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少顏翁

    盧綰是劉邦的發小,作為中國開國皇帝的發小多半沒有好下場,尤其是跟皇帝關係極好的發小。

    劉邦除了戰爭需要分封一些諸侯王外,他在沛縣的哥們和功臣中,確實沒有分封其他異性王。隨他一起出來打天下的很多人,被封王的卻很少,唯獨給在史記中記載不多,功勞也不是很大的盧綰封王。在後人看來,這是令人詫異的事情。

    所以兄弟當了皇帝,除了分封親兄弟外,盧綰自然是這之外的首選。劉邦起義後,盧綰一直跟隨著劉邦,在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后,劉邦就任命盧綰為將軍。

    同年九月劉邦便封了自己的發小盧綰為燕王,讓他鎮守北方作為抵抗匈奴的屏障,可見劉邦對盧綰的信任非同一般,然而到了西漢12年,劉邦去世前的兩個月,作為發小的燕王盧綰,最終還是勾結匈奴反叛了劉邦。

    首先是沒有任何理由,就奪了韓信齊王的兵權,在沒有任何確證,又誘捕楚王韓信,在沒有任何過失,就把韓信由楚王降為淮陰侯,這叫無理由,無證據,無過失的政治打擊,韓信的事件,在諸侯王中間,就產生了一個恐懼證,只要是異性諸侯王,遲早被劉邦所滅!

  • 2 # 溫明昊

    楚漢戰爭之中,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最終劉邦以人才的優勢在垓下殺死了項羽,奪取了天下。劉邦奪得天下以後,對有功之臣進行了封賞。在這些封賞的人當中,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帶資進組的功臣,比如英布,彭越等人。他們本身就是割據一方的諸侯,所以劉邦在稱帝以後還是冊封他們為王。

    第二類就是劉邦的嫡系功臣,比如蕭何,樊噲等人。這裡所謂的嫡系功臣,指的既不是張良這類半路加進劉邦部隊的,也不是呂氏這種外戚勢力,而是指劉邦在豐沛之時就跟著劉邦的人。

    正因為這兩類功臣性質的不同,所以劉邦在稱帝以後對他們的封賞也不同。第一類功臣,劉邦對他們的獎賞是封王,俗稱異姓王;第二類功臣,劉邦對他們的獎賞是封侯。

    從劉邦對兩者的封賞上,其實就能看出劉邦的態度。

    起義軍滅秦以後,項羽迫於形勢,分封諸侯,但這不是他想要的,他真正想要的,必然是稱帝。可是沒辦法,六國後裔勢力龐大,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軍隊,項羽雖強,但一個人吞不下,只好封王。

    劉邦這裡也是如此。對於劉邦來說,英布等異姓王是必除的,時間早晚罷了。因此,劉邦不會也不可能封自己的嫡系為王,封侯撐死了。

    但是,盧綰是個例外。盧綰是劉邦最親的嫡系,但卻封王了,這是為何?

    一、盧綰是劉邦最親的兄弟

    如果說劉邦豐沛集團中的人是他的嫡系,那麼盧綰就是劉邦的兄弟。

    第一點就是劉邦和盧綰的父輩一直交好,而且盧綰和劉邦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別說劉邦和盧綰還是關係很好的兄弟,就是普通人在碰見一個和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陌生人的時候,恐怕也會產生親近之意。

    第二點就是劉邦和盧綰一起躲避過縣衙的追捕。史書中記載:高祖為布衣時,有吏事辟匿,盧綰常隨出入上下。

    光是這兩點,就註定了盧綰和劉邦兩人之間的關係和別人不一樣。

    二、盧綰本人沒什麼才能

    劉邦之所以要將異姓王消滅殆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異姓王們大多是從底層一路打上來的,軍功卓著,能力出眾。

    如果再來這樣的人佔領一方,割據一地,那麼劉氏的江山就危險了。因此,異姓王必除。

    但是盧綰就不同了。

    因此,基本上可以斷定,盧綰並不是什麼大才。

    對於這樣的人,劉邦必然是放心的,再加上盧綰和劉邦的關係,封他為燕王也就不為過了。

  • 3 # Mr君故

    在與劉邦共同起事的同鄉之中,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的知名度要比盧綰高得多,但是攻滅項羽後,劉邦大封功臣,盧綰被封為燕王,這賞賜要比劉邦對其他同鄉的賞賜都要高。在劉邦分封的七個異姓王中,只有盧綰是劉邦的同鄉。論功勞,盧綰比不上蕭何、曹參、周勃、樊噲,但是封賞為什麼會比他們高呢?這與盧綰的經歷有關。

