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千19851216

    我其實很想知道是誰發明了開發石油開採利用?他一定想不到如今的石油被採的有多可怕?不要再挖了,她已經沒有力氣了,人的腦子到底是怎麼回事?就像一個永遠長在3歲的幼稚孩童怎麼都長不大?永遠都只活在“為了吃”可以毀滅一切的地步,包括自己的身體?到底怎麼才能進化長大?

  • 2 # 百樂魚

    說地球上石油夠用二十多年,現以又說可以使用二十多年,都可以說是亂彈琴,石油雖然可以說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但是它還是有它產生的原因和機理,也就是說,它還是一直在產生者,比如以前開採的油田原本沒有油了,但是十幾年過去了,現在又有石油了,就是這個原因,它還是在產生者,另一個方面,地球這麼大,人類相對地球來說太弱小了,沒有發現和開採的石油可能比現在發現的還要多的多,再過四十年,可能還有更多的石油被發現和開採出來。

    所以對於很大的地球來說,石油這個能源可能不是再生的,但是也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使用完的,並且石油是否可再生也有很多學者提出了質疑的,而事實也說明了這種情況。所以目前我們還是不要考慮汽車沒有油加的這種情況了。

  • 3 # 風花竹石

    商業行為,早期的石油資本家為了多圈錢與個別的科學家合夥騙人的,說石油是生物死亡後來的。騙了普通大從這麼多年當時那些參與的人都死得差不多完了,就沒有人出來吆喝了。

  • 4 # 珍珠黑月季花1

    一個是計算錯誤,後來不斷有新的油田被發現,又有別的替代能源出現,如可燃冰,風能的利用等,另一個就是提醒人們,石油總歸會用完的,想叫人節約著用。

  • 5 # 阿拙哥

    據說一升海水裡的氘和氚就足夠一個國家一年的能量需求,但想真正被提取利用,其難度堪比人類步行上月球。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相信可利用的能源只會越來越多而不是什麼面臨枯竭!

  • 6 # 棲梧鷹

    人家說的是已經發現的石油儲量夠用20年,但是經不住不停的發現新石油啊。但是總會有一天都用完的,畢竟地球也就那麼大,不是麼

  • 7 # 學習ztc

    地球是有體積,有限的,那麼地球上的石油也是有限的,得益於勘探技術的進步,所以每年會發現新油田,但也不代表人類可以浪費使用石油,石油總有一天會用完,節約使用各種能源,愛護地球環境,就是在愛護我們人類自己

  • 8 # 花花世界142531974

    因為磚家會生產石油,會發表言論,然後讓物價上漲變得合理,把普通老百姓逼得水深火熱,生活在溫飽線上,這樣才能顯示出他們衣食無憂的優越感。

  • 9 # 手機使用者5258005085

    人類一直都在運用已有知識來探索瞭解未知。人類的知識積累與整個人類發展以及宇宙發展歷程來比實在是太短暫了,人類的知識寶庫裡面儲存的知識是有限的,用這些有限的知識解釋無限的世界是遠遠不夠的,有些知識還不完善需要不斷修正,這是正常的。不要太迷信已有的知識。要敢於存疑探索去取證發展已有知識,這樣人類才會越來越豐富知識瞭解更多未知領域。

  • 10 # 平天下聚人心

    因為科技是在發展的。蒸汽時代,能源主要取自煤炭,科學家就計算當前煤炭能用多久。後來,能源來逐漸由煤轉移到石油,科學家就重新計算煤和石油能用多久。再後來,水能,潮汐能,太陽能,風能,核能等等不斷的新的能源參與進來,科學家就需要不斷推翻以前的計算,重新開始。

  • 11 # 三叉戟終結者

    世界上的石油儲備量是有限的,而人類對於石油的需求是無限的,只要人類有需要石油的一天,那麼世界上的石油總會有耗盡的那一天,只不過這一天到底是哪一天,現在還是沒有定論的。20年前,有專家根據地球上已經勘探出來的總的石油儲備量以及人類消耗石油的速度,得出了地球上的石油只夠人類使用20年的結論,時過境遷,又有專家說地球上的石油只夠使用幾十年了。

