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如何發揮客戶

      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以廣泛性焦慮症(慢性焦慮症)和發作性驚恐狀態(急性焦慮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症,其焦慮並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   焦慮症與正常焦慮情緒反應不同:第一,它是無緣無故的、沒有明確物件和內容的焦急、緊張和恐懼;第二,它是指向未來,似乎某些威脅即將來臨,但是病人自己說不出究竟存在何種威脅或危險;第三,它持續時間很長,如不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幾周、幾月甚至數年遷延難愈。最後焦慮症除了呈現持續性或發作性驚恐狀態外,同時伴多種軀體症狀。   簡而言之,病理性焦慮是一種無根據的驚慌和緊張,心理上體驗為泛化的、無固定目標的擔心驚恐,生理上伴有警覺增高的軀體症狀。   不光只有單純的焦慮症才有這些症狀,一些精神病症也可能產生焦慮症狀,如精神分裂症、強迫症等精神疾患。這類疾病的焦慮症狀只是其症狀之一,這類焦慮症狀在臨床上的症狀和精神病學上與單純的焦慮症沒有本質的區別,在治療上也許比單純的焦慮症要複雜,因為在治療其焦慮症狀的同時,還要治療此類患者的其他症狀,所以,在此需要與單純的焦慮症有所區分。   焦慮症即通常所稱的焦慮狀態,全稱為焦慮性神經病。   焦慮症是一種具有永續性焦慮、恐懼、緊張情緒和植物神經活動障礙的腦機能失調,常伴有運動性不安和軀體不適感。發病於青壯年期,男女兩性發病率無明顯差異。   【病症分類】   [編輯本段]   焦慮症是一種並有顯著與持續心理與身體焦慮症狀的狀態,且非其它疾病造成的。   分為持續症狀( 廣泛性焦慮症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與陣發症狀兩類。   後者再分成因在特殊狀態下陣發的焦慮( 恐懼焦慮症 phobic anxiety disorders )與任何情況下都可能發生的焦慮( 驚恐障礙 panic disorder )。   恐懼焦慮症又再分成 特定物件恐懼症 (specific phobia) , 社交恐怖症 (social phobia) ,與廣場恐懼症(agoraphobia ) 。   患者的情緒表現的非常不安與恐懼,患者常常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將來的某些事情表現的過分擔憂,有時患者也可以無明確目標的擔憂。這種擔心往往是與現實極不相稱的,使患者感到非常的痛苦。還伴有植物神經亢進,肌肉緊張等植物神經紊亂的症狀。   焦慮症的病前性格大多為膽小怕事,自卑多疑,做事思前想後,猶豫不決,對新事物及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發病原因為精神因素,如處於緊張的環境不能適應,遭遇不幸或難以承擔比較複雜而困難的工作等。   正常人在面對困難或有危險的任務,預感將要發生不利的情況或危險發生時,可產生焦慮(一種沒有明確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緊張狀態),這種焦慮通常並不構成疾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焦慮並不是壞事,焦慮往往能夠促使你鼓起力量,去應付即將發生的危機(或者說焦慮是一種積極應激的本能)。只有當焦慮的程度及持續時間超過一定的範圍時才構成焦慮症狀,這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礙人應付、對處理面前的危機,甚至妨礙正常生活。可能在大多數時候、沒有什麼明確的原因就會感到焦慮;事實上什麼都幹不了。