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5
回覆列表
  • 1 # 玉湖主人168

    牽扯到的利益太多,中東分則歐美有利,中東和平合一則歐美利益受損。地理位置,石油資源,民族宗教,都切身關切到西方國家利益,再加上各國在此地的利益爭奪,代理人戰爭,那個都份量不輕,所以戰亂不斷。

  • 2 # 龍騰虎躍闖天下

    這個問題很簡單,我來總結一下!

    1.歷史原因。歷史上的大國強國幾乎都侵略過中東地區,波斯、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埃及王國、蒙古汗國等都到此地爭奪過,完成國家、民族與人種都在變化,例如猶太人與波斯人之間,波斯與阿拉伯等都有矛盾。

    2.地理因素。中東地處歐亞非三洲交界處,地處五湖四海之地,地理位置極為重要,誰都想控制該地區歐洲的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與後來十字軍東征,非洲的埃及王國,東方的波斯與蒙古,還有阿拉伯與奧斯曼帝國都是如此。

    3.宗教成分。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共同聖城,有猶太教的聖殿與哭牆,耶穌基督的墳墓,穆罕穆德的聖物等等,你說各教教徒來朝聖怎麼安排?雖然基督教的經典是抄猶太教的,伊斯蘭教再抄基督教的,但是都認為自己才是正宗,各教都記錄曾受的迫害,都需要報仇!

    4.民族成分複雜。最早是猶太人,稍晚是波斯人,近代是阿拉伯人,最後是從中國西遷的突厥人,還有庫爾德人等少數民族,各民族之間屠殺與仇恨深重,無法調和!

    5.資源分佈。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石油,為了石油大國都積極介入,更是加劇中東的緊張局勢,但是大家別忘了真主安拉賜予豐富的石油,但是沙漠缺水!各國為了珍貴的水資源競爭激烈,尤其是土地稀缺更是給原本複雜的地區雪上加霜!

    最後,中東地區有強大國家可以暫時壓下去,但是大部分時期是出現權利真空,各國為了與鄰國爭奪知道投靠大國懷抱,所以每一國家後面都站有大國撐腰!

  • 3 # 一個人的橋頭1

    主要是幾大文明之間的競爭與衝突。以伊朗為核心的波斯文明,以沙特為核心的阿拉伯文明,以土耳其為核心的突厥文明,以以色列為代表的基督教文明(包括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各種文明都認為自己最優、自己最受上蒼眷顧,競爭衝突在所難免!其次是宗教的競爭與衝突。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衝突是主要矛盾。第三是地緣政治衝突,亞述/波斯/羅馬/馬其頓/阿拉伯/土耳其,各帝國都在不同時期獨領風騷,都統治過這塊土地,都很牛,但都沒有同化這裡!所以狼煙四起!

  • 4 # 鋤奸將領

    中東連年不斷的戰爭最重要的就是掠奪資源的戰爭,自從薩達姆入侵科威特開始,就以永無寧日了,

    罪魁禍首就是美英法俄就這些國家自以為是打開了中東的潘多拉魔盒,一發不可收拾,西方最重要的就是搶奪資源,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製造宗教衝突,

    西方人破壞中東政權平衡莫過於世界災難,再一次敲響了警鐘。家破人亡資源枯竭,大量無家可歸者四處飄蕩。難民潮衝擊著每個國家決策者的心靈。

  • 5 # 飛狐一刀

    美國透過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的地位,但是後來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國人就想了一個辦法,用伊拉克的威脅迫使美軍進駐沙特,從而迫使沙特在石油貿易中必須使用美元結算來換取美國的保護;並攪動中東局勢,迫使中東歐佩克成員,在石油貿易中必須要使用美元來結算。

    作為經濟的血液,石油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資源,沒了石油一個國家可以停滯。那麼作為國際貿易的最重要產品,其貿易被美元取代,那麼美元的地位就這樣被實實在在的確立起來。

    美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受益國,其他老牌大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互相自殘,讓後讓後起之秀的美國冒出來了。那麼二戰後,美國的影響力逐漸提升,那麼相應美元的地位也是日漸上升。

    但是進入新世紀,美國還堅守原來的石油政策,一是要中東產油國在貿易中使用石油美元結算;二是美國及西方公司透過顛覆中東國家政權,或者賄賂中東國家當地政府出賣油田,或者武裝干涉中東國家的石油政策,來達到可以獲取廉價石油的目的,然後高價出售。其副作用體現出來了,那就是一些中東地區國家的人開始有組織的對抗美國,比如基地組織,一個911,使得強大的美國對一個組織宣戰。

    而十幾年的反恐戰爭是越反越恐,不僅美國受到恐怖襲擊,就是美國的西歐盟友也不時的受到襲擊。而這種獨狼式的恐怖襲擊,讓你空有一支強大的軍隊都無可奈何。

    這種對資源的控制來源於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而這種強大的軍事實力在控制資源達到頂峰之時,必然會遭到反噬。這種反噬,又會消耗你的實力,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但是美國還不得不繼續維持這種干涉的存在,因為那裡有廉價石油,有石油美元貿易,而美國是需要這種狀況來維持美國的發展的。這種惡性迴圈,會一點一點的消耗美國實力。

  • 6 # 英漢微視

    一、猶太人復國,建立以色列國,引發阿拉伯國家的強烈反對。以埃及和敘利亞為代表的的阿拉伯聯軍率先發動了對以色列的驅逐戰爭,中東戰爭一打多少年。中東戰爭結果,以色列勝利。巴勒斯坦地區被戰領,巴勒斯坦人被驅逐。巴勒斯坦為了建國,反以鬥爭不斷。形成阿拉伯人,波斯人對以色列人長期不斷的民族鬥爭。

    二、中東地區是世界石油產區,美國為控制石油,分化拉攏打壓各產油國。首先控制了最大產油國沙特,長期駐軍。並透過沙特帶動歐佩克石油輸出國,銷售石油用美元結算,贏得美元世界霸主地位。其次伊朗曾是銷售石油第二大國,因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了美國扶持的巴列維王朝,於是支援伊拉克和伊朗打了8年兩伊戰爭。後來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在中東立棍,借侵略科威特之機,美國又發動海灣戰爭,滅掉薩達姆政權,用戰爭殺雞敬猴,誰不老實就收拾誰。敘利亞危機爆發,因有俄羅斯利益,力挺巴沙爾政權不倒。但美國支援反政府武裝,使敘利亞戰爭延續7年才見結果。美國單邊主義的存在,中東不得消停。

    三、中東民族複雜,各民族間為了發展生存引發戰爭。中東地區主要民族有阿拉伯人,波斯人,猶太人,土耳其人和庫爾德人五大民族。波斯人與猶太人有矛盾積怨,與阿拉伯人有分歧矛盾;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不共戴天,與土耳其人也怨怨相報;庫爾德人是五個民族中唯一沒有建國的民族,其民族分佈於土耳其南部,伊朗西部,伊拉克東部和敘利亞北部。庫爾德人謀求建國,引來四國圍剿,因此,區域性戰爭不斷。

    四、穆斯林伊斯蘭教分裂為遜尼派和什葉派。兩派之爭如同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穆斯林之間因信仰分歧而大動干戈,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派別掌權,另一派都會受壓制。因此,伊斯蘭教內部矛盾無法調節。

    五、中東地區因石油而富國,一夜暴富的大國小國都想立足中東尋找話語權,誰也不服誰。海合會本來是阿拉伯海灣合作的最大組織,因一言不合,美國一挑撥,就把卡達制裁孤立起來,伊朗與土耳其就趁機介入支援卡達。像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總之,中東地區各國不爭氣,相互碾壓。以色列獨樹一幟,有美國撐腰,傲視中東;沙特抱美國大腿感覺心裡沒底,又北上拉住俄羅斯胳膊;土耳其招歐盟排擠美國拋棄,又投靠俄羅斯;伊朗政教合一與俄羅斯形成鐵友憤世疾俗;敘利亞戰火重生廢墟一片才見曙光;庫爾德人建國無望不肯善罷干休再尋東山,惹四鄰不安;葉門胡塞武裝驅逐政府逃亡,遭沙特打擊仍在繼續;恐怖組織自殺襲擊中東北非都涉及。中東就是個火藥桶,說不上哪個火星都會引爆一場戰爭。

  • 7 # 青年史學家

    “中東” 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東”在地理上也指的是不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洲地區。

    二戰之後,中東地區頻頻發生戰爭,幾乎成了世界的動亂之源,那麼為什麼中東地區會成為影響世界和平的一個亂源呢?

