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838473145703

    “慎獨”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後被儒家發展為一個重要概念,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個人風範的最高境界。對於其含義,人們一般理解為“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辭海》,或“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苟”《辭源》。

    一. “慎”就是小心謹慎、隨時戒備;“獨”就是獨處,獨自行事。意思是說,嚴格控制自己的慾望,不靠別人監督,自覺控制自己的慾望。

    二. “慎獨”:是一種修為境界。

    三. 怎麼達到“慎獨”這種境界: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修養。

    四. 包含態度與方法。謹慎治學態度,推動”知行反“認識模式,以窮理盡性地形成完整的系統知識,慎全獨一。

    慎獨是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舉一例而言其深。

    君不妨以慧心以觀世,芸芸眾生,一人不言不語,不哭不笑,不悲不哀,為之初見此人,席其身旁而坐,亦無過人之處,此人卻散發著一種磁場,一股正氣,壓的人好生喘不過氣來,唯有率先打破氣氛得以解。此何人也,其必是集“儒風五行,仁義禮智聖,誠於中,形於外,內外道德品行兼修慎獨之輩”。

    在《大學》原文中,有這一段話是這麼說的,“小人閒居為不善”,意思是小人平時喜歡做不好的事情,當他見到慎獨的人後,卻試圖偽裝自己,“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然而,人們的內心與外表往往是一致的,平時不好的意念、想法總能在行為中表現出來,“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勉強在形跡上偽裝是偽裝不了的,只有像慎獨的人一樣“誠於中”,才能“形於外”,“誠於中,形於外”是慎獨的一個主要含義。

    儒家對於慎獨的解釋是:“能為一者,言能以多為一;以多為一也者,言能以夫五為一也。”“慎其獨也者,言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謂也。獨然後一,一也者,夫五為一也,然後得之。”“仁義禮智聖”為其五,也就是儒家風範的重中之重,通稱為“儒風五行”。

    按照“儒風五行”的規定,它是五種“形於內”的“德之行”。仁義禮智聖雖然是“形於內”、形成於內心的,但它還有“多”的嫌疑,還沒有真正統一於心,故需要捨棄仁義禮智聖形式上的外在差別,將其看作一個有機整體,使其真正統一於內心,故說“一也者,夫五為一心也”。因此,這裡的慎獨實際是指內心的專注、專一,具體講,是指內心專注於仁義禮智聖五種“德之行”的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子變綠怎麼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