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野老人

    劉邦直接把兵權給一個“無名之輩”韓信,這算不算曆史第一豪賭?

    韓信在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之前,確實是個無名之輩!

    然而劉邦將兵權直接交給一個無名之輩的韓信,並不是豪鬥!

    為什麼說不是豪鬥呢?

    一,實踐證明,劉邦有知人之明。

    韓信之前,劉邦重用了張良。

    劉邦在重用之前,張良也屬於“無名之輩”。

    劉邦與張良僅有過一次談話,劉邦透過這一次談話,就對張良深信不疑,而且予以重用。

    實踐證明,劉邦重用張良是正確的選擇。

    由此,劉邦更有理由相信自己的知人之明。

    二,劉邦相信蕭何的知人之明。

    韓信是蕭何向劉邦推薦的。

    蕭何在向劉邦推薦韓信之前,有過考察。

    蕭何的考察,就是韓信多次與蕭何交往。

    蕭何與韓信的交往,讓蕭何認識了韓信。

    當韓信得不到劉邦重用後,韓信失望地離開了劉邦的軍營。

    蕭何月夜追回韓信後,對劉邦推薦說:“如果漢王只想長期呆在漢中,韓信這樣的人用不著;如果漢王想東進,那麼韓信這樣的人就非留下來不可。”

    蕭何還建議劉邦築壇封韓信為大將軍。

    劉邦接受了蕭何建議,築壇封韓信為大將軍。

    劉邦這樣做,完全是出於對蕭何的信任。

    劉邦信任蕭何的知人之明。

    三,劉邦當面進行了考察。

    劉邦築壇拜韓信為大將軍後,並沒有立即將軍權交給韓信,而是與韓信進行了交流。

    劉邦開門見山地說:“丞相多次向我推薦大將軍,大將軍你有什麼計策對我講呢?”

    韓信將劉邦與項羽進行了三個方面的比較。

    第一點:韓信告訴劉邦,從實力看,項羽很強大,劉邦不是項羽的對手。

    這一點,劉邦也承認。

    第二點:韓信告訴劉邦,從獎勵軍功方面看,劉邦比項羽強。

    項羽雖然愛護士卒,但是也貪財,對有功之臣,捨不得獎賞。

    劉邦正好相反,不尊重士人,卻願意獎勵軍功。

    兩相對比,劉邦比項羽得人心。

    第三點:韓信告訴劉邦,項羽殘暴,活埋了二十萬秦軍,卻重用章邯、司馬欣、董翳等三人,這讓三秦百姓充滿仇恨。

    劉邦佔領咸陽,約法三章,贏得了三秦百姓的民心。

    由此,韓信下結論說:“如今漢王東進關中,只要一封書信就可以搞定!”

    劉邦聽了韓信的分析,對韓信十分賞識,悔恨自己認識韓信太晚了!

    綜上所述,劉邦對韓信的重用是很慎重的,並不是一次豪鬥。劉邦直接就把兵權交給韓信之前,而是在蕭何的多次推薦之後,劉邦對韓信進行了親自考察,確認了韓信的謀略後,才將兵權交給韓信。

  • 2 # 洪英松

    韓信是經介紹人蕭何推薦給劉邦的,再經張良,陳平,蕭何三方總結的結果,劉邦難道有什麼可以不信韓信之才呢?劉邦自己能直接與項羽戰場上交戰嗎?劉邦能力如何,他自己知道,劉邦精明之處,也是他能力之處,用人借智借力併產生影響力,最終具備威力而成戰鬥力,成功打敗項羽並立朝建國登上帝皇行列。

  • 3 # 流暖沉廂

    沒眼光的人認為是豪賭,厲害的人認為是用對人了,是不拘一格用人才,韓信在項羽那裡是金子埋土裡難以發光,同樣是韓信,換一個用之就能大展奇才,只有眼光的差距,不存在豪賭之說,說劉幫是豪賭,項羽為什麼不賭一下呢?