    追隨劉邦左右

    盧綰與劉邦不僅是同鄉,盧綰父親與劉邦的父親關係也很好,更巧的是,盧綰與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兩個人生下來便是兄弟,一起讀書,一起長大。劉邦吃了官司,盧綰還跟隨他忙東忙西。

    後來劉邦受封漢王,曹參、周勃、樊噲、盧綰都被封為將軍,但是隻有盧綰可以隨時隨地跟隨劉邦。劉邦東征項羽,蕭何為相國,韓信為大將軍,盧綰為太尉,這個地位是周勃等不能比的。盧綰雖然身居高位,卻還是可以陪伴在劉邦左右,出入劉邦的居室。劉邦賞賜盧綰被褥、飲食等,這種待遇是其他人沒有的,即便是蕭何、曹參也沒有。可見,雖然曹參、周勃、樊噲都是劉邦的將軍,但是隻有盧綰是劉邦的近臣。

    劉邦攻滅項羽後,盧綰和劉賈進攻臨江王共尉,之後又進攻燕王臧荼,臧荼降。至此,天下才算平定下來,劉邦本來就想封盧綰為王,由於群臣不滿才沒定下來。等到攻滅臧荼後,劉邦要挑選一人做燕王,盧綰功勞最大,劉邦便封盧綰為燕王。當時,“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

    劉邦的好“基友”

    在劉邦起事之前,盧綰與劉邦的關係最好,起事之後,盧綰對劉邦也最忠誠。就為劉邦起義、滅秦、攻滅項羽而言,盧綰的功勞不如樊噲、周勃等人,但獲得的賞賜,卻遠高於他們,我想其中的緣由是,盧綰追隨劉邦的時間,比其他人都要久,對劉邦也最忠誠。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盧綰還是劉邦的近臣,與劉邦關係最親密。近臣這一優勢是其他人不能比的。像趙高憑藉近臣的身份才得到秦始皇的寵信,才有了日後至高的權力;像鄧通沒有任何才能,卻因為服侍漢文帝服侍地舒貼,而富甲天下,官至五大夫,漢文帝還賞給他一座銅山,給他鑄幣的權力。這便是作為皇帝近臣的好處。盧綰也是因此才能受封燕王。

    叛逃匈奴

    也確實,盧綰對劉邦忠誠。但是劉邦稱帝后致力於剪除異姓王,盧綰也在其中,因此兩兄弟的好關係也要到頭了。

    漢高祖十二年,陳豨在代地造反,燕王盧綰幫助劉邦鎮壓叛亂。陳豨派王黃去匈奴求救,盧綰也派張勝告訴匈奴陳豨快不行了。

    結果張勝遇到了舊燕王臧荼的兒子臧衍。臧衍告訴張勝,一旦陳豨沒了,以後就輪到收拾燕王盧綰了,張勝就讓匈奴幫助陳豨。盧綰知道張勝為什麼謀反後,覺得有道理,繼續讓他溝通匈奴。後來劉邦拿住盧綰溝通匈奴的證據,派樊噲攻打燕國。盧綰本來打算向劉邦請罪,結果劉邦死了,盧綰便索性投降了匈奴,一年多後死在了那裡。

  • 4 # 叫我豪大大

    先介紹一下盧綰,他不是一個普通的開國功臣,他是劉邦的發小,兩人之間有3層特殊的關係。

    第一,盧綰是劉邦的同鄉,兩人都在沛縣長大。大家都知道,劉邦起兵的時候,手下絕大多數將領、文臣都是沛縣人,士兵也都是沛縣周邊的本地人。因此,盧綰和劉邦有老鄉之間的情誼,這是很多人不具備的優勢。

    第二,盧綰是劉邦的同學,兩人在一個學校讀書,師從一位先生。盧綰和劉邦從小就是同學,兩人可以說是上學一起走,早餐一起吃,放學一起回家,晚上互相抄作業的“死黨”。雖然蕭何、周勃等人也是劉邦的老鄉,但他們和劉邦沒有同學的情誼,這是盧綰的第二個優勢。

    第三,盧綰和劉邦兩家是世交,而且是鄰居,從很早的開始就互相認識。劉邦的爸爸、爺爺和盧綰的爸爸、爺爺就很熟悉,兩家人住的也很近。劉邦和盧綰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久而久之就混熟了,也就成了最好的朋友。

