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記錄歷史人生

    性格:勇敢無畏,極有主見;果斷,雷厲風行;善於聽取建議;有領導風範;執行力強。(詳見:百度百科—愛新覺羅·胤禵)十四阿哥允禵,原名胤禵,雍正即位後改名為允禵。從小聰明過人,才能出眾,胤禟曾語:“十四阿哥聰明絕頂,才德雙全,我兄弟皆不如也”,胤禎為康熙所厚愛,從少年時代起,就頻繁地扈從其父出巡,日常生活中,也往往被給予一些特殊優待。 比如說部分皇子蒙皇父恩准,享有支取官物的符權,由大內供給其一家的食用物品。這種做法通常是以一年為限,期滿後由皇父決定是否沿續,而沿續時間愈長,愈能體現出皇父的厚愛,玄燁諸子中享此殊遇者不只一人,但時間最長的則是胤禎。自康熙五十四年至六十一年,整整七年,康熙始終特批十四阿哥一家支領宮物,如果康熙不是猝然離世,胤禎的這一待遇還會沿續下去。胤禎個性爽直,重情重義,他從小和才華橫溢,為人謙和的皇八子胤禩情投意合,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當康熙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圖謀害胤礽時,胤禎挺身而出,跪奏曰:“八阿哥無此心,臣等願保之!”一時間,康熙十分憤怒,“出所佩刀欲誅胤禎,皇五子胤祺跪抱勸止,諸皇子叩首懇求,上怒稍解,命諸皇子撻胤禎,胤禎被打二十大板,行步艱難。但是,這件事情後來反而還令康熙感覺到他對兄弟的有情有義,並對胤禎心直口快,表裡如一的品質,有了進一步認識,因此之後更加寵愛他。胤禎西征之後,康熙不僅賞賜給他10萬兩銀子, 還將他的幾個兒子時常帶在身邊, 並多加賞賜, 胤禎雖然爵位只是貝子, 但他幾個兒子結婚和幾個親王哥哥長子一個規格 , 此外,康熙更是對胤禎賞賜頻繁,兄弟中無人能比.康熙五十七年作為西征統帥領兵出征,為平定準葛爾叛亂和保衛西藏和平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雍正統治地位的日漸穩固,雍正對允禵也愈來愈嚴酷。雍正三年(1725年)十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337373561二月,雍正展開了對當年參與儲位爭奪的兄弟的徹底打擊,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貝子。雍正四年初,雍正革去允禵固山貝子,諭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十三年(1735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釋放允禵和允䄉。乾隆二年(1737年),允禵被封為奉恩輔國公,十二年(1748年)封多羅貝勒,十三年(1749年)晉為多羅恂郡王,並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不過,這時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為。乾隆二十年卒。他死後,乾隆賞治喪銀一萬兩,賜諡“勤”。

  • 2 # 女生一號

    感謝邀請,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愛新覺羅胤禵是康熙的第十四子,是一個特別會打仗的人,他的軍事能力很強。康熙57年(1718年)春,準噶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出兵進攻,西藏拉藏汗請求清朝政府發兵救援。 10月胤禵被派討伐準葛爾,封大將軍王,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胤禵在到達青海西寧後,面對複雜的邊疆形式,極力協調各種矛盾,穩住軍心民心,團結各個少數民族,在其的統一指揮下,由策旺阿拉布坦所策動的西藏叛亂徹底平定,胤禵也因此威名遠震,康熙諭令立碑紀念,他為保護西藏,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胤禵雖然與雍正是一母所生,但情感上與雍正比較疏遠,他心高氣傲,孤僻但又重情義,在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中和八王爺胤禩走的很近,成為八爺死黨,為此雍正登基後,立刻派胤禵,即十四自己的親弟弟遠守皇陵(實為幽禁)三年後又改為圈禁,直到乾隆帝即位,才被放出。

  • 3 # 西江夜行

    康熙皇十四子胤禵是一個會打仗的人,曾經因為軍功被康熙親封為“大將軍王”。

    允禵這個人心高氣傲,性格孤僻,但是又重情義。雖然與雍正是同母生,但是情感上與雍正比較疏遠。他在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中和八哥胤禩走得很近,也是八爺黨重要的一員,參與了九子奪嫡的活動。

    軍事表現

    允禵雖然參與了九子奪嫡,更因為其個人性格孤傲原因受到雍正圈禁。但是允禵是非常有才華,尤其軍事能力比較突出。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春,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出兵進攻西藏,拉藏汗請求清朝中央發兵救援。十月,胤禵被朝廷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統率大軍進駐青海,討伐策妄阿拉布坦,允禵封大將軍王,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胤禵在到達青海西寧後,面對錯綜複雜的邊疆形勢,他極力協調各種矛盾,努力穩住軍心民心。團結籠絡達賴喇嘛等各少數民族。在允禵的統一指揮下,由策旺阿拉布坦所策動的西藏叛亂徹底平定,胤禵也因此威名遠震,康熙諭令立碑紀念。從歷史功績來說,允禵為保衛西藏,捍衛國家領土主權作出了重要貢獻。