  • 4 # 葭明通半瓶歷史

    讀書要仔細。

    司馬遷用小說的手法描述了韓信的卑微和無名,騙過了很多人。

    但他不小心也露出了一點痕跡,“韓信並不是無名之輩。”劉邦也並不是不加考察就把兵權給了韓信。

    蕭何對劉邦說:“至於信者,國士無雙。”

    這是在大力地向劉邦推薦韓信。

    劉邦還是相信蕭何的看人的眼光的。

    而蕭何早就進行了很久的前期考察工作。

    韓信初入漢營,做的是“連敖”的官職。

    “連敖”究竟是一個什麼官職,現在眾說紛紜。有人說是負責上下傳令的一個類似於傳令兵的小官;有人說是為縣公駕駛戰車的駕駛員,算是一個技術兵;有人說是基層的糧草官。

    筆者偏向於後者,因為不久之後,韓信就升官了,被劉邦親自封為“治粟都尉”,顧名思義,治粟都尉當然就是管理軍糧的官員了。

    這一次,韓信直屬蕭何領導。兩個人經常在工作生活中交流的,蕭何對於韓信的才能非常佩服。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淮陰侯列傳》

    起碼,韓信在蕭何那裡不是“無名之輩”了吧!

    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夏侯嬰。

    夏侯嬰是劉邦的發小兼得力大將,在劉邦那裡非常能說得進話去。

    一次,韓信做連敖犯了軍法,按律當斬!夏侯嬰監刑。

    我們可以展開想象,如果是一般士兵遇情景,要麼哭泣,要麼求情,要麼聽天由命等死。

    韓信不。

    韓信問夏侯嬰,“劉邦不是要得到天下嗎?為什麼還要屠殺我這樣的有本事的人?”

    夏侯嬰聽了認為韓信不是普通人,於是饒了他性命,認真談了談,嘆為奇才,把他推薦給了蕭何。

    韓信的上位之路,是經過了兩級組織考察的。

    所以說,韓信是“無名之輩”不成立。

  • 5 # 遼寧胖哥

    這叫有識人之能!這也是劉邦能打敗所有對手的原因!

    古代的帝王,能成就大事者,都是具備獨特的眼光,善於發現人才,長了一雙慧眼,能識到英雄,更善於用人,破格提拔人才,這些特點,普通人是不具備的,劉邦就是精明之人,從最底層的一個小混混,卻能推翻的秦朝,這就是劉邦知人善用。

    劉邦和韓信的相識,是蕭何給介紹的,蕭何發現了韓信的軍事才華,就把韓信介紹給了劉邦,蕭何承諾韓信,一定讓他當大將軍,號令三軍,韓信是個恃才傲物的人,如果不答應韓信的要求,韓信肯定不會替劉邦賣命。

    當初韓信自己找蕭何,推薦自己,想讓蕭何推薦他當大將軍,蕭何看著這還是小兵的韓信,笑著說你有啥才能,敢口出狂言,把韓信攆了出去,但韓信也引起了蕭何的注意,韓信覺得在蕭何這沒發展,當了逃兵跑了,蕭何也關注著韓信,也對韓信好奇。

    知道韓信跑了,就來到韓信的屋子裡,卻看見了韓信對戰局的分析,頭頭是道,蕭何這才發現韓信是個奇才,趕緊上演一出,蕭何月下追韓信,承諾給韓信大將軍。

    蕭何把韓信推薦給劉邦,直接說了韓信能力,想當大將軍。

    劉邦第一次見韓信,但劉邦就是相信蕭何的推薦,他覺得蕭何絕對不會看走眼,當場拿出了自己的配劍,送給了韓信,還有將軍的大印,封韓信大將軍,統帥兵馬,如有人不服將令,可以用劉邦的配劍斬殺,無需彙報。

    正因為劉邦的魄力,還有識人之能,才讓韓信大放異彩,韓信從士兵直接升大將軍,韓信過去的胯下之辱,也被人扒了出來,樊噲就特別不服氣,認為韓信一個沒骨氣的人,能有啥才能,就是個騙子。

    沒想到韓信指揮的戰爭,戰無不勝,設定十面埋伏,誅殺項羽,韓信成就了劉邦,這就是劉邦的本事,劉邦能駕馭得了韓信,韓信在大的本事,也逃脫不了劉邦的手掌心。

    歷史上敢豪賭的還有劉徹

    這劉徹也有識人之能,當初就敢提拔沒打過仗的衛青和霍去病,讓二個人從公主府的奴隸,一躍成為大將軍,事實證明劉徹選擇是對的,衛青和霍去病一舉蕩平了匈奴,這漢朝皇帝中,就劉邦和劉徹是最厲害的。