焦慮症狀也見於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強迫性神經症、癔症、器質性意識模糊狀態、甲狀腺機能亢進等。所以廣義的“焦慮症”是很大一類障礙的總稱,還包括強迫症、恐怖症、驚恐症、創傷後障礙等等。這裡所說的焦慮症是狹義的,在正式診斷中稱為一般性焦慮症。目前認為,只有焦慮的原因不明顯或和程度不相稱,焦慮症狀很突出而其他症狀也不明顯,且延續時間較長時才診斷為焦慮症。   【臨床表現】   [編輯本段]   焦慮症多數在中、青年期起病,女性比男性高一倍。臨床表現基本上有三組,亦可視為焦慮症的三大症狀:   1.病理性焦慮情緒。持續性或發作性出現莫名其妙的恐懼、害怕、緊張和不安。有一種期待性的危險感,感到某種災難降臨,甚至有死亡的感受("瀕死感")。患者擔心自己會失去控制,可能突然昏倒或"發瘋"。 70%的患者同時伴有憂鬱症狀,對目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和樂趣。有時情緒激動,失去平衡,經常無故地發怒,與家人爭吵,對什麼事情都看不慣,不滿意。焦慮症有認識方面的障礙,對周圍環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認識,思維變得簡單和模糊,整天專注於自己的健康狀態,擔心疾病再度發作。   2.軀體不適症狀。常為早期症狀。在疾病進展期通常伴有多種軀體症狀:心悸、心慌、胸悶、氣短、心前區不適或疼痛,心跳和呼吸次數加快,全身疲乏感,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簡單的日常家務工作變得困難不堪,無法勝任,如此症狀反過來又加重患者的擔憂和焦慮。還有失眠、早醒、夢魘等睡眠障礙,而且頗為嚴重和頑固。此外,還可有消化功能紊亂症狀等。   絕大多數焦慮症病人還有手抖、手指震顫或麻木感、陣發性潮紅或冷感,月經不調、停經、性慾減退、尿意頻急、頭昏、眩暈、恐懼、暈厥發作等。   3.精神運動性不安(簡稱精神性不安)。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頓足、踱來走去、小動作增多、注意力無法集中、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如此惶恐不安。   【危險訊號】   [編輯本段]   過度焦慮會直接威脅健康。若出現下列症狀,且沒有明顯的原因,應儘速求醫。   *連續頭暈或暫時失去記憶。   *直腸出血。   *脈搏加速。   *手掌冒汗。   *慢性背痛、頸痛。   *慢性或嚴重頭痛。   *顫抖。   *蕁麻疹。   *情緒過度緊張,無法承受。   *失眠。   【病理現象】   1、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病人基本的內心體驗是害怕,如提心吊膽,忐忑不安,甚至極端驚恐或恐怖;   2、這種情緒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種死在眉睫或馬上就要虛脫昏倒的感覺;   3、這種情緒指向未來,它意味著某種威脅或危險,即將到來或馬上就要發生;   4、實際上並沒有任何威脅和危險,或者,用合理的標準來衡量,誘發焦慮的事件與焦慮的嚴重程度不相稱;   5、與焦慮的體驗同時,有軀體不適感、精神運動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亂。   上述的症狀學描述是卓越的。我們不妨把它們稍加歸併和簡化。焦慮症狀包括三方面:   1、與處境不相稱的痛苦情緒體驗。典型形式為沒有確定的客觀物件和具體而固定的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文獻中常稱為漂浮焦慮(free-floatinganxiety)或無名焦慮;   2、精神運動性不安。