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啟航TT

    崇禎生前並沒有修建陵墓,在崇禎停靈東華門幾天中,明朝的官員都不敢去看,只有襄城伯李國楨冒死去哭祭,李自成要李國楨投降,李國楨說要他投降可以,不過要答應他三件事,一是不得發掘明朝帝王陵寢,二是以天子之禮葬崇禎皇帝,三是不能加害太子及二王。

    李自成一一答應,不過崇禎沒有為自己預建帝陵,於是李自成只好決定將崇禎和周皇后葬入田貴妃墓中,田貴妃是崇禎的寵妃,1642年過世,1644年葬入墳園,墓園位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不過李自成雖然下令埋葬崇禎,卻沒有撥給經費,當時昌平州是“鈔庫如洗”,時任署昌平州吏目趙一桂在請示順天府後,向民間募捐,先後有十人募捐,好不容易湊了“三百四十千錢”,然後“督工四晝夜”,到農曆四月初四,崇禎和周皇后入葬田貴妃墓中,崇禎、周皇后、田貴妃三人的合葬墓也就是明十三陵中的思陵。

  • 2 # 這個歷史很正

    這明朝也著實可悲,皇帝死後只有一個人趕去祭拜,而後的官員大多是軟骨仔,先是舔李自成,李自成被趕跑後就接著舔滿清,後來人家不稀罕還專門編了一本貳臣傳來幫這些人名傳千古。

  • 3 # 仙逍遙

    崇禎皇帝上位之後的局面,內有魏忠賢把持朝政,外有清軍雄踞關外,可以說腹背受敵,崇禎皇帝在這樣的情況下,撐起了大明。

    儘管崇禎皇帝並沒有支撐多久,李自成率領大軍,攻破了北京城,讓人佩服的是,崇禎皇帝並沒有忘記朱棣留下的遺訓:

    當李自成找到崇禎時,崇禎已經被吊了一天一夜,只見崇禎披頭散髮,腰中有一遺詔:

    崇禎一生簡樸,是個好皇帝,誰能想到他死後,卻連個像樣的墓穴都沒有,明朝的失敗,在於朝臣,而不在天子。

    直到清軍打下京城,順治皇帝為了收買人心才鄭重其事的修建了崇禎皇帝陵墓,這個悲慘的皇帝才有了一個像樣的安身之所。

  • 4 # 明清筆記

    是李自成大順政權給收的屍

    首先,崇禎皇帝是自殺的,因為他被李自成,圍困最後崇禎皇帝沒有辦法自縊而亡。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皇帝是非常有尊嚴的,哪怕是一個自殺的皇帝,所以李自成的軍隊在圍困,她發現她自縊之後,不管怎麼樣?還是會給予相應的尊重,所以第一個給崇禎皇帝收拾的便是李自成。

    然後李自成的軍隊便把崇禎的屍體放入到了失靈中。這四零就是田貴妃的墓中。至於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地球的樣子,其實是後面清朝皇帝為了籠絡人心,才在原來的基礎上做了改造,因為善待前朝的皇帝最能深入人心。

    所以大家可以理解為崇禎皇帝,最後就是由他的敵人李自成政權給他收屍的,這真的是悲慘的一件事情。

    你在古代皇帝真的是一個高危職業,但是即使高危也是高福利的一個職業,基本上只要好好經營,就不會落到像崇禎一樣的下場,對吧?

  • 5 # 冰哥聊史論古今

    在公元1644年的時候,大明江山經歷了將近300人的時光,終於來到了他的末日。當時李闖王率領農民軍包圍了北京城,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最後也是束手無策。當時崇禎皇帝甚至希望諸大臣和皇親國戚們捐款守城,可惜遭到了眾人的一致抵制,最後走投無路在眉山自盡。

  • 6 # 歷史的無盡之森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我也是一名歷史領域創作者,從事相關歷史領域相關工作也有10多年了,對於各朝代歷史還是比較瞭解的,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在這裡發表一點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歡迎大家一起討論,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順治元年即1644年5月,據《清世祖實錄》中記載,清廷入關後,下令重新改葬崇禎帝的墓地,並營建思陵建築。1644年11月,開始動工,於1645年9月, 思陵改葬等工作終於完成。

    到乾隆年間,思陵修繕過兩次,建築規制上也發生了變化,順治、康熙年間,很多知識分子,不稱思陵為思陵而稱之為“攢宮”。 宋南渡後,很多人稱古時帝、後塋冢為“攢宮”。

    最後祝大家:

    心想事成!天天開心!事業有成!