  • 6 # 張言好書畫

    不算,劉邦對韓信有一個認識過程,起初韓信在項羽手下工作當執戟郎,給項羽出計策不被採納感覺受不到重用,因此轉投劉邦軍隊!不少人認為項羽剛愎自用,不善於用人,導致韓信出走,其實韓信能給項羽出主意說明韓信有一定地位,項羽不聽他的是因為項羽本身就是一個軍事家,項羽的軍事理論比韓信一點不差,兩個人是軍事理論流派不同,你不能要求員工出個主意老闆就要採用!

    韓信為了自己的前途出走也是可以理解,但到了劉邦軍中同樣不得重用,犯了法要被砍頭,在同伴被殺後,韓信求生的本能讓他大喊,漢王欲得天下何故殺壯士?他的話恰好被夏侯嬰聽到,夏侯嬰是劉邦的親信,他聽後驚奇,把韓信放了,與其交談,發現韓信是大才,因此向劉邦推薦,不過劉邦在張良的傳授下也成了軍事家,沒有聽到或沒注意到韓信的高見,所以看在夏侯嬰的面子上讓他當了個治粟都尉。

    韓信當了治粟都尉,讓他有了與蕭何深交的機會。治粟都尉就是個後勤軍需官,而蕭何總管後勤,因此與韓信在工作上接觸便多了。韓信在軍事政治上的見解,令蕭何大為歎服。韓信的幸運,就是遇到他的貴人蕭何;同樣,大漢政權的幸運,是蕭何發現了韓信。蕭何對韓信的高見很是佩服,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可是劉邦並沒有在意。直到韓信負氣出走,蕭何月下追韓信,才有了說動劉邦登壇拜將的故事。蕭何舉全族數十人追隨劉邦打天下,是劉邦最信任的故舊,蕭何說要得天下必須用韓信,引起了劉邦的重視!

    劉邦再次與韓信交談,認真聽了韓信對項羽、劉邦優缺點的分析,指出奪取天下的軍事戰略,這是劉邦以前沒有聽聞的略高見,韓信在項羽手下幹過,對項羽知根知底,所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所以劉邦派韓信帶兵暗渡陳倉,開闢北方戰場,自己帶兵與項羽周旋,最後奪得天下!

    劉邦用韓信,出於對蕭何能力的信任,也經過自己的考差,派他功滅北方較弱的諸侯國完成劉邦與項羽陣營實力強弱的根本變化,戰勝項羽是個成功的大戰略,不算是什麼豪賭,更不能稱為歷史第一豪賭!

  • 7 # 青史如煙

    在我們以往的印象當中,總是認為,韓信當初之所以從劉邦那裡跑路,最主要的原因是一直不受領導重視,在巴蜀職場不得意的緣故。

    明明自己這麼有才,卻一直在底層混,太委屈了。

    因此很多人就有這麼一個認知誤區,那就是韓信官不大,在劉邦手下屬於“無名之輩”。

    然而,現實情況是,人家可並非是個無名之輩,而是治粟都尉

    漢王既至南鄭,諸將及士卒 皆歌謳思東歸,多道亡還者, 韓信為治粟都尉 ,亦亡去。

    那麼問題就來了,當時韓信擔任的這個治粟都尉,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官呢?對比後來漢元封年間,桑弘羊所擔任的職位,就能看出漢時治粟都尉的地位了。

    桑弘羊為治粟都尉 ,領大農 ,盡代僅斡天下鹽鐵。

    桑弘羊擔任治粟都尉之時,兼領大司農之職,主抓財政這一塊,屬於後勤保障領導。

    而當時劉邦在巴蜀之地之時,管理漢軍後勤的大總管,是蕭何,因此韓信當時應該屬於蕭何的直接屬下,甚至是副手,兩人之間屬於極其親密的工作關係。

    因此蕭何才會對韓信知之甚詳,這也為蕭何月下追韓信,給出了一個相當合理的理由,蕭何作為韓信的直系領導,自己手下能力有多強,他是最知道的。

    而作為一名後勤保障領導,說韓信跟劉邦不常打交道,那肯定也是很難解釋的。最合理的解釋是,韓信跟劉邦,其實也是經常見面的那種,韓信的本領劉邦多少也知道些。

    那麼為何一直等到這個時候,非得韓信跑路了,蕭何才趕緊追上韓信,然後力薦韓信擔任大將軍呢?而劉邦也立即答應了呢。

    那是因為,漢軍出關跟項羽PK的時刻,終於到了。而這個時候,誰來做大將軍,在劉邦眼裡,韓信確實是個非常合適的人選。

    咱們先看看時機的轉變

    在以往,我們總會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剛開始,漢王劉邦因為幹不過項羽,所以才被迫忍氣吞聲去漢中。

