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金色招財貓

    有多少存款才不會心慌?

    這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就複雜。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按照一般經濟發展規律來說,隨著經濟發展,貨幣是逐漸貶值的。如果你擁有一個絕對數,那就是在逐漸貧窮化。如果你想擁有一個相對數,就需要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奮鬥,不斷增加你的存款。

    其實大到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小到一個家庭,一個人,財富的儲存方式不能簡單用存款來衡量。一般長期性資產佔比要高於短期性資產,長期性資產比如土地,房產,黃金等等,短期性資產比如股票,短期存款,現金等等。形成一個可以抗擊通貨膨脹的資產組合體,這樣才能穩固,在此基礎上再說存款多少相對會更簡單明了一些。

    個人觀點一個人的財富量處於全社會平均值一倍以上的人相對安全感會強一些。但是如果社會經濟出現大的動盪,富人們往往安全感還不如窮人。古語有云,窮人思眼前,富人思來年。所以只不過憂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一樣罷了。

    總的來說,財富的多少與幸福不幸福,安全不安全,不是直線對應關係。財富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個人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認識,才是個人幸福感的根源。

    只要生活能吃飽穿暖,就沒有必要過於關注得失,否則即使你擁有整個世界,你也不一定感到安全和幸福。

  • 2 # 財經攻城獅

    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總感覺:錢越來越難賺,越來越不夠用。

    這個問題提的好,有多少存款你才不會心慌?

    我覺得,首先,要保證自己也得生活基本配置,剩下的才是有多少存款:

    按照此演算法。如果按照一個三線城市家庭支出,不算房貸和車貸的前提下,每月支出5000元,一年6萬元,10年即60萬。

    60萬元還是不考慮貨幣貶值的情況下。

    有錢再手,心理不慌。有這60萬,並非只的是坐吃山空,而是會讓自己心裡有底,基本出現任何突發事件都能解決。

    60萬的存款,您達到了嗎?

  • 3 # 財智成功

    這個年代,有多少存款才不會心慌,最關鍵的還是要看收入的穩定性以及收入的高低。

    現在有些職業是鐵飯碗,旱澇保收,工資穩定上漲,有的隱性福利很好,甚至工資卡都不用動。有這樣的工作,自然就敢於消費,哪怕沒有一分錢存款也不會心慌。

    心慌,來自於對未來的恐懼。

    我們為什麼會心慌?

    1、擔心買不起房子;

    2、擔心養不起孩子;

    3、擔心生大病看不起;

    4、擔心孩子娶不起媳婦;

    5、擔心需要養老的時候沒錢花;

    如果收入穩定,有社保,這就有了比較好的保障,往往更加從容。

    如果在民營企業工作,公司不景氣,哪怕有三五十萬存款也是要心慌的。

    現在小縣城的房價都已經很高,有些地方到了五六千元一平米,買套房子裝修下來七八十萬元也很正常。

    教育子女花錢也不少,奶粉尿不溼,衣服鞋帽,孩子生病要花錢,幼兒園要花錢,學特長要花錢,中學階段要花錢,大學更是花錢。從小到大學畢業,二三十萬元很正常。

    看病難,看病貴,一場大病可以消滅一箇中產,如果得了癌症或者其他重病,三四十萬元也不一定夠。

    現在女兒講究富養,有兒子的家庭壓力要大得多,要幫著買房,要彩禮,辦婚宴,結婚這些辦下來六七十萬元不一定夠。

    至於養老,農村二三十萬元就夠了,大病往往就不治了,小城市五六十萬元,大城市兩三百萬元才行。

    那麼,到底有多少存款才能不心慌呢?

    每個人心態不一樣,年齡階段不一樣,賺錢能力不一樣,因此在這個問題上不會有標準答案。但是物價猛漲的時代,存款越多,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強。真正心慌的,不是存款多少,而是看工作是否穩定。

  • 4 # 經濟觀察哨

    先定一個標準

    家有餘糧,心裡不慌。我們將睡後收入能完全覆蓋月花費定義為心理不慌,也就是說你就算明天就要失業了,你現有的資產給你帶來的現金流就夠你花,而且是穩定的現金流

    1、要心裡不慌意思是要能支撐日常所需,所以付息方式一定要匹配需求,如果你存的是個五年期的定期,很顯然,是不匹配的,最好的話是活期,按月付息的大額存單次之,按您付息的存款再次,要是再大於一年,這個頻率匹配度太低了,先不做討論。

    2、利息要能支撐日常開銷,由於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要按照自己的情況進行評估,假設一天需要300元,一個月需要9000元

    第一種活期存款,現在活期存款的年化利率為0.35%,那麼一天需要產出300元的利息,你需要3128萬的活期存款。

    第二種大額存單,按照大額存單大約4.5%的利息來計算,你一個月9000元的利息需要240萬的大額存單。

    是不是真的不慌了呢?

