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楓風風風

    龐統不死 諸葛亮不會入西川 荊州就不會丟 劉備就不會伐吳 被陸運打敗 蜀國就會越來越強 可能真的會吞併魏

  • 2 # Qleant

    其實水鏡先生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得一人得天下,劉備並沒有平衡兩個軍師的本事,入川臥龍讓時已經說了有危險,鳳雛照爭,就可以看出,即使入川時鳳雛不死,劉備集團佔了四川,鳳雛臥龍必先內鬥。還有一種看法是:風雛做事,不符合劉備的政治主張!

  • 3 # 不確定先生

    水鏡先生司馬徽曾經說過,臥龍、鳳雛得一能得天下。劉備很幸運,臥龍、鳳雛都被他攬於麾下,但不幸的是,龐統過早的死去了,只留下諸葛亮一人鞠躬盡瘁,獨立支撐。

    所以,許多人對龐統的死總是耿耿於懷,認為如果龐統不死,蜀國一定能夠一統天下,但真的會這樣嗎?

    其實,即使龐統不死,蜀國也不見得會一統天下。

    首先,龐統出場的時間並不多,從其表現來看,也並沒有太示出特別的出類拔萃,並且遠比曹操的郭嘉、荀彧、程昱等欠缺實戰經驗。他為劉備出的取西川的上中下三策,感覺也比較平常。劉備選取了中策,在進軍過程中,龐統因疏於防備被亂箭射死。

    其次,龐統急於進軍,也有一定的與諸葛亮一較高下的心結,急於表現自己,而這不過是僅僅開始。如果龐統不死,他未必甘居於諸葛亮之下,蜀國內部的團結會大打折扣,甚至很有可能會分成兩派,互相鬥來鬥去,蜀國內部一亂,何談一統天下。

    因此,如果龐統能活下來,劉備在世還好,還有可能統御臥龍、鳳雛兩人,但也會非常費力。劉備如果一死,以劉禪的才能,根本不可能駕馭得了兩人,蜀國一統天下也不過是空談罷了。

  • 4 # 黃振TJ

    這個問題不確定因素很多,龐統不死,打下西川,孔明留守鳳雛領軍,聯孫抗曹,或有可能。前提是劉備不死,劉備雖然腦子一般,但是用人還是不錯的。西蜀後期孔明一人隻手遮天,事事親力親為,導致顧慮過多,萬事必留後路,魄力不足。若劉備在知人善用,鳳雛領軍二爺三爺守邊疆,沒有後顧之憂。

    大魏那邊人才濟濟,國富民強,除非孫劉真心全力進攻否則沒有戰敗可能性。

    東吳後期帥強將弱,又偏安一隅。魏國想敗都難。

    當然這些都是小說演義再加上假設而已不必當真。

  • 5 # 劍難飛

    諸葛亮和龐統,無論從性格、計謀角度、用兵用人方式還是戰略層面,都是完全相悖的。二人尿不到一個壺裡——1+1<1。要麼選一個,要麼乾脆不用,一山不容二虎,蜀國亂得更快。

  • 6 # 啊細539

    成功不一定說得上,但大抵不失去荊州這個跳板,讓東吳打合肥安徽徐州,這邊按隆中對北伐,成功率還是很高的,然後跟東吳就跟楚漢相爭一樣

  • 7 # 0江城子0

    不是,一件事的因素太多了,不可能只是因為一個人而改變,從大背景看,蜀漢滅亡是必然的,打仗拼的是綜合國力因素。那假如司馬懿早早病死了蜀漢北伐會不會就成功了。或者司馬就不會篡奪曹魏?就不會有後面的八王之亂?就不會五胡亂華?所以這種假設沒有任何意義。

  • 8 # 淨月暖陽

    有人總是對鳳雛龐統心心念念,因為司馬徽的那麼一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因為諸葛亮的表現那麼優秀,就認為龐統也有那麼厲害,因為龐統死得早,就給了一群不瞭解歷史的人無數人YY的空間。

    實際上,龐統就一沽名釣譽的“碰瓷”者,真本事沒啥。三國演義中,龐統最值得稱讚的,就是在赤壁之戰中獻了連環計,讓曹操把戰船用鐵索連在一起,好給周瑜燒。告訴大家,這是老羅杜撰的!投了劉備後,龐統也沒啥作為呢,就在落鳳坡被射死了。就是司馬徽那句名言,什麼得一可安天下,也是假的。