    首先,中東地區有非常複雜的民族和宗教矛盾。二戰後,在英美的支援下,猶太人回到了他們的“故鄉”巴勒斯坦,在巴勒斯坦地區重建了猶太人的國家。但是在猶太人建國之初就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集體反對。因而隨後爆發了前後七次的中東戰爭。當然,阿以矛盾並不是中東地區的唯一矛盾。除了阿拉伯人、猶太人之外,中東地區還有波斯人(伊朗)、突厥人(土耳其),庫爾德人等族群,而庫爾德人與阿拉伯人,阿拉伯人與波斯人,波斯人與猶太人,突厥人與庫爾德人之間還有非常複雜的矛盾關係,同時,中東地區的宗教和教派矛盾也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地區之一,中東地區不僅有伊斯蘭教,還存在著包括基督教、猶太教在內的其他宗教,伊斯蘭教不僅與其他宗教之間存在著矛盾,內部的兩大教派之間遜尼派和什業派之間也是矛盾不斷,因此中東地區焉有不成為亂源之理。

    其次,中東地區富藏石油,這也是中東地區之所以經常發生戰爭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中東地區的石油輸出佔據了世界市場的一大半,歐洲人在一戰前就曾經夢想建立一條貫穿歐亞大陸的石油輸出管道路線,但是由於遭到俄國人及部分阿拉伯國家的反對,因此一直未能如願。中東的地區的石油輸出會直接影響世界石油價格,而世界石油價格又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訊號燈,比如1973年,因為阿拉伯國家減少石油輸出,因而導致了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危機。中東地區的石油產出以及石油出口乃至石油線路的規劃與國際政治博弈也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因為不僅歐美需要中東的石油,俄羅斯和中國乃至東亞地區其他國家和地區都需要中東地區的石油。

    因為中東地區形勢複雜,而利益糾葛又過於繁雜,因此在二戰之後,中東地區的國家普遍建立了強人政治,薩達姆、卡扎菲、穆巴拉克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強人政治的一個特點就是領導人個人的因素有時候會直接影響國家發展的方向,甚至會把國家帶入戰爭的泥淖之中,兩伊戰爭就是一個明證。

  • 8 # 人生觸底反彈

    二戰以來,中東地區一直戰火不斷。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因素;有的是因為土地紛爭引起,有的是經濟利益驅動;有地緣政治的需要,也有大國間的博弈;有文明間的衝突,亦有宗派間的不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型別的衝突 : 一,土地紛爭,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因土地分割不公,爆發了數次中東戰爭。亦稱巴以戰爭或以阿戰爭。在最初的衝突中,美蘇兩個大國都是支援以色列的,從而也導致了阿拉伯國家劣勢的逐步形成。在以後的數次戰爭中,擁有美國武器和財力支援的以色列數次化險為夷,並逐步取得了戰爭的優勢。演變至今,以色列已經完全佔據了上風; 二,地區爭霸戰爭。從八十年代開始,中東地區出現了伊朗和伊拉克這兩個大國,都想成為地區霸主,隨之爆發了持續近十年的兩伊戰爭。 三,經濟利益驅動的科威特戰爭。科威特雖小,但石油儲藏豐富,可以說是富的淌油。薩達姆基於經濟利益和地區霸權的雙重需要,反動了伊拉克吞併科威特的入侵戰爭; 四,宗派內鬥和文明間衝突引起的戰爭。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激化了遜尼派和什葉派的矛盾,並進一步引發了西方文明和阿拉伯文明間的衝突。招致了美國發動的《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最終導致了薩達姆的“絞刑”和伊拉克人民的災難。 五,不同陣營和大國間博弈引起的衝突。葉門和敘利亞的內亂及衝突,既有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內鬥成分,也有沙特和伊朗這兩個不同陣營的影子。更有美國和俄羅斯博弈引發的“血腥和災難”。從以上不同型別的衝突中不難看出,都有美俄這些大國的影子,為了戰略博弈的需要,這些衝突仍然會無休止的繼續下去。因為只有衝突不斷才符合美國的利益,才符合美俄等大國間的博弈需要。沒有衝突點,他們也肯定會設法制造衝突點。庫爾德人獨立和伊朗核問題必將會成為中東地區的下一個衝突點,而且是不可避免。讓我們拭目以待。

  • 9 # 建章君

    縱觀人類歷史,世界各國之間,到處都不缺乏引爆戰爭的火藥;但只要地區中有強大的與矛盾雙方都利益攸關的傳統大國,就不容易最後實質走向戰爭。

    中東在歷史上一直就因錯綜複雜的民族與宗教矛盾而容易爆發戰爭,在近現代更因為石油利益增添了導火索。

    如果論歷史,中東的戰爭歷史並不算太特殊,相比歷史上的歐洲與其他地區,中東並不見得特別容易出戰亂,而且在歷史上的許多時期,甚至可能還是更文明的。

    縱觀人類歷史,其實基本上就是一部戰爭史,幾乎沒有一個地區、沒有一個民族是能夠例外的。不見得就中東特別亂。

    但在二戰後,集中爆發較大規模戰爭與戰亂的地區主要是集中在中東與非洲。中東由於其不僅宗教、文化衝突令全世界敏感,而且石油利益更直接關係到全球各國的神經,因此遠比非洲更受矚目。其實,二戰後非洲發生各種戰爭的次數與死亡的人數是不亞於中東的,但相比中東是更受忽視的。不過近年來非洲相比中東而言,已經更快地走向和平了。

    而中東地區巴以問題依然懸而未決,雖然IS已被基本剿滅,敘利亞在俄羅斯的幫助下總算初步穩定了國家,但中東地區是否能夠不繼續成為地區各國以及域外各國的鬥獸場還有待觀察。

    雖然如此,中東逐步走向和平,熱點逐步熄滅的趨勢看起來其實還是明顯的。

    我們之所以有中東容易爆發戰爭的印象,其實是因為二戰後,全球其他歷史上的熱點地區開始相繼走向和平,但中東與非洲可以說除外。非洲主要是部族戰爭,是不負責任的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離開非洲後,為操縱非洲政局,隨意分割非洲的政治權力結構給接管者,由此引發了各種難解的利益衝突。這個說法,可能很多對殖民歷史不太熟悉的人不理解,持有什麼非洲人天生好鬥的偏見與愚見。其實我們不妨想一想英國人怎麼在香港一直給我們使絆子就能夠理解了。差別只是現在的中國是無法被挑戰與撼動而已。

    中東在二戰後,實際上也有類似非洲的同樣問題,殖民者被迫離開中東後,又有形無形留下了各種型別的利益代理人,然後透過他們製造矛盾,進行攪局以達到控制中東的目的。而中東相比於非洲,其在能源、航運、宗教上的特殊地位,便使星火一點的矛盾往往就能被迅速擴大化。而中東地區一直以來就缺乏一個本地區的能夠以自身力量來滅火的強國。

    以色列人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主動承擔其作為中東地區的主要西方利益代言人,其實倒不見得真的就是以色列人與阿拉伯人就是天生的水火不相容。客觀上,它最終也只是一個被動的利益搏殺者,同樣既是施害者也是受害者。最終以色列民族還是必須回到深刻認識其前領導人拉賓的偉大格局上,才能最終跳出其始終缺乏安全感的國家命運。

    透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基本的道理:中東地區不能和平的一大原因其實是本地區沒有出現真正的大國與強國。非洲其實也是如此。

    假設以色列、埃及、伊朗、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這些國家中,有一個國家夠大夠強,便能夠穩定住本地區的局勢,也就能夠有效的使得本地區的總體利益擺脫被外人角逐的命運。

    二戰後,如果不是美國為主導建立起了北約,歐洲走向一體化,我們能夠看到歐洲走向和平嗎?讀讀歐洲的歷史,就會知道這是顯然不可能的。事實上,美國、俄羅斯、中國這樣的大國與強國的存在總體上對所處地區的和平是福音,不管地區各個小國有什麼怨言,事實上生活在這些大國邊上,比生活在一堆全部都是同樣的小國周邊,大家相互不服氣,一定是安全與幸福得多。整個東亞這幾十年來日益的和平與發展,中國的發展強大客觀上是第一與最直接的因素。反觀當中國衰弱的年代,事實上那也是亞洲陷入大動盪的黑暗時期。

    中東與非洲,哪怕只有一個國家,不要說達到美國、俄羅斯與中國的體量,就是有英國、法國、德國乃至巴西的分量,這個地區也就能夠趨向於和平。

    在中東,目前我們事實能指望的有能力在未來奠定中東地區主軸的國家只有兩個:一是沙烏地阿拉伯,一是伊朗。如果這兩個大國能崛起,必能維持始終鬥而不破的格局,一定會倒過來促使中東的基本格局走向較為穩定的制衡,從而反過來帶來和平,使得其他國家不管是支援的還是反對的都能共享和平紅利。中東地區其實不可能指望土耳其、以色列或埃及,從戰略的角度而言,這三者的分量都不足夠。但這兩個國家能否真正崛起,關鍵要看其能否真正走向世俗化。宗教在政治中淡化,在文化中走向世俗化,這是現代性的全球趨勢,是必由之路。兩國由於地區雄心的驅使,目前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有逐步走向開放、改革,擁抱現代文明的趨勢,所以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

    上述道理其實是在歷史上反覆經受過驗證的。我們先秦時期的春秋五霸,客觀上就是幫助維持了和平。最典型的就是管仲輔佐齊恆公稱霸,使得中原地區幾十年不再發生大的戰爭,還組織了中原各國聯合共同對抗了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從而給中原帶來了和平。

    由此,我們可以有如下總結:中東地區之所以容易爆發戰爭,這說明目前中東的所謂地區大國對其鄰國的影響力其實還是偏弱的;這導致了中東國家很難產生團結與向心力;本地區的內部矛盾易於被外來勢力所利用、操縱與激化。