    然而在《漢書.蕭何曹參傳》當中,卻是這樣記載的:

    “故立沛公為漢王,而三分關中地,王秦降將以距漢王。漢王怒,欲謀攻項羽。周勃、灌嬰、樊噲皆勸之,何諫之曰:“雖王漢中之惡,不猶愈於死乎?”

    剛開始,劉邦被欺負了,很不爽,他的態度是想硬碰硬,生死看淡,不服就幹。但他的手下們的態度卻截然相反,老大,歇停歇停,好死不如賴活著。

    好不容易打下天下,何必非要跟小命過不去,劉邦看群情如此,也只好順從眾意,想去巴蜀混吃等死,行,那咱就走吧。

    當一幫小弟看到還未開發的巴蜀之後,可就傻眼了,這都是啥呀?咱來這裡是享福還是開荒呢,很快不少軍官、校尉們便開始後悔了,跑路了。

    回關中,打回老家去,成為了漢軍的普遍思想,而這也正是劉邦一直等待的時機。

    剛開始我說打,你們說不想打,怎麼樣,如今都想打了吧?

    當然,打仗肯定得有大將軍,讓誰當比較合適呢。

    劉邦選擇了韓信,蕭何的大力推薦是一個方面,最重要的是,劉邦也是這麼想的。

    劉邦的選擇

    對於劉邦來說,立韓信為大將軍還有三方面的考慮:

    一、知己知彼

    韓信在項羽那邊工作過,做過執戟郎中的工作,他對楚軍的作戰、排兵佈陣以及項羽方面各將領的作戰水平、特點都有了解。

    因此,從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方面來看,選擇一個熟悉楚軍軍隊的韓信,當漢軍的大將軍,對未來漢軍和楚軍作戰,非常有利。

    二、有利於嚴明軍紀

    既然出關要辦大事,那軍隊的紀律自然是最重要的。

    想要塑造一支百戰不殆、軍紀嚴明的隊伍,那找一個關係不錯的,不行,身邊樊噲、曹參這群人,跟自己太熟了,很容易徇私,造成軍紀渙散。

    因此,找一個跟大家不太熟的將軍唱白臉,震懾那些平時懶散慣了的沛縣幫,還是非常必要的。

    三、韓信本身能力強

    最後一個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韓信本身能力比較強,打鐵還需自身硬,劉邦能夠堅定拜韓信為大將,自然是經過觀察過的,確認其是個人才。

    像劉邦這種一代雄主,自然不可能去豪賭天下,畢竟人家可不是職場小白,不知根知底,怎麼可能去做這麼重要的決定。

    因為,即便是蕭何介紹,倘若韓信真的是個水貨,畢竟丟大人的,可是他劉邦自己呀。

  • 8 # 一壺清茗品春秋

    劉邦並沒有直接把兵權交給韓信,而是一個有個對韓信認識不斷深入的過程,其中既有劉邦的慎重,也有劉邦用人不拘一格。

    韓信的破格提拔得益於夏侯嬰、蕭何的力薦。韓信最初進入漢中後,並沒有受到重用,僅獲得一個負責接待小官,還不知什麼原因犯了死罪。但是因禍得福,在刑場上得到了夏侯嬰的賞識。夏侯嬰是劉邦沛縣老鄉兼死黨,還為劉邦坐過牢,在夏侯嬰推薦下,韓信成功進職,從小官“連敖”被提拔為“治粟都尉”,成為主管後勤的將軍。

    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因為主管後勤,韓信得以結識了蕭何。蕭何既是劉邦的老鄉,又曾經當過劉邦的上司,現在還是漢國的二號人物。蕭何與韓信交談後,對韓信極為賞識,並多次向劉邦推薦韓信。但是畢竟將一個逃兵任命為三軍統帥,太過匪夷所思,劉邦遲遲沒有召見韓信。這時,韓信便決心離開劉邦。於是,就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