坐立不安,來回走動,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現為不自主的震顫或發抖;   3、伴有身體不適感的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如出汗、口乾、嗓子發堵、胸悶氣短、呼吸困難、豎毛、心悸、臉上發紅發白、噁心嘔吐、尿急、尿頻、頭暈、全身尤其是兩腿無力感等。只有焦慮的情緒體驗而沒有運動和植物神經功能的任何表現,不能合理地視為病理症狀。反之,沒有不安和恐懼的內心體驗,單純身體表現也不能視為焦慮。   〖自我治療〗   [編輯本段]   對於焦慮性神經症的治療主要是以心理治療為主,當然也可以適當配合藥物進行綜合治療。患者不妨按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自我治療:   1.增加自信 自信是治癒神經性焦慮的必要前提。一些對自己沒有自信心的人,對自己完成和應付事物的能力是懷疑的,誇大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從而憂慮、緊張和恐懼。   因此,作為一個神經性焦慮症的患者,你必須首先自信,減少自卑感。應該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慮程度就會降低一點,恢復自信,也就是最終驅逐焦慮。   2.自我鬆弛 也就是從緊張情緒中解脫出來。比如:你在精神稍好的情況下,去想象種種可能的危險情景,讓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現。並重復出現,你慢慢便會想到任何危險情景或整個過程都不再體驗到焦慮。此時便算終止。   3.自我反省 有些神經性焦慮是由於患者對某些情緒體驗或慾望進行壓抑,壓抑到無意中去了,但它並沒有消失,仍潛伏於無意識中,因此便產生了病症。發病時你只知道痛苦焦慮,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種情況下,你必須進行自我反省,把潛意識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訴說出來。必要時可以發洩,發洩後症狀一般可消失。   4.自我刺激 焦慮性神經症患者發病後,腦中總是胡思亂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異常。此時,患者可採用自我刺激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在胡思亂想時,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書讀,或從事緊張的體力勞動,忘卻痛苦的事情。這樣就可以防止胡思亂想再產生其他病症,同時也可增強你的適應能力。   5.自我催眠 焦慮症患者大多數有睡眠障礙,很難入睡或突然從夢中驚醒,此時你可以進行自我暗示催眠。如:可以數數,或用手舉書本讀等促使自己入睡。   在自我採取以上方法的同時,還必須使用抗焦慮藥。常用的有安定、利眠寧等,可以口服也可以肌肉或靜脈注射。如果焦慮伴有抑鬱,服用多慮平、阿米替林等三環類抗抑鬱藥有良好效果。   焦慮性神經症患者,如果能夠嚴格遵照醫囑,並進行密切配合性的自我治療,不長時間一定能擺脫焦慮。   下面的一些建議或許可以幫助你紓解緊張、克服焦慮,你可以從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家庭治療措施〗   [編輯本段]   ●深呼吸   當你面臨情緒緊張時,不妨作深呼吸,有助於舒解壓力消除焦慮與緊張。當你感到焦慮時,你的脈搏加速,呼吸也加快。而深呼吸可以迫使你減緩呼吸速率,使身體相信焦慮已過去。正確的腹部呼吸是,當你一吸一呼時,腹部將隨之一起一伏。   ●活動你的下顎和四肢   當一個人面臨壓力時,容易咬緊牙關。此時不妨放鬆下顎.左右擺動一會兒,以鬆弛肌肉,紓解壓力。你還可以做擴胸運動,因為許多人在焦慮時會出現肌肉緊繃的現象,引起呼吸困難。