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戴老師講歷史

    完全不是因為爭寵這種low爆了的理由,很簡單,呂后是一個政治家,我們不要用尋常百姓的家庭親情倫理套用到皇家和政治家身上。

    站在權力頂峰的家庭成員的情感和道德狀態是普通人無法體會也不能想象的。

    呂后將戚夫人燒耳挖眼,灌啞藥,砍四肢,丟進廁所做成人彘,讓她日夜哀嚎。看上去極為殘忍,實際上如果你瞭解一下這個戚夫人的為人和她們之間的那個男人劉邦,你就會發現,呂后的做法和爭寵這種低階的路數完全不是同一種路數。

    戚夫人受寵的時候,也是恃寵而驕的,多次勸劉大流氓把太子換成自己的兒子劉如意,因為他父親都說這個兒子最像他,而且戚夫人多次加害呂后的子女,在呂氏面前也不是那麼恭敬甚至會仗著寵愛對呂氏不敬。

    劉邦的動搖讓呂后感受到了絕望,她會想起很多事情,當年劉邦毫不猶豫的拋棄了她們母子,只顧自己逃命,再後來,呂后落在項羽手裡的時候,劉邦絲毫沒有顧忌她的生死。

    呂后找到大臣商量,於是在周昌、叔孫通等人據理死諫下,以及張良的出謀劃策,才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

    史書記載,無法易儲的劉邦十分傷心,無奈的與戚夫人歌舞訴苦,劉邦唱楚歌,戚夫人伴楚舞,皇上連唱幾遍,戚夫人抽泣流淚,劉邦最後不忍心起身離開。

    所以呂氏那麼狠在劉邦死後甚至毒殺了劉如意虐殺戚夫人絕對不單單是爭寵這種原因,當年戚夫人的無禮和對她兒女的迫害——搶奪屬於她的權力,才是根本原因。

  • 2 # 誠心誠意讓你滿意

    完全不是因為爭寵這種low爆了的理由,很簡單,呂后是一個政治家,我們不要用尋常百姓的家庭親情倫理套用到皇家和政治家身上。

    站在權力頂峰的家庭成員的情感和道德狀態是普通人無法體會也不能想象的。

    呂后將戚夫人燒耳挖眼,灌啞藥,砍四肢,丟進廁所做成人彘,讓她日夜哀嚎。看上去極為殘忍,實際上如果你瞭解一下這個戚夫人的為人和她們之間的那個男人劉邦,你就會發現,呂后的做法和爭寵這種低階的路數完全不是同一種路數。

    戚夫人受寵的時候,也是恃寵而驕的,多次勸劉大流氓把太子換成自己的兒子劉如意,因為他父親都說這個兒子最像他,而且戚夫人多次加害呂后的子女,在呂氏面前也不是那麼恭敬甚至會仗著寵愛對呂氏不敬。

    劉邦的動搖讓呂后感受到了絕望,她會想起很多事情,當年劉邦毫不猶豫的拋棄了她們母子,只顧自己逃命,再後來,呂后落在項羽手裡的時候,劉邦絲毫沒有顧忌她的生死。

    呂后找到大臣商量,於是在周昌、叔孫通等人據理死諫下,以及張良的出謀劃策,才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

    史書記載,無法易儲的劉邦十分傷心,無奈的與戚夫人歌舞訴苦,劉邦唱楚歌,戚夫人伴楚舞,皇上連唱幾遍,戚夫人抽泣流淚,劉邦最後不忍心起身離開。

    所以呂氏那麼狠在劉邦死後甚至毒殺了劉如意虐殺戚夫人絕對不單單是爭寵這種原因,當年戚夫人的無禮和對她兒女的迫害——搶奪屬於她的權力,才是根本原因。

  • 3 # 微風之語

    標題有誤,妻妾有別。妻子呂雉只有一個,戚夫人作為妾作為“小三”卻可以有很多個,兩人都是劉邦的女人,卻也體現出了妻妾身份不同,命運也不同。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的結髮妻子,同時又是輔佐劉邦的智多星,在劉邦創業初期,呂雉給予了很多的意見和支援,特別是在項羽俘獲劉邦的時候,呂雉為了換取劉邦的安危,甘心自己做俘虜換回劉邦,自己孤身一人來到項羽的營地,可以是一命搏命。