  • 7 # 歷史守望者

    李自成攻入皇宮後只找到已經身亡的周皇后,一時間沒有發現崇禎皇帝的蹤跡,於是下令重賞尋找崇禎皇帝的下落。經過一天的尋找,終於在景山上發現已經自縊身亡的朱由檢。為了穩住人心,李自成並沒有將崇禎皇帝分屍,而是將崇禎皇帝和周皇后安置於棺內,然後還搭建了臨時的靈棚,以供明朝臣民弔唁。

    下葬崇禎帝雖然是李自成的命令,但真正實施的是明朝的官員。李自成將崇禎帝的下葬事宜交由昌平州的官吏負責,而當時昌平州財政困難,拿不出銀兩置辦崇禎帝的葬禮。後來還是昌平州的官吏趙一桂組織募捐得到了230餘兩銀子用來作為崇禎帝的葬禮費用,可想而知這點銀子肯定是沒辦法做到以天子葬禮安葬崇禎帝的。

  • 8 # 畫素說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明朝末年,在天災人禍的壓迫下,大明王朝已如西山落日。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打的如火如荼,關外的滿人又是咄咄逼人。

    後,李自成處於籠絡人心的目的,找了一口上好的棺材重新為崇禎皇帝收斂,並按照大明的祖制整理崇禎皇帝的穿戴。準備以天子禮為崇禎下葬,到頭來卻發現崇禎生前沒有為自己修過陵寢。

    等到清軍入關,在原明朝司禮監曹化淳一再上書下,清廷為了安定中原也為了收攏明朝遺民的心,下令營造崇禎陵寢,並命名為思陵。但工程遲遲不能開工。其中順治帝捐銀1500兩是,吳三桂捐1000兩,加上內外官員總計三四千兩白銀,直到這一刻崇禎皇帝才算真正有了陵寢。

  • 9 # 佳寧說歷史

    但是他卻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他是太過於急於求成了,這也不能怪他,山海關以外有滿清軍隊虎視眈眈,山海關以內有李自成張牙舞爪,內憂外患讓崇禎皇帝苦不堪言,再加上大旱,蝗蟲災,老鼠災,瘟疫,百姓的日子已經過不下去了,天災人禍似乎連老天爺也不讓這個少年有好日子過。

    李自成對這些字不屑一顧,他厚葬了崇禎皇帝,讓他成為了明十三陵的一員,真是成也,李自成敗也李自成,這結局很讓人驚訝,崇禎皇帝做夢也不想不到,最後是自己的仇人埋葬了自己,讓他入土為安。

  • 10 # 蕭郎讀天下

    公元1627年,年僅16歲的朱由檢即位。他和大部分皇帝一樣,懷有美好的夢想,希望做出一番大事業。上位之初,勤政廉政,大力清除閹黨。

    然而,他生不逢時,剛上位不久,北方便大旱,接連好幾年,顆粒無收,後又因旱災引發了瘟疫。與此同時,內地起義不斷,北方的皇太極也不斷侵擾明朝領地。

    崇禎帝是上吊而亡,在他死後,明朝也隨之滅亡。李自成進入北京城,下令禮葬崇禎帝,並將他和周皇后合葬在田貴妃的陵墓。田貴妃早在1942年的時候就病逝了,既然崇禎帝和周皇后要葬在她的陵墓中,所以她的陵墓也就改為了明思陵。

    更何況崇禎帝在自縊之前還寫了遺言,大概意思是說自己無愧於祖宗,希望逆賊能夠不要傷害百姓。在一點傷,崇禎帝直接上百姓的心收攏了,如果李自成不為崇禎帝禮葬的話,百姓是不會願意他們的。

  • 11 # 漩渦鳴人yy

    崇禎死了以後是誰給他簽到墳裡面的,那其實呢是兩個人!

    一個呢,是闖王李自成,另外一個呢是清朝皇帝順治。

    首先是闖王李自成,他是進入北京城以後呢,想要把這個崇禎皇帝給找到,畢竟平白無故得了北京城,對於自己最大的這個工程不去好好感謝一下,那算什麼事情呢?所以找遍了整個北京城,終於找到了崇禎的屍體!

    對於這具屍體的李自成心裡面也是鬧騰的,說這到底該怎麼處理這崇禎的屍體?最後想來想去還是死者為大把他給入葬了,再說。

    但是李自成不願意付這筆錢!我作為你的對手,我為什麼在你死了以後還得付大價錢把你給埋了呢!所以李自成給他手底下一個官員,讓他自己籌措銀兩把,把這崇禎給他給埋了!

    結果體現大明王朝人性的機會來了,這個小關了跑到達官貴人還有當時百姓裡面去籌措銀兩,說你們曾經的皇帝死了,能不能出點錢把他給放了呀?王工大足一分錢都不肯出老百姓的扣扣搜搜拿出來,結果歸在一起,攏了攏大概就200多了!