而呼吸不順可能使原有的焦慮更嚴重。欲恢復舒坦的呼吸,不妨上下轉動雙肩,並配合深呼吸。舉肩時,吸氣。松肩時,呼氣。如此反覆數回。   ●保持樂觀   當你缺乏信心時,不妨想像過去的輝煌成就,或想像你成功的景象。你將很快地化解焦慮與不安,恢復自信。   ●幻想   這是紓解緊張與焦慮的好方法。幻想自己躺在Sunny普照的沙灘上,涼爽的海風徐徐吹拂。試試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肯定自己   當焦慮襲來時,可以反覆地告訴自己,“沒有問題。”,“我可以對付。”,“我比別人行”。這樣可使你漸漸消除呼吸加快及手冒冷汗的本能反應,使你的智慧反應逐漸表現出來。結果,你果真平靜下來了。   ●學會放鬆   在面臨每天的例行干擾之前,暫時放鬆數秒,可以大幅改善焦慮的程度。例如,當電話鈴響,先做個深呼吸,再接聽。養成這種蓄意放鬆數秒鐘的習慣,它可充當有效的鎮定劑。使你控制焦慮,而不是被焦慮掌控。週末假日,還可以開車兜風或到海邊逛逛。儘量作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拋開工作的煩惱。   ●轉移注意力   假使眼前的工作讓你心煩緊張,你可以暫時轉移注意力,把視線轉向窗外,使眼睛及身體其他部位適時地獲得鬆弛,從而暫時緩解眼前的壓力。你甚至可以起身走動,暫時避開低潮的工作氣氛。   ●放聲大喊   在公共場所,這方法或許不宜。但當你在某些地方,例如私人辦公室或自己的車內,放聲大喊是發洩情緒的好方法。不論是大吼或尖叫,都可適時地宣洩焦躁。   ●保持睡眠充足   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減輕焦慮的一劑良方。這可能不易辦到,因為緊張常使人難以入眠。但睡眠愈少,情緒將愈緊繃,更有可能發病,因為此時免疫系統已變弱。   〖營養與飲食療法〗   [編輯本段]   經常焦慮的人很難放鬆心情,但這種情緒又必須紓解。此時適當的飲食就顯得極重要。由焦慮引起的疾病,通常源自營養不足,因為此時身體無法正常地處理營養素。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營養補充物質,你可以適當加以選擇服用。   ●補充營養素   ①維生素B群   維生素B群對神經系統的運作相當重要。注射維生素B液可改善大腦功能、減輕焦慮、保護免疫系統。維生素B群及泛酸(維生素B6)每天100毫克   ② 鈣及鎂   每天2000和1000毫克。服用箝合劑或乳酸鈣。若對牛奶過敏,勿使用乳酸鈣。   ③ L—酪胺酸   每天1000毫克(白天及睡前各500毫克,空腹使用)。和50毫克維生素B6及500毫克維生素c共用,以利吸收。它能紓解緊張,幫助睡眠。   ④ 維生素c含生物類黃酮   每天3000—10000毫克。緊張會消耗腎上腺荷爾蒙(抗緊張)。維生素C是腎上腺功能必需的。   ⑤ 綜合維生素及礦物質(含維生素A及鉀)   每天25000IU和99毫克。它是處於緊張狀況時所必需的。鉀則是腎上腺功能所需的。也可以每天服用5錠海帶錠,它含有均衡維生素及礦物質。   ⑥纖維(ABC滴腸劑或燕麥麩)   依產品指示,它能清腸及改善腸功能。   ⑦ Y—氨基丁酸加肌醇   依產品指示。它是一種有效的鎮定劑。   ⑧ L-酪胺酸和維生素c及葡萄糖酸鋅   依產品指示。抵抗感冒藥,感冒經常是緊張焦慮的最初症狀。服用它可減輕緊張。   ⑨ 卵磷脂   用餐時2膠囊。保護神經纖維、細胞及大腦功能。   ●飲食宜忌   飲食相當重要,避免可樂、油炸食物、垃圾食物、糖、白麥粉製品、洋芋片等易刺激身體的食品。飲食需合50%—75%的生菜。三週內勿食乳品,之後,陸續加入飲食中,並觀察是否有什麼不適症狀。   ●避免咖啡因、番煙、酒精、藥物   酒精、藥物可能提供暫時的解脫,但隔天緊張又來襲,而且這些物質本身也殘害健康。因此,應該學習如何調適,而不是光靠逃避。在身心面臨緊張及焦慮的迫害時,很重要的一點是飲食正當。除了避開咖啡因及酒精,還需遠離糖、白麵粉製品、醃肉、辛辣刺激的調味料等。