    有了這些錢是不是真的可以不慌了呢?還需要考慮哪些方面呢?

    1、通貨膨脹,如果計算上真實的通貨膨脹率大約6%來看,目前幾乎沒有一種存款利率能達到這個水平,存款的實際購買力會隨著事件慢慢變少;

    2、意外情況,如果有重大疾病,事故等等,可能一下子會用到很多錢,看著暫時能夠用的錢一下子就要減少好多。

    有沒有比存款更好的方法

    當然有,做好兩件事情

    1、保險,以小保大,轉移風險

    2、看準時機,投資房產,近20年的資料告訴我們,只有房地產市場的收益率能超過通貨膨脹,連黃金夠不能夠抵禦通貨膨脹,房地產居然做到了,但是現在房地產市場處於高位橫盤狀態,要投資房地產,一定要看準時機,看準房產的投資價值。

  • 5 # 白水90944696

    存款是存量,現金流是增量。增量和存量哪個更重要,要取決於你所處的時代。

    如果,你所處的時代,社會正處於低速發展階段,一個人能夠成長和晉升的空間有限,那麼對你而言,存量更重要,存款應該是多多益善的。現在日本正處於這樣的一種現狀。日本現在追求的是斷舍離,換言之儘量不要花不必要的錢,低慾望社會,大家儘量的去省錢,收縮慾望,減少開支。日本的現狀就是,一個年輕人想要出頭會很難,怎麼辦呢?徹底佛系。去年有本書的內容是,一週上兩天班,然後休息5天。那位達人的生活基本不花錢,飯是自己做的,娛樂活動主要是去圖書館,出行方式主要是公共交通或者自己步行、騎車,朋友也斷舍離僅留下兩三個。

    如果,你所處的時代,社會經濟處於高速增長的階段,那麼對你而言未來的增量更重要。遙想改革開放之初,當時的萬元戶是可以名列富豪榜的,但是如果那一萬塊放到今天,實在是少的可憐。

    所以,如果你所處的社會發展相對緩慢,那麼少花錢多存錢,心態放輕鬆,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但是如果你所處的社會處於高速增長階段,那麼最重要的是儘快投資自己,讓自己不斷增值,用長期主義來應對未來風險。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你的未來一定是可期的。

  • 6 # 理財鴨

    不同的人必然有不一樣的看法,大多數人的看法都是有了一定的存款之後,內心才不會慌張,但是更加應該認識到存款會不斷貶值,無論你有多少的存款,只要存款依然是存款,那麼總有一天會讓你內心慌,因為存款會貶值。

    多少“存款”讓內心不慌呢?

    最起碼應該滿足一個家庭在幾年之內的正常開銷,包括基本的衣食住行,醫療,健康養老,孩子教育方面支出等等,只有當這些都滿足並且可以維持幾年了,才會真正讓自己內心不慌,但是這樣的狀態持續的時間或許並不會太長,或許只有幾年之內,所以依然需要賺取收入來讓內心一直保持著不慌。

    存款貶值,不如投資理財

    十年前,如果你有1萬元的存款,那麼你就是萬元戶,在當地也算是前幾的富裕人士,但是如果十年後的現在還是有1萬元,雖然很多,但是卻貶值了不少,這告訴了我們:存款只要存在,那麼基本上貶值,難逃此命運。

    所以我們需要進行投資理財,需要用方法來提高錢生錢的能力,而不是讓錢白白閒置在銀行無法進一步取得更高的收益。

    資產只能代表一時的安穩,不能代表一輩子的安穩

    人生在世幾十年,需要一輩子使用到資金,這就需要用到資產,而資產又不是白來的,而是通過收入來的,大部分人主要依靠工資收入,而本身工資收入並不是太高,所以更加需要理財,以及進行投資理財,但是需要注意風險,不要投資不可以承受風險的理財產品。

