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唯餘莽莽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有飛機、大炮卻輸給共產黨?原因是:

    首先,共產黨軍隊解決了為誰抗槍,為誰打仗的問題。共產黨成立之初:就開始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實行土地革命,共產黨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廣大人民踴躍參軍參戰。人民群眾稱解放軍為:子弟兵。解放軍是為了推翻國民黨政府,建立新中國,使全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而戰鬥。而國民黨軍隊:不知為誰打仗,大多數兵員都是抓壯丁來的,戰鬥主動性、戰鬥力都很差。戰鬥一開始就註定國民黨失敗。

    解放戰爭時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執政團隊:廉潔、高效。都在為打倒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廢寢忘食地工作。中央軍委發出的命令:都無條件執行,將領之間配合非常密切。如:四野部隊在東北,剛剛進行遼瀋戰役,東北全境解放,部隊急需修整,但軍情有變,立即進關,組織平津戰役。四野部隊立即行動,按時到達指定位子。反觀蔣介石指揮的國民黨軍隊,派系林立,勾心鬥角,將領之間相互猜疑、相互不信任。如:當張靈甫整個七十四師被解放軍包圍,附近有國民黨許多軍隊,就是遲遲沒有來解圍,最後七十四師被解放軍全殲。以致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的生死較量提前結束。

    三是毛主席說過:決定戰爭勝負是人,而不是一二件武器。淮海戰役時,解放軍幾十萬部隊。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共產黨在淮海戰役時,組織了三百多萬的民工支援前線,送糧送物,救護傷員,及時地補充兵員。此時的國民黨軍隊,在寒冷的戰場,飢寒交迫,有許多國民黨士兵,為吃一個饅頭,投降解放軍,因為餓肚子,國民黨兵成建制地跑到解放軍陣地來,調轉槍口,參加解放軍。淮海戰役以解放軍的完勝結束。陳毅元帥在總結淮海戰役時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最終共產黨的軍隊,在一九四九年,推翻國民黨政權,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 22 # 每一縷陽光

    國軍失去了美國的支援,那些武器是抗日時期美國支援抗日的,內戰時候美國放棄了老蔣,美國討厭專制獨裁統治的獨裁者,老蔣就是獨裁者,所以與美國的民主價值觀不和諧,美國拋棄了老蔣,等老蔣跑到臺灣島上美國才緩過神兒來,知道這不是中國的問題,這是美蘇爭霸的開始,所以美國才開始幫助老蔣,要不然老蔣連這個島都得丟啦,,,還有就是攻心術,解放軍用大量特工人員,使得國軍很多部隊起義。反過觀人民解放軍,在國際上有蘇聯的大力支援,在國內有人民的支援,,所以說老蔣不敗天理難容。

  • 23 # Vagrantman

    唯武器論是要不得的。古今中外多少人力資源武器裝備佔優勢的軍隊被弱小之師打敗。

    決定戰爭結局的因素太多了。

  • 24 # 新視界270

    先來看蔣介石自己的話,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自己在日記裡進行了反思和總結。

    “我們此次失敗是我們自己打倒自己”

    分別為:

    第一點、國民黨內部不能精誠團結;

    第二點、違背了國父孫中山的遺訓;

    第三點、國民黨員喪失了黨德;

    第四點、黨員喪失了民族自信心。

    小編認為,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共產黨贏得了民眾的心,國民黨輸掉了中國百姓的信任。這一點,即使國民黨有再強的軍事力量都無法和共產黨比擬的。

  • 25 # 春雨大發

    最主要原因是腐敗,腐敗導致了一系列問題,民心相背,軍隊沒有士氣,金融秩序混亂等等。準確的說國民黨是被自己打敗的。就說今天的美國,如果能被打敗肯定也是被自己打敗的。

  • 26 # 叩心683

    一九四四年的豫湘桂戰役,既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戰役,國軍在美國援華志願隊支援下,擁有絕對空中優勢,仍潰敗,喪師失地,一潰千里。更別說解放戰爭,人心向背,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援,一個腐敗到骨頭的政府,豈能不失敗。既是數量有限的空軍,放到全國戰場,結果可想而知。就象粟裕說的:空軍能抓俘虜嗎?

