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點水981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是一句詩,同時也是一則典故。

    在雍正年間,有個翰林官名叫徐駿,有一天正在整理自己的詩集,忽然窗外刮過一陣風,案几上的書隨著風翻了幾頁,於是他詩興大發,拿起筆隨手寫下了一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句詩,就像一顆地雷,被他自己埋在了腳下。

    有一次,徐駿在奏章裡把“陛下”的“陛”字不小心錯寫成了“狴”(音bì)字,等奏章呈送到雍正帝手上,雍正帝見了以後,馬上就把徐駿革職了。後來再派人一查,在徐駿的詩集裡找出了兩句詩:“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沒過多久這本詩集也傳到了雍正帝的手裡,皇帝看了以後很生氣,認為徐駿這是在誹謗朝廷,懷疑他是反清復明的同黨,於是下令將徐駿一家滿門抄斬了。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一“清風”詩案,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在清朝封建專制統治下,文人墨客如果不小心就很容易因為文字或言論觸犯皇家避諱而招來殺身之禍,問題嚴重的還會株連九族。由於這類案件完全是由文字或文章引發的,有人稱之為“文字獄”。

    在中國曆代王朝中,像“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樣因為觸犯了皇家之大忌而丟掉性命的冤案有很多。避諱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現象,避諱的意思是帝制時代對於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寫出,以表示尊重。《公羊傳 · 閔公元年》裡說 : "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是古代避諱的一條總原則。

    避諱的物件有四類:

    一是帝王,對當代帝王及本朝歷代皇帝之名進行避諱,屬於當時的"國諱"或"公諱"。

    二是長官,即下屬要避長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諱,甚至一些驕橫的官員都要嚴令手下及百姓避其名諱。

    三是聖賢,主要指避至聖先師孔子和亞聖孟子的名諱,有的朝代也避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之名,有的還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

    四是長輩,即避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之名,這是全家的“家諱”或“私諱”。

    古人避諱的方法:古人常需避諱,他們在小心謹慎之中總結了多種避諱方法,主要有三種:即改字法、缺筆法和空字法。次要的有兩種:避名稱字和改變稱呼。

    假如,當初徐駿頭腦清醒一些,將“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中的“清風”隨便改寫成其他什麼風,那麼他們一家人的命運也許就會是另外一種境況了。

  • 抱簧壞了會怎麼樣?
  • 求描寫王爺服飾、外貌的句子(越多越好,宮鬥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