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勝軍主治醫師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和最大的微生態體系,人體透過胃腸道粘膜與外界緩慢進行相互作用,透過其生長及各種代謝作用促進腸內細菌群的正常化,抑制腸內腐敗物質產生,保持腸道機能的正常執行。

    02

    腸道的益生菌最常被提及的功效不外乎是幫助消化、使排便暢通。有些益生菌如比菲德氏菌、乳酸菌等可以將乳糖消化不良等拉肚子問題到解決。

    03

    益生菌進入腸道內,一方面可以在腸道內定殖,維持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另一方面是益生菌可以直接作用於宿主的免疫系統,誘發腸道免疫,並刺激胸腺,脾臟等免疫器官,促進巨噬細胞活性,透過增強B、T淋巴細胞對抗原刺激的反應性,發揮特異性免疫活性,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04

    研究發現,正常人腸道中益生菌越多,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機會也就越小。益生菌可以誘導T細胞產生大量的IL-12,能夠抑制Ig E的產生,有效地預防過敏發生。

    05

    有研究發現,服用抗生素治療感染症的同時,也會破壞腸道正常細菌原的生長,產生腹瀉,這時如果新增益生菌,可得到改善。如有更多諮詢請關注。

  • 2 #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我們體內的腸道微生物會影響人體的健康嗎?答案是會!我們的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對於人體的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腸道不健康會使我們機體免疫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肥胖等等問題,還會使膚色暗沉以及血管健康等等。

    腸道中的微生物可以幫助我們分解和排出身體的垃圾,尤其是對於身體有益的微生物菌群,如果腸道這些維生素菌群失衡,那麼還會導致便秘,增加結直腸癌的風險。因此我們需要在根本上保持我們腸道的健康,腸道要想健康,與這些微生物菌群的比例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有害菌群大於有益菌群就會發生以上的問題。

    要想增加我們腸道的有益菌群,飲食上就需要格外注意,如果長期大量的吃肉,肉在體內代謝後產生氮,而氮是腸道中有害菌的食物,會增加有害菌的量,因此飲食上一定要注意葷素搭配。蔬菜/豆製品以及主食等食物中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腸道有益菌的食物,可以幫助增加有益菌到數量。更有助於腸道的健康。腸道健康,就能使我們的身體更佳健康。

  • 3 # 茄子營養師

    會,腸道菌群的平衡與否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

    人類的腸道號稱是我們的“第二大腦”,是集消化、吸收、代謝、免疫、內分泌及神經調節於一體的特殊“微生物器官”。正常的生理狀態下,健康的腸道菌群具有合成維生素、促進人體生長髮育和物質代謝以及免疫防禦功能都有重要的作用,是反映我們身體內環境是否健康的一面鏡子。

    與腸道微生物有關的疾病非常多。

    腸道應激綜合徵就是一種典型的腸道菌群有關的疾病。腸道功能紊亂,臨床上表現為慢性腹瀉和腹痛。主要原因是飲食中缺少高纖維的食物,使得腸道微生物發酵產生的脂肪酸下降,而短鏈脂肪酸可以影響腸神經元,增強腸道動力。

    還有炎症性腸病,這是一種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明,但是研究者發現患者體內的厚壁菌門數量明顯下降,而擬桿菌門和變形菌門的比例卻上升,處於腸道菌群失衡的一種狀態。

    除了以上所說的腸道疾病與腸道微生物有關,還與很多代謝疾病有關。

    肥胖。腸道微生物時除遺傳和飲食因素外導致體重增加和脂肪積累的獨立危險因素。如肥胖者和消瘦者的腸道菌群就存在明顯差異,肥胖者的腸道菌群表達更多地有利於攝取能量的基因,在涉及到碳水化合物和脂質代謝方面的基因種類尤為豐富。

    糖尿病。近年來的研究還發現,2型糖尿病和腸道菌群的構成成顯著相關。

    腸道菌群對於小孩和老人的影響最大,因為腸道菌群不一樣,小孩免疫發育的進城不一樣,造成有些孩子出現意想不到的疾病,除了過敏、哮喘、溼疹之外,現在還發現自閉症、百日咳等等都與腸道菌群有一定的關係。也有研究者發現,長壽村的老人腸道菌群與其他人的不一樣。