  • 27 # 滄浪流水

    我是“求索之路”,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解放戰爭開始前,國統區土地面積730萬平方公里,人口3.39億,擁有全部近代工業,軍隊430萬,有空軍、海軍,全部美式裝備;解放區面積228萬平方公里,人口1.36億,基本沒有近代工業,解放軍127萬,沒有空軍、海軍,裝備是小米加步槍。國共實力相差懸殊。

    但是,解放戰爭的結果是:弱小一方的共產黨,打敗了強大一方的國民黨。原因如下:

    時代背景:1945年,中國結束了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人民厭惡戰爭,渴望和平;國民黨撕毀“雙十協定”,挑起內戰,得不到人民的支援。(民心向背)

    政治方面:國民黨實行一黨專政、獨裁統治,殘酷迫害主張民主和平的愛中國人士;共產黨實行民主政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各階層、各政黨一同參政。

    思想方面:國民黨軍隊士兵不知道為何而戰,軍隊內部派系林立,各自只求儲存實力,矛盾重重,一盤散沙。解放軍有信仰,黨指揮槍,重視政治工作在軍隊中的作用。

    經濟方面:國民黨徵收苛捐雜稅,無限制發行紙幣,造成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國統區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財政經濟崩潰,這是導致國民黨敗亡的根本原因。共產黨在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贏得廣大農民擁護。

    黨風方面:國民黨貪汙腐敗,當權者把個人利益置於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之上,“四大家族”瘋狂壓榨人民,背離了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黨魂。共產黨開展整風運動,純潔黨的組織,提高了黨的戰鬥力。

    軍事方面:解放軍制訂了正確的戰略方針,派大批幹部和軍隊趕赴東北,建立東北根據地,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穩固的後方。在戰爭初期,解放軍不計一城一地得失,運用運動戰大量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國民黨在全面進攻失敗後,加強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解放軍採取三軍配合,兩翼牽制的方針: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陳毅、粟裕大軍挺進豫皖蘇,陳賡、謝富治挺進豫陝鄂,三路大軍,成品字型陣勢,互相策應,與國民黨軍逐鹿中原;同時西北野戰軍攻打榆林,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發動膠東戰役,在兩翼協助三路大軍。接著解放軍進行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消滅國民黨軍隊主力;橫渡長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

    人民解放軍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由弱到強,最後打敗國民黨軍隊的。可以這樣說,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打敗國民黨軍隊,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

  • 28 # 遼寧資深球迷二代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那點薄弱的空軍力量,根本成為不了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角!

    其實可以肯定的說,在解放戰爭期間,我軍的空軍實力幾乎為零,而國民黨則配備著標準的空軍部隊,雙方在這個位置的比較上完全不在一個重量等級。但在整個解放戰爭中,國民黨空軍也遭遇了一個最大的限制,有限的數量只能讓他們在個別區域發揮作用,相比較數百萬平方公里的解放戰場,國民黨空軍的優勢,反而在這種廣闊的格局中被分的四分五裂!

    戰鬥機:P51、P40等戰鬥機,數量約在200架。

    轟炸機:B24/B25等雙引擎轟炸機,數量不到300架。

    運輸機:C46/47等運輸機,大概數十架。

    偵察機:各種型別偵察機數十架。

    而即便國民黨擁有著數百架飛機,在解放戰場的實戰中,除了供給保障和戰場地域等限制因素之外,飛機效能的受限也是國民黨空軍難以發揮作用的原因之一。

    因為我軍並沒有空軍,這自然也意味著國民黨空軍體系當中的戰鬥機在實戰中根本得不到發揮,空中攔截沒有對手,地面轟炸效能不夠。

    偵察機只能用於偵察敵情,直接戰鬥力不足!