    20年前跟今天當然不可同日而語,在這過去的20年間,一定是不斷有新的油田被發現,人類已經探明的石油總儲量也是一定在逐步攀升的,而石油儲量一旦發生了變化,那麼石油還有多少年能夠耗盡也是一直在變化之中的。我們都知道石油以及天然氣都是化石燃料,也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消耗了之後,短期之內大自然無法重新將其製造出來,所以一旦石油耗盡,我們就真的沒有石油了。

    早在20年前,就有說法稱,地球上當前的油氣資源,可能只能夠維持20年左右的時間,然而20年過去了,又是一個20年,其實這並不是專家學者或者是油氣大亨們故意藏著掖著以好抬高油價,而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導致原來很多很難被發現以及很難被開採的原油變得可以開採了,比如說曾經很多認為已經枯竭了的油田,現在又有75%恢復生產了。

    前一段時間美國就宣佈了一個重大的好訊息,那就是他們剛剛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油田,而這個油田位於德克薩斯州,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連片油氣田,而這個新石油田被認為可以開採出463億桶石油,281億萬立方英尺天然氣,帶來的經濟效益達到數萬億美元。美國可以發現大油田,其它的國家一樣可以發現大油田,而隨著不斷有油田被發現,世界上的石油可以供人類使用的時間就越來越長了。當然了,還是那句話,石油總有用完的那一天,所以尋找新的替代能源也是刻不容緩。

  • 12 # 雷鳴地理

    作為一名地理老師,我從地理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從地理角度來說,二十年前的專家的說法是正確的,現在的專家的說法也是正確的,這並不矛盾。

    理由如下:

    一、和石油勘探與開採相關的科技水平取得進步

    1.勘探技術的進步,使得二十年後發現的石油資源越來越多。

    最早的石油勘探技術是鑽井技術,還記得小時候我家對面的山頭上就來了地質隊,他們在山上留下了一個一個的小黑窟窿。後來計算機技術以及地震波在勘探中的運用增多。

    地震波分為橫波和縱波,其中縱波能夠在固液氣三態中傳播,且傳播的速度快;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且傳播速度慢。勘探人員可以利用人工模擬的地震波初步探明地下是否有液態。

    下圖是當前油氣行業十大技術突破:

    地理學中用資源的蘊藏量表示資源的探明儲量,用可開採量表明表明資源可以被開採的數量。因為開採技術的的限制,一般來說可開採量是小於資源蘊藏量的。

    隨著開採技術的進步,原來沉睡的儲量,漸漸的被開採出來,例如,天津大港油田每一年運用新技術可以增加近10萬噸產量。

    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深入到企業和人們實際行動中,在工業生產中人們採用清潔生產,提倡節能減碳。在生活中遵循迴圈經濟,變廢為寶,使用紙袋替代石油產品(塑料袋)、對產品採用適度包裝等措施。

    人們通過以上措施,提高對石油資源利用的深度和廣度,從而達到減少單位石油消耗量的目的。

    這點聽起來很矛盾,但其實並不矛盾。

    例如:2019年1月24日,工信部重新制定了全新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以及關於其評價的方法和各種指標的規定,新標根據全球的汽車使用情況來整體的預估了2025年的時候乘用車的平均油耗將在4L左右。

    汽車的油耗水平越來越低,也就表明這人們在減少石油消耗量方面越來越努力。

    2.新的替代能源的出現,降低石油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

    從全球能源消費結構來看,目前仍然是石油居於第一位,煤炭居於第二位。但是全球新能源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今後,石油的能源地位將逐漸下降,有機構預測顯示,到2040年石油佔比有望從現在的70%左右下降到30%左右。與此相對的是天然氣、可燃冰、水能、核能的佔比的提高。

    3.全球變暖的倒逼

    眾所周知,全球變暖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球大量燃燒化石燃料向空氣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石油正是化石燃料中的一種,二氧化碳又正好是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之一。

    全球各地為了緩解全球變暖多次召開氣候大會,在此背景下,用其它清潔能源替代石油逐漸成為了大家的共識,這樣可以進一步降低石油的消耗量,增加石油的使用年限。

    4.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

    請注意,我們不能盲目樂觀,資源一定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類在開發資源利用資源的同時就會和環境產生關係,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出現環境問題,甚至於危害到人類本身

    我們來看一看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示意圖

    結束語:套用政治學科的一句話,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世界,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後專家的觀點都是基於其所處的環境下做出的正確結論。此外,我們在利用資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環境保護。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何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 13 # 捌零掌櫃

    在“經濟學原理”的選修課上,老師提了一個問題:“據統計,現在地球上還有6583000000千加侖的石油,而我們現在每年用掉150000千加侖的石油,那麼我們多長時間會用完呢?”

