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師明禮

    這個說法不符合歷史事實。

    胤祥有9子4女,考察這些子女的一生,說不上結局悲慘。

    (1)九個兒子。

    弘曉:世襲鐵帽子王,愛好文學,己卯本紅樓夢有可能是弘曉王府的抄本。弘曉壽55歲,有9個兒子,其中第四子又生9個兒子,算得上是多子多孫,弘曉一生也沒有遭到大的政治衝擊。

    弘昌:為人愚鈍,胤祥親自參奏雍正,將他圈養,因參與弘晳逆案,被乾隆革職,死後沒有賜諡。弘昌壽66歲,有5個兒子。這也說不上悲慘,壽命挺長,兒子挺多,參與謀反也沒有被殺頭,對比歷史上的類似的皇族,他這算是好的了。

    弘皎:因參與弘晳逆案,遭到乾隆打壓,從此不問政事,壽52歲。

    夭折或者未成年死去的:有6個,這些說不上悲慘,參照歷代皇族甚至皇帝的兒子們,早死的太常見了。

    (2)四個女兒。

    長女:壽74歲。

    二女四女:嫁人後死,一個18歲,一個20歲。

    四女:早夭。

    所以,胤祥的13個子女裡,夭折的有5個,不滿20死去的有4個,成年的有3子1女,壽命均在50以上,在當時算是長壽了。他的3個兒子,一個世襲鐵帽子王,另外兩個參與謀逆案,也沒有被殺,平安活到死,有些令人嘆息,但是總的來看,他的這些子女的命運遠遠說不上“悲慘”。

  • 2 # 曉史才能明事

    凡朕加於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得任意稍減。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有了胤祥這顆大樹的庇佑,他的子女們應該是高枕無憂、一路高升才對,事實真是這樣嗎?

    長子弘昌

    後來胤祥害怕他惹事給家裡找麻煩,就把他圈禁在家裡,直到胤祥去世雍正才做主把他放了出來。

    弘昌死在乾隆三十六年,享年六十六歲。

    四子弘皎

    弘皎 為胤祥嫡福晉所生,三子弘暾早逝後他就是事實上的嫡長子,在雍正八年被封為“郡王”。

    他死在乾隆二十九年,享年五十二歲。

    弘曉承襲了“怡親王”的爵位,成為了下一代“鐵帽子王”。在乾隆年間也深受重用,曾管理藩院事務,任正白旗漢軍都統等要職。

    最後死於乾隆四十三年,享年五十七歲。

    至於其他的兒女大多早夭(除活了74歲的長女外),不過這也算不上是下場悲慘吧,要知道乾隆皇帝後代的夭折率也不低!

    綜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句話真沒說錯,老十三胤祥的後代果真從他身上得益不少,過得都不算差(除了那個自己找死的弘昌)。

    參考史料:《清史稿》

  • 3 # 文史不假

          愛新覺羅·胤祥(1686年4月——1730年5月),聖祖康熙的第十三個兒子,被人稱為“拼命十三郎”,生母是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胤祥與胤禛的關係最為親密,儘管他倆不是一母所生,但自小就兄弟情深,雍正待他也非比尋常。在“九子奪嫡”的關鍵時刻,胤祥一如既往的支援四哥胤禛,是胤禛最為倚重的力量,從來不曾動搖過,猶豫過。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老四胤禛終於繼位,成為了大清帝國的新掌門人。胤祥即刻就被封為和碩怡親王,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要的政務和軍務,幫助雍正迅速穩定局面。

           在滿族八旗中,胤祥的地位是非常尊貴的。可以說,很多人都是他帶出來的士兵。因此,雍正即位時,胤祥相當於掌握了清朝的軍事力量,這是穩定的根基和保障。

          因為胤祥對雍正王朝無可代替的巨大作用,遂得雍正皇帝世襲罔替的許可,成為了鐵帽子王,大清建國以來的第九位鐵帽子王,非常難得,非常高貴。

           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去世,時年僅45歲。雍正悲痛異常,著其配享太廟,上諡號為“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諡前。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點需要重點講講。

          在封建時代,為了避皇帝的名諱,皇帝登基後,兄弟們都會改名以避名諱,胤禛的兄弟們都是“胤”字輩的,在他登基後,全部改為“允”字輩。老十三允祥去世後,雍正特意准許改回“胤祥”安葬,成為大清臣子中不避皇帝名諱的唯一事例,可見,雍正對他的寵信和情意。

          胤祥總共有九個兒子,有四個兒子都在幼年早逝,還有兩個兒子分別在雍正六年和雍正七年死掉。所以,等到胤祥去世以後,他只有第一個兒子弘昌,第四個兒子弘晈和第七個兒子弘曉還在世。