    而轟炸機是國民黨空軍唯一一支能在解放戰爭中發揮作用的部隊,可以說在解放戰爭當中的任何一塊戰場上,我們都遭受到了國民黨轟炸機部隊的威脅,也蒙受了慘重的傷亡。但這支唯一能對我們造成威脅的空軍部隊,在戰場上也沒有發揮出舉足輕重的作用。

    國民政府接收的B型號轟炸機,都是雙引擎的水平轟炸機,缺乏俯衝轟炸能力,只能高空投彈,由於我們具備了一定程度的防空火力,國民黨的大型轟炸機只能選擇高空遠端投彈。在沒有精確制導的情況下,命中的炸彈雖然頗具威脅,但命中率卻並不可觀!

    所以在解放戰爭的大陸戰場上,國民黨空軍的作用實在是有限,但到了1949年國民政府敗逃臺灣之後,在金門島戰役、以及針對上海等大城市進行定點轟炸的軍事行動中,由於戰場面積限制有限,數量不多的國民黨空軍,反倒在這種狹窄地域發揮出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轟炸上海等城市,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金門戰役,國民黨空軍的及時出現,更成為了摧毀我軍渡海船隊的重要殺傷武器。

  • 29 # 孤酒聞天下

    第一點:沒有思想準備,沒有目的性。

    戰略一詞的內涵和外延,無非三個核心問題——判斷、手段和目的。判斷是戰略方向性,目的是戰略達成的結果定義,手段是過程實施的方法論,綜合三點就是“中心思想”。

    張學良說:國民黨沒有“中心思想”,黨首蔣介石也一樣。“他的中心思想就是我,就是他自己……他就是唯我的利益獨尊。”共產黨與國民黨正好相反,共產黨“完全是黨的主義,守著黨”,“共產黨有目的,他相信共產主義,所以他能成功。”“甚至於每一個兵,完全是一個思想——共產主義,這是第一樣;二一樣,他們經歷了萬里長征,剩下的這些人,可以說都是精華呀。也不光是他的官,他的兵也是這樣子。”國民黨軍隊 “根本沒有什麼國家的思想。”包括中央軍“都是僱傭兵,少數的人是團結的,多數人是僱傭兵,今天我可以在你這當兵,明天我也可以到別處去當兵。國民黨和共產黨的不同之點在這。所以我跟蔣先生講,我們打不過他(們),固然他(們)人少,我們人多,但他(們)團結,我們是個(盤)散沙。”

    張學良以自己為例分析說:“當年我開始時,我對中央是忠心耿耿啊,中央說的話,我是完全服從,中央怎麼說,我就怎麼做。後來我發現這不對呀!中央對我不是這麼回事啊!”他從三個方面進行總結:

    第一,國民黨中央對中央軍和雜牌軍不一視同仁。1935年末,東北軍的兩個師被中國工農紅軍吃掉了。“我很痛心。我要補充,沒有。可是死這麼多人的撫卹呢,除了我個人拿出錢來撫卹外,再報中央依‘剿共’陣亡撫卹,但中央分文未撥。那個時候,我有一個營長……他說:‘政府給我一個條子,讓我回家去領,我家在東北,我上哪去領?’”“這件事使我受刺激非常大……我們東北人,家都沒了,上哪領撫卹?被打死的人領不到撫卹,受傷的人又不能回原籍……中央很不講理。”

    那麼,為什麼中央政府明知東北淪亡,還給東北軍陣亡將士開空頭支票?張學良說:“蔣先生啊,他總有一個意識……總是這是我的,那是他的,分得特別清。這個是我自己親兒子,那個是乾兒子,他不把人看成是平等的。”“軍隊減員了也不許招兵,全國都不能招,這不能說不對了,政府下的命令,那麼我們發現,他把我們損失的兩個師的番號給撤銷了,卻暗地裡讓胡宗南招兵……親兒子怎麼都行,乾兒子怎麼都不行,那怎麼能行?”