    因此這個小官呢也是被逼的,沒辦法,皇帝的棺材都已經拉到這兒了,怎麼可能再拉回去吧。那這還得多花個400兩銀子,因此把這田妃,從縫裡面揪了出來,把這田霏的這個棺材給他扔出來,之後把崇禎的棺材給他塞了進去,這樣的話算是滿足了帝王的待遇了吧!

    這件事情算是暫時了結了,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快又出現了新的情況,也就是清兵入關,清兵入關以後一看重真的木這麼小,而且很多規格都對不上皇帝的規格,因此給當時。北京城的老百姓下豪言壯語說自己肯定會把崇禎皇帝這個墓重新修繕一遍,給他帝王的待遇的,結果這事兒一直就拖著!

    本身八旗子弟也不願意花錢去給崇禎去修繕皇陵!當然,關於修繕,崇禎皇帝皇陵的奏摺就一直沒斷過,就是你這事兒已經立下了,這個flag,你已經有了,你肯定得把這事兒給完成了呀,所以天天有人勸皇帝趕緊把這事兒給做完了,結果這個時候一直拖到順治!

    順治時期,當時的順治皇帝呢,你要和關內的老百姓打成一體,也就是滿漢一家親嘛!所以他立刻就同意了這個奏摺,並且開始撥發銀兩修繕這個崇禎的皇陵!

    不僅擴大了崇禎皇陵的面積,而且還把在這之前揪出去的田飛以及之後找到的。崇禎的皇后的屍體一起合葬一處!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兒!

  • 12 # 生活情感日記

    歷史背景: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末年,內憂外患國家已經日暮西山。國內的農民起義軍如火如荼,關外的後金政權咄咄逼人。當李自成的起義軍兵臨城下的時候,絕望的朱由檢上吊自殺,死時披髮跣足留書寫:朕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聯屍,勿傷百姓一人。大明王朝轟然倒塌。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晚上,李自成兵臨內城,宮中大亂。崇禎命人將太子等人送到外戚家中避難,之後傳旨讓後宮一應人等自盡。周皇后及中嬪妃、宮人都遵旨自縊,隨後崇禎先後砍死昭仁公主、砍傷長平公主。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開啟正陽門投降,李自成由太監王德化引導從德勝門步入內殿。此時崇禎帝手持三眼火銃與王承恩等人騎馬出東華門未果,拂曉時分,崇禎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護駕。

    嘆息之後的崇禎,與王承恩一起登上皇宮後的煤山,以發覆面寫下血書後吊死在山腰壽皇亭附近的歪脖子槐樹上。王承恩隨後也吊死在旁邊的一棵海棠樹上,這是大明王朝自始至終跟隨崇禎的唯一的一個人。

    在《明史·本紀·莊烈帝》中對崇禎有一段這樣的記載:

    “崇禎十七年三月乙巳,賊犯京師,京兵營潰。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內城陷。帝崩於萬歲山,王承恩從死。……丙辰,賊遷帝后梓宮於昌平。昌平人啟田貴妃墓以葬。明亡。”

    李自成厚葬,崇禎墓寒酸

    李自成面對著崇禎帝的慷慨殉國的行為著實感動,於是便下令厚葬崇禎帝,但是依據當時的財政情況來看,的確也不具備厚葬崇禎帝的標準。上邊說到:崇禎帝的安葬,其實是當地官員趙一桂等人親手掩埋的,不過當時李自成也是按照帝王禮儀使崇禎帝入土為安的。因為崇禎帝生前並未準備自己的陵墓,所以說當時便姑且將其安葬于田貴妃陵墓之中。故如今思陵的由來便是之前的貴妃墓,因為崇禎帝的入葬,才使得貴妃墓破格晉級為帝陵。

    亡國之君真的是毫無尊嚴,然而明朝亡國真的是崇禎一個人的過錯嗎?從嘉靖執著於權勢開始,到萬曆20多年不上朝,天啟的不問朝政,到崇禎時已經積重難返,是崇禎為這些人背了黑鍋!

  • 13 # 體育死忠粉

    崇禎皇帝的安葬過程,是分兩步走的,直接逼死他的李自成和幾乎滅了他宗族的滿清皇帝都出過力。

    明末,君臣關係很奇葩——皇帝不信任臣子,臣子也沒有擔當。這些權貴們心裡的小九九是:“江山國家是你的,金山銀山是我的,憑什麼讓我出錢保衛你們老朱家的王朝?”

