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畦說歷史

    既然是猛將,必然單純按照單兵作戰能力來排名。否則三國將士有勇有謀的太多,特別是智勇雙全之人,上到曹操、孫權、劉備,既是帥才,也是將才,此等人物需要排除在外。

    因此,按單兵能力來論我認為排名順序如下:呂布、張飛、典韋、關羽、馬超。理由如下:

    一、呂布的單兵作戰能力排第一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史料記載還是野史的角度來說,董卓的乾兒子呂布替董卓開疆闢土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三英戰呂布和手持方天畫戟的招牌,令無數後人不得不服其英勇。

    且當年救曹操於危難之中的陳宮投奔了呂布,足見其威名在當時是能夠震懾大地的。為了讓呂布入坑,司徒王允不得不使出美人計(主角貂蟬),層層下套才破局成功。

    二、張飛之勇謀自不待言。雖然論單打獨鬥幹不過呂布,屠夫出身的張飛,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其怒目圓瞪的雙眼足以震懾對方,小暴脾氣發起火來讓人不寒而慄。特別是長阪坡之戰,此次戰役的劉備身邊有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劉備為了帶著百姓一起逃離,結果節節潰敗,無奈讓張飛負責斷後。

    張飛僅僅帶了二十餘騎兵,先把長板橋拆毀,露出猙獰的眼神,直接大喊一聲,“誰敢與我一戰”,直接從氣勢上嚇退曹兵,竟無一人敢上前。

    三、典韋。他應該算是曹操陣營裡的一等一猛將,我們說項羽是“力拔山兮氣蓋世”,力能扛鼎。如果典韋與項羽掰手腕,不見得就一定會輸。

    據史料記載,典韋能單手舉起牙門旗。這牙門旗是什麼呢?即整個軍營中最亮眼的那面旗子,牙門旗的重量已無從考究,但他的武器是雙戟,足足80斤。另外他曾與呂布各領一路兵馬進行過對戰,結果是呂布敗,可見其猛士威名。

    四、關羽。傳說中的千里走單騎說的正是此人,以及後來被世人神化為“關公”,但這些都只是傳說。不管如何,他在與曹操的親征大戰中,不僅戰敗且被生擒。要不是曹操愛才,早就一命嗚呼。

    五、馬超。與上述四位對比,其歷史事蹟和單兵能力相對而言沒有那麼突出。但是,不管是呂布、張飛,還是典韋、關羽,都不是戰場上的常青樹,最後都死於戰場。而馬超年少就已成名,歷經戰場無數次,既在曹操旗下待過,也在劉備門下順風順水。最後壽寢正終,可謂是其人生不僅徇爛多彩,而且是圓滿結束。

  • 2 # 流譽後

    這種排名很多,以至多到氾濫。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足為奇。因為排名涉及很多因素,所取角度不同,得出結論也就大相徑庭。提問說的,主要是《三國二十四名將》的順口溜,這種編排中,雖然結合參考了武力,但主要基於讀起押韻順口,並不能認真。

    在三國故事中,典韋出場、去世,相距很近,從大約初平年(190-193)出場,到建安二(197)年,就四年多時間,雖然有幾場激烈搏殺,但很快就謝幕。而關羽自中平元(184)跟劉備、張飛結拜,到建安二十四(219)年敗亡,有長達三十五年的複雜、曲折經歷,特別是初平元(190)年,“溫酒斬華雄”;建安五(200)年,斬顏良、誅文丑,出五關、斬六將;建安十三(208)年,華容道大義釋曹操;以及建安二十四(219)的大意失荊州,已經成為人們精精樂道、經久不衰的話題。以下簡單回顧一下典韋、關羽的主要戰績。

    典韋主要戰績有四場 : 一是曹操收降時,典韋與許褚大戰五十合,不分勝負;二是濮陽西之戰,典韋用十幾枝短戟,遠距離擲殺呂布多名衝近曹操身邊的騎兵,化解危機;三是在濮陽城內,曹操誤中呂布之計,典韋奮不顧身,多次反覆衝殺,把堵截曹操的侯成,從城裡反殺逼出城外,又在一根著火大梁,砸倒曹操坐騎,曹操鬍鬚、眉毛都被火燎的危機時刻,典韋搶上前,抱護曹操,勻出戰馬,保曹操殺出濮陽,脫離險境;四是典韋血戰宛城,捨命救曹操。當時是半夜,降將張繡突然反叛,叛軍一湧而進,長槍短刀,密密麻麻,典韋的拿手兵器,又被人事先偷走,典韋還處於醉酒狀態,而曹操就在典韋隔壁,情況萬分危急。然聽到曹操召喚,典韋從夢中驚醒,順手抄起一把短刀,衝向寨門,死戰不退,一口氣砍殺二十多人,刀砍燉不能用,又抓住兩軍人屍體,揮舞如風,打死八九人。最後被敵軍從後面,用長槍刺死,英勇悲壯。