    第三,幾乎所有“非中央軍”都發現了蔣介石是在“借刀殺人”,所以,前線軍隊有令不從。西安事變前,張學良是“剿共”前線總指揮、副總司令,指揮東北軍、西北軍。他說:“比如說楊虎城,他也是被我指揮的。楊說,讓我們去打,錢呢?”“那馬家軍問我,副司令我打不打?我打了,你給我補充不補充?槍支彈藥我打完了我上哪兒領去?我花的錢,誰給我?兵打沒了,不許我再招,那我怎麼辦?”一個前線總指揮,國民黨的一級上將,“兒媳婦一樣,我怎麼做?沒法做了。你沒法回答。我怎麼回答?那麼我只能說你看著辦吧。” “蔣先生利用‘剿共’消滅雜牌軍的這種做法,共產黨當然也明白。共產黨跟雜牌軍也不死乞白賴打,雜牌軍也知道共產黨不真打。”

    1935年,張學良出席了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和五屆一中全會。

    “開始時我對國民政府有好感。我到南京後,大失所望……國民政府內部只有四個字:爭權奪利。他們都不是為了國家。”國民黨中央開會“亂七八糟,蔣介石講話新名詞很多,但空洞得很”。“那時候蔣先生講話,最愛說三個詞:死幹、硬幹、快乾。大夥兒也不愛聽,閒得沒事啊,就在那兒做打油詩。”什麼“大委員委小委員,中委,執委,監委,委實無聊”,一個執政黨中央開會,庸俗到如此程度。

    更令張學良失望的是,汪精衛遇刺時,“槍一響,大家都嚇跑了,連警察、警衛,都跑了……那真是醜態百出。那凶手都被我和張溥泉抓住了,跑回來的幾個警察還在那掰槍栓呢,掰也掰不開,我說算了吧,現在人都抓住了,你還掰槍栓幹嘛?”“事兒都完了,警察得清理現場,抓凶手啊,凶手不一定是一個人啊。警察看見一個人在廁所坐著呢,就問他:‘你在這幹什麼呢?’那人回答:‘在解手。’警察問:‘解手你怎麼坐在地上啊?’……警察又問:‘你是幹什麼的?’他回答:‘我是中央委員。’‘你叫什麼名字?你怎麼不帶證件呢?’那人說:‘我證件扔馬桶裡了。’他怕刺客知道他是中央委員啊。”

    一個黨在這樣一群人領導下,又是處於國難當頭的年代,豈有不敗之理?

    張學良說:“簡單說,國民黨在大陸時,把大陸看成征服地一樣,沒有想到這是自己的國家。”“那時政府真叫不講理,都是自己的人民,你怎麼能把人民當成俘虜看待呢?你是中國軍隊,怎麼能那樣看待老百姓?你那不是逼著老百姓上山當共產黨嗎?”“中國的古書上說,天心自我民心,天聽自我民聽。你不得民心,那你就得等著失敗。”國民黨把大陸丟了,怎麼丟的?“那是自己找的。不是國民黨把大陸丟了,是大陸人民不要國民黨啦。”

    張學良晚年口述時,數次引用王新衡對蔣介石的評價:“他不使喚人才,他使喚奴才。”“什麼叫奴才?什麼叫人才?怎麼分辨?人才首先是有一定人格的人,他有良知,有胸懷,這種人不一定你說什麼,他就聽什麼。奴才最大特點就是你要他怎麼的,他就怎麼的,只要能得到好處就行。真正做事情的人,他不一定要好處,他是要做事情啊!”奴才沒有人格,不僅聽話,更關鍵的是他為了滿足個人利益才聽話。

    張學良說:“蔣先生不光用奴才,他也聽奴才的。我舉個例子,那時我們開會,研究一個什麼事,陳誠他不咋發言,那我們想他一定是同意了,那蔣先生也不吱聲,這個事情不就等於決定了嘛。顧祝同跟我說:‘張先生,你信不信?今天這個會議決定的事,明天就會推翻。’我當時還不信。他說:‘會後啊,他(陳誠)一定到蔣先生那嘀咕去,你看,明天這個事情一定不是這個樣’。會開完以後,我就去關內了,有人告訴我說陳誠去蔣先生那了。這我就明白了,顧祝同說得對呀。”“我評論蔣先生,用我們北方話說,蔣先生願意聽小話。你正式跟他說的話,當然他也聽,不是不聽,但抵不過底下嘀嘀咕咕。”蔣介石喜歡這種會說小話的人,“所以他用陳誠啊、戴笠啊,他喜歡這種人”。這種人圍在蔣介石身邊,那真正的人才就不跟他接近了。“咱們中國不是沒有人才,這些人才都無處投奔。社會上的賢哲,都不在政府裡面做事,沒有被運用。”

