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新檔案

    古代形形色色的野史傳說中,劉墉智鬥和珅的故事無疑是其中亮眼的一筆。百餘年來,劉墉靠著鬥智的人設,早已成為了民間百姓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公元1720年,劉墉出生在一戶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劉必顯,官至戶部廣西司員外郎。祖父劉棨,曾擔任過四川布政使等職務。父親劉統勳,則是乾隆朝的名臣,先後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軍機大臣等要職。

    這樣的煊赫家世,帶給劉墉官二代的暢爽體驗。這份體驗落在生活上,就是劉墉在1751年,以恩蔭舉人的身份參加了科舉,不知羨慕死多少讀書讀白了頭的秀才童生們。

    不過,劉墉雖然搭了把科舉直通車,但他本人的才學卻是實打實的優秀。據說當年主考官被劉墉的才華所折服,一心想內定劉墉狀元,然而在乾隆召見的最後關頭,乾隆卻不喜歡劉墉有些羅鍋的體型,還當場讓劉墉以自身為題作首詩,明擺著想要刁難劉墉。

    好在劉墉才華橫溢,略加思索便賦詩道:背駝負乾坤,腹內滿經綸。一眼辨忠奸,單腿躍龍門。丹心扶社稷,塗腦報皇恩。以貌取人者,豈是聖賢人。

    一首詩哄得乾隆龍顏大悅,當即將劉墉列為了二甲第一名。

    傳聞的真假如今已不可考,但劉墉青雲直上的事業卻是不爭的事實。中舉後不久,劉墉就被任命為散館編修,不久又升遷為侍講。

    公元1756年,劉墉外放地方官,先後擔任了安徽學政、太原知府、江寧知府和湖南巡撫等職。公元1781年,劉墉藉著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機會重返京城,然後如開掛般連連升官,一路做到了直隸總督、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禮部尚書、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等要職。官聲之隆,直追父親劉統勳當年。

    升官升得如此順利,劉墉究竟靠什麼贏得皇上的青睞?難道真的如野史中說得那樣,靠“智鬥和珅”換來的嗎?

    二、公正廉明

    其實,劉墉之所以一路官運亨通,一方面得益於他名門相府的出身自帶政治資源,另一方面則是他多年為官清廉正直,贏得了皇上的信任。

    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是乾隆倚重的大臣,愛屋及烏之下,乾隆多次將“勳恩”與對劉墉的重用聯絡起來,而後來繼位的嘉慶,更是念著“勳功”,想要劉墉“克承家世”,毫不猶豫地為劉墉的升遷保駕護航。

    兩任帝王的信任,劉墉沒有辜負。縱觀劉墉的一生,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中央為官,始終清廉正直,時刻以國計民生為要務。

    比如他擔任安徽學政期間,就發現一些安徽的考生通過出錢購買貢生、監生的資格,但自身水平往往達不到相應的標準。於是劉墉立刻將這一情況上奏朝廷,並建議將這些出錢的考生區別對待,優秀者可以選拔任用,濫竽充數的人則嚴加管束。

    這份良心建議很快得到了朝廷的支援,此後劉墉又將目光放到當地百姓的長遠利益上。擔任江寧知府期間,劉墉勸課農桑、賑濟災民、釐清獄訟、懲辦貪官汙吏,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實事。

    當地百姓出於對劉墉的愛戴,將劉墉比作宋代的包拯,還以劉墉為民做主的故事為藍本,創作出了在嘉慶年間廣為流傳的彈詞《劉公案》。

    乾隆年間,朝臣們無不以奢靡為時尚,日常穿戴的衣帽常常追求奢華美麗,但劉墉卻對這股炫富之風不屑一顧,他不僅在公務上節約開支,個人日常消費,更是崇尚節儉,以致於和同事們一起工作時,劉墉總能因為衣著簡樸自動成為全場焦點。

    這樣官運亨通,清廉正直的劉墉,似乎十分符合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的形象。那麼,《宰相劉羅鍋》關於劉墉智鬥和珅的故事,是不是也一樣靠譜呢?