    追回韓信的蕭何,再次向劉邦力薦蕭何,並告訴劉邦,韓信是“國士無雙”,要消滅項羽,奪取天下,非韓信不可,並告訴劉邦,要任用韓信,不能輕易授予,一定要登臺拜將。

    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鬱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

    兩個身邊極其密切的重量級人物向劉邦推薦。對於治粟都尉這樣的中層官職,雖然劉邦不瞭解韓信,但是他相信夏侯嬰,於是毫不猶豫就授予了韓信。但是,對於三軍統帥,決定自己及漢國未來命運的重要職位,即使有蕭何的推薦,他仍然遲遲不能答應,這正是劉邦對把兵權交給韓信慎重的一面。

    但,經過蕭何闡明道理,劉邦明白自己及漢國的未來,全在韓信一身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登壇拜將,授予韓信漢國大將軍的職務。

    即使如此,劉邦對韓信還要親自考量一番,在封壇拜將後,劉邦親自詢問韓信意見,可以說是親自對韓信進行面對面的考察。

    信拜禮畢,上坐。王曰:“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

    韓信指出項羽三個弱點,為劉邦提出了三個建議,指出一個方向。

    項羽的三個弱點,分別是匹夫之勇,“項王喑噁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婦人之仁,“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失去民心,“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彊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

    為劉邦提出三條建議,分別是,選賢任能,“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封賞功臣,“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順勢而為,“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

    為劉邦指出一個方向,“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寥寥數語,韓信不僅點明瞭劉邦由弱轉強的必然,也為劉邦規劃出了先奪關中,後奪天下的總體戰略。一番話說的劉邦相見恨晚,最終遵照韓信計策,統一天下,建立了大漢帝國。

    從中可見劉邦任命韓信,是相當慎重,絕不是一場豪賭。

  • 9 # 國史春秋

    劉邦把兵權交給韓信,算不上豪賭。首先我們應該理解豪賭的概念是什麼。所謂“豪賭”是指拿豐厚的賭資去孤注一擲,三瓜二棗能算嗎?當時的劉邦也看就要成“光桿司令”了,那來的豪賭?所以用韓信只能算他想尋找一線希望罷了。

    (劉邦劇照)

    劉邦從沛縣起兵,先是自己領著一幫兄弟小打小鬧,期間也打敗過小股秦軍,取得了若干塊小地盤兒,總之,轉悠一年多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為,以致於老家豐邑還被雍齒獻給了魏相周市。

    如果劉邦當時實力稍微強大一些,首先周市不敢打豐邑的主意,其次雍齒也不會不戰而降。

    接下來,劉邦數次攻打豐邑,結果均被雍齒打退,由此可見其弱的程度。由於連連受挫,劉邦竟然還大病一場。所以,劉邦不僅實力不濟,而且精神難以振作。

    (劉邦與張良劇照)

    後來,劉邦想去投奔楚王景駒,好借對方的力量奪回豐邑,結果走到途中發生了兩二件事情,由此也改變了他的命運。一、聽說景駒死了,是被項梁殺死的;二、遇到了張良,原來張良也準備去投奔景駒。最終的結果是,二人一起去投奔項梁。

    項梁借三千人馬,助劉邦去打豐邑,這回雍齒沒有抵抗,而是棄城而逃。此後,劉邦跟著項梁混了一年多。在這一年裡,他先在今河南、安徽、山東一帶同秦軍周旋,最後熬成了楚國大將兼武安侯,獨當一面。而項梁偏偏又在這個時候戰死,所以劉邦有了單飛的機會。

    (項羽劇照)

    也許有人要問,項羽呢?項羽允許劉邦飛嗎?其實當時的項羽還沒有兵權,泥菩薩一個。早在項梁同章邯在齊國開戰的時候,項羽同范增也在中原攻城略地,或有時與劉邦協同作戰。而當項梁戰死,那個曾經被擁立的“招牌王”楚懷王熊心,馬上站出來主持大局,急不可耐地要做真正的王。於是,他速迅將項羽與劉邦的軍權都攬入懷中。

