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三見客

    當然是項羽了,他帶領的集團以摧枯拉朽之勢瓦解了大秦王帝國,但在後來與劉邦爭天下的過程中犯下了一系列嚴重錯誤,為劉邦所敗。

  • 2 # 史海逐浪大徐

    相比較項羽的功勞更大,但是功勞被劉邦佔去了。但我覺得功勞更大的另有其人。

    鉅鹿之戰,秦國最後的名將章邯投降項羽。秦國有生力量被扼殺,再也無力抵抗。

    眼看回天無望,關中老巢的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面子上是劉邦參與了受降儀式。

    其實我覺得功勞最大的要數被項羽殺了楚懷王雄心。宋義和劉邦(被項羽殺)一路北上解救鉅鹿,一路西進關中直撲秦國老巢,兩路並進的大戰略是楚懷王制定的。

  • 3 # 小龍女5505

    在滅秦戰爭中,一代梟雄、西楚霸王項羽功勞更大,他背水一戰殲滅秦朝名將章邯二十萬大軍,後又成功救出被秦軍圍困魏國,還成功迫使秦朝名將章邯無奈歸降。因此項羽功勞大過漢高祖劉邦。

  • 4 # 脫離趣味的明澈

    自然是項羽的功勞大,項羽背水一戰,擊敗章邯20W大軍,救被秦軍圍困的魏王又是大勝,及致咸陽城外擁軍40W,而劉邦一路招降駐軍咸陽軍10W,一個戰將只有打的勝仗越多收拾的殘軍則會越多,來投靠的民眾也會越多。沒有劉邦,項羽一樣滅秦,沒有項羽,劉邦滅不了秦,秦之所以投劉邦是因為已經沒有勝算了。

  • 5 # 經典檔案館

    我是真君,我來詳細回答。

    秦末大亂,以項羽劉邦兩支部隊最為重要。

    按照我們今天的觀點,項羽是滅秦軍的主力,他擊潰了秦王朝的主力部隊,立下了蓋世奇功。

    與之對應,似乎劉邦所立的功並不大,只是運氣好,才搶先進入關中的。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劉邦所走的那條路一點也不輕鬆,但他採取了適當的策略,所以才能順利成功。

    今天我們就說說劉邦入關中的問題。

    公元前207年,秦軍大將章邯殺項梁,圍困鉅鹿。

    面對危機形勢,起義軍盟主楚懷王下令,命項羽率領楚軍主力北上,解救鉅鹿,抗擊秦軍主力,命劉邦走黃河南路,攻擊秦國在中原地區的重要城池。並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

    我們現在看起來這似乎是一個獲得政治資本的絕佳機會,但在當時,沒人願意走這條路,除了劉邦項羽。

    因為這條路上有很多秦朝控制的重要城鎮,軍事力量並不弱,而且,此時秦軍主力眼看要南下,各路諸侯都打算儲存實力,不願意出頭。

    而項羽當時一心要報國仇家恨,想要攻入關中滅秦,但當時的楚懷王認為項羽太殘暴,不可靠,便命“忠厚長者”劉邦去,劉邦本身實力有限,對他來說不去就永無出頭之日,去了還有一線生機,這就是劉邦走這條路攻擊關中的原因。

    可見這並不是一個舒服的差事。

    劉邦走這條路入關中也確實不算順利,他最初攻擊昌邑便不順利,後兼併了幾股反秦武裝,然後又攻昌邑還是不克。

    劉邦採取酈食其的建議,採取避實擊虛的策略,連續掃蕩秦朝控制的關鍵城鎮,他在取得宛城等軍事重鎮後,實力迅速擴張。

    此時,項羽在鉅鹿擊敗秦軍主力,趙高懼怕,引誘劉邦入關中,想和劉邦平分秦地,劉邦誘降秦將,攻入武關。

    秦朝近衛軍和劉邦軍隊在藍田激戰,秦朝中央混亂導致秦人人心渙散,劉邦採取攻心戰術,瓦解了秦軍軍心,因此大勝。

    劉邦大軍入咸陽,子嬰獻玉璽投降,秦朝滅亡。

    劉邦入關中的戰役歷時大約一年,從碭縣出發,轉戰千里,直達關中,沿途秦朝郡縣大多被攻破,最後攻破咸陽,滅亡秦朝,居功至偉。

    在戰鬥中很多起義軍分支都匯聚到他的旗下,形成了秦末僅次於項羽的第二大武裝集團。

    劉邦採取懷柔和攻心策略,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戰亂帶來的傷亡,這一策略是順應時代潮流的。