  • 10 # 難得糊塗DAvid

    中東地區,是相對“近東地區”和“遠東地區"之間的地區而言的。

    這一習慣“地理名稱”,其實不是地理術語名稱,是以歐洲為中心的歐洲人給劃定的政治概念,今天世界上各國的人們使用習慣罷了。

    中東地區地圖

    中東地區的具體地理位置是:地中海東部,非洲東北部,黑海與裡海南部,波斯灣東沿岸西部,紅海與阿拉伯海北部等廣大地區。即主要以亞洲西部為主的西亞地區。

    中東地區主要成員國有17個國家及地區:沙特、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埃及、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聯合國未正式承認)、巴林、卡達、阿聯酋、科威特、塞普勒斯、葉門、阿曼、約旦。

    中東陸上油田

    主要盛產:石油、天然氣等礦產品。水資源相對缺乏。

    地貌主要以沙漠,戈壁,平原,丘嶺,高山為主。

    宗教信仰主要有以伊斯蘭教為主,還有少量人口信仰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和東正教)等。

    人口大約有5億左右。

    那麼中東地區,為什麼容易爆發戰爭呢?我的應該從歷史上,宗教文化上,地緣政治上,石油資源上等眾多主要方面去分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

    沙特麥加伊斯蘭教聖地

    1,外部勢力的介入和干預。

    中東地區,自從1908年在伊朗馬斯喀特蘇萊曼地區發現石油,並建成第一口油井,先後又有伊拉克,沙特,阿聯酋,科威特,巴林,卡達等國發現並出產石油和天然氣後。

    特朗普與沙特國王

    從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中東地區處於相對平靜期,主要原因是美國和前蘇聯(現為俄羅斯,下同)兩大政治和軍事集(北約和華約),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歐洲。雖然美國未直接參加第一世界大戰,但間接參與了大賣軍火等物資發了大財。

    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

    自從二戰結束以後,美蘇兩大集團開始參與中東地區的政治,軍事等事務,其主要目的就是因為中東地區許多國家發現了石油和天然氣以後,這些國家手裡有了大量財富。

    這兩大集團遂利而來,從宗教信仰及派別不和入手,將中東地區的許多國家分邦分派,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人為地挑起了許多次戰爭,從此以後中東地區就進入戰爭不斷時期,在戰爭→賣軍火→戰爭→賣軍火→戰爭,在這個惡性迴圈中反覆。

    美軍在中東

    直到今天,中東地區因各種原因引起的戰爭不斷。

    2,以色列建國引起的以阿戰爭。

    以色列從1948年開始建國,表面上是爭奪土地的戰爭,實際上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和以前蘇聯為首的東方集團,直接插手和支援下的直接產物。

    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

    從1948年到1982年,在3O多年裡以色列與阿拉伯聯軍進行的五次以阿戰爭中,兩大集團在這戰爭期間,掙到的錢,包滿庫足,又形成了各自的地緣政治勢力範圍。

    耶路撒冷老城

    以色列與阿拉伯之間的戰爭,可以說是兩大集團之間的利益代理人戰爭,宗教文化的戰爭,東西方文明之間戰爭,成了兩大集團先進武器裝備的試驗場……,

    以色列陸軍及航空兵

    從此以後,以阿之間的矛盾成了中東地區錯綜複雜問題的核心問題,至今無法解決,也是世界上時間最長的,最難以解決的地區核心問題。

    3,阿拉伯國家內部的不團結。

    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之間,因為宗教派別的分歧,經濟實力的不同,國家大小的不同,“土豪"國家主動尋找世界強國的支援和保護,貧困國家主動靠“土豪”資助擴大其影響力,世界強國和大國爭奪石油資源,控制“土豪”們為自己的利益服務等眾多原因,造成了中東地區國家之間四分五裂,戰爭不斷。

    普京與沙特國王

    尤其是中東地區的歐佩克成員國之間,有著共同的石油利益,但為了各國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等都不團結。讓中東地區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60%左右,佔所有歐佩克成員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三,佔全球石油儲量的60%左右,沒有成為優勢,反而因不團結成為被世界強國和大國利用的工具,你說中東地區國家之間因不團結,而戰爭不斷,僅僅是有外部勢力干預那麼簡單嗎?難道不需要他們深思嗎?

    普京,巴沙爾,特朗普

    總之中東地區,因為外部勢力的利益而亂,因為內部的不團結而戰,因為以色列的存在而鬥……。

    在中東地區,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卻沒有找準永遠的敵人。

    戰爭,在中東地區還將繼續下去。和平,對中東地區來說還很遙遠。

  • 11 # 鑑史明鏡

    中東地區被稱為“火藥桶” 或“恐怖主義走廊”,各種戰亂持續多年不斷,人們不由得問中東地區為什麼那麼容易爆發戰爭?

    二戰以後,從猶太復國主義到歷次中東戰爭的爆發,中東地區一直都是世界和平的焦點之一。究其原因,中東戰亂有著深厚的歷史根源。

    今天的“中東”這個概念是西方人定義的,如果按照我國的傳統觀念,它是古代“西域”以西的範疇。

    中東地區是當今幾大一神教的起源地,至於為什麼這個地區會產生一神教,通常讓人感到很神秘和困惑。當然,按照神學給出的解釋就是源於上帝的意志。這個一神教體系的形成大約要追溯到四千年前的巴勒斯坦這塊地區,這裡說的就是猶太一神教。它發展到公元前後開始出現了基督教。

    到了公元7世紀初,在紅海東岸的麥加-麥地那地區,可以觀察到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的宗教和政治活動。如果按照穆斯林的內部視角,先知其實是伊斯蘭教的復興者。按照伊斯蘭教的歷史觀,真主曾在之前多次給人類以啟示,當然後來有多重原因導致了扭曲,而真主很憐憫人類,就又派遣了偉大的先知穆罕默德來傳遞他的資訊。值得注意的是《古蘭經》與《聖經》不同,它裡面基本上都是真主在說話,先知只是個傳遞者,而且《古蘭經》也沒有版本上的問題。

    7世紀之前,中東地區的宗教面貌是多元性的,這裡有基督教、猶太教,伊朗那邊的人信奉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僅過了一百多年,伊斯蘭教的分佈範圍就擴大到西南歐、伊朗、北非以及中亞地區。但此之後,他們並沒有明顯的收縮反而在這些地區得以鞏固,即便是經過11-13世紀的200年的十字軍“反撲”也沒有改變這個局面。

    當十字軍秉承著“聖戰”意旨來到中東時,他們驚愕於醫學與法律相當完備的“異教徒”們,甚至有個別人乾脆留下來學習穆斯林的先進文化。換個角度看,十字軍東征時在穆斯林世界發現了當時的“現代性”。十字軍也覬覦三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聖城——耶路撒冷,《古蘭經》裡面提到的先知穆罕默德“登霄”的故事,穆斯林是堅信不疑的,先知在公園621年的7月某個夜晚乘天馬在天使陪伴下剎那從麥加到了耶路撒冷,並從那裡“登霄”見到了真主本體,這是耶路撒冷成為穆斯林聖城的依據之一,當然,後來阿拉伯帝國對耶路撒冷的統治和建設是更重要的依據。先知在麥地那時曾短暫地要穆斯林也向耶路撒冷朝拜。

    先知穆罕默德於632年突然去世後,歷史進入到“四大哈里發”時代。先知本人對於繼承人沒有明確指定,他自己也無男嗣。“哈里發”(繼承者之意)的推選是這樣的: 經過原始民主制的部落推選後,先知的岳父艾卜·伯克爾成為第一任哈里發,不過兩年後他就去世了。第二任哈里發為歐麥爾,他曾是一位勇士,也是先知的女婿,在他執政的十年裡征服業績顯赫,本人也沒有留下什麼有爭議的瑕疵,被公認為是先知之後最偉大的統治者。

    歐麥爾被刺殺後,七旬高齡的奧斯曼當上了第三任哈里發,他來自頗具勢力的倭馬亞家族,要知道,這個家族和先知的家族——哈西姆家族都屬於古來氏部落。同時,奧斯曼也是先知的女婿,先後娶了先知的兩個女兒。雖已年逾古稀,但他執政長達12年,可是他後期問題很多,以至於內部產生矛盾,後來死於叛軍之手。直到此時,先知的堂弟兼女婿阿里這個跟先知在親緣關係上最近的人才在紛擾之中不情願地被推上了哈里發的位置。

    阿里上臺後不久就宣佈遷都,離開麥地那到達伊拉克的庫法。庫法這裡的人好內鬥。要知道,阿里雖然繼任了哈里發,也得到大多數人的承認,但他遭到當時敘利亞總督、出身倭馬亞家族的穆阿維葉等人的反對,他們以為奧斯曼報仇為由,對阿里興師問罪。於是雙方發生了戰爭。在隋芬之戰中,勝利明顯屬於阿里一方,但他接受了對方以《古蘭經》裁決的和談要求,可遭到了自己陣營中約1000多主戰派的堅決反對,他們脫離了阿里的領導,成為所謂的“哈瓦立吉派”,即出走派,他們這一派後來與阿里為敵,並派人刺殺了阿里。哈瓦立吉派是教義上比較極端的一派。