    接下來,楚懷王開始玩起了小計謀。首先,他將手中人馬分成兩路,一路由劉邦率領,一路由宋義率領,項羽聽命宋義。其次,他提出了兩個人任務,一是西取關中,進咸陽,真搗秦國心臟;二是北上救趙,因為當時趙國鉅鹿被章邯大軍圍困,危在旦夕。

    (楚懷王熊心劇照)

    那麼任務如何分配呢?楚懷王說,劉邦是一位“長者”,適合做一些安撫人心的事情,於是派他去佔領咸陽,收服關中百姓。北上救趙的任務則交給了他認為“足智多謀,頗具韜略”的宋義。這樣的安排,明顯是楚懷王在壓制項羽,因為只有這樣,他這個王才能脫離項家,刷出存在感。

    不過,楚懷王為了表示自己恪守公平公正的原則,於是宣佈:先入關中者王。意思是說,如果別人能搶先劉邦入關,那麼他就是關中王。其實就當時的局勢來看,楚懷王這個“公平”的馬後炮對項羽來說沒有意義,這也是他敢於“豪爽”一把的原因。

    可是讓楚懷王沒想到的是,項羽竟然殺掉宋義,於鉅鹿之戰大敗章邯,然後率領40萬大軍奔向關中,去和劉邦爭王。而當時的劉邦早已將自己當成了關中王,因為他早於項羽兩個月入關,手裡還有了10萬人馬。

    按理說,關中之王於劉邦來說是十拿九穩,可是他惹不起項羽,所以當什麼王還得項羽說了算,至於楚懷王當初的那句金口玉言也成了一記空炮。項羽先是破關(函谷關)而入,然後就要直接滅了駐軍霸上的劉邦。後來多虧項伯從中斡旋,劉邦只是被項羽用“鴻門宴”敲打了一番,有驚無險。

    接下來,項羽大封諸侯,由於范增已經窺探出劉邦有天子志向,於是建議將劉邦為漢王,掌管巴蜀二郡,建都南鄭。因為在范增看來,巴蜀是窮鄉僻壤,不毛之地,困死劉邦沒有問題。另外,項羽還將劉邦的10萬兵馬沒收,只給了他三萬老弱病殘。即便這樣,項羽還不放心,於是將關中之地一分為三,分別給了章邯、司馬欣、董翳三王。

    顯然項羽是把關中當作阻擋劉邦東出的屏障,所以,等到分封諸侯完畢,劉邦如同被打回了原形,即便後來張良又託項伯為他討來了漢中之地,但依然無法安撫他那顆蒼涼而受傷的心。

    而事實證明,現實對劉邦的打擊遠不止如此,就在他趕往南鄭的路上,士兵們陸續開溜,因為這些士兵都是關東人,他們不願意陪劉邦老死於那塊“流放犯人”的巴蜀之地。

    到達南鄭之後,士兵思鄉心切,更加沮喪,所以繼續逃跑。而劉邦終日是愁眉苦臉,一籌莫展,至於前途,奢侈到不敢提及。如果劉邦準備在南鄭安家落戶,久而久之,那些勉強留下來士兵也就沒有了東歸意念,到時即便劉邦想帶他們打回關東,但也先失了鬥志。所以,劉邦如果要東歸,必須要把握當下士兵們歸心似箭的時機,但是他不僅懼怕項羽,而且連突破三秦防線,都沒有絲毫把握。恰好,這時韓信出現了。

    (韓信劇照)

    韓信向劉邦分析了關於項羽一大堆的短板、弱點,總之就是婦人之仁,剛愎自用,處事不公,紙老虎一隻,一無是處,不足為懼。劉邦聽了覺得頭頭是道,於是才漸漸鼓起了東歸的勇氣。顯然,劉邦比任何人都想東歸,但是他缺的只是一個嚮導,如今感覺韓信就像是他的苦海明燈。

    實際上,對於劉邦來說,與其說他相信韓信,倒不如說他更相信蕭何,如果沒有蕭何極力舉薦,劉邦斷不可能重用韓信。而對於蕭何來說,他可能比劉邦更想早日回到關中,但是他苦於自己沒有陪劉邦打回去的能力,所以他寧意將寶押在他認為精於韜略,高深莫測的韓信身上。至於“無名之輩”的韓信是否是貨真價實的人才,其實蕭何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或許只是想找到東歸的突破點而已。