    “蔣先生我們倆吵得最厲害的一個問題,就是‘安內攘外’的問題。要說西安事變有什麼祕密的話,最大的祕密就是這幾個字。他是先安內後攘外,我是先攘外後安內……我認為共產黨是中中國人,他認為在中國能夠奪取他政權的人,只有共產黨。那我就不同了,奪取政權也好,不奪取政權也罷,他(中國共產黨)都是中中國人,無論如何都是中中國人。換句話,就是我說,你的政權就算共產黨不奪,也許被旁人奪去呢,你能防得了?”

    抗日戰爭一結束,“蔣先生還是要消滅共產黨。那時候蔣先生手裡有好多的軍隊,包括重武器啊,像杜聿明,全部美式裝備呀。我後來聽張治中跟我講,他說,那時候到東北呀,本來內定是讓他去,可後來陳誠不知在裡面咋鼓搗的,陳誠去了。張治中說,如果我去,不會落到那樣。”蔣介石只用奴才不用人才,而且熱衷於玩權術,導致軍心動搖,這也是國民黨軍事失敗的重要原因。

  • 30 # 堯魚2020

    解放戰爭時期,與我軍相比,國民黨軍隊不僅有空中優勢,還有兵力數量優勢、裝備質量優勢、戰略地幅優勢、美英支援優勢、後勤保障優勢等諸多方面,就在這種整體處於絕對劣勢的條件下,我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揮下,用了3年零3個月時間就徹底打敗了國民黨軍隊、推翻了國民黨統治、解放了全中國,完成了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戰略決戰,創造了人類軍事史上的戰爭奇蹟。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隊擁有數量可觀的空軍,佔據絕對的空中優勢,但仍然屢戰屢敗、慘敗大敗,不是單純的空中優勢沒有發揮出來,而是各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必然結果。我軍之勝利,是黨心、軍心、民心之必然。

    第一,兩黨差異決定了解放軍必勝、國民黨軍必敗。

    中國共產黨代表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擁護;國民黨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階級、官僚資本家和帝國主義的利益,只得到了國內資產階級和外國帝國主義少數人的支援。人心向背,決定了我軍必勝、國民黨軍必敗。

    第二,兩軍差異決定了解放軍必勝、國民黨軍必敗。

    我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根本宗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第一軍規,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是政治工作三大原則,這些都是我軍相對於國民黨軍隊的建軍治軍優勢,正所謂毛主席的金句名言“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物”。

    第三,統帥差異決定了解放軍必勝、國民黨軍必敗。

    看“形象”,毛主席高大偉岸,蔣介石矮小嚴肅。看“文采”,毛主席氣勢磅礴,蔣介石小家拘謹。看“字型”,毛主席龍飛鳳舞,蔣介石正統古板。看“兵法”,毛主席“十大軍事原則”展雄才偉略,朱德、林彪、彭德懷等五湖四海良將齊聚,“三大戰役”用兵如神;蔣介石“保城守地方針”顯戰略短淺,劉峙、胡宗南、湯恩伯等黃埔派系勾心鬥角,“百萬大軍”兵敗山倒。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因為有了毛主席的偉大統帥,解放軍才無敵於天下。難怪今天的美軍也認為:“不怕解放軍現代化,就怕解放軍毛澤東化”。

  • 31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雖沒有足夠的防空火力對抗敵空軍,但已經掌握了一系列對付國民黨空中優勢的方法,因此,國民黨的空中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國民黨空中力量並不強

    相比於抗戰、抗美援朝時的對手來,國民黨的空中力量算很弱的了。

    同時,由於當時中國國力所限,國軍空軍的訓練水平、飛行頻次都不夠。

    因此,經過抗戰磨礪的我軍,在對付國軍的空中優勢時,並不吃力。

    心理威脅:沉著應對

    國民黨的飛機力量不強,很多時候,都不是叢集飛行,威力有限。

    但是,畢竟在頭頂上飛著,他打得到你,你打不到他,在心理上還是有一定威懾力的。

    此時,指揮官,或者有經驗的老兵就成了定海神針。

    此時,劉伯承安慰船工:不要緊張,這是蔣介石怕咱們夜間渡河看不見,特地來點燈了!

