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劍勇

    近幾年來,全球各界積極推進數字化、智慧化轉型,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部署物聯網,並將應用部署在雲端,推動雲服務呈現高速增長態勢。2018年全球雲基礎設施服務規模778億美元,2019年同比增長37.6%至1071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增長至284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4%。

    透過機構資料可以看出,全球雲服務市場形成亞馬遜與微軟雙雄格局,而中國雲服務市場則形成阿里雲與騰訊雲兩強態勢。需要指出的是,自亞馬遜在2006年開創性推出AWS雲服務後,如今雲端計算成為全球數字化重要基礎設施,無處不在。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雲服務市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依據Canalys資料顯示:2019年全年中國雲服務市場規模107億美元,相比上年增長63.7%。並表示2020年發展前景向好,將會有更多應用遷移至雲端,而能做出迅速反應的雲服務公司將會成為贏家。國內雲服務市場,繼續以BAT佔據主導市場地位,根據權威調研機構所釋出的中國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基礎雲服務市場報告,排名前三的雲服務廠商分別是阿里雲、騰訊雲和百度,他們佔據國內超過七成公有云市場份額。

    Canalys給出的資料顯示百度智慧雲躋身國內公有云前三甲,市場份額僅次於阿里與騰訊。在筆者看來,因百度在人工智慧技術優勢,推動百度智慧雲呈現成倍速度增長,2019年第四季度市場份額相比上季度再上升一位,市場份額由8.2%上升至8.8%。在競爭異常激烈的雲服務市場,份額能穩健上升,可以看出人工智慧作為差異化競爭的策略已經見效。

    當前,各行業將會加大對新技術投入,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面對各行業產業智慧化趨勢,掀起新一輪數字經濟邁向智慧經濟轉變,為此百度智慧雲戰略再次升級,以雲端計算作為基礎,人工智慧為抓手,並聚焦重點賽道,助力產業智慧化快速落地。這一戰略轉變預示著從規模競爭轉型為注重價值落地,有了基礎和抓手之後,百度智慧雲將聚焦社會價值及商業價值兼具的重要賽道,並持續探索和拓展新賽道。

    來自騰訊年報披露資料顯示,2019年騰訊雲全年收入超過170億元,增速持續高於市場。作為全球第五、中國第二的雲服務廠商,以成倍的速度增長。國際權威調研機構Gartner釋出全球雲服務資料顯示2019年騰訊雲全球市場份額排名第五,增速111%,亞太地區市場份額排名第四,增速107.3%,是全球前五大雲服務廠商中是增速最快的雲服務廠商。

    進入2020年,騰訊來自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營收規模在第一季度同比增長22%至265億元,主要得益於視訊、教育及零售行業的機會帶來雲服務收入穩定增長,顯示出騰訊作為國內數字化轉型大背景下,獲得產業網際網路這一波紅利。

    對於阿里來說,因是國內最早進入雲服務市場的網際網路廠商,近年來得到高速發展。自2015財年首次披露雲端計算營收後,由當年12.71億元營收增長到現在營收400億元,六年間增長31倍,年複合增長率高達99%。額外要指出的是,在阿里雲發展初期備受各界質疑,如今則成為阿里巴巴王牌板塊之一,在全球與亞馬遜、微軟形成3A格局,在國內雲服務長期獨領風騷。

    與此同時,阿里宣佈再投入2000億元,面向資料中心、雲作業系統、晶片等重大技術研發,並聲稱對未來有信心,對數字經濟有信心。在筆者看來,阿里雲得益於龐大雲生態、豐富的雲應用及強大計算能力所構建的雲、管、邊、端全鏈路佈局,使得阿里雲高速增長,牢牢佔據國內近五成公有云服務市場,服務了全球300萬企業使用者。

    最後,全球在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等新技術推動下,各行業紛紛邁入數字化轉型。在這產業鏈中,雲服務廠商則是全球數字化與智慧化轉型背後力量,因他們打通了雲、端、邊,並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助力各行業轉型升級,可以說雲端計算迎來最好發展時代。當然,雲服務這條賽道上聚焦了眾多頂級玩家,相信2020年,全球雲市場競爭會愈演愈烈,市場格局也將發現重大變化。