    正因為有了呂雉的捨身相助,項羽最後被劉邦逼得四面楚歌,拔劍自刎。

    共苦時候不離不棄,富貴之時各奔東西。很多的夫妻在創業的時候可以榮辱與共,一旦富貴後男人本色就展露無已,劉邦也一樣。

    功成名就後劉邦也像所有的帝王一樣,廣徵民間鶯鶯燕燕,開始為自己的後院增添色彩,戚夫人就是其中之一。

    劉邦後宮妃嬪雖然眾多,唯獨對戚夫人寵愛有家,主要原因是戚夫人能歌善舞,據記載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出名。

    在《漢書》中有提及,高祖曾對戚夫人說:“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可以看出劉邦和戚夫人在一起時候身心愉悅。

    而戚夫人也很爭氣,在劉邦的寵愛下,很快為劉邦生下一個兒子,這也是劉邦的第三子,取名劉如意(從名字可以看出戚夫人母子在劉邦心目中的位置)。

    劉邦對戚夫人的寵愛遠不止於此,在劉如意十歲時便被封為趙王(在當時是不合祖制的,王子公主的分封是成年以後)。

    對待呂后的太子劉盈卻日漸冷落,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讓呂雉非常不滿,但沒辦法,自己已經人老珠黃,早已沒有資本和千嬌百媚的戚夫人的戚夫人相比,對此,呂雉礙於劉邦的威嚴,只有暗中落淚,把苦水往肚裡咽。

    但此時戚夫人想著劉邦的寵愛,變得無法無天,竟試圖凌駕於皇后之上,甚至想著幫兒子爭嫡奪儲。

    終日在劉邦身邊吹枕旁風,甚至哭訴讓劉邦為母子二人後路做打算,讓劉邦廢黜太子劉盈,立自己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晚年的劉邦看著身邊哭的梨花帶雨的美嬌娘,早已神魂顛倒,迷了心竅,竟然同意改立劉如意為太子。

    幸虧呂后得到訊息,提前聯絡朝中重臣站出來反對,說太子劉盈的諸多好處,才使得劉邦不在提及此事,戚夫人的計劃失敗。

    正是因為廢太子的事,讓呂后在心裡對戚夫人恨之入骨。

    劉邦死後屍骨未寒,成為人生贏家的呂雉第一時間就是報“廢太子”之仇,把戚夫人貶為奴隸,讓其在永巷舂米。

    據說失去劉邦寵愛的戚夫人,知道呂雉會報復自己,也只能人人處置,但清高的戚夫人即便是為奴,舂米時候也歌唱:

    子為王,母為奴,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女

    呂雉得到訊息後冷笑,都死到臨頭還等著兒子趙來救呢,於是又命人召回戚夫人兒子劉如意,並用毒酒鴆殺趙王如意。

    在《漢書》中記載“趙王少,不能蚤起。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酖飲之”

    這裡可以看出戚夫人真是除了美貌,是個一點政治頭腦都沒有人女人,這也是她間接害死了自己的兒子。

    由於戚夫人的挑釁,呂雉就把戚夫人引以為傲的相貌和歌喉全部毀掉。然後做成“人彘”的樣子碰到了廁所裡,一代寵妃落得慘死的下場。

    在《漢書.本紀》中記載“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使人請太后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

    歸其原因全部是戚夫人太自不量力了,如果能像劉邦的另外一位妾室薄姬一樣,安分守己或許也不會變成“人彘”。

    呂后導對待戚夫人的手段,遭到親兒子的牴觸,致善良的劉盈被嚇到,終日尋歡作樂,不理朝政,不久就病故了,呂雉也算是得到懲罰。

  • 4 # 水一白聊歷史

    標題大概換成“都是劉邦的女人”比較合適,中國古代還是多采用“一夫一妻多妾制”的,而呂雉是妻,而戚夫人是眾多妾氏中的一個,只不過她是最受寵的那一個。

    用爭寵來形容她們的關係似乎有點過於片面了,也許當年呂雉從楚軍營中返回漢營,第一眼看到戚姬的時候,還有爭寵的心思,但是很快,她也就看清了現實,她的男人不再是當年那個劉三兒了,甚至比她老爹當年相面所看到的更尊貴,所以她後來的倚仗便由她的夫君而轉向了她的獨生子劉盈,因為那個時候,她的兒子劉盈已經被封為了王太子,法定的繼承人。

    可是戚夫人連她這最後的倚仗都想要奪走。戚夫人不停地在劉邦的身邊哭訴,說她未來會被呂后殘害,為了她們母子的安全,最好是把她的兒子劉如意立為太子,來代替劉盈。當一個受寵的女人在天子身邊不停地說的時候,天子總會心動的,尤其劉邦總覺得劉盈不像自己,而劉如意身上卻有他的影子,當然這跟愛屋及烏也有關係。

    如果當年,劉邦真的一狠心,將劉如意立為太子,不說剛剛穩定的漢政權會遭受怎樣的打擊,單隻說這“女人之間的戰爭”,戚夫人作為勝利者,會如何對付呂雉和劉盈呢?也許不會做成人彘,但至於不會有好結果,雙雙身死是難以避免的。善良的劉盈尚且會救他的弟弟劉如意,可劉如意會懂得搭救他的哥哥麼?未必吧?