    阿里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先後繼任哈里發,但是都死於倭瑪亞人之手,倭瑪亞人自立為哈里發,建立了倭馬亞王朝。這是阿拉伯歷史上的第一個帝國,從此開始走向了世襲制。

    但派系鬥爭並沒有停止,擁護阿里的一派即阿里黨人,被稱“什葉派”(“什葉”即黨人的意思)。最初這只是一種政治派別,後來逐漸發展出獨立的宗教思想體系,伊斯蘭教也就分成正統派(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派別。遜尼派承認四大哈里發都是合法繼任者,因此獲得歷代哈里發國家的扶植而廣泛流傳,當今世界上的穆斯林多屬遜尼派;而什葉派只承認阿里及其後裔才是合法的繼任者,信奉什葉派的人較少,現主要分佈於伊朗、伊拉克等地。

    雖然什葉派穆斯林的總體數量相對不多,但他們有主體國家,這就是伊朗,伊拉克的什葉派與伊朗的什葉派之間淵源很深,不可分割。伊朗是在16世紀後扶植什葉派發展的,這就是薩法維王朝。伊朗的什葉派佔其人口的90%,可以說伊朗是中東版圖中什葉派的核心。

    1979年的霍梅尼革命後,伊朗遭到了西方與遜尼派的聯合圍堵。伊朗人為了突破封鎖,試圖發展核能,並利用什葉派推進“國際主義”,也就是牢籠和支援原先有什葉派的地方,在沒有的地方創造什葉派。我們現在看到伊朗支援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什葉派,就是基於這個原因。

    伊拉克這個國家很有意思,雖然大多數為什葉派信徒,但是薩達姆卻是遜尼派,遜尼派在伊拉克是少數派。薩達姆的家族勢力主要源於他的父、母和繼父三方。實際上,薩達姆在位的時候,伊拉克還是很世俗的國家,當然,遜尼派得志,而什葉派是比較壓抑的。但隨著他上了絞刑架,伊拉克便開始了美國主導的民主化程序,舊有格局就變了。因為簡單的民主化就意味著數人頭,由於什葉派人多,所以領導者自然換成了什葉派的人,2003年上臺的馬利基政權就來自根深蒂固的什葉派背景。這種逆轉對於人數較少但曾經地位較高的遜尼派來說是一個大挫折。

    到了2011年,美國從伊拉克撤軍,什葉派的“多數的暴政”越來越明顯,遜尼派越來越感到絕望。這一年其實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轉折點,伴隨著美國的撤軍,伊拉克派系鬥爭的激化,周邊地區開始了“阿拉伯之春”。伊斯蘭國(ISIS)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出現的。這一切使得中東地區成了一個“火藥桶”。

    伊拉克遜尼派中的激進分子受到極端主義思想的影響,加之亂局更利於國際極端分子的滲透,他們利用了遜尼派的絕望情緒,開始走向恐怖主義。我們看到的殘殺什葉派的行為和伊斯蘭國的興起有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基於此的。

    敘利亞的情況和伊拉克恰恰相反,即統治者阿薩德這一派是什葉派,在國內為少數派,但絕大多數民眾則是遜尼派。阿拉伯之春後,也刺激了敘利亞的什葉派與遜尼派的衝突,當然,對敘利亞問題應該看到地區範圍內的教派之爭(分別以沙特和伊朗為首)這個因素,也要看到西方的干涉因素。同時,以俄羅斯為代表的另外一派勢力是反對干涉和推翻阿薩德政權的。其實對於阿薩德本人及其政權的性質,經常看到西方與其他的官方評價都褒貶不一。

    庫爾德問題可以說是一戰遺留的歷史問題,要知道,當今世界上有3000萬庫爾德人,他們有獨特的文化、語言和種族屬性,西方人稱之為世界上最大的、沒有獨立國家的民族。他們分佈在今天的伊拉克、伊朗、土耳其與敘利亞的四國交界處。

    在一戰後,協約國曾許諾給庫爾德人以獨立國家,《色弗爾條約》中就提到要建立庫爾德斯坦。但是隨著凱末爾革命,土耳其推翻《色弗爾條約》,並於1923年在瑞士的洛桑重籤條約,新簽訂的《洛桑條約》中就不再提庫爾德斯坦的問題。隨著周邊新興的民族國家的發展,如伊拉克、伊朗等,使得庫爾德問題被懸置了。

    於此無望的庫爾德人也只有透過不斷起義來發聲,今天庫爾德問題最為顯的國家就是伊拉克和土耳其。二戰時,曾盤踞在伊朗的蘇聯還曾支援建立過庫爾德國家,不過蘇聯並非真心,只是要利用這個問題而已,所以,後來失去了蘇聯的支援,它很快就失敗了,這一時期這種事情並不罕見。在土耳其,庫爾德人的武裝鬥爭很激烈,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庫爾德工人黨更是厲害。現在該組織被定性為恐怖組織。當然,庫爾德工人黨很少發動針對平民的自殺式襲擊。

    到了第一次海灣戰爭結束,庫爾德人迎來了他們的春天。由於美國主導在伊拉克的北部設立禁飛區,這裡成了權力的真空地帶,遂被庫爾德人控制。他們在這裡有獨立的旗幟、軍隊和貨幣,算是一個準獨立國家。庫爾德人在伊拉克的勝利刺激了周邊國家的庫爾德人;伊朗和土耳其也多次“跨境反恐”,即到伊拉克打擊慣用游擊戰術的庫爾德武裝。

    IS曾一度侵佔了庫爾德人在敘利亞、伊拉克的一些地區,也控制了一些石油儲備,這成為IS經費來源的主要部分。而購買這些石油的國家很可能就是鄰居土耳其。土耳其對IS的態度也一直很曖昧。因為它如果打擊IS,可能對它的頭號敵人庫爾德工人黨有利。去年7月,土耳其突然對庫爾德工人黨和IS同時開火,這被認為是為了選舉政治的需要:民族主義在土耳其是很有市場的,打擊庫爾德人能為埃爾多安的正發黨贏得更多的選票;當然北約的壓力也使得其不得不對IS做出抉擇。

    IS的極端主義意識形態,既是現代的又有歷史的傳統。它是屬於某種崇尚嚴格教義的、極端的純潔化運動,針對的是日趨世俗化的社會,是對繁瑣教義的批判。類似的思想在歷史上曾有過多次,例如始於9世紀的罕百里派、13-14世紀的伊本·泰米葉、18世紀30年代以來的瓦哈比派、20世紀的賽義德·庫特布,等等,他們在思想上有連續性,當然並不都是主張暴力手段的,但是總有少數人會走向暴力恐怖主義。歷史看,世俗化的趨勢是不可逆的,它當然會產生一些問題。有些不滿的人會受到極端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意圖清除世界的“汙濁”和“墮落”,甚至認為那是在去除世界的“矇昧”。IS的意識形態裡有這樣的因素在,當然,作為一個實踐性的運動它又有多種現實因素。

  • 12 # 造物主20曹黎明

    其實,人類戰爭,無非就是兩種形式:即要麼就是富(其中包括地理資源、戰略要地等等),要麼就是窮(猶如非洲大草原)!中東容易發生衝突,大多與這裡的豐富資源有關,你比如說像石油!而阿拉伯人其實是最不團結的了?表面上看共同都舉手喊口號,但內心各自卻在打著小算盤,他們雖然信仰主,但小農意識比中國農民還厲害!別看幾千年前中國人就將三大金屬文化傳到了這裡,而中東各國也創造出了屬於自己古老的黃金藝術輝煌文化!儘管他們和歐美白人一樣都屬於西亞人種,但他們的文化水平似乎還停留在絲綢之路時期,如果要不是猶如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以及電器和汽車等從歐美傳到中東地區,恐怕你在這些裹著頭巾的阿拉伯人牽著駱駝的身姿上,還真能看到當初西漢張騫來過的痕跡呢?所以說,從多次中東戰爭中,我們不難看出,有其說打仗,到不如是“打油”更貼切一些!你沒聽說嗎?中東戰爭一爆發,就連昆明的汽油都要跟著漲價了!而美國打伊拉克說到底還不是為了原油!事實上,當初希特勒也想透過北非埃及將手伸向中東的石油!而如果阿道夫有了原油,且不說虎式可以加油了,關鍵是那一千架剛造出來嶄新的梅賽斯密特Me262風暴鳥噴氣式戰鬥機,如果有充足的燃料讓它們全部升空作戰,那盟軍空軍的麻煩就來了!只可惜這些噴氣戰鬥機的特殊煉油廠被盟軍炸燬了!由於飛機沒油,阿道夫最終不得不下令將這一千架噴氣式戰鬥機全部炸燬了!儘管如此,但美軍最終還是在柏林郊外某機場發現了30多架沒油、但完好無損嶄新的Me262噴氣戰鬥機,後來有人戲稱“這是美軍的第一個噴氣機中隊”!如果當時有人弄一架嶄新的收藏至今,那肯定是值錢了!

