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飯飯育兒說

    現在這個時代,娛樂方式多種多樣,娛樂裝置也是層出不窮,特別是手機、平板和電腦,裡面的各種遊戲讓人眼花繚亂,別說孩子,就是大人,如果缺乏點自制力,也很容易就沉迷了,而且這類電子產品在生活中出現的頻率也非常高,孩子幾乎隨時隨地都能接觸到,想要做到完全隔絕是不可能的,所以孩子愛玩手機、愛打遊戲,幾乎成了家長最頭疼的一個問題。

    第一點,父母要以身作則,在陪伴孩子的時間裡,自己不能玩手機或者打遊戲

    有調查顯示,大多數的網癮少年都沒有是因為在幼年時,父母的有效陪伴太少,所以接觸到電子產品後,很快就深陷其中,因此家長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才是減少孩子沉迷電子裝置最根本的方式。

    有的家長覺得自己平時上班很累,所以回家以後想放鬆一下,經常自己拿著手機玩,不是在看短視訊,就是在打遊戲,孩子看在眼裡,自然有樣學樣,他會想:“爸爸都能這樣玩手機,那我也可以啊!”或者“媽媽天天看手機,手機肯定特別好玩。”一旦孩子產生了這樣的心態,就會對手機非常好奇,他接觸手機的時候,就會更容易被吸引,最後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所以,陪伴孩子時必須放下手機,全身心地投入,這是父母要做到的一個基本原則。

    第二點,在孩子接觸電子產品之前,先培養孩子對其他事物的興趣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重度的手機依賴者,他們除了玩手機遊戲,好像就沒有更多的興趣了,我們也會發現,很多愛好廣泛的人,他們不會完全被手機吸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樂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他們非常快樂和滿足,根本不需要電子產品來填補自己的時間。

    想培養孩子的其他興趣,根據我們自己的經驗,閱讀和運動,是兩個非常好的選擇。我有一個朋友,她從小就為自己的孩子培養了閱讀和運動的習慣,孩子也樂在其中,每天下課都堅持去打一個小時的籃球,睡前也一定會看半個小時的書,長期堅持下來,孩子的身體一直很好,人也非常Sunny,知識面十分廣泛,雖然有手機,但是他很有自控力,不會沉迷於電子遊戲。

    雖然我們強調,不要讓孩子沉迷於手機和平板電腦,但是我們不應該完全否定它們,相反,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它們,讓它們為我們服務,比如,用平板電腦玩一些益智遊戲,看看高質量的紀錄片,或者學習一下英語。我們也可以跟孩子約定,比如每週可以選幾天來玩遊戲,每次玩20分鐘,玩的遊戲只要不是色情血腥暴力的,家長都可以儘量地讓孩子自己選擇。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讓孩子理解的是,不論是手機還是電腦,都只是一種工具,就像我們寫字用的筆,吃飯用的筷子一樣,用好了,它們能夠幫助我們解決更多的問題。其實,在這個資訊化的社會,孩子將來的生活註定是要與電子產品息息相關的,因此我們不必一味嚴防死守,只要做好內容控制和時間管理,讓孩子在合理範圍內使用手機或者電腦,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也順應了時代的發展。

    第四點,家長在電子產品的問題上,不能過早放手,介入的時間越早越好

    有些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經常給孩子玩手機或者平板電腦,想著孩子現在不哭鬧就行,等他長大了,能講通道理了,我再好好地給他立規矩。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會給將來留下隱患,孩子習慣了手機和電腦的安慰,等他們長大了,已經非常依賴電子產品了,這時候家長再來控制,就需要花費好幾倍的精力了。所以,在孩子越小的時候,父母越要把好關,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等到孩子長大了,才不會對電子產品上癮,父母也才能逐漸地放手讓孩子做好自我管理。

  • 2 # 仁傢俬學

    有一點是肯定的,科技已經改變了生活,想讓孩子和手機沒有關係幾乎是不可能的。關鍵是怎麼“玩”?

    這裡就是考驗家長“約定”和“合作”的能力。

    “約定”

    一、時間

    什麼時候玩?玩多久?

    二、內容

    哪些可以玩?哪些不可以玩?

    “合作”

    一、限制

    啟動青少年模式,履行上述約定。

    二、拓展

    不玩手機的時候玩什麼?

    哪些是一個人玩的?