    關羽的故事就多了。初平元(190)年,十七路諸侯,聯軍討伐董卓,在董卓猛將華雄,連續斬殺鮑忠、祖茂、俞涉、潘鳳,無人應戰的尷尬時刻,關羽挺身而出,以壯行酒尚有餘溫時,“鑾玲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首,擲於地上”的氣勢,震懾諸侯大帳,就此拉開關羽波瀾壯闊的人生之路。

    建安五(200)年初,關羽奉命留守下邳,被曹操大軍重重圍困,關羽不堪曹軍辱罵,殺出城外,奮力殺退許褚、徐晃二人團,最終被困土山,絕望之際,經張遼牽線,暫時投靠曹操,在袁紹大將顏良,兵圍白馬,連殺宋憲、魏緒,二十合打敗徐晃,曹操束手無策時,關羽又一次大展拳腳,倒提青龍刀,催馬奔下山來,直撲顏良,在顏良還沒回過神時,“刺良於馬下”;緊接著,在延津之戰中,與袁紹大將文丑遭遇,而戰不三合,文丑心怯,回馬便走,關羽追上文丑,腦後一刀,文丑命喪。

    袁紹號稱“河北四庭柱”的前兩位,眨眼間灰飛煙滅。接下來,關羽又上演出五關、斬六將,雖說這六將都是菜鳥,但突破五道關卡,行過數百里艱難路徑,在一個充滿危險的環境下,也是很不容易的。後面的華容道、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限於篇幅,略去不述。

    從以上看出,不說關羽獨擋一面,用兵謀略,單就武藝說,典韋與許褚戰五十合,不分勝負,而關羽是獨自一人,打退許褚、徐晃二人,這已經表明,關羽武藝是強於典韋的。就忠誠主人看,關羽、典韋的忠貞不二,是兩種不同的形式,典韋忠誠是直接的、關羽忠誠似乎更難一些,需要面對各種複雜的環境,比如各種引誘,如封官許願,送金銀,賞美女等,這都是人性弱點,不是所有人,都能作到。所以,總的來看,還是關羽更出色。

  • 3 # 白龍赤子

    前言

    我不贊同這種排名。倘若這個排名是嚴謹的歷史學家給出的,我倒要問一下是誰?如果沒有出自權威的書籍,那我是不敢苟同的。典韋曹操手下的一員猛將,他死的時候曹操也流了淚,這是真實存在的。當然,我也欽佩典韋的忠誠。但是,說他比關羽還牛逼,我認為未必。

    陳壽的選擇

    關羽是蜀漢最重要的將領之一,這是沒有任何爭議的。在三國曆史權威著作《三國志》中,將關羽和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等人放在同一列傳中就可以看出關羽在史學家陳壽心目中的地位,值得重視。但是,對待典韋就不一樣了。陳壽沒有將典韋與張遼、樂禁等人放在一起,而是將其與李典、李通、藏霸、文聘和許褚等二流人物放在一起。所以,在史學家陳壽心目中,關羽比典韋擁有更重要的位置。

  • 4 # 不沉的經遠

    題主估計是看了《三國二十四名將》這首打油詩提出了這個問題,《三國二十四名將》裡典韋確實排名在關羽之前,不過這首打油詩和《三國演義》其實關係不大。

    《三國二十四名將》是網路上流傳的一首串聯三國名將的打油詩。很多人把詩中武將的排名順序認為是演義中的武將排名,不過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準確。

    典韋和關羽都戰過許褚。典韋和許褚交手是在許褚歸順曹操前,當時兩人惡鬥了一天,從辰時一直殺到黃昏,戰了一個難分勝負。

    而關羽和許褚交手是在下邳之戰,曹操為了收服關羽,命夏侯惇誘敵,許褚、徐晃聯手拖住關羽。結果許褚、徐晃被關羽擊退。雖然此戰曹操為了收服關羽,並不想傷了他,所以許褚、徐晃出手時肯定有所保留,但是兩個人不敵關羽,顯然許褚一個人肯定也不是關羽對手。

    因此從和許褚交手結果看,關羽的武藝要強於典韋。除了關羽外,其他張飛、趙雲等人也明顯比許褚要更勝一籌,所以在《三國演義》中,典韋的真實排名不會太高。

  • 5 # 豫北老崔

    我們首先要知道典韋是曹操的貼身護衛,除了與許褚切磋過並沒有與其他名將交過手,而關羽一直與天下名將交手,甚至斬殺了名將顏良文丑,根據演義中的故事情節來看,關羽應該在典韋之上的。畢竟典韋與許褚大戰幾百個回合不分勝負,關羽巔峰時期力抗許褚徐晃聯手,單從名將對決來看典韋不如關羽。

