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大荒二代農墾人

    現在的孩子被手機俘虜了,不像小時候被書俘虜了,進步還是倒退?

    應該以事論事的說,現在的孩子使用手機是正常現象,我們過去看書也是正常現象,什麼時候說什麼話。

    那個年代能看上書,已經是不錯了,有很多人連書都看不著,因為家庭貧困,他們買不起書。

    社會永遠在向前發展,你現在不能要求,這幫孩子不去看手機,而是去看書,那是又回到過去,那也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過去了就過去了。

    現在孩子玩手機,他們也是在一邊學習,當然也有遊戲,這是誰也避免不了的。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們在使用手機上,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最多地學習對自己有用的知識,手機上比過去書籍,包含著更多地知識,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上網,才是我們需要研究的課題。

    過去父母親總是教育我們,要認真學習,掌握生活本領,適應社會,融入社會這個大環境中,走進社會,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們去面對。

    人類永遠在探索與發現中,新生事物都是雙刃劍,過去的孩子上網咖,老師家長像抓特務一樣,到處偵察抓捕,天天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今天,手機又是孩子們的一個問題,如何限制孩子玩手機,是新課題了。

    明天,世界上不知道,科學家們又製造出來新物件,又是去限制孩子們的戰場,真是防娃永遠在路上,所以,要用好今天的網路,更好地服務人們生活,造福子孫後代。

  • 2 # 職聞新說

    站在時代角度整體來看,是重大進步,但也存在一些負面的影響,需要積極克服。原因如下:

    1.手機是人類科學技術發展進步的產物之一,是人類社會一個巨大的進步。近一二十年以來,人類通訊技術的發達,使得手機越來越智慧化、網路化,大大改變了人類的通訊、交流方式。不論男女老少,人人一部手機,拉近了人們的距離。現代人再也不用像過去那樣,通過書信往來進行聯絡,“鴻雁傳書”、“飛鴿傳書”已成為歷史記憶。手機的普及,解除了人們因空間的阻隔而聯絡中斷的不利,這是手機發揮的最重大的積極作用。很多留守兒童(孩子)常年與外地打工的父母分離,也主要是通過手機來進行溝通交流(語音、視訊),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孩子們思念父母的焦慮。這顯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2.除了通訊,手機還可以提供給人們(包括孩子)上網、學習、娛樂等的便利。今天,手機已經不僅僅是通訊工具,隨著網際網路、智慧化的融入,手機給人們開啟了海量資訊的大門。通過手機,人們可以很方便的獲取各種各樣的資訊、資訊;網際網路上大量資源的上傳,人們可以輕輕鬆鬆地通過手機就能隨時隨地參與各種各樣的學習專案,大大改進了人們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習效率。比如學習英語,上世紀8、90年代手機、網際網路未普及,人們主要通過課本、磁帶進行學習,資源很有限;而現今,拿出手機一搜,海量英語學習資料即可呈現。再者,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孩子也是通過手機來進行線上課程的學習,大大減輕了因疫情隔離而不能現場上課帶來的弊端。這顯然是手機發揮的另一重要作用。

    3.人們常說“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手機作為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一種工具,也不例外,必然也有它使用的限制及它的負面影響。如果孩子用手機來進行正常的學習,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成長;反之,孩子用手機主要來玩遊戲,則會耽誤孩子的學習成長。再者,手機上的資訊紛繁複雜,孩子不具備辨別能力,也很容易受到不良資訊的誘惑影響,使孩子走上歧途。另外,過度沉迷於手機,也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帶來不利,如容易造成近視、心理封閉等等。所以說,手機也是一個雙刃劍,就像菜刀可以切菜也可以被人拿來傷人。如何讓孩子合理使用手機,還需要大人進行教育引導。

    因此,玩手機是這個時代孩子們的標籤、特徵之一,整體上是一個進步,但關鍵還需要大人的引導教育,儘量減小、克服手機帶給孩子們的不良影響,才能保證孩子們不過度沉迷於手機,從而健康快速成長。