    所以,呂雉和戚夫人之間的關係,爭寵只是表面形象,而根本在於爭權,呂雉之所以如此對待戚夫人,更多是緣於一種自保,只是其中夾雜了許多勝利者的宣洩,讓世人覺得有些殘忍罷了,畢竟,有些“乳酪”是不能動的。

  • 5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糾正提問者的一個錯誤,呂后是漢高祖劉邦的妻子這個說法沒有問題。但是,戚夫人不是!戚夫人只是漢高祖眾多側室(妾)中的一員,她的宗法地位僅僅略高於劉邦庶長子齊悼惠王劉肥的生母——“外婦”(《史記》《漢書》)曹氏,和呂后根本不在同一個數量級上。現在有很多人認為中國古代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想必提問者就是其中之一。實際上,中國古代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永遠只有一位,死了、休了、離了可以再娶,但仍然只能有一位,皇帝也一樣!但是,妾卻可以有一大把、一大堆。妻和妾的地位也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妾必須視妻為主母,妻坐著、妾就只能站著!妻所生的兒子是嫡出,擁有繼承權,而且所生的兒子為庶出,是沒有繼承權的。同時,妾所生的子女必須認妻為嫡母、管妻叫媽,而對自己的親媽只能以姨娘、小娘、小媽稱之。

    呂后作為漢高祖劉邦的原配正妻,其地位是有法律保障的,她真心犯不上和戚夫人爭風吃醋。更何況,呂后本身根本不是一個爭風吃醋的人。劉邦在娶呂后進門之前,實際上已經有女人(曹氏)了,而且還生了一個兒子,即齊悼惠王劉肥。但是,呂后認下了這一切,並沒有表現出任何醋意與不爽。劉邦發跡之後,把庶長子劉肥接到身邊親自培養,呂后也認了。可見,呂后的心胸還是頗為大度的,壓根兒不是爭風吃醋的那種小女人。

    呂后在楚營為質歸來之後,發現劉邦身邊早已美女環繞,已經沒有自己什麼事兒了。但是,呂后並沒有“爭寵”,而是默默接受了既成事實,這其中就包括戚夫人。換言之,在呂后看來,自己是妻,名分早定,劉邦身邊的這些小妾雖然受寵,終究威脅不到自身的地位,自己根本沒有必要去爭這個寵!更何況,呂后年齡擺在那,去和年方二八的小女子爭風吃醋,不現實、也爭不過。換言之,彼時呂后更關注的是自己和兒子漢惠帝劉盈的地位,而不是劉邦喜歡和哪個女人滾床單。只要不威脅到自己和兒子劉盈的地位,呂后對劉邦的其他女人都是可以容忍的,這其中漢文帝劉恆的生母薄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劉邦去世後,呂后非但沒有像對待戚夫人那樣對待薄姬,反而將他封為了代王太后,將她送到兒子劉恆的封地,交給她兒子贍養。可見,呂后並不仇視劉邦的其他女人,爭寵更加無從說起。

    戚夫人之所以後來落得個“人彘”的下場,純屬咎由自取。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因為生下了兒子趙隱王劉如意,而且這個兒子還頗受劉邦喜歡,加之自己又正得寵,戚夫人有些忘乎所以了,早已忘了自己是妾,應當守好妾的本分!居然吹枕頭風,攛掇劉邦廢嫡立庶,改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儲。這就犯了呂后的大忌了,也是呂后最無法容忍的!雖然在群臣的激烈反對之下,劉邦最終打消了廢嫡立庶的想法。但是,呂后與戚夫人的樑子算是結下了。