    答案是:永遠也不會用完!

    當得到一種商品或資源的成本超過另一種時,人類會自然而然地選擇更經濟和節約的方式來達到目標。

    石油也是如此,當人們開採石油的難度達到一定的程度後,另一些能源必然會被選擇並取代石油。這就是經濟規律。 舉個例子,人類最早是用木柴做能源的,但現在不用了,不是木柴用完了,而是煤和石油的綜合成本大大低於木柴所致,人類不是造不出用木柴驅動的汽車而是還沒有到達那一步。

    總會有替代資源是讓一種稀缺變另一種稀缺,有可能是電能(通過太陽能、風能轉化)也有可能是核能總之,人們必然會找到一種替代石油的能源。

  • 14 # 像風一樣自由84489456

    科學家計算的不是石油儲量可以用多久而是地球的生態環境允許你用多久,現在的極端天氣已經頻頻出現人類利用石油卻排除了大量溫室氣體這樣下去再有二十年人類已經無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到那時候全球氣溫60十度霧霾夏天高溫冬天低溫超過零下60度,海冰融化,海平面上升陸地縮小,各種極端天氣出現火山爆發這就是未來的結局,中國的可控核聚變開發成也不是要用於地球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而是建造諾亞方舟離開地球進入太空尋找新家園,到時候哪些人可以乘坐?抱歉大部分人類都得死,少部分精英和地球全部動植物標準基因可以被帶上飛船,這就是人類的未來,只不過核聚變發動機也不能跑的太遠最有可能跑到火星生存,生存到最後也只剩下基因還在冰凍,等到有一天火星改善了環境比如太陽變為紅巨星,那些生物工程自動啟動生成了克隆人克隆動物還有地球所有科技被人類重新掌握,猶豫太陽紅巨星時間也不長人類利用火星資源建造了巨大太空飛船,技術進一步進步研發出了曲速引擎帶著人類僅存的幾萬人類向人馬座a進發,只利用了幾十年就走到了新的宜居星系和我們的原始外星祖先,祖先誇獎我們太棒了緊靠我們的基因複製出來的人類也可以達到這種程度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呀,然後人類繼續壯大發展成為了星際文明劇終。

  • 15 # cambrian

    可以從兩方面來解釋這個問題,首先,目前人類並不是在所有區域都能進行油氣勘探的,在新區域是可能發現新油氣藏的,比如海洋,這些區域隨著勘探技術的進步是可能發現新油氣藏的,是對儲量認識的補充。

    其次,石油儲量是分級的,廣泛資源量並不足以支撐開採,從資源量到預測儲量再到探明儲量再到可採儲量再到實際採出量都是有一定比例的,和最終產量最相關的是探明儲量與實際採出量的比例,也就是採收率(可採儲量=探明儲量*採收率),以前計算的儲量是根據當時開採水平計算的,即是說,在當時條件下,低丰度油氣藏是可能達不到儲量標準的,但是後期技術發展就可以有經濟效益了,這樣可採儲量就提高了。比較典型的例子是蘇里格氣田,這是一個低丰度氣藏,雖然總體儲量很高,但是極難開採。如果按照以前的工藝,採收率是極低的,採取壓裂技術以後,可開採程度大大增加,有了經濟效益,一年總產量能達到上百億方天然氣。當然還有現在比較火爆的頁岩氣,也是開採技術發展的結果。因為中國油氣資源的貧乏,所以很多油田都是在採收率上面下功夫,想盡辦法提高產量。但是這也不夠國內的需求增長,所以才需要從國外進口油氣。總體油氣資源是在不斷消耗的,這是毋庸置疑的,現在還有油氣資源使用,那是勘探開發技術的進步,而不是所謂的自動再生。

  • 16 # 漫步科學

    雖然不知道哪位專家說過這話,但是總體來看,我認為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一是地球上的石油還是比較多的,或者說石油基數比較大,二是探明的石油儲量一直再增加,三是石油開採技術一直再提高,四是替代能源也在飛速發展

