯也是一種對比。

    舉個例子,廣角鏡頭拍攝一物體,畫面自帶張力,因為這個是最明顯的畫框與元素之間,形成了一種限制的力,由於鏡頭的原因,你的觀感是畫框這個場限制,擠壓了畫面內的元素。當然也可以理解成畫面張弛有度,有動有靜,有急有緩,有冷有熱,是一種變化中的統一,統一中的變化,就像太極圖一樣。你說他是靜止的,但他的趨勢在畫面上來說是動態旋轉的,在你看的時候,畫面便有了張力。

    張力並不一定是突兀,突出,當然突出的張力在CG藝術創作或者時尚攝影中會應用很多。但在中國傳統繪畫中一定是一種和諧中蓄勢待發的力。

    在文學作品中,張力還有點不一樣,當然文學作品中張力的概念可以延伸到視覺藝術。以下個人觀點。

    大家一定聽到過兩個詞,欲擒故縱,張弛有度,具體釋義可自行百度。這兩個詞講究一個拿捏的程度。朦朦朧朧,似現非現,要脫不脫,脫了不給看這種,只讓你看大腿白胳膊,不拔罐可惜的背,就不讓你看下墜的胸和有點塌的屁股,但他批了睡衣,腰帶胡亂一系,乳溝朝你敞開,這種狀態,就是一種最自然的狀態描寫,但不給全貌,就是讓你想入非非,這種也可以叫做張力。你可以把這理解成張弛有度,畢竟上面說不能涉黃,要寫的勾人心魄,但又不能在紙面上色情,作家就必須得拿捏到這個度。再比如文字描摹美景,也是動靜結合,有粗粗略過,也有仔細雕琢,這就是張弛有度,拿捏了。再比如你這一件事,天崩地裂的大事,氣吞山河的勢寫出來了,作者心中的情也有直抒,這一現一隱,就是所謂的張力。只要你能理解我說的,你就能感受到這個張力的存在,也能寫出很好的閱讀理解。

  • 4 # 龍語傳燈

    比如拉弓射箭,此時箭在弦上受到兩個力的制約,人手的拉力與弓的彈力。這時候箭感受到的就是“張力”

    所謂箭在弦上,引而未發,有各種想象空間和不確定性。

    文學藝術作品本身既有向外擴張的情緒感染力,但又不是隻有擴張和無限擴張,而是同時又傳遞出一種擴張限制,情緒矛盾,意猶未盡的意思。

    只有這樣才能給讀者強烈的情感體驗,情感共振,才能調動讀者無限的想象力,這種給人無限想象力的作品就是有張力,這就是作品的張力。

    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1.只是微笑,如果一個哈哈大笑的蒙娜麗莎就沒有張力了。

    2.神祕感帶來的各種猜測;

    這個女人是誰?是男是女?再加上鬍子很男性化了嘛!

    也不是個大美女嘛!她生過孩子嗎?

    她是在笑嗎?為什麼微笑?

    為什麼不是完全正面?(像身份證照片那樣)

    照此理論解釋,可以套用大部分經典作品。就不一一舉例了。

  • 5 # 家駒手繪

    文學評論和藝術評論都是對藝術範疇內的不同藝術形式,作出一定的評論評價,對藝術創作達到引導、發掘、批評等,從而引發對某種話題的關注。作品富有張力,是對作品總體評論的用語。個人觀點,分享交流。

    文學評論家在針對文學作品時,要對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價值等做出自己的判斷,這些判斷的得出,需要對作品進行全面的解讀,分析。一部文學作品的構成是由多種元素形成相互連線,人物關係、故事情節發展、語言藝術、結構特點等等,這些諸多方面在作品裡表現出來相互作用,彼此照應,豐富而不亂,緊湊不生硬,節奏感掌握恰當,整部作品裡流露出的完整性富有極強的表現力而不落俗套。

    美術評論家對一幅繪畫或其它形式的美術作品,從結構、技巧、色彩、形體、畫面形象的搭配、畫面裡故事的巧妙組織、人物形象的刻畫、風景畫面的處理等等,從區域性出發,通觀全域性,著眼整體,技巧嫻熟而不浮躁,紮實的筆觸,有力肯定,明暗結構通透不僵硬,細節的處理往往不露痕跡又經得住推敲,暗裡有亮,亮裡有形,富有感染力。

    不粗糙,語言和繪畫等都要有通透感,形成的感染力和表現力,能夠打動人,引起讀者的共鳴。

  • 6 # 書評人焦梧

    張力用實際來講就是一個盛滿水的杯子,在水不溢位來的情況下水在杯口形成的曲面,曲面越大張力自然也就越強。

    在餘秋雨老師的《戲劇審美心理學》中曾就戲劇藝術的力學結構分析了“張力”的特點。

    “ 觀眾對真實感的需求甚於對真實的需求,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在舞臺上看到一個遠比現實生活強勁的力學結構”

    “同樣的思想意蘊、故事情節,並不是總能起到同樣的心理效果的,只有當它們呈現為類似於物理學上“張力結構”的形態,使觀眾在感官上明顯地感受到一種強力衝擊的時候,才能獲得最佳心理效果。”

    總而言之,戲劇舞臺上的“張力”需要在戲劇的整體性情境中,在舞臺氣氛渲染至最濃厚的時刻,觀眾能積極調動自己的審美心理,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舞臺所呈現的場景當中,能由人物的命運聯想到自己的生活,最終感受到一種無與倫比的舒暢體驗。悲劇作品中,觀眾能從中充分感受到悲劇的“淨化”功效,讓人產生一種崇高、憐憫、同情的極致感受。

  • 7 # 古敘瀘觀

    我來談談詩歌的“張力”

    從五四新文化運動新詩誕生以來,新詩歌是以立意和立志為主一直爭論不休。縱觀新詩的發展以立意為主得到多數人的肯定,“張力”在詩歌語言中佔有得大的比例,它的前者必須是詩要有意境的配合,“張力”才可能談起。評價一首詩的好壞:首先要有意境,語言的運用在比較有限的文字裡是否有“張力”也就是詩的可讀性和意境。

    在詩歌裡就是所謂的“詩語”,“張力”的作用在詩歌裡是起到催化的作用,它讓詩產生美感給人以精神慰寄,從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區別於其它體裁的文字,在文學中佔有很高的地位。

  • 雲裳褚鈺淵重生結局?
  • 有很多人說付出和回報成正比,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