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彭博訊息27日訊息,阿里巴巴正在考慮最早於2019年下半年再度在香港提交上市申請。報道稱,阿里巴巴計劃透過在香港上市募資200億美元,旨在多元化融資渠道和提高流動性。截至目前,阿里巴巴方面迴應稱,對市場傳言,不予置評。
9
回覆列表
  • 1 # 白刃行走

    其實,不否認就是承認了。

    1 阿里為什麼要回國上市?

    1 )阿里自然希望在國內上市,因為阿里最大的市場不是在國外,而是在國內,阿里在外拓展這麼多年,根還是在國內,每年的營業收入主要都是來自中國。過去由於國內資本不足,制度阻礙、國際化等等,阿里不能在國內上市,可是這些條件隨著中國金融改革都將會逐步開放,阿里回來的時機已經到了。

    雖然同時在兩地上市會造成成本相對較高,可是兩地上市的大型企業不在少數,企業越大,則兩地上市的邊際成本越小,所以不用擔心成本的問題。

    從募資的角度來看,港交所2018年募資額全球第一,說明港交所有足夠的能力幫助其募資。

    2 阿里融資200億元要幹什麼?

    1 達摩院

    2 平頭哥

    3 菜鳥網路

    4 全球化擴張

    5 大資料

  • 2 # 譚浩俊

    已經在美國上市,又要去香港上市,到底為了什麼,可能真實目的只有阿里巴巴自己知道,那就是融資,繼續融資。

    這些年,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獲得鉅額資金後,一直處於快速擴張之中,各方面的投資數額巨大。雖然各種收入也很多,但是,與阿里的擴張相比,還是有點資金壓力的。因此,需要透過在香港上市,獲得資金保障。這是一。

    第二,就是對當初因為國內市場的門檻,沒能在國內上市,阿里也想以這樣的方式回報國內市場。但是。國內市場也因為種種原因,一時承受不了,只能在香港市場先上市。

    其三,香港市場也因為當年沒有接納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一直耿耿於懷,覺得十分後悔。所以,展開雙臂歡迎阿里巴巴迴歸。但是,由於要從美國私有化迴歸,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容易的事,阿里可能也拿不出這麼多資金。在香港上市,是不是籌集私有化資金,也是一種可能。

    所以,阿里香港上市,是多重因素決定的。

  • 3 # 孔方財經

    在中/美互相徵收關稅之後,美國方面的鷹派繼續調高嗓門,叫囂要在金融上作出限制。其中調門最高的,是川普之前的前顧問班農,班農的說法是:

    我們的下一步行動是切斷所有的IPO,讓所有為China提供資金的美國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不再提供資金,”班農說,“華爾街也將採取一個重大行動,即限制Ch/ina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直到Ch/ina同意這種根本性的改革。”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對阿里這樣的巨頭級別的企業來說,也絕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比如其融資渠道,就應該多元化,而不是侷限於美國,一旦美國市場有變,那麼阿里也有備胎可用。

    當然,阿里迴歸,也有條件了——去年年底,港交所推動了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即A/B股制度)。而在之前,阿里本來最初是打算在港股上市的,只不過當時港交所不同意同股不同權,阿里才退而求其次,選擇到美國上市。現在,美團、小米這樣的公司,已經成功以A/B的架構上市,阿里會港交所也就沒了障礙。

    雖然阿里每年都可以賺上千億元的錢,但阿里也是一個對資金極其渴求的企業,各個條線都需要大量資金,尤其是有關新零售的併購方面。融資200億美元,也是為了在下一步的競爭當中,給自己儲備足夠多的資源。正如馬雲所說,要在天晴的時候蓋房子,而不是下雨的時候,下雨的時候,已經晚了。

  • 4 # 財智成功

    如果只是阿里巴巴一家做出在香港上市融資200億美元的決定,那麼並不需要過度解讀,更多可以理解為只是融資需求。但是結合了國際形勢,以及中芯國際即將從美國紐交所退市訊息傳出的節骨眼,顯然阿里巴巴此舉另有深意。

    也許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在美上市的優秀企業會紛紛選擇迴歸A股和港股市場,這非常值得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2014年在紐交所上市時,按照68美元的定價,融資金額大約是218億美元,與今天傳出的200億美元融資金額頗為接近,更容易給人透過融資進行私有化退市的聯想。

    不管阿里巴巴是否會選擇從美國退市,這幾年也會是在美上市企業迴歸的好時機,我們不妨從幾個方面簡單分析:

    1、美國股市走出了十年大牛市,已經具備大幅下調空間;

    2、2018年港交所已經做出針對性調整,允許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未盈利的企業也可以上市,美股上市的企業迴歸障礙已經掃清;

