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皮鼠的標墊

    1、清代葉存仁“不畏人知畏己知”。

    在清朝雍正年間,有位名叫葉存仁的官吏,先後在淮陽、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做官.他當官三十多年,卻兩袖清風,從未收取過任何賄賂。有一次,在他離任升遷時,僚屬們派船送行,但船隻卻遲遲不啟程,直到夜半時,才見一葉小舟划來。原來,僚屬們為他帶來了饋贈禮品。為避人耳目,特意在深夜送來,他們以為葉存仁平日不收禮品,是怕他人知道出麻煩,而夜深人靜之時,神不知鬼不覺,葉存仁一定會收下。誰知,葉存仁見此情景,卻揮筆賦詩-一首,將禮物退了回去。

    2、東漢楊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楊震赴任東萊太守時途經昌邑,被他推薦為昌邑縣令的王密夜晚拜見,想送他十斤黃金,楊震拒絕了。王密說:“暮夜無知。”楊震義正詞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

    3、元代許衡心中有“主”

    元代三大理學家之一許衡,他“嘗暑中過河陽,道有梨,眾爭取啖之,衡獨危坐樹下自若。或問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亂,此無主。曰:‘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仍堅決不吃無主之梨。他一生清廉自守,堪為楷模。

    4、當代作家賈大山“晝之所為,夜必告小孫女”他曾在《燈窗筆記》一文中講到趙清獻的故事,並說:“我也想效法古人,晝有所為,夜有所告,以攝意心。告天?天無言。告地?地無語。告妻?夫妻相愛情深,難免護短。

    躊躇間,看見小孫女,活潑可愛,一片天真,也懂事了,於是得一方便法門:晝之所為,夜必告小孫女,不敢告者則不為也。”連在小孫女面前不好啟齒的事情都不為,可見賈先生律己之嚴。他紮根一隅,默默奉獻,- -生勤勉,兩袖清風。他這一-生,留下的不僅僅有獨具氣韻的文學 作品,還有比任何文學作品都感人的精神品質。

    5、趙抃是個虔誠的佛教徒,表裡如一,凡白天所為,必先於頭天晚上,整衣正冠,焚香告天,不敢告者則不為。什麼是不敢告天的行為呢?大至殺人越貨、貪贓枉法的惡行,小至瞞天過海、欺人騙世的醜行,均是不敢告天、不可告人的勾當。不敢告,便不敢做,所以不為,說明趙抃有敬畏之心,敬天道,畏人言,守底線,持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餌重與調目釣目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