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另類文史
-
2 # 南雷霆峰
《亮劍》中,趙剛150米外無倍鏡爆頭日軍了,現實中能做得到嗎?
能做得到,趙剛是精度射手,只要日軍沒有隱蔽好,這個距離他即便無倍鏡也能辦到。
李加坡之戰,獨立團一營在扔了3600枚手榴彈後,全團發起衝鋒。突擊隊上去後,敵人的重機槍響了,趙剛也就是在這個距離,二槍幹掉這架重機槍的正副射手。李雲龍大叫“好槍法,他孃的,誰幹的?”戰士告訴他,“是咱趙政委。”李雲龍一下對趙剛有了好感。
別說趙剛,在辛莊戰鬥和突圍戰鬥中,獨立團的王喜奎也能在這個距離彈無虛發,當然不能爆頭。魏和尚就是深知他槍法了得,故意說:“喜子,團長病了,給他留2手榴彈!”“狗日的,你小子敢?”魏和尚當即把李雲龍拍暈,“喜子,給我們斷後”。他知道,把後背交給王喜奎,放心。
當然,只有在辛莊500米外,趙剛一槍爆頭鬼子迫擊炮手,有蒙的成分。李雲龍運氣太差了,得戒一個月酒了。
-
3 # 歷史知事
在《亮劍》中,趙剛500米無倍鏡爆頭日軍,還敢說不是抗戰神劇?
毫無疑問,這些抗戰神劇、抗戰雷劇,極大的損害了抗日先烈的形象,尤其是大多數的抗戰神劇還以敵後戰場、八路軍、游擊隊為背景,讓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懷疑起敵後戰場的中流砥柱作用。不少人說,抗戰神劇的鼻祖,就是《亮劍》,其中一條理由便是:《亮劍》曾有政委趙剛站姿500米爆頭日軍的鏡頭。
不妨聽我來分析一二。
首先,500米的距離,大概是人類視力的極限了。500米之外的人,看起來恐怕就是一個小黑點,在這種距離下,想要給人一槍爆頭,實在是太難了。
其次,趙剛在射擊時,非常專業的豎起了標尺。這樣的確可以延長瞄準距離,可是瞄準點是一個小黑點,想要命中談何容易。關鍵是,正常情況狙擊手應該有個觀察手協助,趙剛並不需要這些。
在這裡,我不敢斷言無倍鏡、站姿、使用三八式步槍無法命中500米目標,我只能說,這個距離,這個姿態,只能主要靠運氣了。至於爆頭,則根本不可能。
真實的抗日戰爭中,我們八路軍也有很多土生土長的狙擊手。他們戰績如何呢?
百團大戰中,楊長順所在部隊奉命在武鄉阻擊日軍。200米外有三個日軍修築工事,楊長順第一槍沒有打中,接下來的三槍,一槍一個,三個日軍就這樣送了命。後來別人問他,用槍狙殺過多少鬼子,他很憨厚地回答:“就三五十個吧。”
如果楊長順打機槍手和孫存於打狙擊手是常規作戰,更有名的神槍手宋嶺春就是奇蹟作戰。和《我的兄弟叫順溜》一樣,宋嶺春出身獵戶家庭,小時候就是打彈弓的神射手。長大後,宋嶺春加入八路軍山東軍區的平度縣蟠桃區區中隊,雖然是地方部隊卻從不缺少戰鬥任務。1943年,宋嶺春僅打冷槍就消滅了23個日軍,戰友們都說他“打得準、投得遠、跑得快”。
抗日戰爭中,湧現過很多傳奇的狙擊手,抗戰神劇中把打鬼子說的那麼輕鬆,其實是對他們最大的侮辱。我們應該銘記為民族解放流血犧牲的英烈,而不是讓他們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
4 # obayang159
所謂的無倍鏡,是否是指完全依靠槍械本身的機械瞄準裝置?