    (蕭何劇照)

    因此,無論劉邦,還是蕭何,他們之間有回關東的默契,而韓信或許就是他們的希望。所以韓信的出現,只能算是劉邦希冀的“峰迴路轉,柳暗花明”,至於“第一豪賭”還算不上,因為劉邦沒有與之相匹配的賭資。

    不過,最終的結果倒像是劉邦用韓信做了一把賭博,因為,韓信助他打敗了項羽,當上了皇帝,之前他對“無名之輩”的韓信卻實一無所知。

  • 10 # 一抹煙塵

    劉邦是什麼人?豈會把寶押在韓信一個人身上。

    韓信剛投奔劉邦時,劉邦已是漢王,擁有自己的軍隊體系和行政體系,麾下人才濟濟,對韓信這個無名小卒根本看不上。韓信只能在蕭何手下當個管軍資的小官。

    韓信在項羽手下時當個執戟郎官,不受重用,才投靠劉邦的。想不到來到劉邦陣營同樣不受重用,心中委屈,就趁夜逃跑。

    當時逃跑的人不止韓信一人,而蕭何放下手中極為重要的工作,獨獨去把韓信追了回來。

    劉邦為此責備蕭何。蕭何趁機向劉邦推薦韓信,說韓信是軍事大才,應予重用。

    劉邦尚在猶豫之間,劉邦的心腹,專職司機夏侯嬰也對劉邦說,韓信大才,應予重用。

    蕭何是劉邦的大管家,夏侯嬰是劉邦的專職司機兼貼身保鏢,在戰場上多次救了劉邦的命,且劉邦起兵之初就跟隨劉邦,是劉邦陣營中兩個極為重要的人物。

    他們的面子,劉邦肯定得給。劉邦就讓韓信為大將。

    蕭何說,這樣不行,應該設壇拜將,讓所有將領知道,方能顯示漢王對韓信的重視。

    劉邦無奈,根據蕭何的提議,設壇拜將。

    韓信當了大將軍,開始劉邦實際上把他當作軍事參謀使用,並沒有把軍隊交給他指揮。

    在還定三秦之戰,韓信向劉邦提出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策,劉邦反覆推敲論證後,認為可行,並親自組織實施。劉邦取得三秦之地後,看到韓信在軍事上確實有兩把刷子,這才讓韓信指揮軍隊,去收復齊國。

    即便這樣,劉邦還是派自己信任的曹參以代理丞相身份到韓信軍中管理軍隊。

    劉邦在彭城戰敗,與夏侯嬰駕車馳入韓信軍中,就輕而易舉調走韓信軍隊。

    韓信雖然是大將,但他手下的將軍都是劉邦的親信,比如騎兵司令灌嬰等。

    韓信如果在指揮上稍有失誤,或者有反叛劉邦的跡象,劉邦隨時就可以削去韓信的指揮權,由他安排的親信將領取而代之。

    好在韓信確實有高明的軍事指揮能力,取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收復了齊國,打敗了項羽手下大將龍且,才得到了劉邦的認可,給他統一指揮北線的戰事。

    而劉邦是最善於把握全域性的人,他不會把所有軍隊交給韓信指揮的。在佈署如何打敗項羽軍事集團總戰略時,劉邦是集中張良,蕭何,陳平,曹參,當然還有韓信等謀士和將軍一起開會,反覆商討才最終定下來的。

    這個戰略部署是:

    1.由蕭何輔佐劉盈在都城櫟陽,總攬關中後方事務,為大軍籌措糧草兵源。

    2,劉邦率領主力部隊在成皋,滎陽與項羽正面對決,以拖住項羽的主力。

    3,由韓信為主將,曹參,灌嬰為副將率三萬軍北上,收復燕,代,齊,趙等地。

    4,策反項羽部將季布,彭越,在項羽後方搔擾,以斷絕項羽的軍資補給。

    劉邦這個戰略佈局是一個大手筆,他深知北方軍團的重要性,特意安排兩個元老級戰將曹參和灌嬰為韓信的副將,而且這兩個人是劉邦核心集團成員中軍事素養最高的。如果韓信戰死或者指揮失利,這個兩個將軍可以隨時替代韓信指揮北方戰事,而不會讓總體戰略佈局付之東流。

