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神守望先鋒

      歷史上的將領們拿的究竟是什麼武器,很多時候還真是一個謎。

      為什麼會成為一個謎呢?一者,古代打仗,真的不是我們在演義小說上看到的,將軍需要上場捉對廝殺。既然不是捉對廝殺,其武器就並沒有那麼重要。二者,古代的史書,一般都是記言和記事這兩方面,至於外貌描寫、武器裝備這些東西,與記言、記事都是沒有什麼關係的,因而一般都不會記載。

      第一,張飛的武器絕對沒有那麼長。張飛的武器叫“丈八蛇矛”,也就是說,有一丈八尺長。按三國時期一丈相當於現在的2.4米計算,張飛的武器有4.3米長。這可真是太長了,至少相當於一般武器的兩倍多。這麼長的東西,如果不是特別粗,在使用的時候肯定容易彎折。如果特別粗,張飛又怎麼拿得動?而且使用起來也很不方便,要掄一圈都難,更別說在戰場上殺敵人了。

      第二,張飛的武器絕對不是蛇形的,前面也不是分叉的。“丈八蛇矛”,就是有一個蛇形的刃口。前面的矛尖不是一個,而是分叉的兩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樣的矛,在戰場上怎麼殺敵人呢?兩面的刃口,因為曲來拐去的,著不上力。要想殺敵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敵人把脖子伸著,等你去割。可能嗎?再說了,前面的矛尖,是分叉的,這怎麼刺得進敵人的身體呢?

      “丈八蛇矛”這樣的武器不適用,為什麼《三國演義》要這麼寫呢?顯然是為了表達的需要。《三國演義》著重寫的兩個武將,就是關羽和張飛。關羽的武器,突出的特點就是重;張飛的武器,突出的特點因此就該是長。關羽的武器,青龍偃月,莊重大氣;張飛的武器,自然就該是奇崛怪誕。也就是在這樣一種對比中,“丈八蛇矛”這種奇葩的武器,就這樣誕生了。

    image.png

      既然張飛用的肯定不是“丈八蛇矛”,那麼,他用的是什麼武器呢?

      《三國志》中有記載:“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

      就是說,曹操伐荊州的時候,追打劉備,劉備嚇得丟掉妻子兒女逃走,讓張飛斷後。張飛當然也沒有什麼兵力,於是就帶著二十多個人,站在橋頭,對著曹操的大軍橫著“矛”,大睜著眼睛說:“我是張翼德,有沒有人敢來和我決一死戰?”結果大家都不敢上前,主動撤退了。

      張飛只有二十幾個人,曹操大軍為什麼會撤退?原因是很多的。但有一點不可忽視,就是張飛很厲害。張飛的厲害,曹操是早有耳聞的。《三國志》記載:“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也就是說,曹操的謀臣程昱等人都說關羽、張飛是萬人敵。既然張飛是“萬人敵”,那他拿的武器肯定不是一般的武器。“瞋目橫矛”已經講明瞭他拿的是矛。這件“矛”,可能形狀上不會那麼怪誕,不過,肯定其重量和長度也是引人注目的。否則的話,《三國志》為什麼要特別提到張飛“橫矛”這件事呢?

  • 2 # 環球新媒

    張飛用的武器是丈八蛇矛.古代兵器名,又名丈八點鋼矛.用鑌鐵點鋼打造,矛杆長一丈,矛尖長八寸,刃開雙鋒,作遊蛇形狀,重達五十多斤.東漢末年,三國時代,蜀國猛將張飛,手執一支丈八蛇矛,縱橫沙場,轉戰南北,在百萬軍中取敵首級,猶如探囊取物.彎曲的矛頭正如張飛的性格,令人感到氣息逼人,擋無可擋.張飛在虎牢關,在下邳城,在當陽橋,在葭萌關,在瓦口關,丈八矛與他形影不離,是他生命的象徵.張飛被範疆、張達刺殺後,丈八蛇矛到了兒子張苞手中,與東吳會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筍好還是春筍好?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