            然而,剩下的這幾個兒子,在胤祥去世後,雍正給予了關照。可雍正去世後,乾隆繼位,過的卻並不如意,遭到了乾隆的排擠和打壓。

          不過,也不能完全怪乾隆,而是他們幾個非要和乾隆對著幹。到底幹啥了?胤祥留下的幾個兒子,幫助康熙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弘皙去謀反,這就玩得過啦!所以,乾隆知道以後,也沒有手下留情,畢竟這是任何帝王都不能原諒的。

           弘皙謀逆案發後,胤祥的長子弘昌就被乾隆革去了貝勒的爵位,逝於乾隆三十六年,終年66歲。他是被捲入弘晳案件的四位同輩參與者中,惟一一位身後未得賜諡者,看來乾隆對他怨恨最深,到死也不原諒。

            胤祥的第七子弘曉,是雍正親封的怡親王,承襲了胤祥的爵位。雍正在胤祥死後下旨:

    “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凡朕加於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得任意稍減。”

    弘曉遂承襲怡親王,有雍正的扶持在前,加上弘曉為人低調,並沒有捲入乾隆時期的謀逆案。加上弘曉繼承了他父親的藝術才能,書畫精通,醉心於藝術,乾隆也對他比較放心。

         而弘晈是怡親王胤祥的第四子,生母是嫡福晉兆佳氏,在胤祥去世不久,他就被雍正封為寧郡王。當弘皙逆案發生後,乾隆本想將弘晈革除王爵,但“此王爵,系皇考特旨,令其永遠承襲”,故從寬保留郡王爵位。弘晈,死於乾隆二十九年,終年52歲,賜諡良。

           胤祥的女兒有四個,第一個被封為郡主,嫁精奇哩氏薩克慎,在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初五日去世,享年74歲,是胤祥最長命的女兒。

             第二個女兒也被封郡主,,嫁伊爾根覺羅氏福僧格,但在雍正四年時就死了,僅20歲,還在胤祥在世時。

          第三個女兒更不必說了,2歲的時候就夭折了,她死的時候還是康熙五十年。

           第四個女兒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也就是電視劇中承歡格格的原型,曾經被雍正皇帝親自撫養,被封為和碩和惠公主,下嫁喀爾喀博爾濟錦氏多爾濟塞布騰。她在雍正九年的時候就去世了,死的時候年僅18歲,比她的父親胤祥僅僅晚了一年。

            所以,老十三胤祥兒子共九個,女兒共四個。可惜兒子死在他前面的就有六個,女兒死在他前面的就有兩個。

  • 4 # 宋安之

    十三阿哥胤祥在康熙末年大力支援當時的冷門人選四阿哥胤禛,又在其繼位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人臣典範當然得以善終。還換來一個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胤祥選擇的路對了,所以生前極具榮耀,死後追封不斷。

    胤祥的子嗣就是不那麼明智了,他有九個兒子,成年活下來的有三個,其中兩個還在乾隆朝支援廢太子之子弘暫意圖謀逆,備受打壓,連帶著第二代怡親王弘曉也被牽連。

    胤祥子嗣就存活下來就三分之一,還因為選擇立場問題而備受打壓,當然也不能說結局大多悲慘。

    第一子弘昌,弘暫逆案後,被乾隆帝革去貝勒爵位,死後未被賜諡,可見懲罰之重。

    第四子弘晈,弘皙逆案後,乾隆帝本想革退其寧郡王王爵,但考慮到這個王爵是雍正帝特旨封的,才沒有革除。從此弘晈成為閒散王爺,鬱郁不得志,死後被賜諡良。

    第七子弘曉是雍正帝親封的第二代怡親王。胤祥死了以後,雍正帝將其怡親王王爵升級為世襲罔替。弘曉為人低調,並沒有捲入弘暫逆案,但畢竟兩個親兄弟牽扯在其中,所以還是受到些許波及,但乾隆帝也沒有刻意為難他,整體來說還不錯。

    再說說弘暫逆案。

  • 5 # 長久緘默如雲漂泊

    蘇東坡言“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可謂解釋了權謀下最天真、最爛漫的成長之路,胤祥在權力中心的漩渦中替四哥擋下了不少,雖然榮膺鐵帽子王,但是就僅在宗人府中的十年就使得十三爺餘生後怕,豈能把自己的孩子再往這裡推呢?那為什麼十三爺的子嗣大都結局悲慘呢?

    1、壽夭。無災無難到公卿,首先是身體上無災無難,這是先提條件,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可是可能是受十三爺的影響,所以身體都比較弱,一開始被定為世子的三兒子還有五兒子八兒子都是英年早逝,還有他的女兒,雖然很風光,但是也早早的去世,

    2、參與政治沒選對陣營。各位看過我寫過的“北京平西王府”的內容的知道,有一個弘皙就是太子胤礽的兒子,曾經在乾隆朝被指謀反並按著謀反處理了,而十三爺的四兒子就是參與了這個陣營,無情最是帝王家,即是鐵帽子王也救不了這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麥幾點開花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