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邵偉

    二戰時期的德軍的確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存在。這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德軍的強大一定有它的必然。我將從以下幾個維度來為您分析,德軍因何強大。

    一、強人希特勒

    希特勒的上臺並不是一種偶然,而是那個時代背景下的某種必然。當時的德國國內失業率高漲,很多德國中產階級失去工作,陷入貧困。在這種背景下,德國的民粹主義抬頭,以至於到後來演變成了納粹主義。

    希特勒上臺之後,強化了日耳曼人的地位,逐步開始了種族清洗。在這一過程中,大量的工作崗位就被騰出來了。從而使得大量的德中國人有了工作,吃上了飽飯。其實哪國的老百姓都差不多,誰個我好日子過,我就擁護誰做我領導。這也是德軍在戰場上三軍用命的原因之一。

    希特勒在從政之前是一個潦倒的畫師,再怎麼潦倒好歹是個搞藝術的,所以他對於戰爭有著傳統軍人所沒有的想象力和執行力。閃電戰的出現就是希特勒這一特質的具體體現。

    空軍方面,二戰中德國生產裝備了113514架飛機,僅僅1944年一年的飛機產量就達到了4萬多架。

    海軍方面,雖然海軍是德國的短板,但德國的實力也不弱。二戰中,德國是世界五大海軍之一,海軍總噸位接近200萬噸,和日本海軍總噸位不相上下。

    陸軍方面,毫無疑問是德中國人的強項。德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德軍的總兵力高達1700萬,如果加上偽軍和僕從軍超過2000萬,德國的坦克數量高達5萬餘輛。

    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民粹主義是一種極端主義的思潮,對於我們現在追求全球化的新格局下,是一種需要注意和批判的思想。但是二戰時候的德國,正是因為當時國內強大的民粹主義,從而導致了高度的服從性和向內的凝聚力。那時候的德中國人,每個人都有著極其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工人為能夠生產出優質的武器為榮,農民為能夠生產出更多的糧食為榮,學者為能夠將所學報效祖國為榮。在這樣一種氣氛中,在加上戰爭初期德軍的連續勝利,所以德軍的軍隊士氣始終處於一種畸形的高亢之中,這種士氣轉化在戰場上,成為了一股可怕的戰爭力量。

  • 2 # 陶式防務評論

    為何德國打敗了?因為到1942年,德國還在搞週末休息制度,婦女還在家看孩子。

    看看1942年的德國坦克生產,就知道希特勒心有多麼大了——蘇聯坦克自行炮產量25000輛,美國為26000輛,英國約為8600輛,德國為6700輛。

    德國號稱坦克世界第一,居然產量還不及英國,能不輸嗎?

    不僅是坦克,飛機大炮還有各種武器,德國的軍工生產數量在1943年前全都是在開玩笑。直到1943年以後,德國才算走上戰時體制的正規。

  • 3 # 秋雨魯北說歷史

    強大的工業基礎讓德國成為了歐洲強國

    一戰結束後,德國雖然被判割地賠款但也算是損失不大。戰後的德國也是進行了休養生息的恢復性發展,僅僅用時十幾年就成長為歐洲的經濟強國。

    希特勒的上臺標誌著德國開啟了擴張的時代

    先是蘇臺德區被佔領,因為這是重要的戰略樞紐也是重要的軍事工業區。同時德國將魯爾區從法國奪回並加強了德國的防衛力量,因為德國的科技發達因此軍隊的機械化程度遠高於其他的國家,而生產的武器裝備也是屬於世界一流。

    閃電戰成為了德國的標誌,蘇聯也被偷襲

    德國通過閃電戰不僅打敗了荷蘭比利時還讓法國在幾周之內也投降了,通過閃電戰德國基本統一了歐洲。雖然沒有迫使英國投降但德軍在歐洲是所向披靡的,隨後德軍突襲蘇聯,要不是因為蘇聯國土面積太大這場偷襲也會成功。

    但是蘇聯還是堅持下來,並最終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給它帶來勝利的就是龐大的國土面積和寒冷的氣候。

    德國的成功還是依靠的硬實力

    只能說德國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強大的科技作為支撐的,德國生產的坦克飛機和導彈都是世界一流水平,這個是蘇聯等國望塵莫及的。

    同時德國建立了法西斯主義政權積極的對外擴張,讓德國在短期內實現了全民軍事化,因此充足的準備也是取勝的關鍵所在。

  • 4 # 古風93814281

    謝邀,你的問題帶有片面性和誤導性。二戰前期德國的勝利並不僅僅是德國自身的強大導致的。凡是戰爭皆是政治的延續,拋開政治談戰爭就是耍流氓。毫無疑問,二戰初期納粹德國的國力、將領能力、軍事思想和戰略戰術等都是其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但是並非其唯一原因,甚至不是其主要原因。二戰的開始時間雖然史學界公認是1939年9月3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但是二戰的序幕早在1936年3月7日德軍開進萊茵蘭非軍事區就拉開了。當時德國向英、法、意、比4國發出備忘錄,宣佈廢除《洛迦諾公約》,同時派出19個步兵營和12個炮兵連約3萬人的軍隊迅速進駐萊茵蘭非軍事區。對此毀約行動,英國反應冷淡,法國舉棋不定,3月10日在《洛迦諾公約》各締約國會議上也未通過任何決議。該事件中英法等西方大國的綏靖,國聯的失效,正是日後二戰初期德國節節勝利的預演。當時如果英法聯軍能果斷出擊,連希特勒都私下承認納粹德國將不得不灰頭土臉地撤退,那麼二戰甚至可能就不會發生。然而,西方大國出於各種自私的考慮,放縱了希特勒的雄心,使他的軍事冒險成功,從而不僅鼓勵了納粹德國軍人們的信心,同時也一步步改善了納粹德國的地緣政治環境和壯大了其國家和軍事實力。最終導致他們不得不嚥下自己種下的苦果。而蘇聯之所以在與德國交戰初期兵敗如山倒更加不是國力的原因,而完全是戰略決策者的失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耳內式助聽器如何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