如果完全依靠機瞄,150米命中,問題不大。但首發命中頭部,我就做不到了。
1:射手問題
使用機瞄,個人裸眼視力很重要。
射擊習慣也是問題。
人槍的磨合問題。
2:槍械問題
槍械精度問題
彈藥問題
簡單來說,槍械本身是有誤差的,就算經過校正也會有。你是否熟悉手中槍械的偏差,很重要。
隨便撿只槍,裸眼機瞄打150米,首發命中頭部,這個基本看運氣。
-
5 # 紅領軍錢狼
這個問題對我來說比較好回答!想當年我曾經是射擊運動員,我摸槍射擊的時間,超過許多軍人。
劇中使用機械瞄準具擊殺500米開外的敵人,這在現實中非常困難!這裡有幾個因素!
第一,500米距離說著不算遠,看起來似乎也不算遠,可要是一個人在500開外的距離上,看起來就很小了!另外,人不是靶子也不是電線杆子,是會動的。想要擊中是很難的!
第二,要擊中這麼遠的目標,如果採用立姿基本不可能。大家要知道,立姿是射擊當中穩定性最差的。槍手的呼吸、心跳、眨眼甚至擊發時手指力量的大小都會導致脫靶!所以,這麼遠應採取臥姿,立姿有點鬧著玩了。
第三,大家知道機械瞄準具講究三點成一線,說白了就是缺口+準星+目標。上面我說過了,500米開外目標很小,在瞄準時,準星會遮擋目標。除非經過嚴格的訓練,不然瞄準點找不到,就不可能命中。(子彈飛行是拋物線,不是直線,所以不可能想打哪裡就瞄準哪裡,一般要向下瞄一些)
第四,槍手必須使用自己的槍才有可能!每一把槍的彈道都不一樣,不是自己的槍很難首發命中!特別是這種遠距離狙殺,隨便一支槍拿起來就用,根本不現實!我之前訓練用隊友的槍,彈著點全部偏右,就是因為彈道不同。
所以,現實中這樣幹風險很大,命中的概率極低!如果使用專用狙擊步槍還好,普通步槍真的難!
回覆列表
中國產劇中,似《亮劍》這樣讓人百看不厭的電視劇不可多得,然而這部劇中也有個別情節總讓人產生爭議。
例如魏和尚從一群日本特種兵手上輕鬆越獄逃脫,例如剛開始李雲龍隨便打了兩炮就毀掉了日軍的指揮部,又例如本文中提到的“普通步槍500米內爆頭日軍”。
《亮劍》中,趙剛用漢陽造步槍150米外無倍鏡爆頭日軍,這種“狙擊效果”如何“取證”或“辨偽”,是個問題。
就像56式衝鋒槍是ak47的仿製品一樣,漢陽造步槍也屬於仿製品,其原型是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清政府於從1896年在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直至1953年抗美援朝結束,漢陽造在中國軍械歷史上有五十多年的存在歷史,是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輕武器。
“漢陽造”能存續這麼長的時間,並非浪得虛名。從1904年開始,漢陽兵工廠的軍械技師和工人們就對這款步槍進行了儘可能的改良優化,例如將設定的尖彈改為圓彈,以避免炸膛和彈道不穩,準確率缺失,同時還去除了槍管的套筒,以上等護木取代,減輕了後坐力和彈射反應。
趙剛所使用的漢陽造步槍,已然是經過多重改良優化的最好版本。他畢業於抗日軍政大學,受過非常專業的狙擊培訓。在150米內用普通步槍爆頭日軍,沒毛病。
事實上,趙剛還能在500米距離上點殺日軍迫擊炮手。
趙剛在《亮劍》的“狙神”技能展示過三次,第一次是李家坡戰鬥中槍槍命中,第二次是辛莊戰鬥跟李雲龍打賭戒酒,第三次是在淮海戰役期間甩手擊斃第12兵團督戰官史一全。
這三次技能展示中,第一次槍槍命中,槍槍斃命,第三次也是一槍斃命,而受到網友熱議的第二次,是他在150米的距離內,用普通漢陽造步槍爆頭日軍,這貌似不可能的任務,實則屬於實力展現。
150米的距離,其實根本不用狙神趙剛出手,獨立團的“兵王”王喜奎揮手之間就能把鬼子爆頭。
按當時中日兩軍的裝備來看,無論是三八大蓋還是中正步槍,在150之內的準頭都是相當不錯的,八路軍的特等射手利用表尺射擊未必槍槍爆頭,但百發百中肯定不成問題。
辛莊戰鬥中,150米距離內爆頭並非是趙剛的首秀。其實趙剛150米距離的精準射擊,第一次是在李家坡之戰中,用蹲姿連續爆頭日軍機槍手,那一次他有效的壓制了敵人的火力,李雲龍樂得嘴都合不攏了:“打的好!誰打的?”“你小子還真是個天才!”