    於是皇帝找他們要錢,他們也哭窮,彼此在玩一個心照不宣的遊戲。最終,沒等到“勤王”的救兵,走投無路的崇禎皇帝就悽慘的吊死在了煤山的一顆歪脖子老樹上,隨他去的,只有一個貼身太監王承恩。

    崇禎更悲慘的地方在於,死的時候沒人顧得上給他收屍。

    當時,李自成已經進入了北京內城,除了少數選擇“自殺”殉國的大明“死忠”外,更多的朝廷官員帶著細軟四處逃散,剩下的,則乖乖的跪在城門口迎接大順軍團。

    李自成的手下沿著皇宮,一個屋子一個屋子的搜查,找遍了院落裡的犄角旮旯,救起了失血昏厥的長平公主和袁貴妃,給周皇后收了屍,但唯獨找不到崇禎皇帝。

    此情此景下,李自成非常著急。畢竟,萬一大明皇帝順利出了城,跟南邊來的“勤王”軍隊匯合,再反殺回來,對自己的威脅,那將是極大的。

    於是,李自成下令,只要找到崇禎皇帝,無論死活,都賞賜黃金一萬兩。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果然,第二天,馬上就有熱心的北京群眾提供線索,崇禎皇帝的屍體正掛在一顆老樹上,隨著春天的沙塵暴晃悠悠的飄搖。腳下還倒著一位身著蟒服的中年太監。

    (這老樹的位置還在,成了景山公園裡的重點保護物件,但樹早就不屬於“原版”的了,是1981年補栽的“假”歪脖子樹。)

    此時,躲在周國丈家的明皇太子朱慈烺也被自己的姥爺主動交出。

    自信滿滿的“闖王”並沒有難為指朱慈烺,反而痛快的答應了朱太子的幾項請求——“不可驚我祖宗陵寢”、“速以禮葬我父皇母后”及“不可殺戮我百姓”。

    於是,李自成的手下匆忙中找來一具高質量的紅漆棺材,和一口品質不錯的黝漆棺材,把帝后兩口子塞進了已經去世兩年多的崇禎愛妃——田貴妃的陵墓裡。

    這時,大明的降官們都有更“重要”的事情忙活,對於安葬崇禎兩口的事兒,互相推諉,最後,安葬崇禎帝后的任務,落到了昌平州基層官員趙一桂身上。趙一桂費了大勁,四處忽悠哀求,向北京周邊的商人和百姓募捐,得到了233兩銀子。

    安葬的第一步,是要打通田貴妃陵墓的通道(帝后妃嬪下葬後,要用大石填塞墓道以免盜墓者進入陵寢),以便帝、後棺木進入。

    趙一桂請了工人,不分晝夜,用了四天時間才打開了田妃的墓道。

    不過,這樣緊著花,錢還是不夠用。因為,崇禎與周皇后都是有棺無槨(棺材外面的套),這樣實在不符合帝王下葬的禮制。

    趙一桂也是為難壞了,情急之下,他一狠心,乾脆將田妃的棺木從她的槨中拎了出來,把崇禎的棺材放了進去上。然後,重新佈局,崇禎放在中間,周皇后居左,田妃在右邊。太監王承恩陪葬,埋在了外圍。

    於是,一夫一妻一妾,一家三口,加上老僕人,以這種尷尬的形式,在地下團圓了。

    墓地封門後,參與工程的基層官吏和勞動人民們實在是看不下去,又現場集體捐資五兩銀子,給崇禎的陵寢外圍包了一圈五尺高的圍牆。

    而此時,當年被崇禎皇帝寄予重任的大明權臣們,還在專注於“更重要的事兒”。

    之後就是大順匆忙撤離,滿清入關,大明的臣子們跪完大順後,又帶頭跪在北京和南京城門,連續兩年,分兩批次迎接了大清軍隊,幾乎沒人再關注過悽慘落幕的崇禎夫婦。

    再接著,清朝皇帝正式平定中原後,一面為了斷除後患,對明朝宗室男丁趕盡殺絕;一面為了籠絡漢族老百姓,尤其是漢族知識分子,開始高調的為崇禎皇帝修建陵寢。

    清統治者對剛烈殉國的崇禎帝后兩人還是比較敬重的。把崇禎皇帝諡為“莊烈愍皇帝”,周皇后諡為“莊烈愍皇后”。將田貴妃幕改為思陵,並拿出預算,按帝王陵寢的規格,對思陵進行擴建。

    畢竟,給前朝殉國的帝后修陵墓,屬於“高風險”活動。誰要是賣力幹了,表現出對明朝的懷念和熱情,那不就等於在找死嗎?