    可以說,沒有劉邦秦朝滅亡就要延遲很久,帶來的傷亡和破壞也絕對會更大,後來項羽入關中後便對舊秦人大肆劫掠和屠殺,帶來的破壞和傷亡令人髮指。

    所以說,秦末亂世劉邦獲得最後勝利並非偶然,即便項羽擊敗了秦軍大部,但劉邦毫無疑問是滅亡暴秦的另一主力,他的功績是無法抹殺的。

  • 6 # 先秦養貓人

    項羽。

    沒有項羽的話,可能天下就讓章邯再次平定了。

    看下鉅鹿之戰前秦軍的戰績:

    使章邯將,擊破周章軍而走,遂殺章曹陽。二世益遣長史司馬欣、董翳佐章邯擊盜,殺陳勝城父,破項梁定陶,滅魏咎臨濟。楚地盜名將已死,章邯乃北渡河,擊趙王歇等於鉅鹿。——《史記·秦始皇本紀》

    此時陳勝吳廣已平,魏國被滅,楚王被打跑。章邯認為楚國已無力反抗,因此揮師伐趙,幾仗下來趙軍被圍困在鉅鹿瑟瑟發抖。此時還有一戰之力的只剩楚國殘軍,由宋義和項羽率領,燕、齊兵力不詳。劉邦這個時候兵力大約有一萬人上下,其中五千還是從項梁那騙來的。

    (劉邦)因收碭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拔之。還軍豐。聞項梁在薛,從騎百餘往見之。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將十人。——《史記·高祖本紀》

    而鉅鹿地區的秦軍包括長城軍團和關中軍團,應該在30到50萬之間,也難怪當時的楚軍主帥宋義不想打這場硬仗。

    此時,項羽殺了宋義,破釜沉舟開進鉅鹿,而其餘到場的各路諸侯只敢遠遠看著。先後幾仗下來,殲滅長城軍團,俘虜主將王離,逼降章邯、司馬欣、董翳,坑殺秦降卒二十萬於新城,秦軍至此徹底覆滅。可見,針對秦軍的大型殲滅戰基本是項羽一個人帶兵打的。各路諸侯的將領要跪著拜見項羽,可見項羽此時的實力和地位。

    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史記·項羽本紀》

    而劉邦呢,在跟著項羽打仗之前,其戰場主旋律基本是“還守”、“不利”、“不能取”,直到跟著項羽混了才開始“屠之”、“破之”、“大破之”。後來劉邦也是一路打敗仗,一路火併其他人的軍隊,搶別人兵權,光韓信就被他奪過兩次兵權,大舅哥呂澤也沒少資助他。所以我是真沒看出來劉邦哪裡像個“忠厚長者”,奸詐、狡猾、善使陰謀,所以劉邦在歷史上口碑欠佳還是有原因的。

  • 7 # 遙望歷史長河

    我來回這個問題:

    很多談及滅秦戰爭,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楚霸王,那氣勢磅礴的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以三萬多援兵,數戰數捷,以弱擊強,消滅了秦的主力軍,奠定了滅秦之基。而劉邦一路遇強而避,沒經轟轟烈烈的戰爭,拿下咸陽,摘了項羽的桃子。

    按滅秦功勞最大該歸功於項羽了?不,還是應歸劉邦!有人會問,理由呢?

    我來分析一下理由給大家:

    第一劉邦攻下帝都,成功地實現了對秦帝國斬首,最高統治者投降,宣告了秦的滅亡。使秦帝國失去了指揮中樞,下層也失去了抵抗的理由,即使項羽不滅秦主力,秦軍、秦的地方組織也會因此混亂,崩潰!更談不上組織反撲了!

    第一點已可抵消項羽鉅鹿勝利之功!再說項羽坑殺數十萬降卒引起了秦人大憤,秦沒亡,反抗會非常激烈,後來項羽拋棄關中回彭城。劉邦漢中兵伐項羽,秦地三王迅速響應正好說明了這點!

    第二:反秦是因秦的暴政,劉邦入咸陽實行“約法三章”,法理上終結了秦的暴政。這是爭取人心,儘快結束戰亂的良好,暴政沒了,還有啥反抗必要?從源頭上阻止了新的反抗力量出現。

    綜上所論,最大之功歸劉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的方法快速減掉肚肚上的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