  • 13 # 陽明山夫

    各種矛盾集中在中東地區一併爆發了,石油戰爭,宗教戰爭,民族戰爭,反恐戰爭,地緣戰爭,代理人戰爭,在中東地區一應俱備,本來隨著薩達姆的倒臺,卡扎菲被推翻,巴沙爾搖搖欲墮,美國似乎已獲得了絕對的發言權在中東問題上,但俄羅斯的強勢介入,雖然代價不菲,中東問題將重新複雜化,有點象兩伊戰爭時背後的美蘇較勁一樣,中東問題將會有更多俄羅斯的聲音,包括老大難的巴以問題和伊朗核問題。

  • 14 # 超然視野

    回顧人類歷史上的戰爭,雖然爆發的各有特點和原因,然而卻跳不出如下幾種原因。

    第一種,搶奪資源,這種戰爭在所有的人類戰爭中幾乎超過了一半甚至更多,例如我們熟悉的北方草原威脅,歐洲面臨的東邊遊牧部落的威脅是一樣的。

    草原生態因為氣候乾燥寒冷,能提供給人類可利用的資源並不多,而且由於年份的不同,變化差異巨大,所以若周邊有一塊土地富饒又人多的國家,哪無疑是災年獲取物資的好機會。

    第二種,獲取國家的戰略支援,其實和第一種相關但關聯不大,例如漢代對匈奴的攻擊戰爭,這其實是一種謀求自保或者國家安全的行為,又或者打通河西走廊,一樣是獲取戰略支撐,同時也是為了對外貿易。或例如沙俄的擴張等。

    或許有人把戰爭歸結為其它型別,卻仍然跳不出這兩天的根本。

    中東地區沙漠戈壁眾多,很少有良好的耕地或者大量優質的牧場,但卻有個別幾個可以發展農業的地方如兩河流域,尼羅河下游出海口,和伊朗的部分地方,但其它地方不是沙漠就是戈壁,只能有限度的放牧,所以這裡一旦有小的部落崛起必然的是爭奪這些適合耕種的土地,若能將這些區域統一那麼他們的目光就是歐洲富饒的平原和東邊的印度河恆哥平原,所以你會發現這裡很容易成為古時候的戰爭策源地。

    進入到近代以後,由於西方的科技的進步,中東對歐洲的威脅逐步消失,歐洲人開始將他們納入自己的殖民地,而隨著殖民體系的崩潰,獨立起來的國家大多是按照當年宗主國便於管理劃定的邊界,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很多邊界的劃分並沒有充分考慮到民族問題,例如庫爾德人問題就是典型的例子。更由於近代工業的血液在中東地區大量的發現,使得這個荒蕪的地方變得炙手可熱,曾經的沙漠地下有著大量的石油儲備,因而一些小面積國家卻可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例如卡特爾和科威特,有了資源就有了被周朝大國炊漣的機會和原因,各自不同的小夥或結盟依存,或背靠大國,從此中東成為世界上各種勢力交結的地區,

    二戰之後,以美英為主導的西方力主在中東建立猶太國家,這曾經一度造成中東國家的集體秦蘇抗美,然而在出錢不打仗,打仗不出錢的結構裡,美國支援下的以色列多次絕地反擊,最終越打越強,成了大家不可撼動的地區霸主,一場石油戰爭讓西方認識到太過團結的中東世界會是自己的大麻煩,遂開始逐步分化,挑撥內部教派的矛盾,最終兩伊幹了十年,也把彼此拖垮,而超級大國蘇聯的解體讓美國在該區域在沒有夠後顧之憂,秋後算賬是迅速的,當顏色革命攪亂埃及,混亂利比亞之前,薩達姆也被找理由幹掉了,美國的縱容使得中東恐怖主義橫行,難民波浪一樣充斥著歐洲,當年歐元和歐洲一體化的仇也順便得報。

    現如今有組武裝一個足矣攪動中東各國的庫爾德人,同時噁心敘利亞,和刺頭伊朗,還有一個不聽話的土耳其,所以我們的感覺就是中東各國太愛打仗,卻並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打仗。

    同樣的,有了石油換來的巨大的外匯讓沙特成了中東最最富足的國家,而保持著和美國的良好關係,從美蘇等全世界大批次的購買先進裝備,一個伊斯蘭世界嫡系大國的夢想被充的足夠大,他是美國的盟友,但卻並不完全聽話,各種模式的對外支援,卻也讓美國人有利可圖。一個大家都有錢的地區打仗,先進裝備一大堆的美國能不高興嗎?

  • 15 # 趙89112171

    因為中東教派多,都想爭地盤,爭權位,有了權位,對另一個派系,進行削減對方勢力,這就產生鬥爭,有了地盤,還要擴大地盤,這就是要戰亂,在加,大國界入,原複雜的中東,更為複雜,在這裡可說大國與大國,在世界上還爭霸,世界地位,本不平靜的中東,更不平靜,都想在中東顯顯自己力量,所以,個支各的派系,這樣,一些武囂,就在中東,成了試驗場,與此同時,大國軍工商們,乘機而入,賣中東武器,彈藥,中東還是盛產石油,有錢拿錢,沒錢拿石油換軍火,世界就是這樣,美國不亂也能給你搞亂,要不那些軍火賣給誰,地區一亂,大國介入,大國一介入,更為複雜,亂上加亂,大國就在亂中得利,因此,中東地區戰爭不段,這是我個人見解,說的對與不對,多多諒解,晚上好。

  • 16 # 石軒木屋7

    謝幾位弟兄邀請,中東爆發戰爭根源是石油,和特殊地理位置,二戰以前中東相對和平。看看中東地圖就明白,中東處於非洲,歐洲,亞洲交匯處,波斯灣,黑海,裡海,地中海,紅海,包圍著中東,在幾大地球板塊之間,形成了豐富的天熱氣,石油資源,中東原來是個不毛之地,除了沙丘,丘陵,還有乾旱。自從伊朗,科威特相繼成為石油大國,這裡就熱鬧了。

    中東三大洲交匯處,獨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成吉思汗當年從波斯灣一直打到歐洲。二戰德國沙漠之狐“隆美爾”,從中東開始佔領北非。俄羅斯牢牢控制黑海抗衡歐洲北約。控制中東,控制地球十字路口。

    美國自從把石油和美元掛鉤以後,美元是美國人命根子,石油就是事美元命脈。控制石油,就是確保美元安全。

    世界石油組織歐佩克,大都中東國家,中東世界石油基地。控制中東就控制了石油,中東穆斯林的世界,信奉真主安拉,美國人研究完中國(孫子兵法)後,思考出一個戰略,個個擊破。

    以色列是歐洲人,阿拉伯裔,讓希特勒差點滅國,有強烈復國之心,祖籍中東而且是阿拉伯人聖城,美國支援以色列復國戰爭,和埃及,伊朗,等中東國家一直打到現在,巴勒斯坦,敘利亞,,都讓以色列奪去了領土,美國只有控制以色列,就可以要挾中東國家,以色列軍事目前在地球上絕對強國。

    挑撥戰爭,矛盾中情局拿手好戲,中東信奉伊斯蘭教,但內部也有遜尼派,什葉派之爭,基督教,猶太教,庫恩德,,,等等矛盾。美國充分利用這些矛盾,搞亂中東各個控制,中東事背後都有美國影子。

    伊朗原來君主王朝是親美的,霍梅尼革命成功推翻,君主王朝。美國很生氣。

    支援伊拉克打伊朗,“兩伊戰爭”,打了八年,伊朗失敗,伊拉克勝利。

    薩達姆領導伊拉克,成了中東第一軍事強國,有點膨脹,發動,侵入科威特戰爭。

    美國正好“維護世界和平”帶領北約一幫小兄弟發動“美伊戰爭”,滅了伊拉克。讓比利基什葉派掌權。

    伊朗,俄羅斯支敘利亞阿薩德,美國又扶持反對派,敘利亞內戰。

    庫爾德人本來是要立國的,因故被分散在,伊拉克北,土耳其,等地,一直懷揣建國夢想,和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鬥爭不斷,庫恩德人也是美國中東一棋子。

    阿拉伯之春是美國以“民主思想”控制中東的又以策略。利比亞,埃及,敘利亞,土耳其,內部戰爭不斷。為了讓中東內戰火熱一些,支援反對派是必須得,扶持“基地組織”,ISI,庫恩德人,利比亞(中東太近受災地區),伊拉克,埃及,敘利亞,,,各國只要符合美國利益反對派都支援,只是拉登,ISI不夠意思,翅膀硬了反美,畢竟耶穌和安拉思想有別,拉登9.11終於讓美國人自食其果。

    所有這些戰爭和內戰,內鬥。無不是西方,美國,俄羅斯,戰略利益以及內部矛盾結果。美國透過這些矛盾和戰爭,控制了伊朗,土耳其以外幾乎所有阿拉伯國家。土耳其,伊朗也正在美國圍剿之中,獨裁,是美國給這些國家標配名稱。

    中東地理位置和石油,是中東戰爭根源!