  • 3 # 悠悠我心

    這個說法個人認為不準確。確實有許多孩子有手機,或有使用手機的機會,他們中很多人痴迷於手機,或玩遊戲,或看視訊,或看電子書……手機包羅永珍,總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他們在手機上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獲得內心的滿足和愉悅。這是在很多沉迷於手機的孩子身上看到的現象。

    但是,依然還是有很多孩子使用手機但不沉迷,他們把手機當工具使用,獲取知識,解答疑惑,聽音樂,看電影……這些都可以在手機上得到滿足,和以上孩子不同的是,他們能控制時間,手機不會佔據他們所有時間和精力,有一些是比較厲害的孩子,自己就能控制自己,還有一些是家長的引導和控制。

    除了吃喝,人們更需要精神滿足!每個時代都有特定的精神食糧,70年代主要是書,什麼書呢,故事書——言情的,武俠的,探祕的……所以,那時什麼《故事會》《今古傳奇》《知心》等等,金庸的,古龍的,梁羽生的,瓊瑤,岑凱倫等,他們的小說不知道有多流行,那時火車上最常見的情景是,歪坐著,手裡一本故事書。80年代電視開始普及,電視劇,動畫片比看書有趣的多了,依然是講故事,逗樂,只是形式變了,比書直觀多了。80年代還有一個事物開始興起,就是遊戲機,這又比看電視還要有趣了,90年代就有電腦了,網咖遍地開花,電視都不看了,遊戲機也不用了,電腦上啥都有,遊戲,娛樂……現在智慧機,比電腦更便捷,更多功能,更吸引人!

    魯迅的小說裡有個九斤老太,她的口頭禪是“一代不如一代”,70年代被批評盡看一些低階趣味的書,80年代的被批評只知道看電視,90年代的被批評為只知道上網,現在的被批評為只知道玩手機……很多長輩滿懷憂慮地認為下一代有問題,退步了,不如上一輩上進,優秀!

    70年代故事書盛行,依然誕生了許多優秀的科學家,80年代電視佔據了孩子時間,依然出現了有許多優秀大學生,90年代只會上網傢伙,在我們的新聞裡總能看到拼搏90後青年,他們是救火的消防隊員,是抗疫的護士,是見義勇為的好青年……

    《故事會》還有嗎?街機還在嗎?網咖還那麼人滿為患嗎?沒有了!時代的發展,誰都無法控制,如果說現在一個孩子捧著《故事會》看,是否就能認為他比捧著手機的孩子優秀呢,許多故事會上的內容都在現在的手機上啊,火車上現在看手機和當年看故事書不一回事兒嗎!

    手機,智慧手機的出現,這是社會巨大的進步,它集許多優點於一身,大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方式。我們要做的是調整自己,使手機成為我們得力助手,便捷工具,而不是讓它成為囚牢,困住自己,許多人真的是甘願做手機的囚徒!

    孩子看不看書,手機就在那裡,手機是無辜的!沒有哪一個孩子一生下來就知道要看手機不看書的,罪魁禍首都是他身邊的大人,許多家長自己刷著手機不撒手,卻呵斥孩子不看書,有沒有想過,一家三口,夫妻倆都在看手機,只有孩子一個人沒有手機,他的感受是什麼?有多少父母不說每天,就說一年,看過一本書嗎?和孩子的交流中,除了學校的課本,還說到什麼書嗎?

    其實,還有很多孩子不是手機的俘虜,他們真的愛閱讀,也不是《故事會》型別的(他們戲稱那種書叫“廁所文學”),這就是差別!就如當年,故事書沒有使所有的70後墮落,電視機沒有看垮每一個80後,電腦也沒有腐蝕全部的90後,問題都出在自己身上,有的人即使沒有手機,他也不看書,不學習的!