    平心而論,呂后在劉邦去世之後並沒有立即對戚夫人下黑手,原本也只是想羞辱羞辱戚夫人出出氣而已。呂后把戚夫人幽禁在永巷,剃去頭髮、穿上囚服、套上鐵項圈,讓她舂米做苦役。但是,戚夫人直到這個時候依然不安分,她不僅唱舂歌以示抗爭,而且還企圖將自己的遭遇透露給彼時已經身為趙王的兒子劉如意。目的是什麼?不言而喻,無非就是想讓兒子救出自己。面對漢惠帝劉盈已經成為皇帝、呂后已經成為皇太后的事實,戚夫人此舉在暗示兒子什麼?用腳趾頭也能想明白。劉如意要想救母,只有一個字——反!不是嗎?否則,誰能管的了皇太后?!戚夫人此舉又犯了呂后的大忌,最終戚夫人不僅把自己作死作成了“人彘”,還連累兒子劉如意丟掉了性命。

    說到底,呂后與戚夫人之間並沒有爭寵之事,更加沒有爭風吃醋。呂后之所以痛恨戚夫人,是因為這個女人不安分,已經嚴重威脅到了自己和兒子漢惠帝劉盈的地位,這不是爭風吃醋,是政治鬥爭!從後來齊悼惠王劉肥以認慫、示弱、自汙得以自保來看,如果戚夫人和趙隱王劉如意保持低調,刻意向呂后認慫、示弱,或許呂后也未必就一定要毒死劉如意。畢竟,在他親爹劉邦手裡劉如意都沒能翻天,在自己手裡,劉如意又能如何呢?劉如意翻不出呂后的五指山。所以說,戚夫人的下場純屬咎由自取!沒什麼值得同情的。如果當初劉盈被廢,戚夫人恐怕也不會對呂后有多仁慈吧?不是嗎?

  • 6 # 曾經故事

    呂雉對待戚夫人的手段,不是爭寵,因為戚夫人成為人彘的時候,劉邦已經死了。這種情感歸根到底,是由無數件事情共同造成的恨意

    1,劉邦還是漢王時,偶然得到了戚姬,非常喜歡,常常帶在身邊。而這段時間,又恰恰是呂雉最卑微的日子,她在家裡照顧老人和孩子,年華流逝,已經不年輕不美貌。彭城之戰,呂雉被楚軍俘虜,一年以後才透過和談釋放,然而當她終於見到劉邦時,對方身邊已經有了戚夫人,這也是兩個女人第一回見面。呂雉應該有委屈、不甘、以及一種背叛感。

    2,戚夫人生了劉如意後,更得寵了。劉邦特別中意劉如意這個兒子,經常拿來跟劉盈對比,還說“如意像我”,並以此為理由,多次動了廢劉盈,立如意的念頭。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在失去丈夫的愛以後,呂雉唯一的愛就是兒子了,但是戚夫人連劉盈的一切都要搶走,這能不恨嗎?

    即便這樣恨,劉邦活著的時候,她什麼都不能做。我們都知道,面對敵人“無可奈何”,並不會消磨一個人意志,反而會加深加濃這恨,而當她終於可以放手大幹時,一種扭曲的反撲就表露了出來

  • 7 # 小八戒愚論

    呂雉才是劉邦的妻子,至於戚夫人只是劉邦的妾室。

    是戚夫人缺乏政治頭腦,目光短淺,才會落得被做成“人彘”的下場。

  • 8 # 大東北的小豆包

    劉邦本來就很好色,而且女人也不少,但是劉邦死後呂雉卻僅僅對戚夫人施以酷刑,進行殘忍的折磨,絕不僅僅是因為爭寵,而是深層次的權力之爭。

    在劉邦的眾多女人中只有呂雉是和劉邦一起奮鬥過的創業者,劉邦本是普通秦朝基層公務員,而呂家確實豪門大戶,而劉邦的老丈人能夠慧眼識人的相中無賴混子的劉邦為自己的女婿,而後全力支援劉邦的造反大業,在劉邦的滅秦和後來楚漢之爭中,呂雉和她身後的呂氏一族都全力支援劉邦的創業,甚至呂雉還因此曾經被項羽俘虜,九死一生。

    劉邦和呂雉是共同創業者

    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後,忙於對各地叛亂的平定,而呂雉有幫助劉邦除掉了彭越,誅殺了韓信,可謂是夫唱婦隨的建立了大漢王朝。可是隨著大漢王朝的建立,呂氏一族的勢力也逐漸在壯大,除了呂雉的兄弟、侄子身居高位外,就連那個曾經在鴻門宴生吃豬肉,跟誰劉邦出生入死的樊噲都是呂雉的親妹夫。

    而劉邦也逐漸感到呂氏一族的權力過大,他生怕他死後他的大漢王朝落入呂氏手中,於是他先是與功臣舊將們共同盟誓:非劉氏而王者,非功而封侯者天下共擊之,這就給呂氏劃出一道界限,不能封王。