    於是,清朝的工部和負責內務的太監們相互推諉、扯皮,誰都不願意出頭,更不想擔責任。再加上資金缺口,於是,擴建陵墓的事兒,拖了好幾年。

    此時,原明朝司禮監秉筆太曹化淳,冒著生命危險,向順治皇帝反應了這個問題。

    正在成長中,非常崇尚漢族文化的順治帝,出於個人感情上的“共鳴”,對崇禎陵墓的重建工程還是比較上心的。於是,下令立即營建思陵,不得以各種藉口拖延,如果再遇到扯皮情形,必定重辦相關官員(“如再延諉,定行重治”)。

    承擔修築思陵的官員們,每天都過的膽戰心驚。很明顯,他們面臨著兩難的境地——如果再拖延應付,不但會再次激怒順治皇帝,別人也難免在背後指責他們沒良心;而如果按照十三陵的標準修的太完美,又會被按上心懷前朝的帽子,容易被拉出來“秋後算賬”。

    最終,明思陵被修的不倫不類。雖然跟傳統帝陵一樣,建了無馬道、宇牆、寶城牆、城臺及重簷歇山頂式的明樓,但崇禎皇帝墓前的五供(石頭祭器)卻與其他大明皇帝有很大差異。首先,五供體量比其他帝陵的五供要大;其次,論式樣,更接近於給太監用的祭器(下圖)。

    最終,思陵被各路人馬折騰的空空如也,僅淒涼的留下了墳冢、樓殿遺址、石雕五供、碑石等實在拿不走,不能變現的大物件。

    好在,咱們又下功夫依據史料記載,重新修葺了思陵,使其恢復了一些往日風采。目前,思陵屬於明十三陵的重要景點之一,每年的門票收入也相當可觀。

  • 14 # 多爾袞愛新覺羅

    崇禎皇帝一生節儉,一生質樸,為國為民,卻成了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在李自成殺進皇宮之前,就草草地結束了自己一生,但是生前他並沒有給自己修建陵墓,那麼死後崇禎皇帝又是怎麼被安葬的呢?

    一、亡國皇帝上吊自殺

    1644年,李自成已經帶兵闖進了北京城,此時大明朝真的稱得上內憂外患。明朝一直有這樣一個現象,君臣不和,朝廷分崩離析,君王不信任臣子,臣子不真心效忠皇帝。李自成殺進來之後,就有不少官員已經出逃了,還有一些官員勸崇禎趕快投降了李自成,可是崇禎怎麼能呢?一氣之下,他將這些官員殺了。他自己也知道,沒有等來勤王,自己的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死”。

    二、李自成命令厚葬崇禎

    最後終於在煤山一棵樹上,找到了已經吊了三天的崇禎和王承恩。據說當時崇禎樣子非常落魄,身上穿著一件藍袍子,袍子上寫著,李自成可以將自己千刀萬剮,但不能傷害百姓。或許李自成心中還有一點道義和禮儀存在,也或許只是為了表達宅心仁厚,李自成決定將崇禎和周皇后後葬。於是他就將這個重任交給了昌平州府的趙一貴。

    三、沒有陵墓硬塞進田貴妃陵中

    一番商議之後,他們想起了葬在昌平州的田貴妃。田貴妃的陵墓還是當初崇禎下令為她修建的,為今之計也只有將帝后一起葬進田貴妃的陵墓中。但是身為一國皇帝,該有的場面也不能太過於寒酸,沒有像樣的棺槨,昌平州府的官員就決定讓田貴妃把自己的棺槨讓出來,把崇禎放了進去。田貴妃放右邊,周皇后放左邊,就這樣,本來只放一個人的陵墓中,放了三個人外加老太監王承恩。

    四、清朝皇帝多次修繕

    一直到清軍入關,順治皇帝從國庫中撥出了一些銀兩,命令重新修繕了崇禎的陵墓,並將陵墓改名為思陵,還令人為崇禎和忠貞的老太監王承恩撰寫了碑文。後來乾隆皇帝也出錢,再次進行過修繕。當然大清皇帝這麼做的原因,大家心裡也都十分清楚,不過是為了籠絡官員,面子功夫罷了,不知道崇禎皇帝心裡會怎麼想。

  • 15 # 路之意

    導語:明朝的皇陵只有崇禎皇帝的思陵是個例外,因為作為明朝的末代皇帝沒有人給他大費周章修建帝陵。在朱由檢在煤山上吊自殺後,先是李自成給他草草的收斂起來葬入田貴妃的墓中,所以說思陵是由貴妃陵寢升級到帝陵的。到清朝入關後為籠絡漢族人心才在原來的基礎上做帝陵改葬和地上陵墓建築,這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思陵樣子。

    崇禎死後是誰把他葬到陵墓的?

