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話歷史君

    沒辦法,盧綰和劉邦的關係太鐵了,堪比骨肉手足啊。

    此後,劉邦和盧綰從小一起長大,有趣的是,偏偏這盧綰和劉邦也對脾氣,打小就認劉邦當老大,跟在劉邦後面當小弟。

    眾所周知,劉邦此人,少年時不學無術,喜好結交江湖豪傑,所以沒少惹事兒,經常就是吃了官司或者結了仇家,四處奔逃,連家都回不了,可是盧綰從來都是不離不棄。就連後來劉邦因為私放囚犯被通緝,不得不到芒碭山落草為寇,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生活。

    盧綰也是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拋妻棄子,跟著劉邦上山當土匪去了。這份兒情誼,可是沛縣其他兄弟沒有的,曹參蕭何雖是劉邦好友,但也愛惜羽毛,顧忌前程,沒有跟著劉邦一起廝混。至於最聽話的樊噲,那更多的是因為他老婆是呂雉的妹妹,跟劉邦有著一層親戚關係。

    所以,在劉邦心裡,沛縣跟著他一起起兵造反的兄弟們,盧綰是他最信得過的。

    所以,打從沛縣起兵開始,盧綰就是沛公身邊地位最高的人物。也許他的能力不是最強的,但卻是劉邦最信任的,這就好比夏侯惇,雖然戰績一般,但卻一直是曹魏集團的二把手。

    比如,劉邦當漢王入漢中的時候,盧綰不僅僅是領兵的將軍,還擔任著侍中的職位,也就是劉邦身邊的近臣,負責起居傳話的。而劉在之後的楚漢爭霸過程中,盧綰被封為太尉,官位其實還要高過韓信這個大將軍一頭。他憑藉的既不是功勞也不是能力,只有劉邦對他的信任。

    更厲害的是,盧綰還被封為長安侯,換句話講,長安就是他的封地。

    但是,後來漢朝的都城被定在了長安,盧綰就不得不把他的封地給讓出來。而劉邦對此多有愧疚,所以一直想要補償盧綰。

    正好後面遇上了燕王臧荼謀反,劉邦將其鎮壓之後,便將臧荼的王位和封地給了盧綰,算是對他的一個補償。當然,這裡補償盧綰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更多的還是給予當時沛縣出來的各位老鄉們一個態度。

    只是,劉邦雖然這樣厚待盧綰,但依然免不了君臣之別後的猜忌懷疑,隨著異姓諸侯王一個個的敗亡,盧綰心裡越來越沒有底氣。他信得過劉邦,但信不過呂后。同時盧綰自作聰明,故意放過叛將陳豨,想要養寇自重,以此來保全自己,結果事情敗露。遭到劉邦責備。陳豨事件之後,盧綰心中愈發沒有底氣,出於自保,他和匈奴人走得越來越近。最終劉邦忍無可忍,派兵征討,盧綰也正式投靠了匈奴。

    自此,兄弟倆,分道揚鑣。但是劉邦還是念及舊情,他保留了盧綰的府邸,希望有朝一日,盧綰能回來向他認錯。可惜,直到劉邦駕崩,盧綰也沒有回來。

    他盧綰沒有跟錯人。

  • 2 # Mer86

    第一,盧綰是劉邦從小玩到大的跟班,兩人關係不是一般的好。雖然豐沛系出身的其它骨幹跟劉邦的關係也好,但與盧綰和劉邦的關係沒法比。也正是因為有這個前提,所以劉邦才會賞賜盧綰超出常規和預期的待遇。

    PS:盧綰在漢中時期就已經是太尉了。地位還高於大將軍韓信。

    第二,西漢原本定都於洛陽,劉邦還曾在洛陽的南宮宴請群臣,並在那次宴會上提出了著名的“漢初三傑”。所以,長安當時是盧綰的封地。(韓信當時自立門戶,盧綰的長安侯是當時所有侯爵中地位最高的)

    但後來一個叫婁敬的人勸劉邦定都長安,並說動了劉邦,西漢的都城就搬到了長安。可這樣一來,盧綰原本的封地就沒了,別的地方又都不如長安,劉邦對此一直都懷有愧疚之意。就在劉邦犯難時,燕王臧荼造反。燕國雖然不如關中富庶,但王比侯大,盧綰實際上賺了。劉邦也就順勢封了盧綰為王,補償了他的損失。

    第三,漢朝建立之初,封了七位異姓王,分別是楚王韓信、趙王張敖、樑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長沙王吳芮,以及燕王臧荼。這其中,沒有一人是豐沛系出身(所有沛縣起事的骨幹都是侯爵)。

