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都知兵馬使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能從一個無名小卒,一步登天,受封大將軍之位,全是蕭何的保舉之功。然最終身亡鍾室,也全拜蕭何所賜!

    韓信率百萬之眾,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兵出陳倉,還定三秦,伐魏滅代,敗趙降燕,北定齊國,水淹龍且,四面楚歌,逼項羽自刎烏江,為大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一生對劉邦忠心耿耿,謀反之說純屬“欲加之罪”!

    濰水之戰,韓信一舉消滅了二十萬楚軍並殺死領軍大將龍且。龍且何許人,項羽部下五虎大將之首,從小和項羽一起玩泥巴長大的小夥伴。

    龍且的死亡對項羽打擊很大,他從不把曾經給自己戰過崗的韓信放在眼裡,然而此時,項羽真正的感覺到韓信的可怕了。於是派帳下武涉前往齊國,想離間韓信自立。

    武涉面見韓信說:漢王是靠不住的,他現在重視你,是因為有項王在,你對他還用,現在楚、漢成敗之間,關鍵在於你。你和項王曾經有過交情,為什麼不反叛漢國來與楚國聯合,三家瓜分天下各立為王呢?現在放過這個良機,自下決心投靠漢王來進攻楚國,作為智者難道原本就是這個樣子的嗎?

    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武涉走後,帳下謀士蒯通也勸韓信自立。

    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吾豈可鄉利而倍義否!”

    項羽離間韓信失敗,不得已向劉邦提出和儀,簽下歷史上著名上“鴻溝協議”。然而協議剛籤,張良和陳平就向劉邦建議,趁項羽疲勞之師,東返之機從背後襲擊。劉邦採納,同時召集韓信、彭越、英布等五路人馬共計50多萬人馬於垓下合圍楚軍,最終項羽兵敗,逃至烏江後自殺,一代英雄就此謝幕!

    天下初定,劉邦大封群臣,四百年漢室由開始。韓信也從最先受封齊王改為楚王,最後劉邦遊夢之機又把楚王降為淮陰侯。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反叛。劉邦親自率領兵馬前往,韓信託病沒有隨同。

    呂后趁劉邦不在,讓蕭何召韓信進宮,韓信深知此去難逃一死,但感念蕭何的知遇之恩,沒有拒絕。進宮後被呂后關進長樂宮,以謀反之罪把韓信抓了起來。

    劉邦曾給韓信許下三不殺之約: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

    呂后為不違背劉邦諾言,讓宮女把韓信眼睛蒙上,用白布纏住韓信身體掉了起來離開地面,然後用竹籤把韓信活活捅死。

    劉邦討伐陳豨回來後,聽得韓信已死,便問呂后,韓信臨死前說了什麼。

    呂后轉答韓信之言:“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由此可見,韓信直到臨死之際,才後悔之前沒有采納蒯通自立之計,這足以說明:韓信一生未動過謀反之念。

    韓信的死,只是擺脫不了了封建王朝:兔死狗烹的這一歷史定律!

  • 2 # 時間不轉彎

    韓信從劉項對峙時的支援劉邦,到後來謀反,這是韓信對現實狀況認識過程的結果,也可以說是他的思想變化的結果。

    韓信在劉項對峙時,並沒有想過反劉邦。這可以從武涉,蒯通勸韓信中立或者自立,韓信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來,《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韓信的思想就是不能忘恩負義,劉邦對我好,我就對他也好。

    但是,人的思想會變的,不光是韓信,劉邦的思想變化更明顯。劉邦在擊敗項羽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削弱韓信的兵權,把韓信從齊王“遷”為燕王,然後沒多久,又把燕王降為淮陰侯。這讓政治頭腦不那麼靈活的韓信也一步步意識到了自己已處於危險的境界。他從惦記劉邦對他的好,慢慢轉變為劉邦對他的不好,從報恩慢慢轉變為“報復”,只是韓信的政治敏感度太差了,他的政治手段比起劉邦,比起呂雉甚至比起蕭何來,簡直是不堪一擊。導致自己被蕭何和呂雉所殺。

  • 3 # Zh上善若水W

    秦朝末年,農民起義不斷,最終項羽率領楚軍在鉅鹿大破秦軍主力,框定天下格局,成為了西楚霸王。與此同時,劉邦也率先帶領部隊進入咸陽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成為了勢力僅次於項羽的一方諸侯。後來項羽在鴻門宴上收回咸陽所有權,並分封諸侯,將本欲入主關中的劉邦圈在了巴蜀之地。他本意是要以此來壓制劉邦的野心,怎奈劉邦卻經過幾年的隱忍,任用韓信為將,暗度陳倉出了關,正式與之掀起了楚漢爭霸。

    劉邦正在與項羽爭奪成皋、滎陽,韓信打完趙地、燕地後,劉邦已經撐不住了。於是調韓信的人馬回來,韓信的人馬駐紮在修武,就不去幫劉邦,隔著河看著劉邦和項羽兩人打架,坐河觀虎鬥。劉邦有多急?此時的項羽經過彭城之戰後一年的休整,已經聚齊了幾十萬大軍,他可以分二十萬給龍且去打齊地,可見楚軍兵馬之多。