    劉邦和盧綰的關係好到什麼地步?舉一個例子,劉邦雖然是市井出身,但是他對等級制度很尊崇,成為漢王之後,他禁止任何人隨意進出自己的臥室,連張良和蕭何都必須要請示。但是隻有兩個人可以隨意進出他的臥室,一個是他最喜歡的弟弟劉交,另一個就是他的發小盧綰。由此可見,在劉邦的心目中,盧綰是一個絕對值得信賴的人。

    其實,盧綰名義上是西漢開國功臣,但他充其量只是一個小跟班,沒有立什麼戰功,也沒有貢獻什麼計謀,只不過憑藉和劉邦的關係封侯。劉邦建立西漢的過程中,為了拉攏天下諸侯幫助自己對付項羽,先後封了7位異姓諸侯王,其中就包括韓信、彭越、英布這三位名將。後來,劉邦明白了一個道理,異姓諸侯王不可能和自己一條心,他必須要把劉家人封為諸侯王。於是,劉邦開始清洗功臣,7個異姓王是重要打擊目標。當時,燕王臧荼曾經是項羽分封的諸侯,他也沒有替劉邦出太多力氣,他覺察到了劉邦的心思,乾脆主動起兵反抗朝廷。

    臧荼不是西漢朝廷的對手,很快就兵敗被殺,劉邦就把自己的二哥劉仲封為代王,統領一部分原來燕國的土地。但是劉仲沒有任何政治、軍事才能,匈奴帶兵攻打代國,他竟然直接嚇得跑回長安,劉邦氣得不行,但這畢竟是他的哥哥,就沒有深究。這個時候,劉邦正在分封自己的劉家親戚,他乾脆直接讓盧綰做了燕王。從這裡可以看出,在劉邦的心裡,盧綰是和劉家人同樣值得信任的“親人”。這就是盧綰封王的前因後果,當然他的下場不算好,這個以後有機會可以再講。

  • 5 # 阜城軼事

    劉邦從沛縣起家,一直做到西漢開國皇帝,多虧了身邊嫡系功臣的輔佐。

    (圖:漢高祖劉邦)

    諸多將領都立下了無數戰功,那為什麼只有盧綰被封王呢?

    (劇照:盧綰)

    筆者不才,略作以下分析:

    一、盧綰與劉邦的關係

    盧綰和劉邦是同鄉,又是同日出生,兩人從小就是玩伴,關係親密。劉邦起兵反秦後,盧綰則是一路追隨。

    (劇照:劉邦和盧綰)

    《史記》記載:及高祖初起沛,盧綰以客從,入漢中為將軍,常侍中。從東擊項籍,以太常從,出入臥內,衣被飲食賞賜,群臣莫敢望,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倖,莫及盧綰。綰封為長安侯,長安,故咸陽也。

    從上述資料來看,盧綰是劉邦的心腹近臣,能夠出入臥內,堪稱劉邦最信任的人。

    燕地,外拒匈奴,內鎮諸侯,實屬戰略要衝之地。燕地的穩定,關乎國家的安危。

    (圖:燕王藏荼)

    燕王藏荼反叛被剿滅後,為穩固燕地的局勢,肯定會選最信任的人擔任燕王。雖說唯才是舉,畢竟皇帝是有私心的,這點我們是可以理解的。

    二、盧綰的功績。

    漢初功臣榜上,蕭何第1,曹參第2,張敖第3,周勃第4,樊噲第5,韓信第21,張良第26。

    (備註:韓信非劉邦嫡系)

    盧綰與上述功臣相比,戰功並不突出。

    不過,盧綰也不是無能之輩。協助劉邦攻擊項羽,保護劉邦安危,帶兵攻打臨江王共尉,楚漢之爭中就官至太尉。

    (太尉:位列“三公”)

    太尉可是最高的武官,而且還是戰亂年代的實幹官,這可以說明,盧綰不僅有將才,還有帥才。如果盧綰沒有一定的本事,劉邦也不會放心把燕地交由他管理。

    三、劉邦的遠謀。

    劉邦本就有家天下的思想,設定“異姓王”是權宜之計,時機成熟,定會剷除。燕王臧荼反叛後,劉邦就已有減剪除異姓王的打算。奈何,異姓王實力強大,盲目出手,可能會遭致國家動亂。任命盧綰為燕王,可以起到雙重效果。

