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軒閣

    前段正好看了《大明王朝.驚變》,劇中的于謙居功至偉,在土木堡之後風雨飄搖之際挽救了大明王朝,後來還迎回了英宗。

    理智的說,劇中對於于謙的功績可能有所誇張,但于謙的公正和清廉是出了名的。因此,我覺得於謙一生辛勞,最終被殺,應該有以下原因。

    1、太過正直,處理事務一心為民,沒有結黨營私,很多時候一味正直,不但沒有死黨支援,反而結怨者不少。在英宗考慮殺他的時候,因為是孤家寡人沒有顧慮。

    水至清則無魚,沒有錢糧就不可能籠絡他人,做起事來只能身體力行,別人做事也不一定賣力。于謙的行為令人傾佩,但不一定有多少人跟隨。

    2、英宗昏庸。于謙是難得的直臣幹臣,按照于謙的改革路徑下去,明朝再次復興有望,但英宗只顧皇權,被人吹捧,因而於謙的改革主張在英宗復位後變得不那麼重要。復位後英宗明知石亨等人是奸臣而重用,實際上就把于謙的死對頭扶上了馬,于謙就註定沒有好下場。

    3、宣宗太短命。宣宗只坐了八年的皇帝,就在三十多歲早逝,這是造化弄人,也註定了把宣宗扶上位的于謙的悲慘結局。倘若宣宗壽命更長一些,于謙的結局就會不一樣。

    歷史不可改變,歷史的煙雲掩蓋了很多謎塵,于謙的結局令人唏噓,似乎也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凡事別太較真,做清官做直臣大多沒有好結果!你說呢

  • 2 # 史不知味

    明英宗不英明是眾所周知的事,明朝國勢到達拐點而走下坡路也是始於明英宗,或者說就是因為明英宗。

    明英宗從來都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是典型的德不配位,不僅能力不行,偏偏又寵信宦官並且聽不進勸。

    明英宗之所以稀裡糊塗地進行親征,就是受到了宦官王振的蠱惑。

    王振拍了幾個馬屁,他就真拿自己和朱元璋、朱棣相提並論了。

    為了讓明英宗放棄親征,一幫臣子費了多少唾沫啊,可還是沒有任何用,他們說再多也敵不過王振一個馬屁。

    從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突然變成了別人的階下囚。

    也先抓住了明英宗之後,原本想著用他和明朝談談條件,結果就造成了于謙擁立明英宗之弟朱祁玉為帝這一幕。

    哪怕是幾百年之後的今天,我也想為于謙這一壯舉拍手稱快,沒必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去換回一個昏庸的明英宗。

    當時明朝真要贖回明英宗的話,所付出的代價必然慘痛之極。

    第一件是于謙沒有料到也先最後竟然幾乎無條件地釋放明英宗,這打了他和朱祁玉一個措手不及。

    第二件是于謙沒有想到朱祁玉竟然是個短壽之人,年紀輕輕就不行了。

    雖然明英宗回來了,但只要朱祁玉人沒事的話,明英宗也翻不起什麼風浪,偏偏朱祁玉就一病不起了。

    朱祁玉不僅一病不起,他的兒子也早早的夭折了。

    儲君之位懸而不決,國本也就動盪了。

    於是,受到了朱祁玉和于謙打壓的那幫明英宗的舊臣就趁著朱祁玉一病不起的良機,發起了奪門。

    一則是明英宗要把土木的鍋甩給朱祁玉和于謙,二則是明英宗為了洩私憤,三則是明英宗舊臣要報復于謙。

    明英宗回到明朝之後,雖然被軟禁了,但實際上一直沒有被問責,也就是說土木的事其實一直沒有結案。

    明英宗處死於謙,其實就是為了結案,把過錯推給朱祁玉和于謙,這也是他為王振翻案的原因所在。

    于謙置英宗安慰於不顧,擁立朱祁玉,明英宗心裡會沒有氣?所以,處死於謙也是為了解他自己的氣。

    現在英宗舊臣奪門,再一次把英宗扶到了皇位上,他們要趁機報復一下於謙,明英宗當然也得滿足他們。

    於是,于謙就這樣被明英宗給犧牲了。

    明英宗的廟號雖然帶了一個“英”字,但實際上是明朝十六帝當中最昏庸的一個,至少丟了皇位的朱允炆也只是庸而已。

    明英宗呢?真的是廢物點心一個,動不動就壞事。

    朱祁玉和于謙好不容易恢復了一點國力,明英宗一復位,馬上又掉下去了。

    明朝之衰,即始於英宗。

    于謙也冤,雖然滿腹之才,卻不幸遇到了一個短壽的朱祁玉和一個專門壞事的朱祁鎮。

  • 3 # 夕陽吸夏

    以前看明朝那些事,當年明月把于謙的死歸咎於徐有貞,後來看了下別的資料記錄發現即使徐有貞沒有給於謙安個"意欲"罪名,于謙也必死無疑,明英宗是不會讓他活著的。明英宗他就是不折不扣的昏君。