  • 17 # 鵬城小哥哥

    一、伊斯蘭國家自古以來奉行政教合一,信仰嚴重滲透進日常生活之中,然而教派卻極其複雜多變,由此導致伊斯蘭世界在漫長的歲月中,一直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加上伊斯蘭國家發展不平衡,歷史上有些國家是輝煌的帝國,例如波斯,有些國家是部落社會,例如沙特、利比亞。所以教派鬥爭就變得更加複雜。例如:什葉派大多分佈在伊朗、伊拉克、敘利亞,歷史上這些地區鬥建立過龐大的帝國,而且什葉派教義中主張哈里發應是聖族傳承,非常適合帝國模式,也就是適合這一地區的歷史傳統。再如:遜尼派大多分佈在沙特、利比亞、中亞等地,以部落文明居多,遜尼派主張哈里發賢能者居上,非常符合部落公推的傳統。(個人見解)而時至今日,我們發現什葉派組織比較嚴密,而遜尼派組織比較鬆散。大概是因為什葉派等級體系比較鮮明,而遜尼派的部落公推卻導致一盤散沙,因為凡是部落領袖都有兩下子,誰也不服誰所以伊斯蘭國家內部激烈鬥爭古以有之。

    二.、西方國家與中東的關係複雜

    1.中東是世界石油最為豐富的地區,美國一直想控制該地區。因此美國與中東各國矛盾衝突日益加劇。

    2、中東是阿拉伯世界,他們都支援巴勒斯坦而反對以色列,但美國是支援以色列來對抗中東各國的3、美國要維持他的世界霸主地位,中東這一大片的伊斯蘭世界國家是他的主要敵人和障礙4、美國一直以世界的主人自居,在中東阿拉伯世界灌輸美國的意識形態和社會文化,這與阿拉伯文化是衝突的;5、美國是基督教國家,向中東伊斯蘭國家傳播自己的宗教文化,自然會發生宗教衝突;6、中東是“基地”恐怖組織的發源地,也是世界恐怖組織的主要活動地。美國一直懷疑中東國家與恐怖組織有關,有意跟美國作對。

  • 18 # 江南柳隨風

    除了東、西、南、北之間的鬥爭外,二次大戰以後,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間的衝突也始終是世界持久關注的問題。為什麼是這樣呢?  

    十九世紀末,一個猶太民族運動產生了。1896年,記者泰奧多爾·赫茨爾在他的《猶太國》一書中,要求為猶太人民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國家,以便在世界各地生活的猶太人能夠“返回錫安”。錫安是耶路撒冷城中一座山丘,是猶太人神聖的象徵,當年他們就是從這裡被羅馬人趕出去的。  

    在二十和三十年代,第一批歐洲猶太人遷徙巴勒斯坦,他們中的很多人是遭到納粹迫害而逃亡的。二次大戰結束時,這裡已經生活著約40萬猶太移民。他們被當地的阿拉伯人看作是一種威脅;雙方之間不斷髮生械鬥和恐怖事件。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聯合國於1947年11月,把巴勒斯坦分為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把耶路撒冷變成了一個國際城市。但阿拉伯人把整個巴勒斯坦看成是他們的國家,因而拒絕這個分割計劃。

    猶太人接受聯合國這個決定,但不願等待預定時間的到來,而於1948年5月14日宣佈以色列國成立。各個阿拉伯鄰國隨即向以色列宣戰。但由於他們之間沒有共同的戰略,所以只能在戰場上各自為戰,儘管人數佔優勢,仍然屢遭失敗。以色列在這場戰爭中把聯合國計劃中的以色列的國家版圖擴大了三分之一。  

    這場持續了十個月的戰爭中最大的輸家,就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即巴勒斯坦人。大約有75萬人被趕出家園。隨後不得不作為難民生活在周圍的阿拉伯國家中,他們只有一個目的:消滅猶太國家,返回自己的家園。

    而以色列人則從一開始就把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人看成是對他們生存的威脅。以色列所以能夠堅持下去,是因為有美國對他們的支援。反過來,蘇聯卻支援阿拉伯一方。儘管如此,以色列仍然在1956、1967和1973年的各次中東戰爭中保住了自己的臨時邊界,甚至還佔領了額外的地區。  

    阿拉伯國家無法戰勝以色列,巴勒斯坦更沒有這個可能。儘管如此,他們仍然繼續同以色列國進行鬥爭,特別是進行恐怖爆炸行動。1959年,亞希爾·阿拉法特試圖把很多巴勒斯坦地下戰士收集到“法塔赫”中來;於1964年建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簡稱PLO,即巴解組織),1969年,阿拉法特成了這個組織的主席。巴解組織想透過暗殺、爆炸和劫持飛機等方法引起世界對巴勒斯坦問題的關注,並強迫西方按照他們的意志解決巴以衝突問題。  

    到了七十年代,緩和政策階段取代了冷戰以後,兩個超級大國都敦促他們在中東各自的盟友走向談判桌。1977年,埃及總統薩達特前往以色列進行談判,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當時達成了一項和平協議,以色列許諾,把1967年佔領的西奈半島歸還埃及。但這個協議沒有給巴勒斯坦帶來任何好處;戰鬥繼續下去。  

    當以色列在被佔領的地區開始修建猶太居民點時,形勢立即又緊張了起來。1987年,巴解組織號召進行“INTIFADA”— 原文的意思是“甩掉”和“起義”— 這就意味著進行公開的反抗。甚至連兒童、青年和婦女都開始攻擊以色列的軍人和平民。INTIFADA運動發展迅速,它向全世界表明,在普遍的緩和形勢下,巴勒斯坦的處境沒有任何變化。  

    美國加強了促進談判的攻勢,因為一些石油儲量豐富的阿拉伯國家已經向西方工業國家威脅要停止原油的供應。於是一系列協議得以簽定,其中包括同巴勒斯坦,巴這時首次承認了以色列的生存權利。

    他們不再企圖取代以色列,而是願意和以色列並存。而以色列則接受巴解組織為巴勒斯坦的政治代表,並同意它在被佔領地區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機構。但這些取得的進步,卻被雙方後來的言論和行動一再推翻。特別是阿拉法特無法制止巴勒斯坦激進組織的恐怖行動。以色列甚至斷言,說阿拉法特根本就不願意制止,因而用更大的報復行動作為對恐怖行動的回答。  

    中東衝突,看起來雖然只涉及兩個民族在世界上一個較小的地區的生存權利,但卻具有世界政治意義,因為這個衝突已經導致那裡的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和西方世界的離異。其實,伊斯蘭國家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治集團:比如伊朗,自從阿雅圖拉·霍梅尼發動革命於1979年推翻了親西方的國王以來,它變成了一個極端的伊斯蘭國家。

    由獨裁的薩達姆·侯塞因統治的伊拉克,為了防止霍梅尼的思想影響伊拉克,同伊朗進行了戰爭。它還進攻了鄰國科威特,只是在美國1991年干預所謂的“海灣戰爭”後,戰爭才得以結束 — 在這裡,是一個西方國家幫助了一個阿拉伯國家。儘管如此:幾乎對所有阿拉伯國家來說,以巴衝突都是一塊試金石,考驗著整個西方對阿拉伯世界的態度。

    單方面支援以色列,就會被看作是對所有阿拉伯人的敵視行動;甚至會被看成是老殖民主義的利益在作怪。這種看問題的角度,甚至會導致出現一種觀點,認為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和西方已經處於戰爭狀態。

    狂熱的伊斯蘭恐怖組織,就以這樣的觀念教育它們的成員,2001年9月11日,他們對紐約世貿大廈的襲擊行動,使西方一直處於恐懼之中。因此 — 不僅為了阿拉伯的石油 — 整個世界都必須關注中東問題的解決。

  • 19 # 減水書生

    一個從歷史上找原因,一個是從意識形態上找原因。理清這兩條線,自然知道中東的歷史為什麼動盪不安,也知道中東的未來為什麼還要悲觀。

    一戰之前,大清帝國被稱為東亞病夫;奧斯曼帝國被稱為西亞病夫。

    但是,奧斯曼的問題要比大清更嚴重。大清民族成分單一,儒家觀念更具超越性。而奧斯曼的民族成分要多複雜有多複雜,巴爾幹的斯拉夫和中東的阿拉伯,完全是兩類人。大清治下,每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標識,即中國人。而奧斯曼治下,卻有三個身份標識,是哪個部落的、是哪個地區的、是哪個宗教的。所以,一旦帝國衰落,奧斯曼的結果一定比大清慘,想不分裂都不行。

    歷史早給定下了基調,接下來是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具體就是民族主義。

    為什麼大清和奧斯曼打不過歐洲國家?

