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5
回覆列表
  • 1 # 千年蘭亭

    民間有種說法,說話晚的孩子,長大後必成大器。按照這種說法,那文徵明註定要成為一位大人物了,因為他八九歲時話還說不清楚。

    文徵明算是比較另類的“大器晚成”。年輕時因字不好,生員考試時成績不佳,於是發奮練字。

    但自26歲至53歲期間,十赴應天府鄉試皆不中,而此時文徵明的詩文書畫早已名滿海內。

    文徵明書法以小楷最為稱道。他早期的小楷受趙孟頫影響較大,起筆尖細,體態略扁,這一點在其作品《高士傳》《題趙魏公二帖》中可見。後期則受晉唐諸家影響,已入化境,其80餘歲的作品《歸去來辭》《離騷經》等,毫無懈怠之筆。

    較之小楷,文徵明的行草略遜。他的行草亦從趙孟頫入手,後學蘇、黃、米,再入《聖教序》,用筆精到,蕭散流暢,總體以平和為特徵。

    但正因其行書的用筆、結字準確而適度,藝術個性穩定,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藝術風格不夠強烈。對於性格外向、追求個人風格的學習者而言,學習文徵明行書,便顯得索然無味了。

    也許,學習文徵明行書,須在閱盡世事,火氣盡褪之後,方能體會其清雅、純正、醇和的風格,讓高雅的書法更加平易近人,適應普通大眾的審美情趣。

  • 2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學習興趣大減,多是由於不講求科學訓練方法,只顧埋頭抄帖模仿其形,始終沒有領悟其得法理造成的。比如,不懂書法原理,選擇的範本不適合,訓練用具不匹配,臨摹方法不科學,誤用了假冒偽劣的五字執筆法,沒有指法、筆法、筆畫、結字法等一系列前期基本功訓練過程,起步入門直接臨帖(照著字帖寫),而且練的是假大楷……

    正規系統的訓練方法套路是這樣的。如圖:▲圖為本人教學程式

    正確的執筆法是這樣的,適合書寫各種書體字型,小楷、中楷、大楷可任意轉換,只需調整把位和肘法高低即可。如圖:▲圖為本人的〈潘氏三指執筆法〉

    殊不知,古帖多是小楷、中楷,沒有大楷。其中,小楷多是字帖,中楷多是碑帖,字帖、碑帖是兩大書法系統,簡單的說,字帖手寫體的痕跡比較明顯,筆法動作易於辯認,碑帖則是根據書丹刀刻出來的,也有直接刀刻的,所見到的字跡黑底白字是拓制的,筆跡中有刀痕的成份,沒有深厚的技法功夫很難將刀痕變回筆痕把它還原成書丹。所以,練習書法應該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是有道理的,先字帖後碑帖,先小楷後中楷,符合規律。▲圖為本人書寫的毛筆小楷

    據我所知,文徵明擅長毛筆小楷,他的行書字型略比小楷大一點,並且基於楷書。屬於比較工整一路的,筆法動作變化尺度不大,實用書寫性特點非常突出。所以,在練習文徵明行書之前,應該先練習他的楷書,把筆性手法調整好,之後再接著練他的行書,楷書→行書同是一個人的,這樣,筆法轉換省勁兒,字法過渡順暢。

    ▲圖為文徵明毛筆小楷《赤壁賦》▲圖為文徵明毛筆小楷《常清靜經》▲圖為文徵明行書《赤壁賦》▲圖為文徵明行書《朱懋功五十壽頌》

    假如,之前練的是歐體、顏體、柳體,而且一直練的是大楷,那就麻煩了,本身小楷、大楷不是一碼事兒,並且這類碑文字型個性強,以唐楷碑帖寫法的基礎練文徵明的行書,是有難度的,易出現配型排斥反應,因為,碑帖的筆法、字法與文徵明的行書沒有相容性。那就不如零基礎入門的時候,直接學習文徵明的書法了,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我認為,學習書法專工某一家是對的,但是,單純的長期研習某一種字型的是不可取的,這一點,希望初學者朋友們值得注意。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學研究心得,僅供參考。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釋出的相關練字論述,我的抖音、火山裡有小影片可以看看,興許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謝謝支援!