    這位在明朝歷史上乾的low事太多哈, 1.放任王振殘害文武官員,劉球等官員被害,于謙被王振下獄最後藩王和百姓求情放出

    2.御駕親征聽王振瞎指揮兵敗被俘,土木堡的慘狀不用多言,大量官員勳貴武將死於其中,張輔一位75歲的幾朝老臣,兵部尚書鄺埜均死於土木堡,在親征前鄺埜和于謙曾勸過他不要親征,可他一意孤行(不要說他被王振矇蔽,他當時已經二十多歲了)

    3.在被俘後叫門做帶路黨,搜刮城中守備錢糧和下屬家中錢財給也先

    4.發動奪門之變復辟,殺于謙,王文,範廣,貶郭登,商輅,王紘等一波賢臣,提拔曹吉祥,石亨,徐有貞等心術不正的人,搞得曹吉祥造反(明朝太監造反幾乎沒有,這也是非常奇葩的一件事了)

  • 4 # 歷史文武君

    “土木堡之變”,震驚整個京師,很多大臣認為京師現在只有不到十萬的老弱病殘的士兵,不宜再守,建議南遷,就在這時于謙力排眾議,于謙整治京師城防,發動群眾,並上書皇太后立最終在郕王為皇帝,這就是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最終經過大家的浴血奮戰,艱難的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可以說“北京保衛戰”的勝利,瓦解了少數民族瓦剌進攻中原的野心,同時也保住了明朝的京師,進一步加強了明朝的統治,也使于謙成為了我們的民族英雄。

    明英宗復辟皇位,必須除于謙

    為什麼要必須除掉于謙呢?因為要想復辟,必須出師有名,而於謙就是最大的目標,因為于謙當時掌管大權,很多的文武大臣都是于謙提拔的,甚至在復辟之時,不知詳情的明代宗聽到吵鬧聲,以為是于謙想要取而代之呢。可想不除掉于謙,明英宗的復辟是不能實現的。

    明英宗與于謙之間不合

    太子之位

    但是1457年,明代宗卻廢掉英宗之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並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這件事上于謙是重要的支持者,明英宗知道此事之後,更是恨憤。于謙更是成為了明英宗的眼中釘啊!

    復辟支持者的嫉恨

    于謙之死,死在自己全心全意為大明著想、他的忠心報國和崇高的政治理想,但是他卻成為了權力爭鬥的犧牲品。

  • 5 # 來自邊境之光

    雖然于謙本心是為了扶保大明江山,但論跡不論心,明英宗確實因為于謙擁立明代宗而丟掉了皇位。明朝勳貴武將勢力,在土木堡之變中損失慘重,自此明朝文官勢力一家獨大 ,威脅到了皇權。

    明英宗被瓦剌也先俘虜後,于謙沒有擁立太子朱見深,而是改立明英宗弟弟朱祁鈺。雖然沒有證據證明是文官集團故意拖延後勤和洩露情報給瓦剌也先。但本著誰受益最大誰最有嫌疑來看,土木堡之變後文官集團確實攫取了最大權利,大到已經威脅到了皇權的地步。明英宗後世的幾個皇帝不得不依靠宦官來制衡文官集團,像不為文官集團喜歡的明武宗和明熹宗之死,都有很大蹊蹺。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一役中明軍二十餘萬人中傷亡居半, 太師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贏、駙馬都督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都督樑成、王貴等高階武將勳貴幾乎損失殆盡。

    自明成祖“靖難之役”以來 ,形成的武將勳貴勢力至此一蹶不振,以于謙為代表的兵部,地位迅速上升。總督軍務、掌握兵戎、總兵之權,實際上都是之前五軍都督府所掌握的軍隊的管理權和指揮權。

