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心

    譯文:

    孔子說:“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以仁為憑藉,以藝為娛樂。”

    拓展資料:

    假如有人問,孔子的學術思想真正要講的是什麼?可以大膽地引用這四句話作答,這就是他的中心。也可以說是孔子教育的真正的目的,立己立人,都是這四點。關於這四點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後面《泰伯》篇中孔子說的“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第一項所說的“志於道”,又學個什麼道呢?一般人說孔子說的是人道,不講天道,因為天道渺遠,屬於形而上的範圍。究竟有沒有神的存在?生命是怎樣開始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這些都是屬天道。“天道遠”並不是說與我們的空間距離遠。如照現代觀念來說,更不合理了,目前到月球只不過幾天的事,怎麼說遠?這個遠字實際上是高遠的意思,指距離人類的知識程度太遠。“人道邇”,人道比較淺近易懂。

    所以過於高遠的暫時不要講它,先把人們自己切身的問題解決了,再講宇宙的問題,一般人說孔子只講人道,這是後代的人為孔子下的定義,事實上孔子並沒有這樣說,當時,只有他的學生子貢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見《公冶長》篇。根據子貢這裡的話,再看孔子在《易經》中所講的學問,他絕對懂天道——宇宙的來源。所以子貢便說,他講人道,我們聽得懂,他講宇宙的奧妙,因為我們的學問還不夠,實在聽不懂。

    因此孔子在這裡所講“志於道”的“道”,我們不能硬性替它下一個範圍,說他只講人道,不講天道。如果要研究孔子的思想,必須研究《易經》的《系傳》,他許多的重要思想,都表現在《系傳》中,有關形而上的學問,也在《系傳》裡。那麼孔子在這裡所說的道是什麼?我們可以很老實的作答:“孔子自己沒有下定義,所以我們很難替他下定義。”至於他在這裡講的“志於道”可以列舉很多,證明他是懂得形而上道。由人生的普通行為——形而下開始,一直到最高的天地萬物的玄妙之道,他全懂。不過一般學生們程度不夠,他沒有偏向這方面講,如果專講這方面,孔子就變成一個宗教的教主了。儘管後人稱他為儒教教主,他自己在當時非常平實,不走教主的路線。 根據原文“志於道”,可以解釋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遠,要希望達到的境界。

    這個“道”就包括了天道與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這是教我們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至於是否做得到,是另一回事。正如大家年輕時剛出社會做事,都立志取得功名富貴。就以賺錢為目的來說,起碼也希望賺到幾千萬元。但立志儘管立志,事實上如今一個月只賺幾千塊。如果因立志幾千萬,只拿幾千元,“不為也!”不願幹回去好了!這說明立的志能不能實現,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孔子說,作學問要把目標放得高遠,這是第一個“志於道”的意思。

  • 2 # 在下嘟嘟球

    孔子說:“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以仁為憑藉,活動於(禮、樂等)六藝的範圍之中。”

    【賞析】  

    《禮記。學記》曾說:“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及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這個解釋闡明瞭這裡所謂的“遊於藝”的意思。孔子培養學生,就是以仁、德為綱領,以六藝為基本,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均衡的發展。

    (1)德:舊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貫徹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2)藝:藝指孔子教授學生的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都是日常所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新小區樓下做餐飲生意會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