    石油雖然目前被認為是不可再生能源,但是相對於人類目前的消耗量來說,石油繼續開採20年以上是沒問題的

    我們以2017年資料為例,石油儲量排名第一是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儲量2626億桶,其開採量每天大約264萬桶,在不考慮開採量增加的情況下,按此計算還可以開採273年;第二名委內瑞拉,石油探明儲量2112億桶,日開採74.6萬桶,不考慮開採量增加的話,還可以開採775年;第三名加拿大,石油探明儲量1752億桶,日開採221萬桶,不考慮開採量增加,還可以開採217年。

    石油探明儲量一直在增加,而且開採技術與探測技術的進步也有助於緩解石油壓力

    石油雖然一直處於開採過程中,但是新油田也是一直處於探測之中,比如近幾年來,非洲成為石油儲量與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大有成為第二個海灣地區的趨勢。從1995年到2015年,20年間全球石油儲量由11262億桶增至16976億桶。(下圖,部分國家與地區石油儲量分析)

    前幾年美國頁岩油氣革命對世界石油格局產生重大影響,極大提升了美國油氣供應能力,據估計未來美國完全有可能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世界第一產油大國。

    (下圖,美國頁岩油儲量)

    (下圖,美國曆年頁岩油產量增長情況)

    替代能源飛速發展

    石油作為能源來看,主要是提煉汽油、柴油、重油等作為動力能源,由於氣候環境的壓力和金融危機的影響等,世界主要國家在制定新的國家戰略時,都對新能源做出了很大扶持,隨著新能源的進步,核能、風能、太陽能作為能源的比例越來越大,這也緩解了石油作為能源使用的緊張局面。(下圖,全球風電裝機容量與增速)

    (下圖,2011-2017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與佔比)

    總結

    總的來說,石油雖然一直在開採,但是新油田也一直處於探測開發之中,新技術的應用,使之前難以開採的油氣田得以成功開採,而且隨著新能源的發展,人類對於石油能源方面的依賴也會相對減少。

  • 17 # 漂流的亞特蘭蒂斯

    說法毫無根據

    先不說是否真有專家說過這樣的話。不過不論是哪個專家說過這樣的話,我想說這個專家一定是不瞭解石油工業。因為沒有一個真正從事石油行業的人會下這樣的論斷,因為這是完全不清楚石油的生產規律。

    石油行業流行的是“石油峰值”理論(Peak Oil)

    石油行業真正流行的是這樣一種說法,既“石油產量峰值”理論(Peak Oil)(如下圖)。既很多學者認為在未來某一個時期,全球的石油產量會達到峰值,即不會再增加,石油產量會在一定時間維持這個峰值然後下降。

    注意這只是原油產量增長率變為零,並不代表產量為零,原油生產總量還在增加,整個過程都會經歷相當長的時間,曲線如下圖:

    石油產量峰值就如同上圖中的產量峰值所示位置(上圖實際上是單井的產量規律,但是對整個油田也適用)。

    下面我們看看關於石油峰值理論都有哪些學者提出,見下表: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學者對全球原油峰值出現的時間預測並不相同,但都是集中在21世紀上半葉。不過截止到2019年全球的原油產量還在增長,這些學者的預測都出現了偏差。

    上圖是全球年產量與三個峰值預測曲線的關係。從圖中可以看出目前2005和2010年峰值預測明顯與實際產量不符(黃色曲線),而2020年的預測曲線尚待時間考驗。不過根據現在全球的產量動態,這個預測失敗的可能性同樣很大。

    石油峰值理論也有對的時候

    值得一提的是,並非所有關於石油峰值的預測都是錯誤的。學者Hubbert在歷史上曾預測美國的原油產量將在1965-1970年達到峰值。歷史證明他的預測是準確的,雖然持續時間不長(當時預測是基於常規油田)。

    美國第一次石油產量高峰確實在1970年,當時產量達到963萬桶/天,之後便一路下降,直到47年後的2017年美國的石油產量才重新回到這個值(得益於頁岩油的大規模開採)。

    為什麼石油峰值理論屢屢失效?