    明朝末年,都司衛所任命官員連呈送五軍都督府的步驟都直接省去,這使五軍都督府徹底喪失了武將官員的選拔任命權。

    地方上由文官擔任的總督、巡撫、戶部郎中(或主事)和兵備節制軍將,軍隊結構臃腫指揮失靈,戰鬥力下降。

    土木堡之變一年後,朱祁鎮被放回大明,回到大明後朱祁鎮表面上是太上皇,實際上被明代宗當成了囚徒,整整關了七年。七年中朱祁鎮缺衣少食,待遇還不如在瓦剌時。

    明代宗將朱祁鎮居住的南宮大門上鎖灌鉛,甚至加派錦衣衛嚴密看管,連食物都只能通過小洞遞入。有時候,吃穿不足,導致朱祁鎮的原配錢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紅,託人帶出去變賣,以補家用。為免有人聯絡被軟禁的朱祁鎮,明代宗甚至把南宮附近的樹木砍伐殆盡,讓人無法藏匿。

    明代宗景泰八年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輒,太常卿許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貞以及原王振門下太監曹吉祥等人擁立朱祁鎮復位,史稱“奪門之變”。

    朱祁鎮復位後廢明代宗為郕王,軟禁在西苑。惱怒於明代宗囚禁自己時的羞辱,明代宗去世時,以“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理由,諡號為“戾郕王”。

    最終朱祁鎮以謀逆罪處死於謙、王文,于謙所推薦的文武官員也被波及。

  • 6 # 玩懷舊

    從政治上來說,于謙必須死。

    不說別的,光廢立皇帝這一條,他不死,朱祁鎮的復辟就名不正言不順。

    朱祁鎮復辟,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法理問題。你看成祖搞靖難,當上皇帝之後為了法理問題折騰成啥樣。

    朱祁鎮要合法,那麼代宗朱祁鈺就必須不合法,是朱祁鈺“不合法”的把皇帝位置竊取了,這樣朱祁鎮的復辟才是“合法”的。

    而這個鍋顯然不能讓朱祁鈺來背,自家人,弄太難看了大家都不好看。于謙最合適。

    其實換皇帝這事,于謙看起來幹得漂亮,其實也是腦抽的騷操作。皇帝御駕親征被抓了沒錯,可人家有兒子啊,還是嫡長子,雖然年紀小,但是人家老媽還活著,很年輕,而且很賢惠。大明朝又不是沒有太后垂簾的先例,況且滿朝的政府班子還是齊全的。于謙這做法,的確有欺負孤兒寡母,給自己弄從龍帽子的嫌疑。

    于謙應該直接宣佈朱祁鎮為失蹤人口,扶太子登基,讓太后監政。這樣就算以後皇帝來了,有麻煩也是人家父子的事情,自己怎麼也不會橫死。

    主要還是于謙自己脾氣暴,估計也不樂意弄個什麼都不懂的太后在自己腦袋上指手畫腳。

    于謙之死,只能說可惜,談不上冤。操弄皇權,要麼一不做二不休,權臣哪裡有過好下場?

  • 7 # 人皆可為舜禹

    于謙是何許人也?

    于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于謙從小便是天資聰慧,天賦異稟的。文天祥也一直是于謙的偶像,文天祥身上的那股子“人生自古誰無死”的忠肝義膽被于謙所敬佩。七歲的時候,于謙遇到一個神祕之人,此人斷定於謙日後必定能為當朝的宰相,果然預言成真。八歲的于謙已然是詩詞歌賦樣樣精通,讓鄉里人皆為歎服。

    果不其然,朱祁鎮失手被擒,也先想要通過朱祁鎮要挾明朝,換取更多的福利,此時的明朝無人做主,時局動盪,風雨飄搖,很多人都說要將朱祁鎮換回來,可是于謙並不同意,因為一旦讓步便會節節敗退,於是他想做得是擁立新主,穩定時局。

    朱祁鎮回去之後,本以為朱祁鈺做皇帝只是緩兵之策,可是回去之後的朱祁鎮並沒有見朱祁鈺有歸還皇位的意思,朱祁鈺將朱祁鎮軟禁八年,最後朱祁鈺病重,朱祁鎮和身邊的大臣又將自己的皇位給重新奪了回來。

    朱祁鎮上位

    朱祁鎮上位之後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他第一個殺的就是于謙,在眾人看來於謙為為國為民,可是在朱祁鎮看來於謙擁立的就是朱祁鈺,所以于謙自然是難逃一死。

  • 8 # 圍爐談史

    都別搶,我來答。

    沒有那麼誇張,天下百姓都站出來反對明英宗殺死於謙,當時這屬於發生在朝堂上的政治事件,普通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明英宗之所以要殺于謙,其實沒有那麼多的陰謀論,不像宋高宗趙構一樣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帝位,至少這不是明英宗的主觀意志。

    ①因為這時候的皇帝是自己的弟弟朱祁鈺;②自己被囚禁了這麼多年,影響力已經大幅縮減;

    這些因素決定了明英宗的處境,而石亨和徐有貞為什麼一定要置於謙死地呢?