  • 3 # 寂雲堂

    文徵明行草書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但是,也有明顯的不足,字型變化不大,雖溫潤秀勁,缺少董其昌的飄逸和趙孟頫的端莊內勁。他的小楷非常好,哥時期特徵變化較大。總之,各家書風都有不同,綜合各長,才能自成一家。

  • 4 # 永書101

    這話問的蹊蹺,誰知道你為啥越來越不想學文徵明的行書,不想學行書,文徵明同學的楷書也是一級棒,換換胃口也好啊。

    當初你選擇學習文徵明行書,是為了什麼?我猜還是被文徵明同學腦袋上的光環給吸引了。文徵明的確是中國書法史上一位重量級別的選手,500年來鮮有出其右者。

    文徵明同學畫像

    文徵明是一位詩文書畫全才,論書畫,他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吳門四家"。論詩文,他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這樣的人物要是擱在今天,那是不得了的事情,如今的書法家、書法愛好者都是以古人詩文為創作物件,還有人能寫出來詩文嗎?

    文徵明書畫作品

    文徵明的行書溫潤秀勁,法度嚴謹,意態生動。看上去很溫暖,很親切,雖然沒有多麼雄渾的氣勢,但撲面而來的是晉唐書法的雅韻風致。

    本來你選擇學習文徵明行書,也的確是不錯的選擇,耐下心思,筆耕不輟,假以時日,定有斬獲。但很可惜看到你已經開始抱怨了,這又何苦。

    文徵明行書作品(區域性)

    既然這樣,我就建議你改弦更張,從今天開始,學習文徵明的楷書,要知道文徵明的楷書才是後世人不斷讚許的楷模,人稱“明朝第一”。你看看下面關於文徵明楷書的評價:

    明散文家王世貞《藝苑言》:待詔(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書《千文》四體,楷法絕精工,有《黃庭》、《遺教》筆意,行體蒼潤,可稱玉版《聖教》,隸亦妙得《受禪》三昧,篆書斤斤陽冰門風,而楷有小法,可寶也。明散文家王世貞:待詔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筆不能輕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書千文四體,徵仲恆自負隸法則不尚古人,而歉於篆。然餘得《千文》一本,亦在吳興堂廡也。

    文徵明楷書作品

    怎麼樣?靜下心來,筆墨伺候,開始學習文徵明的楷書吧!順祝學習書法進步!

    文徵明楷書作品

  • 5 # 王乃棟說書畫

    學習書法往往有兩種狀態,一是越學越想學,二是越學越不想學。前者是得法了,越學越高興,越學越想學。後者則存在兩種情況:一是眼光高了,發現臨寫的字帖不理想。二是方法不對,效果不明顯,所以越學越不想學了。

    文徵明是明代吳門書派的重要人物,他書法端莊秀麗,好看易學,門生眾多。自己也長壽善書,年九十還能寫蠅頭小楷,對明代中期書風影響很大。

    但是對於個性活躍,思想開放的人來說,學了文的書體之後,就會不滿足於文體行草的規整娟秀,很快放開筆鋒,寫出自己的豪放書法。最典型就是他的學生陳淳,即開創文人寫意畫的白陽先生。

    陳淳原學文氏書法,後來文徵明說我當不了你老師了,因為陳淳書法雄秀大氣,於文體外別開生面。

    建議看看陳淳行草書法,或可得到啟發。

  • 6 # 溪雲初起

    我講一下自己的一點看法:

    學楷書的人很多,因為楷書的橫平豎直顯而易見,初學者效果明顯,而且很容易達到一個別人相對認可的程度,撇開那些追求更高造詣的楷書大家,對多數人來講,楷書在於求不變,例如這一橫,你只要寫成什麼樣就可以,目標顯而易見,甚至堪稱精準,這就是人的慣性思維,看得見的目標在實現的過程中更容易產生滿足感~