    石油峰值屢次失效,一方面是由於科技的進步,導致開採技術的不斷提高,使得以前難以開採的油藏變得可能。

    開採範圍的擴大,就導致每年都會有新儲量發現,更新被開採出來的那一部分。

    另一方面是科技的進步促使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使得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佔比不斷增加,變相導致對原油需求的減少,從而推遲了石油峰值的到來。

    最後是由於目前油藏的採收率(採出部分佔總儲量的比例)不斷提高,進而增加了原油產量。

    目前的石油儲量還可供我們使用多久?

    下面說一說目前原油還可供我們使用多長時間。首先宣告目前全球原油的證實儲量(可以經濟採出的儲量)還在繼續增長,而全球的原油需求量也在每年增加。這些都是動態資料,目前僅根據靜態資料做一個簡單的計算。

    根據EIA(美國能源署)統計,2017年全球石油證實儲量為16585億桶,目前全球原油消耗量約為1億桶/天。所以按照這個消耗速度,假如證實儲量不再增加的話,全球的石油還可用45年。當然這都是假設,隨著可再生能源佔比的不斷提高,這個數字還會增加。

    結語

    所以關於石油只能使用20年的說法,無論從那個方面說都是沒有根據,是根本不瞭解石油行業的信口雌黃的言論。

  • 18 # 宇宙探索

    人類認知總是有侷限性的,就好比二十年前人類對地球和太空的認知水平比現在肯定要差很多!人類的認知水平是不斷提升的,二十年前的中國甚至世界上的電腦普及率都不是很高,中國的網際網路才剛剛開始,如今呢?

    人類對地球的認知也是如此,專家們對地球是石油儲量的估計肯定是建立在已經發現的石儲量上,這種估計也會出現某種偏差,畢竟每個國家的實際情況不盡相同,公佈的資料也會有所偏差!

    專家根據當時實際的統計加上石油的消耗速度做出的預測,也沒什麼毛病!

    而新的石油儲量一直在不斷地被發現,拿中國來說,在新疆廣闊的土地上就發現了不少油田,其他國家也是類似的情況!雖然發現的油田越來越多,但人類消耗石油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同時,不管有多少油田還沒有被發現,可以肯定的是石油的總量肯定有一個上限,而石油又是不可再生能源,意味著總走一天石油會被人類用光!

    專家們說石油還能用幾十年,並不代表真的能用那麼多年,可能用的時間更長也可能更短,那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讓我們人類明白石油擁有一天會用完的,所以我們在發現新能源的同時更需要對現有傳統能源的合理利用,不能無節制地開發利用,這樣不但會出現能源危機,更是對大自然環境的一種破壞!

  • 19 # 艾伯史密斯

    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勘探、鑽井等技術的成熟。曾經那些未發現油田的地方人類又勘探出新油田,增加了地球上可開發利用的石油總量,例如現今全球探明的石油儲量約為1.8萬億桶,約為2500億噸,總量與二十年前相比已經翻番了。

    第二、人類現階段開採的石油,屬於開採技術難度不大,開採成本低廉,有經濟效益的石油,如果真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人類又沒有找到更好的能源來替代石油,那麼那些開採難度大,成本高的石油也會被開採。

    第三、技術的發展,降低了石油開發的成本,比如美國、加拿大的頁岩油,曾經因為高昂的成本而放棄開採,現在隨著裝置的更新換代,頁岩油的開採成本降低了40%以上,開採頁岩油也能夠有利可圖,頁岩油的開採大大增加了全球石油的可供應量。

    第四、能源結構的調整,石油被稱為工業血液,人類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石油,但是化石燃料汙染空氣卻是不爭的事實。而現在的太陽能、核能、風能、水電、氫能等清潔能源逐步受到各國的重視,所佔能源比重逐漸提高,石油消耗所佔份額有所減少,使石油使用年限增加。

    從全球的石油供應來看,石油近期發生短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從長期來看,石油資源的確面臨枯竭。

  • 20 # 六品石斛

    回:

    石油開發需要應用大量的新技術,有關部門有效地開發油氣田,就需要不斷地採用新技術。

    新技術的發展往往是從生產實踐中提出需要,又經多學科協同和綜合的過程,這個協同和綜合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新的思路,新的設計和新的產品,這些新的技術一旦走向成熟和工業化應用,將從根本上改變勘探開發的格局。