    劉邦急忙調回各路漢軍回來支援,灌嬰率騎兵與劉邦會合時,項羽又攻下成皋。在洛陽附近的鞏縣,劉邦才阻擋了項羽的攻勢,這時彭越在項羽後方偷襲,項羽不得已回師去打彭越。在劉邦丟掉滎陽、成皋,最危險的時候。韓信在幹什麼,韓信被劉邦奪走人馬後,在趙地收了一些趙軍,去攻打齊地。

    劉邦被韓信坑了一把,但面對齊王田廣這個強敵,無奈抽調兵力,去支援韓信。劉邦派灌嬰、曹參、傅寬、蔡寅、陳涓、冷耳、柴武、王周等漢將趕赴齊地幫助韓信。清一色的漢軍主力,劉邦的精銳部隊。劉邦的人都去幫韓信,自己身邊沒人去奪回滎陽、成皋,於是去找燕王臧荼借人。燕王臧荼派溫疥、昭涉掉尾率領燕軍助漢。同時劉邦派劉賈、盧綰率領二萬人到項羽後方和彭越會合,偷襲項羽。

    然而亂世的強悍,終究敵不過人心的算計。雖然劉邦沒有殺他,但劉邦的女人呂雉卻巧妙的避開了他“三不殺”的預言,用成就他的蕭何將其騙到的未央宮中,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生生的給勒死了。只可憐這位當世無雙的軍事天才,亂世強人,卻因為對自己強悍實力的自信,而錯失了多次取得天下的機會,最終窩囊的死在了一個女人手中。

  • 4 # 希望的地方1

    韓信在劉邦和項羽決戰的關鍵時刻選擇支援劉邦。他就沒有謀反的理由。

    韓信唯一讓劉邦感覺到忌耽的就是:他收留了項羽麾下大將鍾離昧。但這也扯不上造反,因為鍾離昧和韓信本來就是好友。

    劉邦要想要削弱異姓王,九江王英布,樑王彭越下場都很悲慘。

    但是劉邦在對付韓信的問題上感覺到很心虛。因為,他知道韓信是戰爭指揮的天才,所以武力對付韓信,劉邦沒有把握。

    這時候劉邦的謀士就像劉邦建議:說陛下假裝巡視雲夢,而按照規定,皇帝出巡到諸侯邊境,諸侯必須到封地的邊境去覲見皇帝。這個時候可以乘勢起拿下韓信。

    鍾離昧臨死之前告訴韓信:今天大王殺我,而劉邦忌憚的就是我帶兵打仗的勇猛和大王的謀略;如今大王自毀長城,自斷臂膀。明天就是大王死期!

    劉邦巡視的雲夢澤後,韓信依照規矩,帶著鍾離昧的人頭來到邊境地區晉見。當劉邦看到鍾離昧的人頭後,立即吩咐隨從將韓信綁了丟到後車,結束巡視,立即返回長安。

    回到長安後,劉邦立即宣佈削除韓信,楚王封爵。貶為淮陰侯。

    如果韓信想要造反,他就不會刷鍾離昧,也不會到邊境地區境界劉邦。

    所以說韓信造反簡直是無稽之談。他在最能造反的時候沒有選擇造反。在天下安定之後還想造反?

  • 5 # 江少晨

    韓信是封建史上的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他從來也沒有謀反劉邦,這是呂后在劉邦統一後,鼓吹劉邦的,擔心,韓信會在自己百年後,不服漢皇權的統治,你韓信可以忠於我劉邦,也許不會忠於我的下一代,韓信功勞很大,會有功高蓋主的味道!所以要殺韓信,

    韓信還是被蕭何騙進入長安,呂后利用宮女將韓信吊起來,用竹棍子捅死的,他至死也沒有凋兵逼功,所以不存在反叛!

    這裡面好像沒有劉邦的事情

  • 6 # 萊恩校尉

    韓信謀反是假的,他沒有想造反,劉邦也知道韓信不會造反。

    韓信造反奪權史料記載是與陳豨密室竄連,既然是密室這倆人不說別人怎麼能知道呢?這就是史學家應對君主的技巧,既能滿足了君主的需要也能滿足了自己保留好歷史真像的心思。

  • 7 # 歷史摸黑人

    韓信一直沒有謀反!他後來所謂的謀反只是劉邦呂后的捏造!這個時候的韓信才三十出頭,而劉邦已經接近死亡,所以劉邦擔心年輕且功高的韓信後面無人能夠約束,他必須在自己死之前將韓信處死。

    韓信這個人在歷史上是典型的軍事天才、政治侏儒。他如果能與王翦一樣則結局大為不同。韓信如果想要謀反絕不會在大一統後謀反。當時韓信佔領齊國後謀士剻通對韓信百般勸說,甚至用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話。但是韓信也沒有謀反之心。

    韓信如果能學張良,或許也不會死去,但是他一直認為劉邦不會對他太過刻薄。韓信和文種一樣太相信了君主的仁慈,所以兩人命運一樣,和君主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建施工員實操培訓班一般要學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