    學行書和草書,雖然同樣有規則可尋,但這其中明顯多了變通,而這些無窮變化只要運用得當,就能產生不同的視覺感,所謂十人有十橫,各具特色;然而這變化的要領卻不像楷書那樣明確,需要在練的基礎上更多的參悟,這對緊緊想把字寫好的人來講顯然太耗費心神,且每次提筆都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果少了耐心,必然厭倦,不久便會束之高閣~

    文先生是書法大家,越學越不想學應該不是其字越來越不入眼,而是在學的過程中對其筆法的領悟越來越少,提升越來越慢,看不到終點;其實書法之道不在乎得,有時候寫不出滿意的字並非壞事,至少能查其漏,還有進步的空間,學書法正如登山,不僅僅是看沿途的風景,更應體會其中的心境變化,三兩步登頂即便是好風景,也必不能入其境啊~

  • 7 # 浣紗臺

    書法不必那麼循規蹈矩,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和個性,只要美觀大方就可以了,個人認為就是要有自己的特性才好,不必照貓畫虎。

  • 8 # 快樂書法

    文徵明書法,本質上承襲趙孟頫書法,把趙體行書的華滋優美,參以李應楨,變為遒勁挺括。

    文徵明書法在書史沒有多大地位。二王系列,明人王寵,陳淳等人,都比文徵明個性明顯的多。個性特徵不明顯的書家,本來就不宜取法。

    文徵明行書,過於字字端正,細勁單調,寫小品都難免細弱,大幅大字更難出彩。

    文徵明行書點畫的挺勁,初學根本難以企及,也就說,不適宜初學。但不可否認其參考價值。比如文徵明的《悟陽子詩序》,可以練筆,如果字寫的筆畫軟緩不勁挺的話。

    如果學小楷,文徵明作品是好的範本之一。

    當然,這是從書法史和書法取法角度而言。

    古人說“取法乎上”。二王一系,風格鮮明,有歷史貢獻的書家眾多,任意選擇一家學習都行。不必在二三流書家上面耗力費神。

    換個思路,另選一家學習。

    淺見薄識,權當沒說。

  • 9 # 客觀正義公正

    就如你娶了個漂亮老婆,第一年感覺超好,第二年感覺一般般,第三年就不想和她同床了一樣。人對任何事物都是喜新厭舊。對書法也一樣。這樣對書法沒有什麼不好,可以把古代的不同書法家都臨個遍。臨到厭了就換一個,把上百個書法家都學得差不多了,你自己的風格也就出來了。

  • 10 # 一笑貫長天

    學文徵明書法有題主的感覺也是正常的!

    文徵明學習二王書法,雖說也是書法的一代翹楚,但是,其學習二王的成就不算很高,與其後的董其昌還可以比較,但是與前期的趙孟頫比較久不成了。

    現代人可以開放式地學習書法,也就是任何時代的傑出人物,我們都可以學,也可以隨時隨地觀摩任何人的書法,所以,在你學習文徵明的過程中,你會看到董其昌的,趙孟頫的,甚至是顏真卿的,王羲之的書法,你再學習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地對比這些人的書法,當你的書法水平提高到一定層次後,你透過大量的對比,你會發現文徵明書法的缺欠。

    我感覺紮實一個非常好的現象,這個現象也說明你的書法認知在提高,要相信自己,不要被那些無聊的人的言語所左右,我的建議是你確認文徵明的書法不行,就果斷換帖。

  • 11 # 無準星的槍

    字各有所好,感覺入眼的字,去學好了,學合適自已的字才能學好。不一定追求名家,不管你學到什麼程度都是有形無質。

  • 12 # 小老虎鯨

    文徵明在古代來說,幾乎可以說是未入門的水平。他成名可能是畫畫的原因。尤其是行書,只要是稍微多點鑑賞力的,一眼望上去就寡淡無味。用筆單調,無變化,無傳承起折。通篇暗淡無氣韻。如果說趙孟頫已經入門,離王羲之還有一萬里的話,文徵明連門都沒有摸到,還差十萬八千里。文徵明的水平,連很多現代書法家都不如。