    一句話,安下眾人之心!

    反偵察

    空中偵察,是空中優勢的一個重要部分。

    對此,我軍已經找到了成熟的應對之策。

    1、晝伏夜出、隱蔽行軍。

    我軍儘可能選擇夜晚或有利氣象條件行軍,或者選擇有良好隱蔽條件的地形行軍,規避國軍的飛機偵察。

    2、戰術偽裝。

    國軍飛行員的偵察素質確實有問題。

    有一個笑話:西安事變時,國民黨空軍偵察張學良部的情況,報告:有若干穿白色衣服的軍隊在行軍。後來,經證實:那是羊群。

    高志航隊長則認為這不是一個笑話:敵軍非常狡猾,常披著羊皮在雪地上行軍。

    可見:當時的條件下,偵察的精度是很難很低的。

    因此,我軍一些基本的戰術偽裝,常常能達到隱蔽、欺騙的目的。

    3、多方佯動,誤導敵軍。

    地方部隊佯裝成主力,或架設橋樑,或大搖大擺運動,掩護我軍主力的行動。

    佔機場,反運輸

    國軍空中優勢,第二個常見的用法是:運輸部隊、物資到戰場。

    因此,我軍在進行攻城時,我軍第一步作戰任務往往包括了攻取機場。

    這裡曾經鬧出過笑話。

    打錦州時,我軍也計劃攻佔機場。但是,錦州有新老兩個機場,接到任務部隊搞不清楚要打哪個機場,沒有立刻行動,來請示林彪。

    通過攻佔機場,我軍往往能阻斷敵軍空中運輸,從容攻城。

    近戰,瓦解敵空中火力

    萊蕪戰役中,國民黨空軍副司令王銘樞信誓旦旦地保證可以給李仙洲提供火力支援。

    可是,戰局一展開,我軍立刻撲了上去,與國軍殺到一起,國軍戰機便難以轟炸了。

    當時的戰機轟炸精度不高,加之國軍訓練水平不足,精度就更低了。

    因此,當我軍撲上去近戰時,敵軍飛機往往便不敢施展火力,以免傷及友軍。

    由於我軍長期在火力不如對手的情況下作戰,擅長近戰、夜戰,因此,很多時候,甚至不需要為應對敵空中威脅而特意做出調整。

    陣地戰:反突擊!

    當然,在一些陣地戰中,國民黨集中戰機來轟炸,威力還是比較嚇人的。

    對此,我軍的應對方法與防禦一般的炮兵火力類似:白天放棄陣地,晚上反突擊。

    淮海戰役中的徐東阻擊戰中,國民黨集結了200多駕飛機來轟炸。

    我軍的應對方法是:1、以少量兵力堅決阻止,迫使敵軍使用火力準備。(拖延時間)

    2、當敵軍轟炸半天,攻佔陣地後,已經接近夜晚。我軍則在夜晚趁敵立足未穩發起反擊,把敵人反下來!

    總之,到解放戰爭時,經過長期革命戰爭的鍛鍊,我軍在應對敵軍空中優勢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國民黨空軍的實力並不算太強,因此,國民黨的空中優勢對戰局的影響非常非常有限。

    話說回來,就算國民黨空軍再厲害一點又怎麼樣呢?抗美援朝時,美國空軍厲害吧!怎麼樣?還是被我們打回了三八線以南!

  • 32 # 趙汝良609

    戰爭的成敗固然與軍事實力有直接的關係,但不是唯一的,還有許多因素影響。比如政治思想工作.政策.人民群眾的支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樓的鄰居堅決不同意加裝電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