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錢錢他爹

    雍正在位13年,活了57歲。乾隆在位60年,活到了89歲。如果兩人互換壽命意味著雍正的執政時間將拉長,乾隆則將縮短。

    雍正在位十三年,每天工作將近二十個小時,留下的硃批就達一千多萬字。他剛剛即位的時候國庫的存銀不足七百萬兩,到他駕崩時,國庫存銀超過五千萬兩。

    再說說乾隆,乾隆早期還算是勵精圖治,在雍正的基礎上把清朝推向了一個鼎盛時期。乾隆39年,國庫的存銀達7390萬兩。他利用一系列戰爭,統一了邊疆,鞏固了統治。當然了,有些戰爭是沒有必要的,為了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

    但是無論是兩個皇帝換不換壽命,都不能否定封建帝制的落後。雍正也好,乾隆也罷,封建統治者目光都比較狹隘。他們都會用“文字獄”“八股文”禁錮讀書人的思想,用“重農抑商”的政策限制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

    總之,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就算是千古一帝在世都還不變不了什麼。即使再給雍正多長的壽命,僅憑他一己之力也是無法阻擋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的。

  • 2 # 牧守一隅

    雍正皇帝生於1678年卒於1735年,享年57歲,在位13年。乾隆皇帝生於1711年,卒於1799年,在位63年多,享年89歲。

    如果雍正和乾隆互換壽命,也就是說雍正多活32年,算下來也就是雍正執政45年。那這期間又會發生多少改變大清王朝的事情呢?這就要說一下雍正皇帝上位之後的一系列舉措了。

    其次說一下密摺制度。明朝有錦衣衛監察天下,清朝在康熙帝晚年的時候就弄了一個密摺制度。這個制度說白了就是打小報告,但和一般的打小報告又有點不同,沒有一定地位還沒有這個權利。在清朝只有四品以上的地方官和中央官員才有這個資格。

    想象一下,整個朝堂之上,但凡有點權利的官員都可以打小報告。哪裡還有官員敢勾結謀逆?說不定計劃還沒開始,皇帝就已經知道你要幹什麼了。

    最後還要要說一下雍正皇帝的思想。雍正王朝的時候,國外各種科學知識已經相當完善了,人家用科學制造了槍炮等利器,已經開始瓜分大海上的利益了,而雍正皇帝這個時候還將程朱理學視作治國之策。實行閉關鎖國,還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

    說完了雍正皇帝就說一下乾隆皇帝,若是他們的壽命互換的話,說不定乾隆一輩子都只是一個親王。當雍正皇帝昇天之後,大臣拿出詔書來一看,發現皇太子是乾隆,剛宣讀完聖旨,乾隆就追隨雍正而去了,畢竟他已經57歲了。

  • 3 # 白露九

    一、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大家對於雍正的評價都是13年勵精圖治,通過自身的努力,糾正了清朝康熙末年的怠政和亂政,並且為乾隆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大家也同時忽略掉了,雍正本身也有非常明確的短板,像他個人性格比較孤傲,這一點註定他的執政經歷不會像乾隆和康熙那樣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同時它對於軍事感悟力也是相當的薄弱,在雍正一朝所經的最大戰爭,無非啟用年羹堯打的青海一戰。而實際上康熙和乾隆朝兩者歷經121年戰爭無數,尤其是大戰、惡戰更多,如果這件事情放到雍正來處理,可能會相當的糟糕。因此上個人覺得雍正這樣的性格如果執政時間過長,對於清朝維持龐大的國家機構統治來講並不一定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是在處理國家中後期發展面臨的常見問題,譬如人口增長,官僚機構臃腫,土地兼併過快,外患頻增,在這樣的複雜情況下,雍正的處理能力很大程度上要弱於乾隆,更加弱於康熙。

  • 4 # 歷史時間軸

    地球離了誰都轉嗎?雍正和乾隆互換執政期的話,中國一定會大不一樣!雍正未必有顛覆性的改革,但是他是想改革的,中國歷史的車輪向前進,可能走的慢,但是方向是向前進,乾隆的時候,歷史的車輪還是再轉,但是開的歷史倒車。

    乾隆對中國歷史走向影響太大了!

    想想我們普通老百姓,我們每個人能夠來到這個世界,機率比中彩票還要小n倍,父母的一念之轉,和誰結婚?什麼時候懷孕?懷孕了要不要生下來?父母的任何一個決定改變,他們的兒女都不是我們,更何況幾千萬的精子還得比賽!

    小人物尚且如此,歷史人物對歷史程序的影響就更巨大了!

    雍正是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最重要的是,也是一個改革家,改革就是勇於推翻舊事物,建立新秩序,也就是不默守陳規,而是勇於創新!