    其實,歷史上的劉墉,確實曾與和珅發生過矛盾。

    比如1782年,時任左都御史的劉墉,查辦了巡撫國泰等貪縱營私案,可國泰是和珅的親信,因此和珅在國泰案發後,拼命袒護國泰,誰知劉墉又偏偏是個正直的大臣,堅持要查辦國泰的罪行,結果與和珅鬧得不可開交。

    乾隆時代,和珅是寵臣中的寵臣,且不提乾隆將自己最疼愛的十格格嫁給了和珅之子,就說和珅在乾隆朝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封一等忠襄公,還擔任了多個關鍵要職,這份恩寵就足以秒殺百官了。

    反觀劉墉,雖然也很受乾隆信賴,但他直到嘉慶二年才拿到體仁閣大學士,比和珅晚了12年。

    劉墉拿到大學士時,和珅已經是如同乾隆代言人一般的存在了。這段同朝為臣的日子裡,劉墉躲避和珅的鋒芒還來不及,更遑論主動去智鬥了。

    由此看來,野史中的劉墉“智鬥和珅”的橋段,主要還是來自人們的美好想象,但這絲毫不影響劉墉清廉正直的為官操守,放在吏治敗壞的乾隆年間,做官做成劉墉那樣,身後成為傳說,也算值了。

  • 2 # 瀟瀟灑灑哥

    以《七品欽差劉羅鍋》來說,第一,劉墉和和珅都沒有當過七品官,劉墉當的最小的官是翰林院庶吉士,和珅當的最小的官是管庫大臣,第二,劉墉和和珅各自進入仕途的時間不一樣,劉墉是乾隆16年(即1751年),和珅是乾隆34年(即1769年),和珅比劉墉晚了18年。

    以《人小鬼大劉羅鍋》來說,兩者的年齡懸殊有問題,在劇中,劉墉12歲,和珅20歲,可在歷史上,劉墉出生於康熙58年(即1719年),和珅出生於乾隆15年(即1750年),所以,真實的歷史是,劉墉比和珅大31歲,並不是劇中的和珅比劉墉大8歲。

    當然,筆者說了這麼多,想說明什麼呢?筆者想說的是,這三部影視劇忽悠了連筆者在內的人,使大家認為劉墉鬥和珅的時候,劉墉都和和珅明著針鋒相對。可影視劇與真實的歷史大相徑庭,筆者瞭解到這麼幾點。

    第一,劉墉和和珅在仕途上的情況不一 樣。劉墉在乾隆20年(即1755年)因為父親的案子被牽連而被降為翰林院編修,乾隆21年(即1756年)被外放為地方官,乾隆22年(即1766年),因為失察一起貪汙案件,被判處極刑,但因為皇帝的喜愛,再加上在軍臺效力有功,被皇帝赦免後在修書處擔任行走等,而和珅只有乾隆43年的一次因為吏部尚書永貴的彈劾,因失察降兩級而留用。

    第二,劉墉曾經比和珅高几級,後來是和珅比劉墉高几級。在劉墉比和珅早18年進入仕途的時候,先是劉墉比和珅的級別還要高,可到了47年,一方面,由於和珅的官職比自己高几級,另一方面,就是和珅受乾隆專寵,這使得劉墉和和珅針鋒相對不能明著,只有暗地裡。到了乾隆在嘉慶四年(即1799年)駕崩以後,劉墉才奉旨調查和珅的犯罪案件。

  • 3 # 冰雪長津湖

    我們被電視劇騙了,劉墉比和珅大31歲,這是兩代人啊?而且劉墉一生大部分在外地做官,後來回到北京做官,倒是和和珅同在北京,但,和珅是什麼官職?光一品官,本兼各職三十多各。和珅的官職放現在相當於國務院總理。劉墉是啥?你鬥你配嗎?而且和珅發跡時40多歲,劉墉呢?70多了,你指望一個70多的老頭和一個40正當年的鬥?

  • 4 # 尋找機會者

    宰相劉羅鍋》裡劉墉智鬥和珅,《鐵齒銅牙紀曉嵐》裡紀大煙袋戲耍和珅,和珅成了處處吃癟的受氣包。但真實的歷史中,別說在嘉慶元年才當上協辦大學士的紀曉嵐沒資格跟和珅鬥,就是乾隆重臣劉統勳的兒子劉墉,也沒資格鬥和珅,而是在和珅的威懾下,“靜默自守,滑稽模稜取容”。靠偵辦文字獄起家的劉墉知道多言賈禍的道理,所以總是以荒唐滑稽來掩蓋自己深沉的心機,絕不與和珅發生正面衝突,至於給和珅家題詞“個個草包(竹苞)”,那更是絕無可能。讀者諸君總看劉墉紀曉嵐智鬥和珅的電視劇,今天咱們就換換口味,講一個和中堂智鬥劉羅鍋的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國宴也用手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