    公元1644年,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城。

    在處理完這些事情後,崇禎手執三眼槍與數十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打算從這裡突圍出去,結果被亂箭所阻,於是他們便跑到齊化門(朝陽門),結果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不得已,他們只好轉向安定門,此地守軍已經星散,大門深鎖,太監以利斧亦無法劈開。

    最後,崇禎跑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時年33歲,身邊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

    據說,崇禎在吊死前特意在自己袍服上大書: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十九日上午,李自成攻入皇宮,在清宮過程中,沒有找到崇禎帝,李自成便下令:

    “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滅族。”

    當時,很多人都特意跑來圍觀,還有圍觀者記下了這位大明皇帝慘烈的遺容:

    “屍身以發覆面,衣衫凌亂,黃袍已經卸下,身穿白綿綢夾衣,藍紗道袍,下身穿白綿綢褲,一隻腳鞋襪脫落,另一隻腳穿著綾襪和紅方復底鞋。這是最後一位漢人帝王,留給世人最後的印象。”

    後來,在明朝官員李國楨的請求下,李自成才決定給崇禎安葬,但因為崇禎帝生前並沒有預建陵寢,所以李自成只好將崇禎和周皇后一同葬入田貴妃的墓中。

    也就是說,崇禎皇帝死後,是他的敵人李自成將他葬到陵墓的。

    等到順治二年(1645年)九月,思陵改葬才終於完成,共計花費為3000兩白銀。

  • 16 # 糖博古

    崇禎皇帝死後,是誰把他葬到陵墓的?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公元1644年,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城。

    在處理完這些事情後,崇禎手執三眼槍與數十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打算從這裡突圍出去,結果被亂箭所阻,於是他們便跑到齊化門(朝陽門),結果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不得已,他們只好轉向安定門,此地守軍已經星散,大門深鎖,太監以利斧亦無法劈開。

    最後,崇禎跑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時年33歲,身邊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十九日上午,李自成攻入皇宮,在清宮過程中,沒有找到崇禎帝,李自成便下令:“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滅族。”

    當時,很多人都特意跑來圍觀,還有圍觀者記下了這位大明皇帝慘烈的遺容:

    “屍身以發覆面,衣衫凌亂,黃袍已經卸下,身穿白綿綢夾衣,藍紗道袍,下身穿白綿綢褲,一隻腳鞋襪脫落,另一隻腳穿著綾襪和紅方復底鞋。這是最後一位漢人帝王,留給世人最後的印象。”

    也就是說,崇禎皇帝死後,是他的敵人李自成將他葬到陵墓的。這個答案說出來後,大家別不信。

    因為崇禎非常喜歡這位這位田貴妃,所以下令給她建造了規模巨大的陵墓,結果等到明朝滅亡時,這個陵墓還沒有修建完成,所以李自成就乾脆把崇禎和周皇后一起合葬到這一起。

    最後,就是靠著這兩百多兩銀子,完成了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整個葬禮。祭畢,這些明朝大臣有找來附近的村民,各備杴筐,舁土,為崇禎帝堆起了墳冢。隨後趙一桂、孫繁祉又捐銀五兩,買磚在冢周修築了五尺高的圍牆。於是乎,崇禎和周皇后這樣被埋葬完畢。

    等到順治二年(1645年)九月,思陵改葬才終於完成,共計花費為3000兩白銀。

    選自:元哥說三國

  • 17 # 遠來客

    當晚崇禎皇帝急忙召來自己的嬪妃和子女們,他先是揮刀砍了大女兒長平公主一刀,接著又刺死了年僅六歲的小女兒昭仁公主,隨後他在砍死妃嬪數人後,命令周皇后自盡身亡。

    在處理完這些事情後,崇禎手執三眼槍與數十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打算從這裡突圍出去,結果被亂箭所阻,於是他們便跑到齊化門(朝陽門),結果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不得已,他們只好轉向安定門,此地守軍已經星散,大門深鎖,太監以利斧亦無法劈開。

    無奈之下,崇禎只好帶著太監們重返皇宮,此時城外已經是火光映天,崇禎帝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崇禎帝不由感嘆道:“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李自成在進京後,顧不上找金銀財寶,也顧不上坐皇帝寶座,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崇禎。

    李自成找崇禎不是為了跟他嘮嗑,也不是遛彎,而是另有心思。

    崇禎是大明的一把手,是政權的合法代表,有很強的號召力,找不到崇禎,就缺少統治合法性,李自成寢食不安。

    所以李自成下了一道死命令,讓劉宗敏限期找到崇禎,活要見人死要見屍,還貼出了重金懸賞告示。

    三天後,崇禎終於有了下落,讓李自成欣喜的是,崇禎已經自殺。李自成太開心了,崇禎也太配合了。

    據說,崇禎在吊死前特意在自己袍服上大書: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當時,很多人都特意跑來圍觀,還有圍觀者記下了這位大明皇帝慘烈的遺容:

    “屍身以發覆面,衣衫凌亂,黃袍已經卸下,身穿白綿綢夾衣,藍紗道袍,下身穿白綿綢褲,一隻腳鞋襪脫落,另一隻腳穿著綾襪和紅方復底鞋。這是最後一位漢人帝王,留給世人最後的印象。”

    但是李自成又要頭痛啦,崇禎並沒有為他自己修建陵墓。我們知道一般皇帝在登基以後就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但是他就是沒有,原因一說是地址沒選好,二是忙於政務顧不上。所以才造成了現在尷尬的局面。

    後來,在明朝官員李國楨的請求下,李自成才決定給崇禎安葬,崇禎沒有陵寢,李自成當時也是窮的叮噹響,更沒錢修建陵墓呀!但是崇禎給他非常喜歡的田貴妃建造了規模巨大的陵墓,結果等到明朝滅亡時,這個陵墓還沒有修建完成,所以李自成就乾脆把崇禎和周皇后一起合葬到這一起。

    也就是說,崇禎皇帝死後,是他的敵人李自成將他葬到陵墓的。這個答案說出來後,大家別不信。不過,李自成卻不願意出安葬費用,明朝的大臣們就只好募捐,最後先後有十人捐錢共350千文(約合銀233.6兩)。最後,就是靠著這兩百多兩銀子,完成了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整個葬禮。祭畢,這些明朝大臣有找來附近的村民,各備杴筐,舁土,為崇禎帝堆起了墳冢。隨後趙一桂、孫繁祉又捐銀五兩,買磚在冢周修築了五尺高的圍牆。於是乎,崇禎和周皇后這樣被埋葬完畢。

    等到順治二年(1645年)九月,思陵改葬才終於完成,共計花費為3000兩白銀。

  • 18 # 天行珙

    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後,崇禎煤山自盡。

    也就是說,崇禎皇帝死後,是他的敵人李自成將他葬到陵墓的。這個答案說出來後,大家別不信。這位田貴妃,她是在崇禎元年被選入宮中,並被封為皇貴妃,後在崇禎十五年時,她就因病去死。因為崇禎非常喜歡這位這位田貴妃,所以下令給她建造了規模巨大的陵墓,結果等到明朝滅亡時,這個陵墓還沒有修建完成,所以李自成就乾脆把崇禎和周皇后一起合葬到這一起。不過,李自成卻不願意出安葬費用,明朝的大臣們就只好募捐,最後先後有十人捐錢共350千文(約合銀233.6兩)。最後,就是靠著這兩百多兩銀子,完成了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整個葬禮。祭畢,這些明朝大臣有找來附近的村民,各備杴筐,舁土,為崇禎帝堆起了墳冢。隨後趙一桂、孫繁祉又捐銀五兩,買磚在冢周修築了五尺高的圍牆。於是乎,崇禎和周皇后這樣被埋葬完畢。後來,等到滿清人主中原後,為收買人心,籠絡漢族地主階級為清廷效力,於是滿清統治者在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下令將這座葬有崇禎帝后的妃子墳命名為“思陵”,並改葬崇禎帝后,營建了地上園寢建築。等到順治二年(1645年)九月,思陵改葬才終於完成,共計花費為3000兩白銀。

  • 19 # 橫塘舊事

    崇禎之死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這是崇禎皇帝死前刻在自己朝服上的話。作為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禎帝朱由檢沒有像萬曆皇帝一樣耽於朝政,也沒有像哥哥熹宗一樣親信閹黨,相反他宵衣旰食、勤於政事,16歲即位,20歲就長出了白髮。在位期間打掉了閹黨,啟用了袁崇煥防衛遼東,賜其尚方寶劍。但明朝的軍制、經濟制度已經是積重難返,恰逢時有大旱大災,後金虎視眈眈,為了籌措軍餉,屢次加稅。內憂外患接踵而至。崇禎雖然勤勉,但沒有治國的才能,明亡如大廈將傾,不可挽回。

    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覆信任宦官,佈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這是《明史》對他的評價,比起許多國破家亡時苟延殘喘,為保全自身出賣國家利益投降的亡國之君,崇禎自盡前懇請不傷百姓的確可稱義烈,比起清遜帝溥儀強上許多。