  • 4 # 濤哥搞機666

    腸道內有數量眾多、種類豐富的微生物,它們和宿主間形成了互利共生的關係,對人體的身心健康產生著重大影響。近年來,隨著對腸道微生物作用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腸道菌群微生物不僅影響身體健康,還影響人們心理健康。

  • 5 # 擋不住的三季稻

    腸道中的共生微生物,與人體體表相比,消化道是人與外來環境接觸最多的管道,起自口腔延續為咽、食管、胃、小腸、大腸、止於肛門。其中口腔作為進食的主要通道,口腔內的腺體分泌唾液,食物借唾液的潤滑作用透過食管,唾液中的唾液澱粉酶分解部分碳水化合物。咽作為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主要完成吞嚥這一動作。食管是其中一條肌性管道,全長約25~30cm,其中有3個狹窄部位,且極易滯留食物,是食管癌的好發部位,防止呼吸時空氣進入食管,以及阻止胃內容物逆流入食管。胃分為賁門、胃底、胃體和胃竇四個部分。胃的總容量約1000~3000ml,其黏膜中含有大量腺體,分泌胃液,呈酸性……小腸位於腹腔內,上連幽門,下接盲腸,全長4~6m分為十二指腸、空場、迴腸3部分,具有極強的消化功能,小腸黏膜延伸性極強,具有環形皺襞,擁有大量絨毛,消化道表面積極大,達200~300m2。腸道記憶體在著大量的微生物,腸道不僅是人體消化吸收的重要場所,也是最大的免疫器官,可以維持正常免疫防禦功能,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腸道內微生物數量高達1014個,接近人體細胞數量的10倍,質量高達1.2kg,接近人體肝臟的質量其包含的基因數目約是自身的100倍,具有人體自身不具備的代謝功能。

  • 6 # 大象腿長吧

    人體腸道中至少存在1000~1200種細菌,每個宿主內約含有160種優勢菌種,人體腸道中不光含有有害菌屬,還含有多種有益菌,人體腸道內正常微生物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大多數為嚴格厭氧菌,少數為兼性厭氧菌,大多數成年健康人菌群相對穩定,而老年人雙歧桿菌則進一步減少。一旦人們患有某種疾病時,菌群結構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極易導致菌群失調症的發生。

  • 7 # ༀ齊魯緣ༀ

    健康人的胃腸道內積聚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稱為腸道菌群,正常情況下,腸道內的大量菌群按照一定的比例存在,各個菌群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菌群之間形成一種特定的生態平衡,雖然環境、機體等使菌群不斷髮生變化,但菌群與機體總會維持著相應的動態平衡,一旦機體宿主的內外環境發生改變,特別是臨床上一些人經常應用廣譜抗生素,使得腸道內的敏感菌群被抑制,而其他未被抑制的細菌大量繁殖,從而使患者引起菌群失調,使患者病變加重,繼續使用廣譜抗生素,使患者腸道菌群失調更加嚴重。臨床醫務工作者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菌群的穩定對人們的生命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

  • 8 # 山大生命科學方詡教授

    一個體重70公斤,身高1米七的人身上的微生物約40萬億,而人體細胞才30萬億。而我們的腸道微生物比其他部位的微生物都要多。腸道中的微生物分為有益菌和有害菌。科學研究證明,有害菌不僅會導致我們消化不好,免疫功能下降,而且和人體系統疾病,如:糖尿病、自閉症、癲癇等有密切關係。所以《素問·痺論》說:“衛者,水谷之悍氣也”,也就是說衛氣是後天水谷所化之捍氣,有溫養、調節、防禦的作用。個人認為,中醫中的“衛氣”就是指我們人體中的腸道有益菌。 我們體內的腸道微生物不僅影響我們的健康,而且還影響我們的情緒。為什麼人在心情不好時,想吃高熱量的東西,因為你體內的微生物吃了高熱量的巧克力,會釋放出讓你開心的物質,刺激你的神經。這就是生命科學說的“腦腸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簡訊可不可以用藍芽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