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蘇毓蔭先生,有名評彈演員、評彈大師、彈詞名家、蔣派傳人。

    話說一部長篇彈詞《黃慧如與陸根榮》在電視書苑播出以後,讓不少評彈的年輕觀眾認識了蘇毓蔭,其實他早已經在評彈這條藝術之路上走過了幾十多個年頭,那麼他當初是如何喜歡上評彈的,他開始只是為了多吃些零食而已,聽得多了,卻漸漸入了迷,直到買了個三絃自己學著彈唱,還不時向老前輩學習,就這樣蘇毓蔭由評彈聽客變成了評彈愛好者,又由評彈愛好者變成了評彈表演者。

    他從小就歡喜聽書,因為那時,他到書場裡又不是聽書,是跟他父親去吃零食的,什麼黃連頭,乾草梅子,五香豆,各種各樣的都有吃的。最好吃的就是麵筋百葉,那麼吃著吃著,一直去聽書,等到小學畢業了,他聽書聽上路了,懂了,裡面說些什麼知道了,知道嘛知道的,他只覺得聽叮叮咚咚的書不懂,唱的完全不懂,到後來是不對了,書場裡經常要去跑,照樣買票聽,後來等到他父親去世以後,有一度家裡家境不太好,但是書場也還是要到的。

    救場如救火,一次偶然機會,蘇毓蔭受書場負責人之託,替評彈老前輩潘伯英唱開篇圓場,未曾料到,卻意外獲得了觀眾的喝采,也使潘伯英暗暗讚許他“蔣調”唱得好,是個好苗子,並把他推薦給了同場演出的蔣月泉先生學藝。蘇毓蔭因此變成了蔣月泉老師的入室弟子,從一踏進評彈圈以後,一直受到老師、同行的嚴格要求。蘇毓蔭也勤奮好學,不計付出,很快在藝術上成熟了起來。

    那麼如何拜先生,三角六湊,因為他不想學說書,當然並不是真是不想學,只是自己知道自己身體不好,蘇毓蔭小時候學生意時,學的是機械廠,分量特別重,迸傷還不知怎麼,一直吐血,所以在家裡聽聽書,他知道這個東西要用氣的,氣,他夠不到,沒這樣的氣力唱,那麼學麼想學,但是又不敢學,拜先生也要錢,就是拜師金,什麼地方來這麼多錢,要十石米,拿不出的。

    那麼巧了,那天潘伯英頭檔沒來,從前書場和現在兩樣的,人沒來,下面哇啦哇啦叫,要求退票,弄得書場裡的負責人焦頭爛額,那麼想來想去沒辦法,蘇毓蔭坐在書場,和他商量是否能幫幫忙,上臺去唱個開篇,蘇毓蔭說自己不行的,因為自己從來沒唱過開篇,不要被他們趕下來,不會、不會,那麼他上了臺對著所有的聽客,說各位聽客,現在有位蘇小開,啥小開,不是小開,蘇小開上臺唱個開篇,大家看如何,好的,好的,於是拍手,一拍手,他膽子就大了,上去了。上去,這個弦子他一直彈的,早點到書場裡一直彈彈唱唱,熟悉的,他拉出來就唱,唱了四句,他一看,潘伯英來了。從前書場與現在不同,現在你如果做晚場,臺上亮、臺下暗,從前不是的,從前臺上亮,下面也看得出的。所以望過去一看,潘伯英在最後一排坐下來,在大喘氣,他一看,來了,把弦子一放,潘先生來了,那麼……,話還沒講完,下面在喊、唱下去,唱下去,嘩嘩,拍手,一拍手,他膽子大了,將這隻開篇篤篤定定唱完。

    及潘伯英上臺,上臺時一面在大喘氣,其實讓他多唱些,讓潘伯英可以多休息,一到臺上,打躬作揖,對不住,對不住,今天我日場下來,家裡沒去,到浴室裡洗澡,睡著了,晚飯也沒吃,等到醒過來知道苗頭不對,趕到這裡,統統對不住,剛才這位蘇先生,這幾聲“蔣調”唱得特別好,他如果拜蔣月泉,將來要紅。

    經過長期醞釀,他將中篇《黃慧如與陸根榮》改編成了長篇彈詞,並得到了觀眾的歡迎,最初說時,生意已經不靈了,弄來弄去,這幾部書,於是他要動腦筋,他要動一部腦筋,能夠是別人沒的,想不出的,自己要編,編一部長篇又談何容易。他倒想到了,那時還沒進星火評彈團時,還是單幹時,做過一箇中篇,但不過不是他編的,叫《黃慧如與陸根榮》,於是他就把這個中篇改長篇,改了長篇以後,他說,那是在星火團做時,和莊鳳珠拼檔,生意不靈,但他倒覺得蠻快樂。為啥快樂,星火團食堂裡有位燒飯阿姨,她每天來聽,聽了還問他,她說那麼怎麼樣了?他說,你倒喜歡,她說,好的呀,我知道,行的,因為這個劇情可以的。於是蘇毓蔭想到這點,這個中篇好,他那時就重新再來,那時星火團沒做好,他重新再來,於是這樣一遍遍的做,到後來,他那時與老愛人也做過,那時年紀輕,做時今天加些什麼,明天加一檔唱篇,一開始是十回書,於是拉拉,勉強拉成十五回書。到後來,是十八回,二十回也可以做,他只嫌書太長,中間他還跳掉些,為啥呢,這個噱頭自然而然會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的推理類的電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