    前面說了,韓信確實能打,他以高超的指揮藝術,率領北方軍團,連戰皆捷,軍隊越打越多,一舉蕩平了北方,最終得到劉邦的認可,封他為齊王。

    而最終圍殲項羽的垓下一戰,劉邦組織了6O萬兵力,與項羽進行最後決戰。

    當然這一戰的首功應歸韓信。因為韓信在項羽身邊當過郎官(相當於項羽的警衛員),他深知項羽的戰法和性格。

    項羽為人勇猛,他手下的將士也勇猛,項羽在被圍時,往往是帶領精兵強將往敵軍最強的地方不停地衝擊,直至將對方包圍圈鑿穿,然後在迂迴擊潰敵軍。

    當然,劉邦與項羽鏖戰多年,對項羽的戰法也是明白的。

    當韓信自告奮勇提出讓他帶領二十萬軍隊作為第一包周力量時,劉邦欣然同意。

    但劉邦親自率軍設定了第二個包圍力量,還安排了第三第四第五包圍力量。

    項羽果然如韓信所料,當面對韓信指揮的軍隊發起突擊,試圖鑿穿韓信的包圍。

    韓信指揮軍隊,死戰不退,有效地消耗項羽軍隊的戰力。

    即使項羽突破了韓信軍隊,在韓信後面還有劉邦軍隊,突破了劉邦軍隊,後面還有彭越的軍隊。

    可見劉邦沒有指望憑韓信一人就可以帶領軍隊將項羽圍殲。

    項羽果然驍勇,突破了劉邦的層層包圍,來到了烏江邊。但回首一看,原來的十萬勇士只剩下二十八騎。不得仰天長嘆:“天亡我也。”揮劍自刎。

    可見,劉邦對韓信的任用和放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雖然拜了韓信為大將,實際上並沒有把兵權全部付給韓信,也沒有把戰勝項羽的希望寄託在韓信一人身上,而是依靠自己團隊的整體力量,並非豪賭。

    即使沒有韓信,劉邦最後也一樣可以打敗項羽,只不過時間用得長一點罷了。

    個人的能力再強大,也敵不過一個有核心人物領導的團隊。

  • 11 # 橙子鑑文史

    不算。劉邦是有這個判斷力的。

    劉邦的厲害之處是知人善任,從善如流。

    確切說,劉邦只是把一部分軍權交給了韓信,同時還在韓信身邊佈滿了眼線,張耳、曹參、灌嬰、張蒼等等很多人。

    在當時,諸侯把軍權暫時交給將軍是常有的事。

    從秦末到楚漢就可知道,當時的諸侯把軍權暫交給某一位將軍,其實並不稀奇。

    例如,陳勝把主要的兵權交給上將軍周文,楚懷王把剛剛收到手中的軍權交給了上將軍宋義,趙王武臣把一部分軍權交給了韓廣,燕王韓廣把一部分軍權交給了藏荼等等,不一而足。

    劉邦考慮的是如何振奮軍心,如何建設一支強大的軍隊的問題。

    所以,當蕭何給劉邦推薦,讓韓信當大將軍的時候,劉邦的腦子裡肯定在想,他的隊伍裡,確實太需要有一位大將軍。

    蕭何張良的長處是謀略,而韓信是統兵奇才,此人是有能力的,能不能走出巴蜀就看他的了。

    自從他到巴蜀後,身邊沒有能夠掃平諸侯的將軍,尤其沒人能匹敵項羽,這一直是他的一塊心病。

    劉邦是在彭城被項羽用三萬騎兵打敗後,才把部分兵權交給韓信,他派韓信、劉賈、盧綰等人兵分多路開展支線,劉邦把一部分軍權交給這些人。

    韓信只是這些人中的其中一個,而且是最閃亮的,他很快就能發展壯大隊伍,所以人們才覺得劉邦把兵權交給韓信全權負責。

    其實劉邦就沒有真正相信過韓信,他可以跑到韓信的營帳中偷偷拿走韓信的虎符,就足以說明一切。

    劉邦領兵打仗不行,但他能聽得進去別人的意見,並且能分辨意見是否合理,這就是他的厲害之處。

    所以,這根本不是一場賭注,是劉邦的精心算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全人物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