    入葬妃陵

    崇禎死後,數百大臣攜帶全家老小一起自殺殉國,刑部右侍郎孟兆祥死守正陽門,城破自盡。大臣王章、趙撰罵敵而死。大概真正對崇禎皇帝忠貞的士子已經隨崇禎而去。大順軍將崇禎帝和周皇后的屍首放在東華門示眾,“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餘皆睥睨過之。”

    崇禎死後,太子朱慈烺被李自成抓住請求“速以禮葬我父皇、母后”,李自成答應了。命昌平州吏目趙一桂將帝后收斂。當時清兵和大順軍正在交戰,沒有錢財安葬崇禎,崇禎的屍體被放在紫禁城北面的河邊。崇禎死前也沒有來得及給自己修築陵寢,只命方士找到了一塊風水上佳之地,諷刺的是這塊地最後修築了清東陵。為了完成任務,趙一桂向周邊的商戶募集錢財,半哄半搶之下得到233兩白銀。為了讓崇禎早日入土,將田貴妃的陵墓挖開,葬入帝后。帝后皆是有棺無槨,這對死者來說是極大的侮辱。於是他們將田貴妃自槨中倒出,將崇禎放入槨中,周皇后和田貴妃一左一右伴在崇禎兩側。單單僱人挖開貴妃墳塋就花了白銀200兩。餘下銀兩用於壽衣、香燭、素供等物,兵荒馬亂之下,崇禎就這樣被草草安葬了。

    收買人心

    滿人坐穩江山後,為了標榜他們是正義之師,是從家賊而不是主人手中奪得的帝位,將崇禎的陵寢加以修繕,命名為思陵。這份恩德有些人是不買賬的,漢人知識分子:“烈皇帝殯于田妃墓,國恥未雪,不謂之攢宮不可也!以陵稱不可也!以思稱尤不可也!”,將之稱為“攢宮”。

    順治年間,修繕思陵的銀兩多來自降清大臣的捐助,吳三桂捐了1000兩。雖然工部有撥款,但自始至終沒有下撥,沒有大臣敢去工部為崇禎要銀子。修繕工程被一拖再拖,原任明朝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化淳一再懇求動工,負責人置若罔聞。這項工作十分危險,太過積極會被懷疑對前朝念念不忘。原本應該是工部和內官監共同負責,工部藉口缺員,全權交由了內官監的三個太監接手。這三人原也是明朝的太監,大概是崇禎打擊閹黨太過,他們對修陵一事一再拖延,直到順治下令“如再延諉,定行重治”,他們才開始。修繕好之後,人們驚訝地發現一應祭祀器具皆是太監樣式,原來為了表示對新主的忠心,這些太監想出奇招,用這種方式表示他不堪為帝。

    伏思我世祖章皇帝定鼎之初即命以帝禮改葬,茲復仰奉諭旨,不惜帑金修葺諸明陵寢,似應就現在地勢加築月臺,將舊碑亭移建月臺之上,後牆略為加高,寶頂隨牆添土,並將原建享殿三間改造五間,宮門一間改造三間。用彰恩施優渥。

    乾隆年間,有過一次大規模的明十三陵修繕活動,看似是修繕,實則是偷盜。乾隆在打造自己的陵寢時發現珍貴的木料如金絲楠木已經找不到了,為了自己的陵墓,他以修繕之名暗命官員將明朝皇帝的陪葬物品置換或者大改小。他的寵臣和珅因此擁有了一套金絲楠木做的大宅院。

  • 20 # 低頭看歷史

    關於這位以自殺殉社稷的亡國之君的後事,官修史書語焉不詳。

    3月23日,即崇禎殉國後的第五天,宮中之人才在煤山發現了他的屍體。所見場面極其狼狽慘烈:崇禎的屍身以發覆面,一隻腳赤足,衣衫零亂,屍臭四溢,狀況慘不忍睹。衣前書曰:“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無面目見主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類朕屍,勿傷百姓一人。”衣後是:“百官俱赴東宮行在。”

    崇禎遺書的第一段話是說,事到如今不是我無能,都是因為周圍的大臣們把我給耽誤了。第二段話是說,我死了眾人依然要聽從我兒子的指令。然而,生性魯莽的農民軍將領劉宗敏可不顧三七二十一,他命人把崇禎夫婦的屍體一起陳放往東華門外,強令京師百姓觀看,以正視聽。

    4月30日,大順軍退出。五月初二,多爾袞率清軍佔領了無人管理的北京。多爾袞深知若想穩定政權,必須要安撫人心。遂從五月初六日開始,命前明在京官員為崇禎哭靈三天,並尊崇禎為“懷宗端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飯店裡還有別人家裡煮的米飯粒粒分明、軟糯適中,特別好吃?都有哪些小技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