  • 4 # 平步學畫

    無所謂進步還是倒退,這是時代發展趨勢。

    手機裡遊戲、動畫片之類的,最吸引孩子。如果沉迷於此,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一定有影響。這需要家長積極的引導,如果放任不管,孩子也會上癮的。

    每個時代都有孩子玩的東西,玩物喪志哪個時代都有。玩手機,家庭環境,社會環境都有很大的指引作用。

    只有書的時代,有的人看書悟性高,從書裡可以見識到很多東西,思考消化,指引前方的路。有的人看了也就看了,除了開闊一下視野也沒有起到多大作用。

    資訊時代,孩子接受能力非常強,這是一個優勢,網路裡的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根據孩子的興趣,拓寬孩子的視野,將興趣好好培養,慢慢的就能培養出一技之長。

    比如網上繪圖、繪畫,孩子操作軟體也是隨著興趣而逐漸的熟練,對顏色非常感興趣。不覺中就會鍛鍊到手眼協調能力。

    越深入瞭解,越知道每一領域都是博大精深。就會在自己感興趣的某一點深挖,就會不斷成長。

  • 5 # 江南不缺水

    前一段時間看了一則新聞,深圳市一個學齡前兒童得了頸椎病,到醫院檢查結果竟然是看手機看的。大人把手機給孩子玩兒,孩子每天低著頭刷手機,日久天長竟然得了頸椎病。真是可怕。

    上學的特別是中小學生玩手機也很普遍,但是,這些年國家和學校還有家長都重視這個問題,採取了一些措施限制孩子玩手機,比如學校嚴禁學生攜帶手機,如果發現就予以沒收,極端的學校是當場砸掉。這說明一個問題,中小學生玩手機是有害無益的。

    手機其實就是一個掌上電腦,現在都是智慧手機,隨時隨地可以上網,獲得海量資訊,這是資訊極大豐富的一面。但是孩子的是非分辨能力較低,不能有選擇的閱讀這些資訊,很可能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的孩子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可能產生一些壞作用,甚至走上邪路。這是非常危險的。

    另外即使是一些有價值的資訊也都是碎片,難以形成知識體系,閱讀的再多都沒有多少用處。所以沉溺於手機資訊或者遊戲,一方面不會得到多少有用的知識,另一方面把大好的時間浪費了,孩子的學業受到很大的不利影響,甚至還會荒廢學業。

    在手機上的閱讀始終是淺層次的閱讀,只是一種瀏覽,根本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所以手機如果把孩子俘虜了,那真不是一件好事。

    閱讀書籍的過程特別是閱讀大部頭的書籍的過程是一個沉浸其中的過程,讀者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是系統的完整的,成體系的。所以這樣的閱讀對於人的精神世界的構建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經典名著可以反覆多次閱讀,每次閱讀收穫都不一樣,感觸都不一樣。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閱讀同一部經典,會有完全不同的感想。這對人的思想和靈魂的成長是有益的。

    沉迷於手機的孩子肯定無法得到多少好處,熱愛讀書的孩子只要引導得法,讀經典名著,他一定會受益終生。

    如此看來,與被書籍俘虜相比被手機俘虜是歷史的倒退。

  • 6 # 武漢後生仔

    今天回答一位朋友提出的問題,他說:現在的孩子被手機俘虜了,不像小時候被書俘虜了,是進步還是倒退?

    你好,我的個人觀點是~進步了!

    因為在這個資訊的時代,大家獲得資訊的途徑有千百種,但是獲得最快最方便的就是網路資訊!

    只要涉及到網路,必定會涉及產品或裝置,手機就是其中之一,起初手機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話,現在慢慢演變成了一種社交工具,我們的日常已經離不開他,不是因為手機有多重要,而是我們需要社交的這個群體的重要性,從而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收穫,所以這個觀念是我一直認為的!

    大人如此,小孩也如此!只是小孩對於社交還有所欠缺,對於其他的功能性軟體感興趣,這個就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而不能歸咎於手機本身!

    培養孩子的正確價值觀,我個人覺得:第一次責任在家長,第二在學校,第三在社會,三者息息相關!

    在如果,沒有手機的時代,只有報紙和書的年代,我們所追求的也是一樣,社交群體,就需要我們每天面對面的交流,看書看報就需要買(圖書館)或者等著送報員,我們的生活就是匆匆忙忙,享受其中!而網路資訊就是便捷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抽出多點時間,享受一下其他樂趣!