勿吃垃圾食物!正確的飲食將強化身體,使免疫系統及神經系統狀況俱佳。   ●保健藥膳   ①玫瑰花烤羊心   鮮玫瑰花50克(或幹品]5克),羊心50克,精鹽適量。將鮮玫瑰花放人小鋁鍋中,加精鹽、水煎煮10分鐘,待冷備用。將羊心洗淨,切成塊狀,穿在烤簽上邊烤邊蘸玫瑰花鹽水,反覆在明火上炙烤,烤熟即成。可邊烤邊食。   功效補心安神。適用於心血虧虛所致的驚悸失眠及鬱悶不樂等症。   ② 棗麥粥   棗仁30克,小麥30—60克,粳米100克,大棗6枚。將棗仁、小麥、大棗洗淨,加水煮至10沸,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每日2—3次,溫熱食。   功效養心安神。適用於婦女煩躁、神志不寧精神恍惚、多呵欠、喜悲傷欲哭,及心悸、失眠、自汗。   ●天然草藥   可使用貓薄荷、洋甘菊、蛇麻草、杓蘭、西番蓮、保哥果、玫瑰果實、迷迭香)及香蜂草、西伯利亞人參、並頭草、纈草根。   〖其它療法〗   [編輯本段]   ●多運動   運動及休息非常重要!你將驚訝它們帶來的效果。作運動可消除煩惱及控制緊張與焦慮的情緒。一來,它能消耗一些緊張時所分泌的化學物質。二來,它讓肌肉疲勞,也就是讓肌肉放鬆。你可以跑步、走路、打球等等。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有益,但要能定時定量。十天牛個月才運動一次,是不會有效果的。   ●按摩   大部分人在處於焦慮時,會發生某部位肌肉緊繃的現象。這有點類似惡性迴圈:焦慮產生腎上腺素,使肌肉緊縮,結果導致更多腎上腺素生成,使肌肉更收縮。改變之道是找出受害的肌肉——通常是頸背肌肉及上半部背肌,然後按摩數分鐘,,按摩太陽穴也可紓解疼痛及治療各種疾病(間接地)。按摩太陽穴裡的神經,將鬆弛其他部位的肌肉——主要是頸部。   ●洗熱水澡   熱水可消除焦慮反應。當我們緊張與焦慮時,流到四肢末梢的血液減少。熱水可使身體恢復血液迴圈,幫助身體放鬆。冷水的作用恰好相反。它模擬焦慮反應,使血液遠離四肢,結果徒增焦慮與緊張。   ●聽音樂   音樂是對抗焦慮的好幫手。它不僅使肌肉鬆弛,也使精神放鬆,心情愉悅,使你積聚的壓力得到釋放。   ●培養個人嗜好   從事業餘嗜好是紆解心情的極佳方式。不妨花些錢和時間去作自己喜愛的事,比如養花、釣魚、畫畫、下棋等。   ●藥物治療   有些人認為藥物治療能幫助心情放鬆及調適生活壓力,日前主要的抗焦慮藥物有苯二氮昱類,包括勞拉西泮、安定、阿普唑倉和氯硝西泮。缺點為有時可導致睏倦、易激、頭暈和依賴。雖然如此,近些年來它們已廣泛取代了巴比妥酸鹽。巴比妥酸鹽不僅明確有成癮的危險,而月。對有自殺傾向的患者是一個威脅。另一類抗焦慮藥是J螺環酮,其副作用比苯二氮曼類小,但肝腎疾患者禁用。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在使用前應向醫生諮詢。   ●芳香療法   芳香療法被認為對治療焦慮症很有效。町試用薰衣草油、茉莉或藍菊,在織物上滴上1-2滴,然後吸入或將這些油放人蒸氣吸入器或蒸氣浴缸中。也可以塗一滴在太陽穴處。   ●催眠療法   催眠療法推薦用於特殊的恐懼症如飛行恐懼、舞臺恐懼或考試和體育競賽恐懼症。對廣泛性焦慮症亦有幫助。所有的催眠都是自我進行催眠,催眠師僅僅是教你如何運用技巧以達到最佳效果。與生物反饋療法合作常可加強催眠療法的作用。   ●生物反饋療法   腦電圖主物反饋,用於再訓練思維方式,對那些同時有軀體和精神症狀的患者有幫助。在治療師的一系列治療過程中,病人觀看自己的腦電圖的波形並逐漸學會控制波形。醫師預計經過十二次練習後,病人可以在沒有治療師或監測儀器的情況下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   ●指壓療法   按壓位於手腕內側正對小指皺褶處的神門穴位,可能對焦慮所致的睡眠障礙有益。緊壓拇指和食指間部位1分鐘。然後重複另一隻手。   按壓間使穴位,有助於鎮靜和減少憂慮。將拇指放在你的手腕內側,距部皺褶2指寬的前臂兩骨中間處。