    他們和于謙有矛盾,其次就是他們和于謙屬於政治對手。按照一般的發展邏輯來說,當時明代宗朱祁鈺病重,關於繼承人問題一直沒有下文。而最適合繼承皇位的就是原來的太子朱見深,這也是于謙他們支援的物件,于謙當時在朝堂上威信很高。

    如果讓他擁護朱見深繼位有功,想必于謙還將繼續受到重用,所以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石亨他們才打起擁護明英宗的主意。

    但是于謙是有大功勞的,而且為人正直,又沒有什麼把柄可以拿來利用。迫不得已之下石亨他們只好想了一個理由,就是拿明英宗的皇位說事,可實際上殺死於謙和明英宗復辟有半毛錢的關係,一點關係也沒有。

    都御史蕭惟禎定讞。坐以謀逆,處極刑。文不勝誣,辯之疾,謙笑曰:“亨等意耳,辯何益?”奏上,英宗尚猶豫曰:“于謙實有功。”有貞進曰:“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帝意遂決——《明史·于謙傳》

    這一點連明英宗自己都知道,但明英宗這個人大家知道,智商常年不線上,徐有貞話鋒一轉,換了一個理由說不殺于謙,這次行為就師出無名。但是這次政變和于謙有毛的關係,當初于謙推舉朱祁鈺為皇帝是得到孫太后和大臣們的同意的,而且把明英宗囚禁起來的也不是于謙。

    簡單來說,腦袋沒有轉過彎來的明英宗就聽信了徐有貞的慫恿,同意處死於謙。但是自始至終,明英宗在心裡都明白于謙是無辜的,徐有貞找不到殺死於謙的罪名,最後給他定了一個堪比岳飛“莫須有”的罪名,叫做“意欲”。

    上之復辟也,有貞嗾言官以迎立外藩議,劾王文,且誣謙,下獄。所司勘之無驗,金牌符檄見在禁中。有貞曰:“雖無顯跡,意有之。”法司蕭維楨等阿亨輩,乃以“意欲”二字成獄——《明史紀事本末》

    後來回過神來的明英宗也很後悔殺死於謙,但是卻拉不下臉去替于謙平反,畢竟這就等於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了。

    謙既死,而亨黨陳汝言代為兵部尚書。未一年敗,贓累鉅萬。帝召大臣入視,愀然曰:“于謙被遇景泰朝,死無餘資。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對。俄有邊警,帝憂形於色。恭順侯吳瑾侍,進曰:“使于謙在,當不令寇至此。”帝為默然——《明史·于謙傳》

    此外,嚴重懷疑那句“使忠賢在,事必不至此”是模仿上面那句“使于謙在,當不令寇至此”。

  • 9 # 大城公

    這條題,要讀透那段歷史才悟出來。我在半年前寫過一篇類似題目的回答文章,今就簡明扼要講述一下。

    第一,朱祁鈺和于謙的無言結局

    歷史背景:明朝正統十四年,發生土木堡變遷,皇帝朱祁鎮被蒙古人俘虜,扣押。蒙古騎兵進攻北京!當此國家危亡之際,兵部尚書于謙擁戴朱祁鎮弟弟朱祁鈺繼承皇位,以避免蒙古人劫持朱祁鎮對明朝進行訛詐勒索!

    于謙的易主之舉,使得蒙古人陰謀落空。在於謙組織京城軍民同仇敵愾共同抵抗下,蒙古騎兵進攻受挫,被迫撤走。後來,蒙古人見扣押朱祁鎮並無油水可撈,便將他送回北京。

    朱祁鈺做皇帝后,將原太子朱見深廢掉,改立自己的兒子,可是老天不幫忙,他兒子夭折。這樣,朱祁鈺沒有兒子繼承皇位!這是他的硬傷,死穴,無法改變!滿朝文武也都看到這一點,朱祁鈺是孤家寡人,他死後皇位將傳給誰?于謙是聰明人,他當然也曉得其中厲害。

    按理說,朱祁鈺應該將皇位還給哥哥朱祁鎮(廟號英宗),但他不肯這樣做!也應該立朱祁鎮的兒子繼承皇位,畢竟是至親侄子,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朱祁鈺也不願意!朱祁鈺心虛,他囚禁朱祁鎮多年,結下仇恨,把皇位傳給朱祁鎮或他的兒子都不行!