  • 2 # 顧均輝戰略定位諮詢

    阿里雲已經佔據50%的市場份額,無論從長期或者短期看,只要阿里雲不出大的意外,騰訊雲都難以追趕更別說反超。主要原因還是阿里入局早,先發優勢在網際網路領域往往是致勝法寶。阿里的先發優勢其實也是內部逼出來的,從當時BAT主營業務來看,百度和騰訊伺服器承載穩定,沒有負荷壓力,而阿里的電商平臺經常要承受短時間內巨大流量的衝擊,之前已經出現過負載不夠的情況,這點和亞馬遜當初研發雲端計算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任何企業在解決現有技術缺陷的同時容易醞釀出技術創新,所以馬雲堅定的請來了王堅博士,全力支援攻克阿里雲。其次,雲服務這種產品,使用者粘性極強,就像網盤或者郵箱一樣,一旦用上就很難更改,更何況阿里雲主要服務的是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佔領了最大的市場空間,只要不出大的意外,使用者就會一直用下去。另外,騰訊雲也的確不太爭氣,經常出現異常情況,執行也不如阿里雲穩定,使用者體驗相對差些。

  • 3 # 小馬叔點評

    等騰訊自己研究出雲來的時候,再談這個問題吧。

    今後再中國,再也不會有企業研究出雲來了。當初阿里巴巴也是機緣巧合之下才研究出來的阿里雲。沒有神仙相助,根本不可能研究出雲來。

    騰訊老總馬化騰就說:雲是幾百年後的事情,他這輩子也用不上雲。

  • 4 # 瑞士雲很低

    永遠超不過!因為在一次互連網大會上馬化騰跟馬雲同臺,馬雲提出雲概念馬化騰卻說也許100年後的人才相信你這東西!!所以馬雲是摸著石頭過河馬化騰是摸著馬雲過河,模仿者永遠幹不過原創

  • 5 # 先來後到

    很難,這東西技術積累,時間積累。阿里雲早就走到前面去了,馬化騰和李彥巨集,在馬雲做阿里雲的時候,還在對雲端計算不屑一顧,認為是浮雲。你說怎麼追

  • 6 # 蘭色天空lldt

    騰訊有點可惜,在10多年前,我們就開始大量的免費使用騰訊雲空間,但是騰訊沒有把免費空間的優勢轉換成市場的優勢,再想超越已經比較難了。

  • 7 # LeoGo科技

    我們就拿華為雲來說,我們知道華為推出“華為鯤鵬+昇騰”,這是能夠打造“一雲兩翼雙引擎”的雲端計算業務,這確實是華為絕對的優勢。更為關鍵的是,華為在很多軟硬體方面頗有特色,比如華為的昇滕晶片、鯤鵬晶片、鯤鵬主機板、華為鴻蒙系統等等方面的優勢,確實是現在很多雲系統難以比擬的!

    華為雲的劣勢在於,沒有像阿里雲那樣迅速佔據市場,它入局有點晚。而騰訊雲能夠在阿里雲以後發展,確實抓住了價效比的優勢,但是騰訊雲在效能,資料儲存等方面,確實是和阿里雲有差異的,騰訊想超過阿里有點困難,更何況華為還在緊追不捨呢!

  • 8 # 要你命三千333

    騰訊雲在可預見的未來,基本上不可能超過阿里雲,雲端計算強調先發優勢,這一點阿里首當其衝,其次兩家集團在戰略層面對雲端計算的態度是有本質區別的。上面很多答案已經詳細的說了這個情況,就不廢話了。未來雲端計算更可能發展成為aws,azure,阿里的三足鼎立態勢,阿里的強大自信心以及馬雲的技術狂熱,在到阿里在亞太地區的聲望都會促成這一局面的產生。等著看吧,實踐證明一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後只有純電動汽車和插電混動、增程、油電混動,你會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