    哪些是父母一起參與的?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不玩手機的時候可以做什麼!並且有父母可以共同參與的興趣愛好,這也表明父母也有手機以外的生活。

    把上面的問題用“家庭會議”的方式開好,並定期覆盤,孩子會有節制的使用手機的,親測有效。

    不能否定的是:玩手機確實也是有很多好處的呀,目的是讓孩子有選擇、有節制的玩。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如果父母回答不出最後一個問題,或者沒有辦法做到,單純希望孩子改變,那麼,我只能說:很遺憾,浪費您兩分鐘看了這個回答,幫不了您。

  • 3 # 醫點一青青

    玩手機是一種特別常見的行為,但題主說到玩的程度已經觸及壞習慣這道線,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們,讓這個問題更加不能讓人忽視,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從改正壞習慣這方面進行闡述啦。

    ⒈沉迷玩手機所帶來的危害。

    受疫情影響我們居家隔離,外出活動受限,娛樂活動減少,採購娛樂都離不開手機。同時孩子們也是停課不停學,網課成為我們學校獲取知識的主要形式。

    ①大人最擔心最擔心的問題就首先是眼睛近視的問題。

    目前普遍認為導致近視眼的兩大因素,一是遺傳,二是環境因素。父母雙方有近視眼的情況,下一代出現近視眼的概率就會升高。環境因素一般說的是過早的接觸電子產品,近距離的用眼,還有長時間的用眼,這些不良習慣都會加速眼睛的近視。

    孩子得了近視,在升學選專業和就業選擇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以及影響到前途

    孩子眼睛近視以後需要佩戴眼鏡,但是兒童時期孩子們活潑好動,運動量大,容易受到眼鏡的二次傷害,戴眼鏡也會讓孩子們在某些跑跳運動面前止步

    如果孩子得了近視,不戴眼鏡吧會看不清字戴眼鏡吧又會造成視覺疲勞,影響學業

    ②作業質量的問題。

    網上有一句笑談經常會說: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寫作業時雞飛狗跳。孩子不認真寫作業,匆匆忙忙應付差事的原因是什麼呢?是不是有一部分小朋友,急著應付了事,寫完作業,為的就是,多點時間玩手機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把大量的時間用在玩手機上就會影響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就會降低學習的質量。在兒童時期我們正是學習的好時間。

    首先就是形體上不美觀,孩子有肉感有嬰兒肥是可愛,可是過度肥胖,行動受限就是一種苦惱了。

    其次會影響身體健康。早在2400年以前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講過:Sunny空氣水和運動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

    還會影響心理。體育運動能使壞情緒得到宣洩,還能夠培養人的堅毅品質,使人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古希臘名言: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

    ④手機內容良莠不齊。

    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判斷是非的能力還很薄弱,手機裡面的內容良莠不齊,讓孩子們不能正確的判斷。西漢劉向的《後漢書》: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而不聞其臭。手機文化也分好壞,不良資訊的危害著實是大。

    ⒉產生問題的根源。

    ①小孩子自己安排時間的能力差,大人陪伴的時間少,監管不到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其實相比於玩手機孩子們更願意和父母在一起。可是大人忙於工作忙於生計忙於各種應酬,留給孩子的時間又有多少呢?在孩子成長初期是需要家長來引導的。我們忙碌了一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是不是也會拿起手機放鬆一下呢,小小的動作看在孩子眼裡就是模仿的範例。

    當孩子在生活中找不到樂趣的時候,此時手機裡琳琅滿目的視訊、遊戲、動畫片就鎖住了孩子的目光。遊戲的升級制,動畫片的連續式,讓孩子們馬不停蹄的追劇。

    偶爾看個動畫片,玩個遊戲也是無可厚非的,完全斷絕一切電子產品也不現實的,畢竟小孩子之間也是要有話題可聊的。

    但是長時間的玩遊戲,用眼不衛生。看累了,趴著看,躺著看,坐姿的不規範。都是摧毀視力的元凶。

    我們可以合理安排一下自己的時間,每天至少抽出二十來分鐘到一個小時左右,高質量陪伴孩子,跟孩子聊聊當天的事以及感受。父母的關愛是孩子最好的蓄力。

    ②看孩子沉迷於哪些情況,從中找到能提能學習的內容進行引導。

    每個孩子都有所不同,看自己孩子沉迷於哪方面,是動畫片還是遊戲。

    動畫片呢,我們可以陪孩子一起看,同時保持正確的坐姿,合適的觀看距離,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討動畫片裡的價值觀,生活習慣等。

    玩遊戲呢,曾經我有個遊戲開發的朋友跟我透露說,當孩子玩遊戲的時候,試著把遊戲音樂關掉,那種沉迷的感覺會減少很多。也可以從遊戲中找到跟文學知識相關聯的部分。

    比如當下某火爆遊戲,裡面有呂布,項羽,李白等歷史人物,這時我們就可以加入李白的詩集,《三國演義》等文學書籍,孩子很樂意在故事中尋找遊戲裡的英雄人物的。

    我們要幫助孩子糾正不良習慣,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下命令式的發號施令。讓孩子有參與感,才有動力去執行,每前進一小步也會有成就感。

    可以跟孩子溝通一次玩多長時間,如果孩子還沒有分鐘的概念可以說一次看幾集動畫片,或者玩幾局遊戲,這樣玩電子產品的時間是可以量化的。

    ④從環境上幫助孩子從手機上轉移注意力。

    比如為孩子準備一間書房,多類別多角度的準備圖書。繪本,漫畫,手工,歷史類,地理類,生物,化學多方面的書籍,孩子涉獵範圍的廣泛能更好的發現孩子的愛好所在。

    ⑤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堅持的,親子共長。

    我們常說,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孩子的堅持初期是需要我們家長的助力的。我們可以安排一起晨讀或者睡前故事。平日裡隨時也可以拿本書共讀,你讀我聽,我讀你聽,或者角色扮演,都是不錯的堅持路上的加油點。閱讀書籍相對於玩遊戲給大腦帶來的開發是多元化,點線面的連結,能讓孩子對所涉獵的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⑥合理使用電子產品,堅持做眼保健操。