    3、國際形勢風雲變幻,離祖國近一點,更能防範國際資本惡意做空股價,或者一些不上臺面的手段影響公司股價;

    4、優秀科技公司在A股和港股的數量太少,需要這些公司迴歸,讓企業增長紅利更多回饋給本土資本,當然了,垃圾公司太多,需要好企業中和一下;

    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當有更好更穩定的籃子出現時,即便不把雞蛋都放到新籃子裡,拿過來一部分也是好的。

    天時地利人和,阿里巴巴如果能夠迴歸,總之是一件大好事,未必有助於國際市場的開拓,但是一定更有利於鞏固國內業務。在準確訊息公佈之前,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 5 # 浮雲財經觀

    阿里巴巴於 2014 年 9 月在美國的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掐指一算已經快要跨過五個年頭了。截止目前(5月28日)阿里的股價達到了 155 美金,市值 3986 億美金,摺合人民幣達到了 2.7 萬億,比宇宙第一工商銀行的市值都要高。

    為什麼一向以“財大氣粗”著稱的BAT三巨頭之一的阿里還想要回歸港股呢?融資 200 億美金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呢?

    1、阿里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迴歸是歷史的必然。阿里巴巴於 1999 年在浙江杭州成立,今年正好是其創立 20 週年,在阿里的孕育、成長、繁榮階段大部分業務都是在國內,其盈利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內。作為一家“根正苗正”的中國企業想要回歸,甚至再次上市也是合情合理的。在2018年推出CDR時,馬雲也曾說過:只要條件允許,阿里就會迴歸。

    2、回饋廣大消費者,一起分享發展的紅利。這麼多年來阿里巴巴的成長與壯大離不開我們這些“鐵桿剁手消費者”,正是我們對於阿里平臺和產品的信賴與支援才有了今天輝煌的成就。但是在美股上市的阿里,每年鉅額的分紅卻只能讓外國投資者去分享,沒辦法與本國投資者一起享受發展的紅利。作為一個具備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他們當然也想回饋支援阿里的大眾。

    3、為達摩院、大資料、人工智慧、智慧城市、晶片“續血”。阿里巴巴現在發展的很壯大,與此同時他們的野心和抱負也在成倍增長。為了補全國內晶片、前沿科技、基礎研究領域的短板,為了與國際科技公司奪取 AI 人工智慧的制高點,大力氣投入研發是必不可少的。人才、裝置、技術的引進、發展都需要白花花的鈔票,獲得了更多的融資,也能為後續的蓄力研發奠基。

    4、減小自身的風險。眾所周知,美股已經風風光光地步入了十年的牛市大週期,三大指數均處於歷史高位,風險也正在以不可預見的速度堆積和增長。阿里的股價也已經從前期巔峰的 211 美金滑落至現在的 155 美金。市值蒸發了 26.5%。萬一美股再次遭遇金融危機的洗禮,阿里股價的大幅度下挫也是難以避免。而港股在未來的走勢會更加偏向於 A 股,目前國內資本市場上漲的潛力巨大,阿里選擇再次登入港交所一定程度上也能減少其風險。

    總結

    阿里巴巴假如真的有幸能迴歸港股,對於市場有莫大的積極效應,屆時港股會形成以阿里和騰訊為首的科技股引領大行情的新時代,對於我們A股也會形成利好。

    現在 A 股市場的制度還不健全,阿里尚且沒有機會迴歸,但是在未來我深信:A股資本市場的規則會更加完善,會有越來越多的優質公司迴歸,促使A股擁抱屬於自己的 10 年大牛市。

  • 6 # 趙冰峰財經

    阿里要回香港上市,靠譜嗎?

    靠譜。

    當初阿里之所以要從香港退市,是因為阿里想改成合夥人結構,也就是現在流行的同股不同權模式,但是港交所沒有同意。最終,阿里從香港退市,轉而去美國上市,融資250億美元。

    如今,香港已經允許同股不同權模式了,客觀上已經允許阿里模式了。

    而之前馬雲也說,考慮在香港上市。

    所以,這絕不是空穴來風。

    阿里為何要在香港重新上市?

    為了儲備資金啊。

    今年的局勢,依然是過冬的節奏,有危機感的公司通常會在合適的時候去儲備資金,為了過冬。

    就在前兩天,媒體曝出華為計劃貸款10億美元,這是在華為被美國製裁之後。

    這說明華為也在準備過冬了。

    實際上,最近幾年阿里收購力度非常大。最近的,昨天宣佈入股千方科技,耗資36億。

    加上之前的分眾傳媒,華誼兄弟,萬達影業,申通快遞,恆生電子,蘇寧易購,三江購物……據不完全統計,阿里系直接投資的A股還有數十家,初始投資額逾700億元。

    港股方面,還有中金,美股還有中通等等。

    另外,還有新零售方面的佈局,大潤發,居然之家等等,都是大手筆。

    可見,阿里買公司方面,真的是剁手的節奏啊 !