    所以我的觀點:這是一種進步的時代!手機和書,載體雖然不一樣,但是給人們帶來了同樣一種快樂!

    進一步瞭解,可以觀看視訊哦!

  • 7 # 大熊貓說

    還用說嗎?這當然是進步了!

    首先,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假如小孩現在還一天抱個書本,如飢似渴的讀書,我就問你了,手機裡能夠看到的網上圖書館的書多,還是現實裡的紙質書多,自從我有了網上書城,註冊了雲閱讀,幾乎都不用買書,而且一年看的書比一年多,不僅可以看,還可以聽,還可以下載,你說說,這是進不了還是退步了?孩子喜歡玩手機,這真是一件大好事,雖然剛開始是一些遊戲之類的內容,沒有這些吸引孩子的內容,孩子吃撐了會去玩枯燥無味的手機嗎?所以,要讓孩子迷上手機,但不要讓孩子迷上游戲,關鍵在引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勢利導,事半功倍!未來一定是網路的世界,網路終端的手機當然是必須的,就如同天天吃飯一樣,沒有手機估計是活不下去了。今天下樓扔垃圾,看到一個媽媽推個嬰兒車,車裡的嬰兒手裡拿個手機,我問小孩的媽媽孩子多大了,說是5個月,我說這麼小就玩手機,她說是呀,小孩喜歡拿著當玩具玩。哈哈哈,想想吧,這樣的孩子才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呀!估計玩手機是會遺傳的。[可愛][可愛][可愛]

  • 8 # 醉詩文—牧謠

    現在的孩子手機俘虜,不像過去被書俘虜從書籍到手機這是知識獲取途徑的改變,從知識的傳播速度、傳播能力、可讀性、便攜性和價效比來說,當然是一種進步而且是巨大的進步。書籍受到材質、重量和體積以及容量的影響,在當今社會的競爭力不足是不爭的事情,而這些缺點正是手機的優勢所在。有人說,難道孩子沉迷手機是對?沉迷書海反而不好?非也,題中“俘虜”二字其實對於書和手機來說都不是一種健康積極的閱讀方式,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的目的或學以致用、或用以修身,一個人鑽在書裡出不來不論你用紙質書還是手機螢幕都是一種不正確的讀書方式。故而,單從知識獲取途徑來說肯定是一種進步,就像原始社會人們結繩記事、後來用龜甲刻字、直到用布帛、紙張和電子技術,變的是載體,我們關注點是知識本身。所以,俘虜於手機未必就是一種退步,如果把他當做一個工具使用必然是一種進步,如果當做娛樂工具且沉迷其間,那必然導致學業荒廢,就個人而言是一種失敗談不上進不退步。

  • 9 # 不是土家族的土家妹子

    對於童年,每個年代的人都有不同的回憶,現在是科技智慧多元化快速發展的時代,所以我們要肯定的是這個時代是在進步的。關於現在孩子被手機俘虜,而不是被書俘虜,可能會是一些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裡的遊戲,沒有自律,或者是家長沒有正確去引導孩子應該怎樣利用手機帶來的益處,也有對孩子的溺愛放縱導致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至於做個被書俘虜的孩子,家長要注重親子閱讀,從小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有了興趣和習慣,孩子自然也就會愛上書本!因為一個好的習慣可以伴隨人一生。

  • 10 # 大道睿師

    目前,孩子是被手機俘虜了,成人難道不是嗎?科技的發展,半導體整合電子時代,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是萬萬不可以的,手機已成為生活的組成部分。

    從微觀方面說,讓孩子拒絕手機,在學校與同學都無法溝通和交流,讓孩子缺失了學校這個集體獲得感知、會意和共同發展的機會和場所平臺。

    在這家長無奈和時代進步的前置植入的背景下,如何適應、改進對孩子的引導,也就是要摸索教育孩子成長、陪伴孩子一起進步,是擺在我們所有為人父、為人母的大課題。解放思想,改進方式,適應時代。辯證的去把握“順其自然、順期自然”吧!

    孩子會成長,社會在進步,未來都是美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少吃真的會變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