    而如果不傳給朱祁鎮一家,傳給堂侄子,那麼滿朝文武和天下百姓都會質疑!還有一條,當初朱祁鈺繼承皇位時,太后立下規矩:朱祁鎮的太子必須保留,不能廢掉!

    朱祁鈺做了虧心事,所以在皇位接班人上一直猶豫不決!他病重,臥床不起,不能辦公,就在後宮養病。這個危急時刻,身邊太監與外面有野心的大臣、錦衣衛頭目聯合起來,發動政變,強行擁戴朱祁鎮復辟,一舉成功!

    這是朱祁鎮做夢也沒想到的好事!

    第二,殺于謙非英宗心願,但必須殺

    朱祁鎮復辟後,那時朱祁鈺還沒死,病得五顏六色沒人理他。朱祁鎮是仁德之君(他廢除宮女陪葬制度就知道其宅心仁厚),復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處置於謙?

    朱祁鎮說:于謙保衛北京是有功的,不能殺他。”

    明史就是這樣記載的,當時朱祁鎮沒有心思殺于謙。

    但是,于謙劫數難逃,他難逃一死!因為有很多人想扳倒他,要他的命!

    當時擁戴朱祁鎮復辟的主要功臣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貞等人強烈要求處死於謙!徐有貞掏心掏肺對朱祁鎮說:“不殺于謙,陛下復辟無名!”

    朱祁鎮仔細一想,也對哦,不殺于謙,我如何復位?用啥名義復位?做任何事情總有個名堂!今天覆位,就宣告以前的朱祁鈺繼承皇位是非法的!于謙擁戴朱祁鈺繼承皇位是篡位!他是亂臣賊子!既然是亂臣賊子就必須清除,以正國法!

    朱祁鎮為了自己復辟有名,就只好犧牲于謙了。他知道于謙是忠臣,是功臣,是正人君子!但沒辦法,不殺于謙,不否定朱祁鈺繼承皇位的合法性,他就復辟無名!

    簡單地說,是朱祁鎮復辟無名,而要借于謙的人頭堵塞天下人的口舌。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應用中草藥治療癌瘤學科20年

  • 10 # 趣談唐宋元明清

    于謙死的一大藉口

    關於于謙的死,歷史上給出了經典的兩個字,這兩個字叫做意欲。意欲是什麼意思呢?就相當於圖謀,只不過你還沒有做,單純的你有這個念頭而已。

    既然你已經有了這樣的念頭,所以我就要殺掉你,因為你已經有了這個念頭。

    這並不是一個繞口令,而是充滿了封建統治時期政治哲學的最為經典的一課。

    那麼于謙的意欲究竟是欲在哪呢?

    他不想讓明英宗當皇帝。

    一個複雜的謠言邏輯鏈

    明英宗就不用介紹了吧,他是明朝第6代皇帝和第8代皇帝,而中間那一代皇帝,也就是明朝的第7代皇帝是明英宗弟弟當的。

    當明英宗從第6代皇帝變成第8代皇帝的時候有一個小插曲,那就是明朝第7代皇帝他沒有子嗣,按照帝王的遴選以及皇帝繼承製度來看,這個時候唯一能夠當皇帝的就是明英宗的孩子。

    只不過如果明英宗的孩子當了皇帝,結局似乎也不算差,畢竟明英宗是孩子的爹,而這個時候孩子才8歲。

    也就是說真正掌權的人依舊是明英宗,可是周邊有三個奸邪小人,他們分別是徐有貞,曹吉祥和石亨,這三個人不願意這樣的事態發展,因為這樣的事態發展對於他們三個人沒有任何好處。

    於是他們三個人冒著皇帝被殺頭的危險發動了一次變化,這次變化之後明英宗直接當皇帝,而這個時候的明英宗和之前的皇帝已經截然不同。

    明英宗明白天下所有的事情都是由自己造成的,所以他對於謙更多的是感恩,並不是報復。

    三個小人說道:如果不殺掉于謙,那麼這一次變化就沒有由頭,我們將會處於師出無名的狀態。

    為了能夠達到師出有名,為了能夠讓自己順利繼承皇位,那麼于謙就怎麼也跑不了。

    可惜的是明英宗直到若干年之後才明白自己這一次是被那三個奸邪小人利用了,因為殺不殺于謙,自己都會掌握最高無上的權力。

    只不過殺掉于謙之後,那三個奸邪小人,他們所能夠享受到的利益會更大化罷了。

  • 和對象玩和平精英的文案?
  • 如何毀掉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