    1.營造假象。

    燕王臧荼被消滅後,按理來說,不會再設新王。可劉邦任命盧綰為新的燕地異姓王,這就給其他的異姓王造成假象,在一定程度上麻痺了他們。

    2.加強控制。

    盧綰是劉邦的近臣、親信,由他管理燕地,劉邦是放心的。何況,盧綰才能並不突出,如果反叛,鎮壓起來會容易些。

    總結:劉邦任命盧綰為燕王是統治的需要,也是帝王的權謀。被封燕王,是盧綰一生的榮耀,也是他悲劇的開始。

  • 6 # 好女孩愛美麗

    劉邦曾經發布一條命令“非劉姓而封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意思就是不是劉邦本家劉氏血脈而被封王的人,如果沒有很大的功勞並且沒有得到皇帝的冊封而當上諸侯的人,天下誰都有權利討伐他。而在劉邦的嫡系將領中為什麼只有盧綰被封王?這個原因有一下三點。

    第一 盧綰立有戰功

    盧綰與劉邦是同鄉早年就追隨劉邦,劉邦起兵反秦後,盧綰更是冒著生命危險義無反顧的跟隨劉邦造反,在劉邦常年征戰的過程中盧綰充當其左膀右臂為劉邦開闢大漢王朝立下赫赫戰功。代表之作當屬楚漢相爭時期,劉邦被項羽揍的節節敗退在這種情況下盧綰親率一隻奇軍深入項羽後方與劉邦兩面夾擊項羽這才讓劉邦得以勝利。在大漢王朝建立後劉邦封賞立功之臣盧綰靠著長年累月的功勞而被封為“燕王”是唯一一位嫡系將領中被封王的人。

    第二盧綰與劉邦的關係不簡單

    盧綰與劉邦是發小還是同鄉並且他們有著同一天的生日,兩人小時候就一起玩耍,一起成長一同上學 可以說是形影不離無話不說,在劉邦還是平民的時候經常闖禍吃官司是盧綰為他提供藏身之所為劉邦提供幫助。從小盧綰就認劉邦做大哥對他的話是言聽計從在長年累月的相處中盧綰與劉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也就是為什麼盧綰要冒著生命危險也要跟這劉邦造反趟這趟渾水。後來劉邦一點點的做強做大他給予盧綰的待遇是其他將領前所未有的,盧綰可以不用通報自由出入劉邦的臥室寢宮。雖然盧綰能力有限但是憑藉著對劉邦的忠誠和非同尋常的關係得到了劉邦的認可。

    到最後劉邦開創大漢王朝,冊封盧綰為燕王,但是好景不長猶豫種種原因利益關係盧綰聯合陳豨以及塞外的匈奴反動叛變背叛劉邦。俗話說能讓你傷心的人往往是你最信任最親近的人,盧綰的叛變讓劉邦傷心欲絕也重新整理了他對功臣的態度。

  • 7 # 廣東軍少

    首先,與很多人印象不同的是,盧綰一直都是“豐沛集團”的領袖級人物,威望資歷僅在蕭何之下,猶在曹參之上。劉邦還是漢王的時候,盧綰就是與丞相蕭何地位相等的太尉,韓信出山後都算是盧綰部下。

    其次,在“豐沛集團”的眾多老鄉中,盧綰與劉邦的關係是最密切的。兩人的家族從父輩那時就好朋友,在同一天出生,在同一個小區(裡)長大,在同一所學校上學,甚至連兩人的兒子都是同一天的生日。

    第三,作為統帥漢軍的漢王太尉,盧綰為漢軍的壯大做出了很大貢獻。在楚漢戰爭時,盧綰帶兵和彭越一起進攻西楚腹地,成功地牽制了項羽,為劉邦在滎陽的堅持和韓信在北方的開拓爭取了時間和空間。

    最後,正因為盧綰的地位資歷高,與劉邦關係近還立過戰功,所以盧綰也是劉邦麾下僅有的三個曾獨立帶兵征戰的大將,滅了臨江國。而另外兩個大將(韓信、劉賈)都被封為諸侯王,盧綰自然也不例外。