緊壓1分鐘,重複3—5次,然後重複另一臂。   ●注意   毛髮分析可判斷焦慮症是否由重金屬中毒引起的。也檢查是否有食物過敏症,以刪除此可能原因。   治療焦慮症的偏方   治療焦慮症的偏方-專業,安全,徹底地治療焦慮症   經常焦慮的人很難放鬆心情,但這種情緒又必須紓解。此時適當的飲食就顯得極重要。   愉快的心情不僅僅來自日常生活的感受,也可以來自飲食。科學研究證明,心情愉快與大腦分泌某些激素的多少有關,而這些激素的分泌可以透過飲食控制.   魚油   哈佛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魚油中的W-3脂肪酸,與常用的抗抑鬱藥有類似作用,即阻斷神經傳導路徑,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   香蕉   香蕉含有一種稱為"生物鹼"的物質,生物鹼可以振奮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素和維生素B6的一大來源,這些都可以幫助大腦製造對人體有益的血清素。   葡萄柚   葡萄柚有強烈的香味,可以淨化繁雜思緒,也可以提神,此外,葡萄柚裡高量的維生素C,不僅可以維持紅血球的濃度,使身體有抵抗力,而且維生素也可以抗壓。最重要的是,在製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時,維生素C是重要成分之一。一項有趣的研究發現,吃維生素C,可以使孩子的平均智力提高5分。   全麥麵包   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血清素增加;而吃複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麵包、蘇打餅乾,雖然效果慢一點,但更合乎健康原則。更令人欣喜的是,近來發現微量礦物質硒能振奮情緒,全穀類也富含硒。   症狀與表現:   恐怖症是指病人具有一種在正常情況下對某一特點物體、人際交往或處境,產生異乎尋   常的強烈恐懼或緊張不安的內心體驗,從而出現迴避表現,難以自控。當面臨所恐懼的物體   或處境時,出現顯著的焦慮。根據恐怖的物件不同,可分為社交恐怖症、物體恐怖症、疾病   恐怖症、曠場恐怖症、動物恐怖症等。社交恐怖表現為;患者對自己在公共場合出現情緒緊   張、臉紅等症狀感到焦慮;不能正視別人的視線,否則就感到非常難堪,以致使談話無法集   中精力去完成,擔心自己的面部表情會引起別人的反感,並且對此惶恐不安。別人丟了東西,議論起來,也會臉紅,全身哆嗦,晚上失眠;迴避與人接觸,厭惡一切與人交往的的活動。   動物恐怖表現為:對某一類動物的恐怖。對特異處境的恐怖:如高處、黑暗、幽閉、學校。   疾病恐怖的表現:如對癌症、梅毒、結核、心臟病等疾病的恐怖。   諮詢要點:   (1)瞭解病因和發病機制。遺傳因素可能與本病的發病有關。患者常有膽小、內向、羞怯、被動、依賴性強的個性,這是既往曾經遭受過意外事件的恐嚇、兒童時的創傷體驗造成 的不良後果。患者對某些特定刺激喚起過深刻強烈的驚恐情感反應,繼而被抑制下去了,以後每當遇到和那些特殊體驗有聯絡的相同刺激或情景,則因條件聯絡而產生恐怖和迴避反應。   (2)同病人要建立良好的關係,對病人進行有關本病的科學知識教育,並給予充分的鼓勵和支援,以增加其自信心。   (3)運用行為療法。要求患者不迴避曾經引起他痛苦體驗的刺激,幫助他能夠面對刺激情況,克服不必要的恐懼心理,作出健全的適應性反應。   (4)運用心理分析法。讓病人傾訴和回憶,幫助病人分析、找出他早年重大的挫折或創傷性的生活事件,分析出潛意識中的心理衝突,使之上升到意識層次。病人達到“領悟”,其恐怖症狀往往會很快消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咋樣可以讓一顆老槐樹死去,不用挖不用據!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