    所以,多儲備點資金,絕對是有必要的啊!

  • 7 # 投資悟道

    傳言阿里將在下半年港交所上市,募集資金200億美元。阿里方面迴應稱,對市場傳言,不予置評。這種沉默的態度,而不是否定的態度,給人的是一種預設態度。阿里為什麼美國上市後還要回港股上市呢?

    上市制度差異的歷史結果

    到美國上市的阿里,主要客戶在國內,但沒有在A股上市,乃至沒有在港股上市,主要是因為IPO政策不同造成的,就盈利標準達不到要求就不得上市這一條,就限制了很多新興企業在國內上市。我們經常用的百度、美團、乃至拼多多,都去美國上市了。現在開通科創板,到進一步放寬上市條件,讓標準具有前瞻性,可能有利於創新型企業的發展。當然,這需要更加嚴格的退市制度和嚴懲造假追究。

    迴歸港股的原因也很簡單

    其實彭博訊息已經說得比較清楚了,準備在香港上市募集200億美元資金,旨在多元化融資渠道和提高活動性。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需要融資,需要向市場“借”錢。也許是為智慧城市,為人工智慧,也許是為晶片行等等。

    回饋情懷也許是原因之一

    淘寶網從小到大,幾乎成了絕大部分華人的購物平臺之一,而且有愈發壯大之勢。畢竟,阿里的成長,離不開華人這塊沃土。後續想要進一步成長壯大,還需要華人的支援。這時候迴歸港股,讓華人能夠方便分享阿里成長果實,也應該是原因之一吧。起碼,到時候購買阿里股票要方便得多,不需要開通美股了。

  • 8 # 凱恩斯

    阿里角度:

    1、找到更多新投資人。實際上當年美股上市的融資額度也差不多,大約243億美元。相較於這一次傳言的港股融資量大致持平。可以看到實際上這麼大的融資量需要有新的投資人,畢竟你在美股已經上市的情況下,再找其一批這樣的投資人並不容易。

    2、美股+港股的模式對於阿里來說成本不高。因為公司治理更符合兩地要求,而相對於融資額度,成本並不高昂。前段時間中芯國際從紐交所退到場外,原因是管理成本過高。你在兩地上市,你就需要支付兩地派駐機構的工資,需要應對兩地的股東和監管機構。而阿里兩地融資都超過200億美元,這樣管理成本就微乎其微。融資的規模效應得以體現。

    3、市場的確存在切換的可能。也就是從美股切換到港股,出於一些因素的考慮。這源自於對於阿里巴巴財務報表的分析。其資產負債率大約在36%附近,現金高達1900億。實際上在債務槓桿率沒有完全放大的前提下,阿里巴巴融資的必要性不是很強。那麼就說明這次融資是策略性的,而非需求性的。

    4、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美股市場存在很好的交易機制,同時也存在偏見和對沖機構。港股在開放性上面更佳,如果港股的股價表現良好,則會一定程度上出現港股和美股相互推動的正迴圈結果。

    港交所角度:

    2、開放市場需要吸引更多投資人。港交所和其他成熟資本市場一樣,不是以股價上升為導向,而是以交易量為導向,如今大交易所都是交易量為導向。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會吸附一部分內地資本,會吸附一部分海外資本。還有一些不想進入美國股市,但是資金實力雄厚的投資人。好的公司就是一塊海綿。

    綜上,預計此次融資只要阿里原因,毫無障礙,但是至於阿里會否從美股退市,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漫長過程。沒有那麼快,阿里如今也是深入全球化的公司,未來預計將進一步的擴充套件其海內外業務的觸角。其中最令人期待的依然是阿里雲。不過相對於阿里巴巴,個人更關心螞蟻金服,這家企業大部分已經到了上市實體的外部。而我們也知道阿里團隊這一塊的實力可能某種程度上還超過阿里巴巴上市公司。

  • 9 # sdr869369045

    大方向,特鳥普都在幹你一起來的同鄉,離幹你還遠嗎?馬老闆又不傻!雞蛋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嗎?而且還是一個別人的籃子!!!

  • 10 # 上級109

    有時候把簡單問題簡單回答是品德問題!

    那簡單回答吧:第一,不違現有地球法,第二誰還和錢過不去呢,第三融到錢(本人一直認為股市制度就是騙子合法化制度)是本事,沒人買,就OK,關鍵是人家的故事講得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千燈之約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