    或許很多人會費解,典韋只是與幾百兵卒交戰為何能佔據第三。其實這其中我們有很大的誤區,趙雲面對曹操百萬大軍七進七出乃是虛構,當時趙雲面對的也許只有幾千兵士。千古無二的項羽被我們稱作戰神,其在亂軍之中也只是斬殺千人,典韋能在亂軍之中斬殺百人其也是勇冠天下了。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典韋手持八十斤重的雙戟又有惡來之名,關羽在統帥能力上,單打獨鬥上以及對戰敵軍甲士上都要在典韋之上。典韋排名在關羽之前也許是人們出於詩詞的押韻,出於對典韋被偷走武器導致身亡的惋惜吧。對與三國名將而言,排名第一又如何,關羽典韋他們勇冠天下斷然不會在乎這些虛名。

  • 6 # 楊紫姐姐

    在三國時期的那種亂中,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武將。對於這些將才來講,他們並不像文人一般,不在乎天下排名的高低。因此,自古以來就流傳著一句諺語,那就是"文中無第一,武中無第二"。在很多人讀過三國之後,就對其中的那些武將作出了一個排名。只是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看法,人們對於那種傳統的武將排名也產生了一定的質疑。其中,讓人爭議最大的兩個人就是關羽和典韋了。

    其實,在關羽的一生中不僅僅有過與華雄對戰這一次的精彩事件。在當年關羽和劉備失散後,他就暫時歸入到了曹操的陣營中。

    就在關羽這一段戰爭生涯中,他曾經打敗過徐晃、顏良與文丑等人。可以說是為自己日後的威名樹立牢牢的根基。那麼,如此英勇的一位武將,為何最終的排名卻在一個看似"籍籍無名"的典韋之後呢?畢竟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也都知道,典韋並不能夠稱得上是一個優異的將軍,並且,他的最終結局也是死於亂軍之中。

    在一些人研究過三國時期的歷史資料之後,得出了以下的幾個原因。首先,典韋雖然說並沒有關羽那樣出名,但他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在小說一段文字描寫中就能看出,當曹操身陷危難之時,典韋每次都是奮不顧身前去營救。甚至有一次還將呂布手下的幾名大將逼退。最終,在宛城之戰,典韋更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換來了曹操的一線生機。由此可見,雖然說典韋這個人的名氣並不是很大,但是在武功能力和忠心程度上,他也是絕對不會遜色於關羽的。

    根據一些民間傳言,其實關羽之所以會排在典韋之後,不是因為兩個人之間的實力有著如何巨大的差距。而是因為關羽最開始並沒有想到參與這個排名中。不僅如此,一些說書先生為了讓自己所講述的內容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會做出一些韻腳上的改變。因此,將典韋排在第三,關羽排在第四的位置上,也是出於押韻方面的考慮。其實對於那個時候的眾多武將而言,排名高低並不是決定他們人生價值的關鍵。對於每一位將軍而言,只要他們在自己的人生中為各自的君主做出貢獻,就應該是值得肯定的。

  • 7 # 燕趙茶樓千曉生

    因為忠排在義之前 兩位一個是忠的代表一個是義的代表 典韋為護主而死 寧死不退 死而不倒!如果都是活著 關羽威震華夏!甩典韋十八條街

  • 8 # 懸享

    《三國演義》誰武藝最高不知道,只知道民間的 順口溜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看順口溜前三位都是保鏢,典韋保曹操是對付幾百人,趙雲保劉蟬能對付幾幹人,呂布保董卓能對付十八路諸侯,就是這麼排的。別人都是打群架的。

  • 9 # 波雲星

    關羽號稱”萬人敵“、熊虎之將,典韋被封“操之惡來”,天生神力。兩人的戰鬥力異於常人,這點根本無需質疑。

    兩個人根本也沒有正面掰掰手腕,過過招。誰排誰前,純粹是臆測,無非是崇尚武勇的“個人英雄主義”的一串韻文,添些飯後談資,其實也挺好。

    如顏良、文丑、夏侯淵、文鴦、王雙、張郃等大將個人能力也不差,不管因為啥原因,上不了榜或取得不了好名次,也就姑且聽之。

    真正的“最終”是:

  • 10 # 小也會飛

    典韋馬步皆熟,關羽長於戰術和機動力(赤兔馬)打黃忠都需要用到拖刀計,殺顏良靠是馬快突襲。可見其武藝並不是最出色的那一層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產suv油耗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