《亮劍》雖然有瑕疵,但總體而言還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在抗日戰爭中,令日軍聞風喪膽的新四軍“劉老莊連”,其實就是辛莊戰鬥勝利突圍的原型。1942年6月9日,八路軍冀中軍區第22團在劉老莊與上千名鬼子偽軍激戰經日,給敵人以嚴重殺傷後,利用夜色分兩路突圍,踏著鬼子的屍體揚長而去。
這次戰鬥中某連的表現就被寫入了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的《紀念冊》中。
在這次戰鬥中,22團培養的特等射手發揮了巨大作用,一名班長隱蔽在被炸塌的工事下面,七槍連斃七敵,有效遏制了敵人的進攻勢頭;一名副連長在500米距離上,一槍擊斃日軍機槍手,極大的鼓舞了部隊士氣。這位八路軍副連長可以在這麼遠的距離上幹掉機槍手,身為狙神的趙剛為什麼不能曝頭架炮的鬼子?
事實上,八路軍由於彈藥匱乏,非常重視精準射擊訓練和特等射手培養。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的林彪為此特別下達了指示,師屬各部必須培訓出一些神槍手,這些戰士的的步槍都是精挑細選的好槍,配備比普通戰士更多的子彈,戰鬥中主要負責射殺日軍的軍官、機槍手以及炮手。
八路軍50多歲的大齡老兵裴天來,號稱“冀東八路軍裡單兵打死鬼子最多的人”,攻打日軍碉堡和炮樓時,幾乎槍槍打進射擊孔報銷鬼子機槍手,那麼小的碉堡射孔,瞄準起來跟爆頭有什麼區別?
趙剛畢業於抗日軍政大學第四期,期間經過了嚴格的軍事訓練,並且具備優異的射擊天賦,無論是用三八大蓋還是中正步槍,表尺一立,在150米距離上狙殺鬼子絕非難事,尤其是鬼子的“帝國軍帽”更是瞄準的絕好目標;不過500米的距離在沒有瞄準鏡的情況下,客觀來說並非不可能,但著實需要點運氣,另類君深思熟慮後認為:未必能百發百中,但命中率不低於90%。
而事實上,趙剛當時如果使用中正式步槍的話,會更加大放異彩。可惜的是限於國力,中正式步槍一直難以大規模量產,饒是如此,對趙剛而言,漢陽造已經足以在500米內爆頭鬼子了。
忍不住說句題外話:1937年淞滬會戰。中正式步槍首次出場,它讓日本人很快領教了這種加強版漢陽造的神威,大吃苦頭的鬼子於是剽竊中正步槍的效能引數,馬不停蹄的研製出九九式步槍,作為三八大蓋的升級產品,這應該是世界近代槍械發展歷史上仿製最快的的山寨產品了吧。
現在抖音上有人說“大力出奇跡”,有些道理,而事實上,在抗日戰爭中,不只是大力,頑強的意志和個人天賦,也同樣可以創造奇蹟。
淞滬會戰7年後的1943年,在膠東半島一場戰鬥中,日軍戰機俯衝轟炸時,18歲的年輕戰士宋春嶺端起了中正步槍,果斷瞄準飛行員,也是一槍爆頭。
這個不是抗日神劇,是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