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羽飛說三國

    小說和電視劇《大秦帝國縱橫》主角的是秦惠文王嬴駟和秦國丞相張儀。很多人都認為蘇秦和張儀是同一時代的人,原因是史記的兩個列傳,張儀列傳和蘇秦列傳,後來的人人認為這是姊妹篇,於是就有了後來的蘇秦為了幫助張儀用激將法迫使張儀投奔秦國,並幫助張儀打通關係的事情。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這兩個人不在同一時間段,張儀是先出現的,而蘇秦是在張儀去世之後才出現的。蘇秦的主要活動“合縱伐齊”都是在秦昭襄王時代完成的。

    《大秦帝國縱橫》的“縱橫”是“合縱連橫”的簡稱,公孫衍的合縱伐秦和張儀的連橫保秦。這部電視劇最後的高潮就是被炒魷魚的張儀在回家的路上偶遇了開酒館的公孫衍,一笑泯恩仇。

  • 2 # 微人輕輕言

    原著小說中,蘇秦張儀的故事是重頭戲。

    《大秦帝國》是我最喜歡的一部詩書級小說,作者孫皓暉花十餘年時間才完成。總共分六部:《黑色裂變》《國命縱橫》《金戈鐵馬》《陽謀春秋》《鐵血文明》《帝國烽煙》,每一部都讓人蕩氣迴腸,感慨萬千,受益匪淺。

    第二部《國命縱橫》重點就講的就是車裂商鞅後,秦惠王與山東各國的爭鬥,引出蘇秦,張儀艱苦奮鬥到縱橫天下,以天下為棋盤對陣的故事,以及和戰國四公子的逸聞趣事。看得人豪氣頓生!

    看完《國命縱橫》,讓我最深刻的感覺:

    1、大爭之世,實力為本,根本堅實方可枝葉繁茂,否則都是白搭。

    2、蘇秦受挫回家時,“妻不下機,嫂不為飯”,父親一句“一個人經得起敗、苦、辱大事可成”。如果你也受過挫折,一定很受鼓舞。這句話一直鼓舞我很多年。

    3、你會看到蘇秦茅屋苦修時對《陰符經》的感悟,從而受益匪淺“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太早則過,太遲則不及---機在於目---”

    4、你會同時感受到很多鬼谷子的智慧。

    5、說人君者,先審其情。“不遇其人,不與其說”等等很多慧言慧語,同時還可以看到張儀把孟子罵到吐血的場景,讓你的思想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6、強烈建議,看完六部原著,對工作、生活、做人都很有幫助。個人感覺電視劇唯有第一步《大秦帝國》拍的還不錯,值得一看。其餘幾步,真心不咋滴。

  • 3 # 風過無痕攝有痕

    大家從歷史課本中都知道秦始皇統一中國,可是少有人知道真正幫助秦始皇一統天下的縱橫家、外交家,就是張儀。少有人知道抗秦的另一位縱橫家蘇秦以及成就張儀的故事。更少有人知道推動中國統一的鬼谷子縱橫謀略思想。

    蘇秦、張儀都是戰國時期有名的舌辯之士。都是鬼谷子的弟子,不同的是張儀不像師兄蘇秦經過“捨生臺”而是“走後門”考試錄取的弟子。

    蘇秦以聯合六國“合縱抗秦”為主要政績,張儀以讓各國與秦國相親,進而各個擊破,一統天下的“連橫”出名。

    蘇秦身揣六國相印,也就是相當於擔任了六個國家的總理。他利用縱橫之術,達楚、燕、齊、韓、趙、魏六國聯合,又相當於擔任了六國聯合國的第一任秘書長。

    戰國時代,經常打仗。唯蘇秦利用合縱之術後,聯合六國與秦國抗衡達15年之久,沒有發生大的戰爭,迫使秦國沒敢越過幽谷關一步。

    張儀得到師兄蘇秦的幫助成為秦國的相國。他聯橫之術,幫助秦王各個擊破,統一了中國,也被譽為聯橫之父。

    蘇秦為什麼要幫助師弟張儀呢?此源於蘇秦的“忤合”之術。因為張儀的智慧不在蘇秦之下,如果叫張儀合夥,頂多做做副手。趙國的國力和軍力弱小又被秦國虎視眈眈,若秦國進攻,將不堪一擊而遭滅頂之災。於是用計謀主動引出張儀,既幫助其成就一番事業,又讓趙國避免戰爭。

    後人問,為什麼當時秦國沒有攻打趙國?這是是因為忤合之術,張儀實現了他的承諾,沒有攻打趙國。那為什麼最後又打了趙國呢?因為蘇秦死後才攻打的,也是統一中國的需要。

  • 4 # 水墨丹青工坊

    首先張儀比蘇秦大50多歲!

    因為張儀和蘇秦分屬於兩個時代,並不存在正面交鋒。有歷史學家透過研究也進一步指出,蘇秦步入政治舞臺的時候,張儀早已作古,兩人年齡相差達到五六十歲。出於這樣的考量,所以我們在《縱橫》裡看到沒有蘇秦這一角色,但出現在第三部《崛起》中登場。”

    據《戰國策》《資治通鑑》《睡虎地秦簡》《戰國縱橫家書》等資料,以及史學家楊寬學術著作《戰國史》來看張儀死後十幾年,蘇秦才出生。

    同樣最近出土的文物也表明張儀蘇秦不是同一時代的人物,而《史記張儀傳》據說又有誤。先是張儀幫助秦國,並取得了實效而已。

    所以、小夥伴們在看《縱橫》的時候,裡面只有張儀和與之相對的犀首公孫衍,而蘇秦並不在其中。

    話說張儀蘇秦同為鬼谷子徒弟,大爭之世,兩個人一個主張連橫,一個主張合縱,兩人應該有正面交鋒的精彩故事,在劇中有精彩的演繹,而且原著中也有蘇秦,為了尊重歷史所以在《大秦帝國2縱橫》蘇秦沒有出場。

    另外,我們都以為合縱是蘇秦、連橫是張儀。其實不然。

    實際上,合縱連橫的思想並非是某個人首創的,而是自古有之,當時主張這一點的人被稱為【縱橫派】【縱橫家】【縱橫學者】等(也是《大秦帝國之縱橫》的名字由來,這故事的最大主題就是由這些人引出來的)。蘇秦、張儀、公孫衍等人都是代表人物。

    這些人都曾遊說各國(包括秦國),企圖讓君 主們接受自己的學說和戰略思想,也多次取得巨大收穫。《孟子·滕文公》中有記載:【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可見當時縱橫戰略思想的巨大影響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泰迪犬的什麼行為,其實是表明它的佔有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