    油田開發近十年來的發展充分體現了這個過程,“地震技術”過去著重於查明構造形態,主要用於勘探,但當它緊密融合到地質、測井、油藏工程等多學科中就產生了三維開發地震新技術。

    “九五”以來發展起來的地震測井反演新技術已經成為一門完整的油藏描述新興的學科。

    四維地震在世界上也已經問世,四維地震就是在三維地震的基礎上加上時間的推延,推測油田開發過程中引起地下儲層速度場的變化。通過速度場的變化幫助我們追蹤、瞭解油田氣水運動的變化。這一創新也就成為油田開發的“時間推移地震檢測的新技術”,這項技術現在正從實驗向工業化應用轉變。

    成像測井油田開發測井技術也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很快的一項技術。人們總想鑽到地下把儲層“看個清楚”,開發人員發明了“井下電視”,現在搞成了“成像測井技術”,地下儲層的成層性,互相交錯的裂縫一目瞭然,對於認識複雜型別油氣藏是十分重要的。這項技術在國外已經成熟,但在中國還在發展之中。

    因為成像測井資訊量大,需要將大量的資訊從井下傳送到地面,成像的地面系統和井下儀器需要配套實現,陣列化、多頻譜的成像感測器的研製需要較高水平的製造技術和加工工藝。

    訊號不均勻需要大量的預處理,提高信噪比也還需要新的訊號分析和提取技術。 這些新技術一旦得到普遍地推廣和應用,開發地質家對地下的描述可真是如虎添翼,開發地震和開發測井是地質家的一對“火眼金睛”,現在又載上“顯微鏡”,把地下幾千米的儲層結構、構造等盡收眼底。

    20世紀90年代以來,層序地層學分析應用技術及隨機模擬技術取得了飛快的發展,層序地層學已經作為全球性的沉積理論,對盆地進行層序單元的劃分、對比,對地下沉積體系型別與分佈規律進行分析,對儲集體型別分佈與沉積體系關係的分析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當前,層序地層學的研究正不斷地從盆地和體系域規模向儲層規模的高精度層序地層方向發展,並利用計算機三維模擬技術建立空間三維層序格架,將層序地層模式與儲層反演結合,量化了儲層砂體在層序格架中的發育規律。

    這對於充分識別和定量估計未動用層和未充分動用層,尋找剩餘油,發現新的油氣藏型別,為一些複雜老油田增儲上產提供了方向。

    數學與地質學及數值模擬的結合從地質統計學發展到多種多樣的隨機模擬方法。過去已知兩點之間的數值往往都是機械的等分法,屬於比較簡易的克里金方法,現在卻可以根據沉積相的研究提出了相控條件下的指示克里金方法,還有許多如序貫高斯模擬、布林模擬、分形模擬等靈活的隨機模擬方法,這些方法促使我們有可能逼近於儲層非均質性的描述。

    從上面的例項中不難看出,創新是那麼容易,又是那麼艱難,當兩個不同的事物碰撞在一起,或者不同條件結合在一起,就會產生新的事物,新的發明和創造。我們的時代已步入自動化、電子化、資訊化、視覺化的時代。

    對於油田開發,如果能夠構築一個巨大的平臺,建立起巨集大的知識庫和技術庫,世界上各種型別油田開發的經驗及各種成熟有用的技術為人類所用,開發技術也必將發生質的飛躍。

    例如將航天工業的絕熱技術引進到火燒油層中來,井筒的絕熱難題將迎刃而解;

    例如我們將新研製出的永久溫度、壓力、流量等國外成熟的產品及敏感性很高的地震檢波器、井間檢測的電磁/聲波檢波器結合永久的感測器大量布進井下,隨時可以對油藏進行動態監測,並對這些大量資訊傳送到中央平臺,通過計算機處理,以三維視覺化的形式實時顯示在我們面前。

    通過計算機能夠自動給我們提供最優的開發方案和調整方案,下達指令,調整各自的工作制度,這樣,一個“數字化油田”的技術將從此誕生。

    假如我們將煉廠的煉油技術“搬到”儲層中得以實現,那麼我們採出的油就不再是原油,而是汽油、煤油、柴油等,原油中的重質油產生裂變分解,那時候,原油的採收率將不再是20%~50%,而是80%~90%。

    這些設想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也逐漸會變成現實。

    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不斷的發現、勘探、開採新油田,石油百年不是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院的解析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