    在劉邦建立漢朝的過程中,呂氏一族也勢力逐漸龐大,樊噲就是呂氏一族的成員

    而後劉邦還不放心,他看到他和呂雉所生的太子劉盈的軟弱後,曾經一度要更換太子,而他的易儲物件就是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

    呂雉和劉邦一共生育了一兒一女,兒子為太子劉盈,女兒是魯元公主。魯元公主後來嫁給了張耳的兒子張敖,而張敖這是承襲老爹王位為趙王,但是劉邦征討陳郗的時候,路過趙國,對自己的女婿趙王十分的倨傲,並且多次侮辱張敖,張敖倒是沒太在意,可是當年追隨張耳的老部下不幹了,密謀要幹掉劉邦,後來計劃洩露雖然查清與張敖無關,但是劉邦則趁機罷黜張敖的趙王王爵,代之以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眼看劉如意取代自己的女婿,呂雉就對戚夫人及劉如意不滿。

    戚夫人與呂雉其實是最高權力之爭,只能你死我活

    而後劉邦要更換太子,換掉劉盈,代之一劉如意。當時劉邦更換太子的決心很大,雖然大臣紛紛反對,但是劉邦不為所動,後來呂雉根據張良的計策,為太子劉盈聘請了商山四皓等四位賢者,為劉盈造勢,終於平定了換儲風波,劉盈得以保住太子之位。

    而再見到劉盈身後的商山四皓後,劉邦的評價是“呂后真人主也”,注意這裡評價的是呂后而不是劉盈,也就是說劉邦已經洞悉一切,他已經深知呂氏已經樹大根深,他也無能為力,他對呂氏一族的權力深深的忌憚,甚至臨死前還命令周勃殺掉他的連襟樊噲。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劉邦換儲成功,劉如意成為太子,那麼整個西漢的權力結構將發生鉅變,母以子貴,戚夫人必然成為太后,而呂雉和呂氏一族則只能成為刀俎上的魚肉。

    呂雉最終稱制,掌握最高權力,司馬遷甚至在《史記》為其做紀,給予其皇帝平等地位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劉邦換儲失敗,劉盈仍舊是太子,後來成為漢惠帝。而漢高祖劉邦一死,戚夫人的靠山倒後,她就必須得承擔爭奪最高權力失敗後嚴重後果,於是她被呂后砍掉手腳,挖掉眼鏡,然後扔進廁所充當人彘,而她的兒子劉如意,雖然漢惠帝有護弟之心多方保全,但是仍被呂雉毒死,戚夫人母子吞下了失敗的苦果。

  • 9 # 愛笑的呂家姑娘

    都是劉邦的妻子,為何呂雉如此對待戚夫人,應為戚夫人太貪心了,不僅想要呂雉的後位 還想要自己的兒子取代呂雉 的兒子的太子之位,

  • 10 # 易道天行健

    同樣是妻子,這話是錯誤的。曹氏比呂雉還早,但曹氏就沒有呂雉的地位高,甚至曹氏都算不得劉邦妻子之列,因為呂雉是劉邦明媒正娶的嫡妻,就是劉邦也拿呂雉沒辦法的,更不要說是戚姬了,戚姬只不過是劉邦眾妃中最得寵的那位罷了。同樣是劉邦的女人,但地位大不同。

    呂雉迫害戚姬,爭寵一說也就罷了,因為劉邦活著的時候,呂雉根本沒有辦法把戚姬怎麼樣,等劉邦駕崩之後收拾戚姬,就不存在爭寵之說了,當然裹挾著酸酸的昔日醋意是難免的!最主要的是戚姬在劉邦活著的時候想讓劉邦改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這個賬呂雉萬萬是要和戚姬算的,這裡邊是你死我活的宮廷鬥爭,是政治。如果單純的是男女之事,呂雉不會深計較的,因為呂雉是女中豪傑、大丈夫!這牽扯到兒子的皇位,差點就讓戚姬的計劃成真,假如劉如意真的做了皇帝,劉如意能饒過呂雉嗎?就是劉如意和劉盈的兄弟感情好,戚姬也不會放過呂雉母子的,這是假設,當然根本沒有這種可能,劉邦集團的功臣勳舊都是和呂雉共患難過來的,戚姬說白了就是劉邦的玩物而已,這個傻女人沒腦子,自不量力而自取其禍!這都是一樣的,戚姬是個可憐的犧牲品。

    相比較而言,薄姬就顯得聰明多了,笑到最後的人就是薄姬這樣的女人。野心不大,隨遇而安分守己,不做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硬碟分割槽不見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