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這些歷史要讀

    項羽出身貴族,而且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邁氣魄和勇武。因此,在他的眼裡,壓根就看不上“淮陰胯夫”韓信。

    話說回來,其實韓信很早便已投奔項氏。當項梁公渡淮北上之初,韓信就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後來,項梁在定陶之戰中敗死,韓信又跟隨項羽,在其帳下當一名小小的郎中。此後,儘管韓信多次向項羽獻計獻策,而且也得到好友鍾離昧(項羽麾下大將)的一再舉薦。可項羽卻重來不重用他,當然也重來不採納他的建議。由此可見,項羽可是打從心裡瞧不起韓信。

    首先,是因為韓信是淮陰“胯父”,為項羽所瞧不起;

    需知道項羽可是楚國名門望族出身,而且個人又擁有無比神勇的武力,有著”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邁氣魄。正所謂“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像項羽這般勇武之英雄人物,其實是十分崇尚武力的。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可是到時都不知道自己失敗在哪裡,他堅信自己是靠勇武“霸有天下”的,最終的失敗並非自己打仗不行,而是“天之亡我”。其實通過他這番話,我們就能知道,以項羽的性格,他只會看重同樣以勇武制勝的將領,反倒對那些靠智謀制勝的將領不屑一顧,更會對膽小怕死之人不屑一顧。而很不幸的是,韓信正屬於後者。

    常言道:”識英雄者 重英雄“,項羽賞識和重用將領是不看重其出身的,也不考慮其所屬陣營,所以項羽麾下多為勇將,比如英布、季布、鍾離昧和龍且等,卻缺少像韓信這樣的謀將。

    只不過項羽是兵家四勢中“兵形勢”的代表,其核心是“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向,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而善謀略的韓信則是“兵權謀”的代表,其核心則強調“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

    試問在這種情況下,韓信繼續留在項羽軍中,要想出人頭地幾乎是妄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輟學,現在20了,很迷茫,學點什麼技術謀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