    問題結論

    綜上所述,胤禵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康熙皇帝是一代明君,他如此的厚愛欣賞允禵,那確實因為允禵是一個才能出眾的人,是一個能堪大任的人,否則康熙不會這樣厚愛有加。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允禵的撫遠大將軍是康熙親封的,並且還親賜大將軍王,其才能和品性是受到康熙認可的,這些與歷史現實是相符的。

  • 4 # 歷史的情商

    《雍正王朝》裡最精彩的部分是九子奪嫡,而十四皇子允禵一直是繼承嫡位的黑馬。二月河《雍正王朝》的小說裡到最後,康熙實際上是在四皇子和十四皇子之間猶豫,本人覺得康熙心裡是偏向十四皇子的,只不過布衣宰相方苞(電視劇裡沒有出現)當時諫言:“看皇孫,一個好皇孫可保大清三世繁榮。”,康熙當時想到了弘曆,所以選擇了老四。

    回到問題上,十四皇子在《雍正王朝》中最大的亮點是被封為大將軍王,統帥大軍平定西北叛亂。劇中清朝首先派了傳爾丹去剿叛,結果被八爺黨設計,兵部不及時供應武器錢糧導致兵敗,這點和正史有出入。

    康熙五十七年,聖祖命皇十四子固山貝子允禵為撫遠大將軍,四川巡撫年羹堯為四川總督,這是正史裡的記載,我不知道有沒有大將軍王這個稱號,沒在正史裡找到。其他的基本相符。那麼老十四的打仗能力如何呢?

  • 5 # 北大賢學長

    謝邀!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咱們比較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這兩位“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優秀將領。

    《雍正王朝》可以說是近些年來少有的歷史良心劇,劇情更是環環相扣,處處陷阱,每個劇中人都是高手,要是你不仔細品賞,估計都很難發現其中的奧妙之處,而這正是令我們觀眾大呼過癮的地方。

      就帶兵這一情節,《雍正王朝》電視劇和真實歷史有很大出入。在電視劇中,兩位阿哥都是“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優秀將領,然而當我們看看真實歷史,可以說他們其實誰都不優秀,才有了後來年大將軍的優秀的尷尬。

      首先,在真實歷史上,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都有從小習武的經歷,也都能夠指揮作戰,但是真正帶領幾十萬大軍馳騁疆場,和敵人真刀真槍的幹,在某場戰役中名垂青史的案例,基本沒有。

      當胤禵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工作以後,指揮平逆將軍延信由青海、定西將軍葛爾弼由川滇進軍西北,大約在8-9月開始徹底平叛。康熙六十年,1721年,胤禵追擊匪首,但是後來糧草不濟,康熙準備和平解決,於是也就不了了之。

      在電視劇中,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都說自己在西北帶過兵,這個帶兵,中間文章就很大了,古北口練個兵也可以叫帶兵,豐臺檢閱也可以叫帶兵,但是真正要說帶兵作戰,凸顯軍事才華的,不是這二位皇子,名將大有人在,就康熙晚年而言,最有名的是嶽鍾琪,年羹堯。

      康熙朝,因為一直有戰事,八旗軍隊的戰鬥力還是不錯的,雖然也快速腐朽,但是也沒有像後來那麼腐朽。但是論打仗作戰,真正有本事,能夠凸顯軍事才華的人,一定是像嶽和年這樣一點點戰功積累起來,血裡火裡,刀口上滾出來的。

  • 6 # 陸高雄

    感謝邀請。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康熙第十四子原名胤禎,雍正即位後為避諱(與雍正名“禛”同音)改為胤禵。胤禵的功績主要是康熙五十七年為撫遠大將軍統兵西征平定西藏判亂,為保障西藏的和平作出了一定貢獻,後被康熙親封為大將軍王。胤禵雖與雍正一母同胞,卻投八爺胤禩,成為八爺死黨。康熙第八子胤禩城府極深,當時有很多朝臣及地方大員依附於他,皆稱胤禩為八賢王。胤禩素有繼大位之志,暗中也做了不少手腳,表面與四爺胤禛和和氣氣,暗下卻處處為難作對。為此雍正帝登基後立刻派十四皇子,即自己親弟胤禵遠守皇陵(實際為幽禁),三年後改為圈禁(更嚴厲的懲罰),直到雍正帝死,弘曆(乾隆)即位,才被放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大名著改編的電視劇,你認為哪一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