    經濟很重要、政治很重要,而比經濟和政治的底層則是民族主義。1848年歐洲革命之後,歐洲國家普遍完成了民族國家的轉型。民族主義,簡單說就是單一民族的自我身份認同。而民族國家則是民族主義的表現,要求單一民族主體和主權在民。

    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與傳統的帝國主義和帝國國家有什麼區別嗎?最直觀的區別就是:帝國國家打仗要錢、民族國家打仗要命。拿破崙最先以民族主義為工具,帶著法蘭西民族打遍歐洲國家。實際上,拿破崙打敗的不是歐洲國家,而是歐洲國家中的貴族。所以,民族國家打帝國國家、傳統王朝,就是一種降維打擊。前者要命、後者要錢,這根本就沒法打。

    大清和奧斯曼都要自強,那就必須完成民族國家的轉型。而轉型之後,中國還是中國;而奧斯曼就剩下了一個土耳其。

    接下來,再說中東。說中東,還是先從歷史說起。

    從1516年開始到今天,總共500多年的時間裡。中東的前400年,一直處於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最近100年,中東,包括北非埃及在內的整個阿拉伯地區,開始轉型為民族國家。

    轉型的標誌事件是:奧斯曼帝國在一戰後失去了阿拉伯地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站隊正確,跟這協約國一起打同盟國,中國成了戰勝國。這個很重要。反觀奧斯曼就知道為什麼重要了。因為奧斯曼站隊錯誤,跟著同盟國一起打協約國,奧斯曼成了戰敗國。戰敗國的命運就是被瓜分。

    巴爾幹想也別想,在一戰前就已經被奧匈從代管變直管了。一戰後,奧斯曼還要失去阿拉伯地區。

    但是,奧斯曼選擇站隊同盟國,主要是德國,也是逼不得已。這根本就不由得奧斯曼來選,它必須站隊德國。一戰前,巴爾幹被奧匈帝國搶走了(但主要是打輸了俄奧戰爭,賬要記在俄國身上);馬格里布地區和塞普勒斯,被英法搶走了;義大利趁亂搶了利比亞(義大利是同盟國,但這傢伙後來反水了);北邊的領土,則直接被俄國搶走了。

    所以,對於奧斯曼來說,整個歐洲列強中,也就德國像個好人。因為德國沒搶過自己的土地。於是,奧斯曼就要賭一把,藉著德國的力量,有仇報仇、有恨報恨。最為刺激奧斯曼敏感神經的,是英國人。當時,奧斯曼在英國訂購了兩艘軍艦。一戰爆發後,英國直接徵用,啥說法也不給,根本就沒把奧斯曼當回事。欺負你,就是天經地義。於是,哈里發動怒了,直接釋出聖戰旨意,號召全體穆斯林死命幹。

    但是,帝國衰落就是大廈將傾,根本就不會產生什麼向心力。所以,哈里發的命令,啥用沒有。哈里發前面號召打國戰,阿拉伯後面就造反。這就是帝國的悲劇。

    阿拉伯為什麼造反呢?還是因為英國人。英國不止有堅船利炮,而且還有比堅船利炮更厲害的武器,就是民族主義。利用民族主義這張牌,英國策動阿拉伯人在後方搞造反。

    當時,英國給希賈茲地區總督、兩聖地的管理者侯賽因•伊本•阿里開出了價碼:戰後支援你侯賽因建立一個大阿拉伯王國。這個阿拉伯王國有多大?除了侯賽因已經控制的希賈茲和敘利亞,還包括今天的約旦、巴勒斯坦和伊拉克。

    記住這個版圖,以後泛阿拉伯主義主要就是英國人許諾的這個大阿拉伯王國。

    但是,英國人搞了一女三嫁。同時向法國許諾:戰後把敘利亞和黎巴嫩交給法國;同時還向猶太人許諾:支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奧斯曼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只能被瓜分,要多慘有多慘。但是,侯賽因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英國人搞了一女三嫁。這時候只能算兩嫁,到二戰之後才算正式完成三嫁,因為以色列建國了。

    巴黎和會搞分贓,分贓的結果是:英國拿到了伊拉克、巴勒斯坦、外約旦和埃及,法國拿到了敘利亞和黎巴嫩。同時,沙特也出手了,直接拿到了希賈茲地區。這個地區有麥加和麥地那這兩個聖城,所以非常重要。

    歷史的故事講到這裡,再講意識形態的故事。

    當時的意識形態就是民族主義,而民族主義的輸出地就是法國。法國拿到敘利亞和黎巴嫩之後,一定要玩民族主義輸出,我們法國搞共和、選總統,你們也這麼玩哈!然後,侯賽因就悲劇了。都共和了,還要你這麼個謝里夫幹啥,於是人民直接趕跑國王。

    英國呢?英國的民族主義沒有那麼生硬,它搞君主立憲。搞君主立憲,你得有君主啊。所以這時候,英國人最缺的就是國王。而侯賽因又被自己玩得又那麼慘,於是英國人趕緊“雪中送炭”:侯哥趕緊來,我們這裡正缺國王。於是,侯賽因的兒子,費薩爾當了伊拉克國王;阿卜杜拉當了約旦國王。

    但是,英國人和法國人這麼玩,完全就是在頂層搞分贓,根本就沒照顧阿拉伯人是怎麼想的。

    這就是一個民族。既然你們不可避免地輸出了民族主義,那就沒必要再切分成敘利亞、伊拉克、約旦這麼多個國家了。

    為了分贓和統治需要,你們卻把阿拉伯地區當成披薩各種切。阿拉伯人當然有理由認為你們是在搞陰謀,目的是削弱阿拉伯人。

    直接切分了,各自搞成民族國家,就不行嗎?問題特別大。

    敘利亞和伊拉克是兩個國家,但兩個國家境內都有庫爾德人。那你讓庫爾德人怎麼辦?是不是應該也建立一個國家,但現在卻沒法建了。

    而各自國家內部也有問題,那就是宗教,即遜尼派與什葉派之爭。兩派就是兩群人,卻被封裝到一個國家裡,能不鬧事嗎?黎巴嫩則更嚴重,別的國家還是是伊斯蘭內部分歧,而黎巴嫩則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矛盾。

    民族國家的一個基礎是共同的想象,上帝死了、國王也死了,那我們就造一個神、編一個故事。這個神、這個故事,就是民族主義。但民族主義的基礎是本民族的特色,就是自己為什麼與眾不同。法國有法蘭西民族,法國人說我是光榮的法國人,因為我們浪漫、因為我們有雨果。但你讓中東的阿拉伯國家怎麼搞?伊拉克、敘利亞、約旦、巴勒斯坦,他們的歷史記憶、語言、宗教、生活習慣,根本就找出什麼差別。然後,我是一個光榮的伊拉克人、我是一個光榮的敘利亞人,就沒法說。

    正是這些民族國家的界限不清晰、差異性不夠,所以一個新的概念出現了,即泛阿拉伯主義。簡單說就是:我們阿拉伯人覺悟了,我們不要當披薩了,我們要當一整塊的大餅。這就是整個阿拉伯的大民族主義。

    意識形態真有那麼大的作用嗎?舉個例子,甲午中日戰爭,大清比日本的國力強,但一戰就打得跪地求饒。而二戰中日本侵華呢?那時候中國的國力與日本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結果中國卻越打越強,讓日本陷入了侵華戰爭的泥淖。原因就是大清之後的中國完成了民族國家的轉型。

    中東也是如此。納賽爾當上埃及總統後,主張泛阿拉伯主義,號召阿拉伯人民一起收拾以色列。然後,1958年的時候,敘利亞竟直接跑到埃及,要求帶著整個敘利亞併入埃及,建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這就是意識形態的力量。不戰,不僅能夠屈人之兵,而且能夠兼併一個國家。

    接下來還要談歷史,這個歷史就要切換的具體一點兒,就是以色列。

    之前說了,英國人支援猶太人復國。但是,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只有3%,這時候根本談不上覆國。但後來,猶太人開始向巴勒斯坦搞移民。二戰中,猶太人的悲慘命運,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同情。於是,以色列建國也就開始加速了。在1948年的時候,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達到了三分之一,人口達到60萬。這時候,復國水到渠成。

    當時的聯合國搞了分治方案。但是,阿拉伯人肯定不不能同意。自己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然後卻要騰出地方,給一夥猶太人建國。這個道理,誰也接受不了。聯合國不是上帝、不是真主、不是佛陀。所以,以色列建國,根本不是一紙聯合國協議說了算的,只能靠戰爭,而且是持續不斷的戰爭。

    1947年,第一次中東戰爭;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1978年,南黎巴嫩戰爭;1982年,第五次中東戰爭;2008年,加沙戰爭。說中東動盪不安、戰爭不斷,你不用看別的,就看圍繞以色列打了多少仗,就知道了。這個地方要是能夠太平,那才是見了鬼。

    名正言順然後才能事成。

    打仗這麼大的事情,你得要一個多大的名正言順呢?泛阿拉伯主義就夠了。所以,在戰爭中,以色列的猶太民族主義會越來越強,而泛阿拉伯主義也一定會越來越強。但,猶太人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國家,而泛阿拉伯主義卻始終停留在意識形態層面。

    但,意識形態的力量是巨大。凡是中東搞戰爭,就一定會扛泛阿拉伯主義的旗。比如伊拉克進攻科威特,薩達姆實際上就是為了搶石油、找錢花。因為兩伊戰爭中受到的傷害實在太大,所以欺負一下科威特搞點兒錢。但是,打科威特卻非要往以色列扔幾顆飛毛腿導彈。這是為什麼?名正言順才能搞戰爭。往以色列扔幾顆導彈,才能說明自己名正言順,扛起了泛阿拉伯主義的大旗。簡單說:我揍科威特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主義。