    綜合來講,盧綰被封為諸侯王算得上是名副其實,也是當時西漢滿朝文武一致推舉的,然而盧綰的人生悲劇也恰恰是從封為諸侯王開始的。

  • 8 # 周朝文DMU

    這說法不準確,劉邦的嫡系將領中,韓信、吳芮、盧綰、彭越等被封王,灌嬰、樊噲沒有被封王

    秦漢之際,王就是一方諸侯,是有實力的地方軍閥;侯則是一種高爵,不是諸侯封國!周勃、樊噲是劉邦的同鄉,灌嬰是劉邦的下屬,這三人長期追隨劉邦東征西討,算得上是劉邦的親信!秦朝統一天下後,推行的是郡縣制,沒有實權諸侯國;劉邦起兵反秦前就是秦朝官吏,統一天下後他自然希望推行郡縣制,不搞分封制!但是韓信、盧綰功高震主,不得不封王;吳苪、彭越原本就是一方諸侯,封不封王人家都是王,屬於同盟關係,所以漢朝建立後還得封王,不得不郡國並行!

    用現在的職場的情形來比喻,你帶領張三、李四建立了一個公司,你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老王,還有幾個跟你同時創業的小明、小剛!你利用外來人才老韓,再與小明、小剛合作擊敗了老王,統一了某一個行業!那麼你必然會允許老韓、小明、小剛成立分公司,而張三、李四隻能做公司高管,不能去當分公司領導!因為你還得利用張三、李四去兼併其他分公司,分公司領導只能是你自己的血親!劉邦面臨的選擇是一樣的,他跟彭越這類原本就是王的人合作,擊敗項羽後他當了皇帝也只能封別人為王!

    韓信是在劉邦還沒有當皇帝,還是漢王的時候,以擊敗項羽為條件要挾當上齊王的!當時劉邦、項羽、韓信三足鼎立,韓信雖然是漢國大將軍,但是他新招募的軍隊佔據了趙國、齊國兩地,實力強大到超越劉邦跟項羽任何一方!韓信向劉邦討要假齊王爵位,劉邦為了籠絡韓信擊敗項羽,封韓信為真齊王,之後韓信跟劉邦合作擊殺了項羽!當然劉邦統一天下後,將韓信遷到楚地為王,然後又剝奪一切權力,降為淮陰侯,最終沒兵沒權的韓信被呂后誅殺!說白了,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做,劉邦利用並弄死韓信就是遵循的這個道理!

    異姓王雖然封了,但是可以一步一步消滅的!劉邦擊敗項羽後,又用了十多年時間以謀反的理由誅殺了除吳苪之外的絕大多異姓王!這些異姓王的封國被分封給自己的兒子或者侄子,並跟諸位大臣立誓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誅之!異姓王被誅殺後,劉邦遠征匈奴慘敗,他在大風歌中唱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猛士都被他殺了,何來猛士守四方呢?劉邦沒有想到的是他死後先有呂雉專權後有七國反叛,最終漢朝還是走上秦朝的治國老路上!

  • 9 # 嘴痕

    劉邦的嫡系將領有樊噲,曹參等人,還有張良,蕭何,陳平等謀士,但是如果從親密程度來講,燕王盧綰則是和劉邦最為親密。

    盧綰劇照

    《史記》中記載:及高祖初起沛,盧綰以客從,入為將軍,常侍中。從東擊項籍,以太尉常從,出入臥內,衣被飲食賞賜,群臣莫敢望,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倖,莫及盧綰。綰封為長安侯。長安,故也。

    劉邦與盧綰親密

    劉邦從小便和盧綰相識了,有人說他們是同一天生的,所以說從小盧綰便跟著劉邦,他們彼此的家人也都認識了,後來他們還結為異姓兄弟,劉邦犯了官司,盧綰也一直跟隨著他。

    劉邦劇照

    盧綰一生跟隨著劉邦東征西討,在劉邦入關中當漢王的時候,盧綰被封為長安侯,可見當時劉邦對於盧綰的親密信任程度。

    拉攏人心

    劉邦成為皇帝后,雖然讓蕭何,張良,樊噲等都封了侯,唯有盧綰被封了王,可以看出劉邦想讓天下人看到,當初他沒有忘記最早跟隨自己的兄弟,當然這也看出劉邦對於盧綰的信任程度,不排除劉邦其實就是為了讓盧綰離開長安,不要插手朝政。

    盧綰劇照

    或者很有可能劉邦此舉本就是包藏禍心的,他把盧綰放在如此高的位置上,讓眾人來不服氣,從而疏遠盧綰,這樣盧綰就不會有什麼威脅了,也可能他故意將盧綰封為異姓王,最後再像韓信,彭越那般直接消滅,從而到達自己死後繼承人安穩的戰略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覺得還不錯的護膚品店,來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