    電子產品也有好的一面,我們需要正確看待合理安排使用。眼保健操可以促進眼部血液迴圈,減緩眼部疲勞,是預防近視的常用方法。

  • 4 # 可愛的鑫兒

    方法/步驟

    1/11 分步閱讀

    理解孩子感受,不強勢打壓,對於叛逆期的孩子,父母應與孩子好好協商。

    2/11

    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與立場。

    3/11

    可以每天規定玩多長時間,如果違反就應受到懲罰。

    4/11

    用朋友的語氣跟孩子說話。

    5/11

    父母應適當干預,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手機用的好,有利於孩子視野的開闊,身心的健康發展。

    6/11

    用的不好,就會讓孩子上癮,甚至傷害孩子。

    7/11

    父母應積極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比如通過手機閱讀,電子書籍,用手機搜尋學習資訊等。

    8/11

    為孩子提供豐富的資源,讓孩子有事可做,比如閱讀的書籍,各種益智玩具,各種剪紙遊戲等。

    9/11

    父母應做好榜樣,為孩子提供好的環境,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

    10/11

    在孩子面前,家長要做榜樣,少玩一點手機。

    11/11

    想要戒掉孩子的手機癮,最好的辦法不是沒收手機,打罵,而是給予孩子理解與關愛。

  • 5 # 合興益

    主要還是家長沒約束好,如吃飯時間,寫作業時間,睡覺時間,遊玩時間安排等等

    多跟孩子互動,也可以適當安排些家務給他完成,掃地 搽桌子等

  • 6 # 育兒分享—茜茜

    小孩子們普遍缺乏自控能力,一旦玩上了就會不聽家長的話。甚至還形成了習慣。

    一、明確孩子愛玩手機的原因,對症下藥。

    二、多陪孩子讀書,或者玩一些益智類的遊戲。

    三、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四、和孩子約定好玩手機的時間並確立獎懲措施。

    六、多帶孩子去戶外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

    只要你用對了方法,你的孩子會主動放下手機的。

    我是茜茜,喜歡的可以關注,每天定期分享育兒小知識。

  • 7 # 天辰軟管

    家長的行為是小孩子最好的模仿物件,所以父母家人儘可能的放下手機多陪伴孩子成長。千萬不要錯過他最需要你的時光,本人有很大感觸,沒有天生愛娃手機天生不愛學習的孩子,主要看家長怎麼引導。我們家三歲上小小班開始讓他有責任感讓他回來先看看書把當天學的知識回顧一下,當然那時沒有書他也能說出來老師教了什麼兒歌。一直到現在6歲大班都這樣,告訴他看電子產品對眼睛的影響,給他買他喜歡的書本益智玩具。讓他跟同齡人一起玩,可以給他們找一個話題讓他們找一個人當老師,出任務給小朋友一起做等等,個人認為跟家長的態度行為關係密切。

  • 8 # CTorch

    其實改變孩子愛玩遊戲的習慣,最好的方式就是引導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去。比如說,利用孩子好奇、喜歡玩這一點,帶孩子參加一些戶外的活動、體育運動,或者是畫畫、音樂等等一些藝術性的趣味學習,讓孩子慢慢感受除了電子遊戲以外的生活的樂趣。當然,家長也是要做出榜樣的,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由家長帶著孩子進入到興趣的領域裡,是最好不過的選擇。

  • 9 # 家有傲嬌萌娃

    首先家長自己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自己少玩手機或者在孩子面前少玩遊戲。好多家長讓孩子少玩電子產品,還想讓孩子不要玩,這樣可能嗎?還有家長為了孩子自己能一個人玩,自己做別的事情,手機扔給孩子看,這樣孩子肯定會依賴手機。

    其實最好就是多親子游戲多互動,把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注意力轉移到親子游戲上,又促進家庭和睦,培養親子關係,也能提高孩子的好多能力和情商。

  • 10 # 兒童教育館大可

    1〉轉移孩子的興趣,多陪伴孩子玩,多與孩子互動。有的家長不會有效的陪伴,自己忙這忙那,讓孩子玩手機,孩子不會磕著碰著,其實是不對的,孩子越玩越上癮。家長多與孩子做體育運動、看書、畫畫等。孩子從這些活動體驗到快樂。

    2〉家長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機,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為。

    3〉給孩子講科學道理,長久玩手機會對眼睛有害

    玩手機使你的視力模糊,看不清書上的字,以後怎麼學習呀?怎麼當優秀的小學生呀?給孩子定個規距,如果真有必要,一次只能看手機十五分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蒲松齡的《嬰寧》,包含了作者對封建女性的所有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