    民族主義是怎麼來的?這個學術上有分歧。一種觀點認為民族主義是被製造出來的。因為上帝死了、國王也死了,國家要凝聚就要有新的故事,所以就製造出民族主義這個東西。一個重要的揭示就是:民族主義是可以製造出來的。

    歐洲人不是把中東分出了那麼多個國家嗎?於是,這些國家就可以製造自己的民族主義。製造了敘利亞的民族主義、製造了伊拉克的民族主義,阿薩德和薩達姆才能獲得最硬的執政基礎。所以,當泛阿拉伯主義需要的時候,大家會扛一下這面旗;當不需要的時候,大家一定會扛自己的旗。

    你們民族國家的政治精英這麼想,但肯定有人就不這麼想,有人就一定真誠地相信泛阿拉伯主義。所以,泛阿拉伯主義與中東國家的民族主義就是一對矛盾。因為一直打不過以色列,所以泛阿拉伯主義不僅沒有自然消解,反而越來越強。

    但是,中東亂局就只有一個泛阿拉伯主義嗎?還是先講一下歷史。這個歷史是冷戰。

    冷戰就是在美蘇兩大陣營之間選邊站,這是當時的大勢,誰也避免不了。硬著骨頭、誰也不選的,有嗎?當然有,看看咱們自己就行了。但骨頭硬,你得有個好身板。中東已經亂成這幅德行了,還怎麼指望它有個好身板。於是,阿富汗、敘利亞、埃及、伊拉克、阿爾及利亞、葉門和利比亞,站隊蘇聯;突尼西亞、黎巴嫩、摩洛哥、約旦、沙特,站隊美國。

    泛阿拉伯主義,與阿拉伯國家各自的民族主義,存在矛盾;阿拉伯各民族國家之間,存在矛盾;其他還有民族矛盾、教派矛盾、世仇恩怨,矛盾重重。而這時候,冷戰選邊站,那就準備矛盾激化了。兩伊戰爭是怎麼打的?美蘇要是沒摻和,連鬼都不信。

    冷戰期間,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蘇聯出兵阿富汗,在這裡搞了十年戰爭。

    你蘇聯搞戰爭,美國人就不能閒著,你出兵、我就砸錢。同時,阿富汗戰爭,也被阿拉伯人定義為聖戰。戰爭中,極端宗教和激進分子不僅獲得了直接的物質支援,而且獲得了極大的政治影響力。在阿富汗,也就出現了各種組織。本•拉登的基地組織,就是其中一員。

    蘇聯出兵,其結果就是導致阿拉伯的極端勢力抬頭。阿富汗戰爭結束以後,這夥極端勢力自然失去了的存在意義。因為敵人已經沒了。

    但是,兩伊戰爭爆發了,而且伊拉克擺出架勢要收拾沙特。沙特富得流油,卻弱得要命,根本扛不住伊拉克,只能各種找盟友。於是,本•拉登這夥極端勢力也就有了刷存在感的機會。但沙特政府不是傻子。指望一群游擊隊對付現代國家伊拉克,完全不可能。所以,美國大哥來了。大哥出手不同凡響,一下就把伊拉克打成殘廢。伊拉克是殘廢了。但是,你沙特是阿拉伯世界的一員,而且還控制著聖地麥加和麥地那,怎麼能引狼入室。於是,極端勢力也就有了新的敵人。九一一事件後,老美就更彪悍了。山姆大叔就是一頭衝進屋子的巨象,什麼伊拉克、什麼阿富汗,捆在一起打。打完之後呢?暴力輸出玩了,你得輸出秩序。但美國人輸出的這套秩序,在這塊土地上完全沒有市場。

    然後,極端勢力變成了恐怖組織,恐怖組織日益做大,現在的ISIS根本不是本•拉登的基地組織能比的。ISIS主張伊拉克+大敘利亞,與英國許諾的大阿拉伯王國相差不大。這就是歷史給中東種下的草。但ISIS不能與泛阿拉伯主義劃等號。泛阿拉伯主義是一種民族主義,而恐怖組織以及ISIS是一種極端宗教主義。

    但是,問題是:ISIS為什麼在中東如此有市場?泛阿拉伯主義整合不了中東。而因為這個主義的超越性,所以中東國家的民族主義便遭遇瓦解。這就為其他的主義來組織中東提供了機會。而ISIS就有了機會和市場。

    最後,總結概括一下中東的歷史和現實特點。

    一個是中東的現實特點:大民族、小國家,既是歷史的形成,也是意識形態的結果。

    一個是歷史的曲折演化:民族很大,卻因為各種歷史原因,被分割成各自不同的國家。

    一個是意識形態的矛盾:泛阿拉伯主義,制約了各國民族主義對內部的有效整合與凝聚。

    一個是自然的可乘之機:既然民族主義、泛阿拉伯主義都不能整合中東,自然也就為極端宗教主義提供了可乘之機。

    而以上這些問題,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解決。

    中東有民族國家,但中東民族國家與其他地區的民族國家的凝聚力,完全沒法比。不僅內部的差異性不夠,而且還遭遇了泛阿拉伯主義的制約。因為以色列的存在,所以泛阿拉伯主義一直在增強。冷戰以及美國在中東各種破壞,又導致了宗教極端主義的快速發展。這個主義正在躍躍欲試地整合中東地區。問題擺在了哪裡,但問題不可能在短時間實現解決。所以,動盪不安就成了中東的特徵。

  • 20 # 兩分七

    自古以來,中東地區就是一個戰爭多發的地方,特別是1948年到1982年這短短的34年時間裡,隨著以色列的獨立建國,以色列和其他阿拉伯國家之間爆發了五場大規模戰爭,戰爭的陰雲一直籠罩著這片特殊的地區。中東地區平均每7年就爆發一場戰爭,那麼中東地區這麼容易爆發戰爭的原因是什麼呢?

    先來說說中東地區的具體地理位置:地中海的東部、非洲的東北部、黑海與裡海的南部、波斯灣東部西部沿岸、紅海與阿拉伯海北部等地區,主要是以西亞地區為主。

    中東地區主要成員國有17個:沙特、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埃及、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巴林、卡達、阿聯酋、科威特、塞布魯斯、葉門、阿曼、約旦,其中巴勒斯坦是至今未被聯合國承認的。人口大約在5億左右,主要的宗教信仰是伊斯蘭教,還有一些猶太教、基督教等。

    作為一個石油、天然氣等資源豐富,水資源缺乏的地區,中東地區存在著眾多複雜的因素。對於頻發的戰爭,可以從宗教文化、地緣政治和資源等方面去解讀一下。

    外部勢力的強行干預

    自從1908年在伊朗馬斯喀特蘇萊曼地區發現石油,並建立中東地區第一口油井開始,先後在伊拉克、沙特、阿聯酋、卡達等地區發現並出產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後,直到兩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中東地區一直處於相對和平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分別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北約和華約將精力放在了歐洲。

      

    但在二戰後,美蘇兩大集團看到了中地區的豐富資源,開始在中東地區插了一腳,參與了中東地區的政治、軍事等事務,企圖從這些國家手中搶奪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利用宗教信仰和派別間的不和,將中東許多國家分邦別派,主動挑起了眾多事端,發動多次戰爭,將中東地區推入了戰爭迴圈圈,在戰爭→賣軍火→戰爭→賣軍火→戰爭這個惡性迴圈中反反覆覆。時至今天,中東地區還存在著許多的戰爭導火索。

    以色列建國帶來的阿以戰爭

    以色列在1948年建立國家,表面是看起來只是為了爭奪生活生存的土地,但是背後卻是以美國為首與以前蘇聯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的操作留下的產物,在1948到1982這短短34年時間裡,以色列與阿拉伯聯軍進行了五次的對戰,期間,這兩大集團可謂是賺得盤滿鋪滿,同時又形成了各自在中東地區的政治勢力,可謂是政治利益、經濟利益雙豐收!以色列與阿拉伯之間的戰爭,不僅是宗教文化的戰爭,還是東西方文明的衝突,從而將中東地區演變成了兩大集團之間的武器試驗場。

    從此以後,阿以之間的矛盾成為了中東地區錯綜複雜的核心問題,成為了世界上最難以解決的地區問題,讓中東地區上空佈滿了戰爭的疑雲,充滿著緊張的氣息。

      

    阿拉伯國家內部的分歧

    在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因為宗教信仰的不同,經濟實力的差距以及國家綜合實力的懸殊,導致內部產生了許多分歧,富裕的國家尋求強國的支援,貧窮的國家靠土豪資助,世界列強又在該地區相互爭奪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中東地區國家四分五裂,彼此看不順眼,戰爭不斷。

     

    就連有著共同石油利益的歐佩克成員國中的中東地區國家,都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搞得不團結。佔據世界石油總產量的60%的中東地區,因為內部國家的分歧、分裂,不僅失去了資源優勢,還紛紛成為了世界列強利用的工具。所以說,中東地區戰爭的不斷爆發,與其內部的不團結是有重大聯絡的。

    中東,一個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地區,因為這複雜而難以解決的複雜因素,導致戰爭不斷,各種不和平的事件時有發生,完全的和平局面對於中東地區來說還是一條很遙遠的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跟了劉備後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