    雍正王朝時期,中國在世界大勢中,並不算落後,而且官方和民間都和西方有不同程度的開往,雍正甚至戴著西方金黃色的假髮讓宮廷裡的外國畫師畫像,對西方感興趣,這個竅一開,一般來說擋都擋不住,帝王意志就是帝國意志,帝國意志就是全民意志,那時候開啟窗戶關上窗紗,讓西方先進的東西進來,腐朽的東西擋在外面,不是沒可能,這樣一來,以雍正皇帝的超級執行力,在加上超級長的執政期,國家不會落後於西方,皇權之下的執行力和西方所謂自由民主思想的碰撞,我覺得皇權更勝一籌。

    不要說古代人思想陳舊、僵化,都是老古董,抱著老祖宗的東西不肯撒手,在這一點上我是看好雍正皇帝的。

    地球離了誰都轉?事實上清朝離了雍正皇帝,換成了乾隆,確實不怎麼轉了,或者向後轉,特別是乾隆中後期,超級大中國在世界大勢所趨面前,成了“夜郎國”,乾隆皇帝晚年因為不向他下跪,拒絕英國使臣馬戈爾尼,也拒絕了英國甚至西方崛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拒絕了西方先進的文化和技術,是多麼的愚蠢。

    當然,我們不能想當然的說雍正皇帝比乾隆皇帝開放,對西方文明理解的深刻而全面,雍正皇帝就會敞開心扉開啟過門擁抱西方文明,至少不會把門關的那麼緊,就像現在的創業者,他們的嗅覺是超級靈敏的,利益面前是很大膽的,但是富二代就不一樣了,一般會有兩個極端,要不邁不開腿遵循守舊,躺在金山銀山上快活,要不步子邁的太大扯了蛋破了產,不幸的是,乾隆就是前者!

    至於說雍正和乾隆互換,清朝會有什麼變化,假設的問題永遠沒有答案,我們只能以雍正勤勉而勇於改革的短暫一生,寄美好希望於他,至於會不會像歷史上很多帝王一樣,早年勵精圖治,晚年老年痴呆,陷入“老糊塗”的陷井,我們不得而知,中國還有句俗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乾隆固步自封60多年,等於落後一百多年,痛哉惜哉!

  • 5 # 愛妮品歷史

    如果雍正和乾隆統治的時間互換,清朝最終還會滅亡,但是有可能會晚一些。

    首先,清朝在乾隆的時期走向了極盛,但是後期逐步的開始衰敗了。這個時候,其實清朝就缺乏像雍正這樣的人來整頓一下官場,如果這個時候雍正才剛剛登基,那麼,雍正一定會對貪官汙吏痛加整頓,而7a64e78988e69d8331333433623832且會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加上雍正的時代還開放海禁,讓沿海的百姓可以自由出海捕魚,貿易等等,大清朝一定會重新恢復繁榮昌盛,而且嘉慶也不會接一個爛攤子,國庫也不會空虛。

    因為制度上的落後,所以,雍正和乾隆互換統治時間會讓大清晚滅亡很多年,但是大清最終也一定會滅亡的。

  • 6 # 天晴愛睡覺

    題主這麼問分明是懷疑乾隆的敗家能力

    就算雍正能當64年皇帝積蓄家財

    就算乾隆只當12年皇帝,一樣給你敗個精光

    總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

  • 7 # 陽陽學歷史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雍正和乾隆兩個人都是個性特點很明顯的皇帝,但總的來說兩人都算的上歷史上的明君,如果互換壽命,我認為對歷史影響也不會很大。

    當然以上都是在假設的基礎上,事實上,如果雍正能執政那麼長時間,那麼在他晚年的時候,最大的可能是改變之前的執政思路,逐漸放寬,為乾隆執政打下基礎。那樣的話,可能對歷史的改變就會更小。事實上我認為,誰當皇帝,當的時間長短,對歷史改變都不會很大,因為皇帝的執政思路是會隨著當時的社會形勢發生變化的,也是身不由己的。

  • 8 # 翁一水

    這是假設性問題,所以也只能有假設性答案。

    雍正勤政,可以說是康熙和乾隆之間,過渡、且把清朝的地基穩定、穩固下來,製造了能夠發展到繁榮昌盛的條件和因素。康熙後期,清朝有很多問題,雍正一手把問題解決,勵精圖治,然後打好基礎,為乾隆鋪墊好較容易走向更強大的路,盡力掃清一些障礙(根椐能力和局勢),這才有了後面的乾隆時期的所謂鼎盛。

    但歷史規律就是這樣,盛極而衰。乾隆後期開始,自號“十全老人”,自我膨脹到了極點,開始閉關自守鎖國。有人認為,正是因為這樣,清朝錯過了與世界的接觸交流,走向世界的機會。這是清朝由盛轉衰的開始,轉折點。

    自然規律(可以稱“天道”)就是如此,假若盛極而衰,即使雍正能力超群,也未必能撥亂反正。當然,雍正比乾隆更為理智和冷靜,預見性可能更強,可能會比乾隆處理得更好。

    這只是假設了。

    以上是個人粗淺看法。

  • 9 # 黑白左右趣味歷史

    這個很難說,畢竟年齡大了,會犯什麼錯都不好說,歷史就是歷史,人就是人,是人都可能犯錯,但是不管兩人壽命怎麼換,清朝之後也不會走向西方世界發展的道路,這個是可以遇見的。

  • 10 # 90後廈漂元帥

    首先我們來看看雍正和乾隆的壽命,雍正56歲駕崩,乾隆89歲駕崩,雍正比乾隆大32歲。如果互換過來,那時候就不是清朝會發生什麼了,歷史都會改寫。發生什麼大家都無法預料。你想一想,雍正活到八十九歲,那乾隆就是在雍正在位的時候去世了,雍正一聲忙於政務勤勤懇懇,清朝肯定會到一個鼎盛的繁榮發展期。到89歲駕崩後新皇帝登基就不知道新皇帝會怎麼樣去管理操作,也許新皇帝會一樣勤勤懇懇將清朝推向更鼎盛的局面,也許會比乾隆在位後的更加奢侈,也許因為沒有閉關鎖國經濟軍事方面都更上一層樓,也許新皇帝天天淫亂後宮導致清朝覆滅加快腳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域Murano古國是怎麼消失在歷史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