  • 7 # 浮沉市

    在你知道你仍會被生活擊敗時,有多少存款都會心慌。

    平凡福斯的心慌源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不確定主要有四。

    1、住房。自孫中山先生“民生”中提“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以來,已經過去將近一個世紀,多年前我們祖先關注的住房問題仍然是影響普通百姓的幸福感主要因素之一,多年前未曾解決,現在也困擾著繁忙都市的人們。在現在動輒以萬計的房價下,想要買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白領月薪只有幾千塊,除去開支每月所剩無幾,一年下來能在工作城市買一平米就算不錯了,遑論給付高昂的首付?有100萬就不慌了嗎?還是200萬?

    2、醫療。看病貴、看病難老生常談了。因病致貧也常有耳聞。沒有人願意生病,但有時候就是生病了,醫療費用高昂,好醫生資源有限就成了心頭一處不安甚至痛苦。

    3、教育。現在絕大多數人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多少家長每日焦慮的事情。學區房就像懸掛肩頭的重擔壓得要喘不過氣來,一線的看不上二線的,二線的看不上三四線的,造成一線的想要送出國留學,二線的奔一線的,三四線的拼了命也要送小孩去二線讀書,偏偏賺的錢難以支援更高層級的教育。難啊!

    4、養老。最近出了個新聞,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釋出了《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報告預測2035年養老金將耗盡結餘。不啻如晴天霹靂,工薪族辛苦繳的養老金給別人花完了,自己的呢?繼續花下一代的錢嗎?未來補不上呢?東北已經出現入不抵支的局面,如何演繹呢?養老始終是壓在國人頭上的大山。

    哪一個不需要大量的存款呢?未來與萬一哪個先來?

  • 8 # 浮雲財經觀

    到底具備了多少的存款我們才會獲得所謂的安全感?可能不同的人心裡有不同的答案,我們身處不同的城市,肩負著不同的壓力,承載著不同的夢想,對於擁有的存款數額也有著不同的期望。

    對於浮雲君而言,擁有 200 萬的存款就不會再覺得心慌

    為什麼數額不多不少正好是 200 萬?因為具備 200 萬的存款即便是不再工作我們也能保持體面的生活。

    我們可以選擇把這筆“鉅款”存入銀行大額存單,不少商業銀行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都能達到 4.18%,而且還能按月付息。

    200 萬本金每年所能獲得的利息數額為:200 萬 * 4.18% = 8.36 萬

    200 萬本金每月所能獲得的利息數額為:8.36 萬 / 12 = 6967 元

    利息收入達到每月 7000 元的水準,相當於不少小城市中等白領階層的收入了,很多在車間沒日沒夜加班的打工一族或許全月無休也難以達到這樣的高度。滿足正常的生活開支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了。

    我們之所以會心慌,是因為看不到未來,心裡沒有著落

    1、月薪 5000 一月,房價 2 萬一平,買房、結婚、走上人生巔峰?一切都是痴人說夢。

    2、生活壓力大、工作壓力大,緊隨其後的就是失眠、抑鬱,究其原因還是——沒有錢。

    3、父母年事已高,爺爺奶奶也已經年入花甲,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進入了 ICU (重症監護室),一天的花銷就足夠我們一個月的收入。。。

    4、相處多年的女友完全沒有信心向她提出結婚,昂貴的房子、沉重的彩禮、不菲的婚禮宴席,7位數的花銷金額我們長這麼大都沒有見到過,但是名為“結婚”的賬單就需要這麼多。

    5、我們的未來在哪裡?我們的興趣是什麼?我們究竟為了什麼而活?找不到活著的價值和意義,夜深人靜反思自己的一生,感覺無比的空虛、空洞。

    這就是當下年輕人的生活現狀。

    總結

    為什麼很多朋友連微信訊息都不再回復了?埋沒在長長的朋友列表中,從此不再往來?因為我們心累了,已經不再想與世界有所交集了,就想這樣默默在生活的“牢籠”中沉淪了。

    人活著,真的很累。究其原因還是兩個冷冰冰的大字——沒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手裡有四萬存款,如何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