    真實的龐統,是十分不堪的。在野之時,為搏一名聲,糾纏著大名士司馬徽。東漢末年,流行名士點評人才和時事,有了名士佳評,可更容易得榮華富貴。年輕時曹操幹過這事,在許劭月旦評時,死皮賴臉要討個說法,終得了個亂世梟雄、治世能臣的說法。龐統效仿的就是曹操,仗著和司馬徽有點親戚關係,死活要司馬徽給評價和推薦,不給就賴別人家不走,司馬徽看在親戚份上,給了個評價,這就是小說中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源頭。諸葛亮的確有才,龐統就一“碰瓷”的。

    劉備得了荊州,招賢納士少不了的,龐統屁顛屁顛就去報考公務員了,結果考得不咋地,只給了個縣令。就這縣令也幹不好,第二年績效考評不及格,就給他撤了。這在劉備文官系統裡都是少見的,實在是表現太差。演義裡這一段為了給龐統遮醜,非說不受重用是因為人長得醜,還說不好好幹是因為覺得屈才,老羅算是夠賣力地給粉飾了。

    官被免了,有點臉皮的就該羞愧萬分了,可龐統又發揮臉皮厚的特點,跑到魯肅和諸葛亮那裡要推薦,兩人被纏不過,各自寫了個推薦信,劉備一看,推薦的兩人份量重啊,這才給了個軍師將軍,算是給諸葛亮當個副手,買了個面子。

    龐統為掙表現,好與諸葛亮分庭抗禮,天天鼓動著劉備伐益州,好給他個表現的機會。龐統提出攻打益州,和諸葛亮隆中對完全不可相提並論。諸葛亮是在劉備一無所有時,提出的先取荊州再下益州的戰略規化,故被推崇為千古名對。而龐統提時,這已是劉備既定方針,沒啥新鮮內容可言,後世史家沒人吹捧龐統,價值本就不大。

    到了劉備攻蜀時,領兵統帥是劉備,絕非龐統這個軍師將軍,只是劉備在選出徵的人選時,把自己的老人,關、張、趙、諸葛亮等都留下守荊州老家,最早帶的都是黃忠、魏延、龐統等新收的人,反正這些人的老家都在荊州,也不怕這些人不盡心盡力。龐統的作用不大,為此還在公開場合說了劉備的怪話,當劉備打了勝仗,喝酒慶祝,龐統說攻佔別人的地盤,是不道德的,怎麼還能慶祝呢!當場就被劉備罵出帳外。吵吵著打益州的是你龐統,打了勝仗你又說不道德,多讓人討厭。不久後龐統就在攻打雒城時被流矢射中身亡。究竟這流矢從哪兒來的,一個不必衝在火線的文官,運氣還真是不好,呵呵……

    扒完龐統的歷史,就不再覺得這個鳳雛有多厲害了吧?根本無法和諸葛亮的能力相提並論。可性格上還著實不少缺陷,德行恐怕沒有多好,地方治理肯定是不行的,軍事上可能連馬謖都不如,還挺會搞小動作,不和諸葛亮鬧內訌嗎?

    撇開這個不說,只要荊州丟了,蜀漢就益州、漢口這點地盤,不足百萬人口,鼎盛時兵力不超過10萬,加之蜀道艱難,魏、吳不出內亂,蜀漢永遠打不出去,這不是靠多幾個能人就能改變的,靠個別人改變歷史,這樣的史觀是錯誤的,成敗是由人和天下大勢相互作用決定的。東漢末年,戰亂不止,人民迫切需要休養生息,諸葛亮逆潮流而動,再無以少勝多的可能。

    還有答友說,龐統不死,諸葛亮協助關羽守住荊州,那劉備還有爭天下的資本。此事也是一廂情願,諸葛亮最擅長的是政事,就算劉備不用諸葛亮領援軍入蜀地,就是得了益州後,也會招諸葛亮入蜀幫助理政。劉備作為開國之君,識人之能還是有的,歷史也證明,諸葛亮把蜀地治理得挺好,特別是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史上幾乎無人出其右,至今西南各民族都還傳頌諸葛亮的故事,可見影響深遠。

  • 9 # 好的好的好好先生

    能不能成功又能怎樣?那都是兩千年以前的事情了!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假設!就好比很多人踏入社會,才後悔當初沒有好好上學,有用嗎?

  • 10 # 1979zhyn

    這個問題要看在什麼時期,如果在收西川或定漢中以後龐統沒死北伐是有希望的。但如果發生在關羽失荊州和夷陵之戰後,龐統如果還沒死的話,這時北伐成功機率也基本沒有了。在三國強人如林,智者撲街的時代裡,國家勢力的大小和資本的富足強弱直接決定了歷史的程序歸屬,這就是天時非人力可為的。歷史的發展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勢比人強,再強的人面對不利於自己的形勢也不得不低頭,因為他也無法改變形勢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獨居老人在家中死亡,九年後才被發現,一共七個兒女,怎麼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