    眾所周知,豐沛系是立有大功的,這幫人裡面如果不封一人為王,始終說過歸去。當時正好燕王臧荼造反,燕王的位置空缺,劉邦出於政治平衡,順便讓心腹接管燕國,吞併燕國。同時基於上面說的前兩點,便把燕王的位置封給了與自己關係最好的盧綰。

    PS:劉邦當時還沒有正式開始剷除異姓王的工作,並且也沒規定異姓不得封王,所以盧綰封王在當時並不算破壞規矩。

    總的來說。劉邦封盧綰為燕王,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盧綰與他的關係;二是劉邦佔用了盧綰的封地,需要補償;三是當時也沒規定異姓不得封王。基於這三點,再加上劉邦也想吞併燕國,盧綰這個劉邦小跟班自然就被封為燕王了。

    關於盧綰封王這件事,東漢的史學家班固有評價。他認為盧綰“德薄位尊,非胙惟殃”。實際上並不配封王。他能封王,完全就是劉邦心好,“苟富貴,勿相忘”,走上人生巔峰了也沒忘當年的小跟班。(實際上只要老哥們不破壞規矩,劉邦賞賜給他們的待遇都十分豐厚,不會虧待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盧綰被逼造反後,劉邦雖然很生氣,但他並沒有搞連坐。

    呂后時期,盧綰的妻子兒女逃出匈奴,重投漢朝,仍然可以住在盧綰在長安的府邸。漢景帝時期,盧綰的孫子盧他之歸漢,最後也封了亞谷侯。

  • 3 # 麇子文史

    盧綰是漢初的幾個異姓王之,其它人封王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功勞,如韓信封齊王的時候是因為楚漢爭天下關鍵時刻、他的意向決定了誰能勝出,所以劉邦封他為齊王以便擊敗項羽,在奪得天下之後因功勞韓信又改為楚王,

    再如長沙王吳苪劉邦是為了穩定後方,不使其倒向項羽和預防嶺南的趙佗,剩下的都是因為形式所迫被封為王。而盧綰在劉邦的整個起義的過程中,功勞可以不是很大,像蕭何、張良、樊噲這些和劉邦一起打天下的人也都是侯爵,為何會被封王呢?

  • 4 # 小小小百科全書

    眾所周知,劉邦之所以能夠起兵反秦,除了他拉攏了一匹囚徒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劉邦有一幫沛縣的老鄉的支援。正因為有了這些人的支援,劉邦才能確立自己絕對的領導地位。並且帶著他們一干人等最終滅掉秦國,擊敗了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項羽,奪取天下建立漢朝。很多人奇怪,為何劉邦沛縣那麼多的老鄉兄弟,劉邦單單隻分封了盧綰為王呢?劉邦甚至都沒有分封自己的連襟樊噲,但唯獨對盧綰優榮再三,也恩寵甚重呢?原因就是因為劉邦和盧綰的關係親厚程度遠超於其他人。不是親兄弟甚是親兄弟。樊噲這樣的連襟身份也是比不了的。

  • 5 # 中陽裡市豐邑區中陽裡

    江蘇沛縣是大漢之源,盧綰故里

    盧綰和劉邦的關係史書上是這麼寫的:

    “盧綰者,沛人也,與高祖同裡。高祖、盧綰同日生。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高祖為布衣時,有吏事辟匿,盧綰常隨出入上下。”

    發小也,以徐州地域而言,盧不為王誰為王。

  • 6 # 迷人史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最近剛好在研究楚漢這方面的歷史有點心得,希望大家共同探討分享下自己的觀點。

    我先總結一下劉邦封盧綰,不僅是因為盧綰跟他穿同一條褲子長大,更是西漢建國後從因功封王到憑親封王的轉變!

    我認為最關鍵的一點就是 “親”

    說到盧綰這個人,他是漢太祖劉邦小時候的街坊鄰居,相當於盧綰與劉邦就是那種從小玩到大的那種朋友,而且兩家是世交,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可以說是緣分好的很!在劉邦長大出任亭長小官的時候,盧綰也一直跟隨著劉邦,包括後來劉邦起義,也一直有著盧綰的幫忙,可以說他兩的關係就如同親兄弟一樣。

  • 7 # 鬥哥說史

    眾所周知,由劉邦老鄉組成的“豐沛集團”在西漢的開國功臣中佔了大多數。蕭何、曹參、樊噲、周勃、夏侯嬰都是“豐沛集團”的成員,堪稱西漢初年勢力最大的政治集團,就連劉邦和呂后都要讓他們三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堅持下去練10年的書法會到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