  • 13 # 翰墨今香

    文徵明的行書越學越不想學,為什麼?說實話這個問題很奇怪,奇怪的不是為什麼不想學文徵明的行書,而是要問為什麼?你不想學了就換一家學學就好了,幹嘛非要搞明白為什麼呢?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愛情片,女方問男方:你為什麼喜歡我?

    男方說:不為什麼,就是喜歡你。

    有首歌唱得很好:莫名就喜歡上你,深深地愛著你。

    你可以莫名的喜歡,也可以莫名的不喜歡。與其苦惱為何就不想學這個文徵明的行書了呢?還不如馬上去找一本自己喜歡的行書字帖去練起來好。

    關於類似的問題,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也曾經回答過,老先生的原話是這樣的:

    “我認為選擇碑帖,哪個好?你最喜歡哪個就選哪個。也允許趣味變,我昨天喜歡這個,寫一段時間覺得不對路,那我再換一個, 有什麼不可以呢。 這是一種。 可有的人說, 你不要見異思遷, 即便非常不願意寫,你也得硬著頭皮往下寫。如果我換一個帖,那豈不是見異思遷了嗎?有人就跟我說這話,我就拍桌子:我就見異思遷又怎樣呢?又有什麼原則、有什麼了不起呢?只不過是換一本帖,換一本書,有什麼不可以換著瞧呢?這是一種,帖可以由自己來選擇,可以換。”

    所以,特別是學習行書的階段,不想學楷書那樣的築基階段,你練一段不喜歡了,就換一家就好了,這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雖然趙孟頫說過:“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那是因為那個時代沒有現在的印刷術,能得到個拓帖都是很難得的事情了。現在的影印技術那麼先進,各種字帖也很豐富,我們當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去挑選。

    如果一本字帖你越寫越不喜歡,那臨帖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這個時候不妨就先放一放,先去學學其它的名家碑帖,沒準過些日子你又喜歡了也說不定。書法大觀園裡,各種名家碑帖眾多,可供選擇的餘地很大。

    文徵明作為明代書法大家,吳門書派的大BOSS,書法當然有其過人之處。但也不是說就一定非要學他,例如同一時期的董其昌的書法也很不錯,特別是行書對後世的影響力也超過了文徵明。還有明末的王鐸,他的行書也獨具特點。

    我之前也有一段時間很喜歡文徵明的行書,但也是沒過多久又有點不太喜歡了,這很正常啊。我以前不喜歡董其昌的行書,但現在對董其昌的行書有了另外的看法,覺得董其昌行書很有過人之處。

    書法學習不是古人婚嫁,講究從一而終。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書法學習就是個興趣,今天喜歡這個,過段時間喜歡那家,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書法學習如若太過刻板,搞得了然無趣也沒有什麼意思了。

  • 14 # 陽光如許2

    我以前就說過,文徵明的字有枯草敗葉感,不夠豐滿,也缺少柔和感,筆劃面八方都是尖,象是剌猥。

    字是心靈的視窗,也是個性的體現,歷史上當時的四大才子,另外三個都風流,唯文徵明少有蜚聞,估計就是這個性原因,肯定內向,孤僻。他還有個缺點,懶散,明明可以寫豐滿點,他卻把很多筆劃寫得象薄薄的柳樹葉或稻草葉,並且很直,太簡省了。我們常說的柔韌,他有韌無柔。王羲之的《蘭亭序》有柳葉尖感覺,文徵明學王的字,有點學過火了,尖成了刺蝟尖和稻草葉

    當然他也有些作品一段段的很精彩,那些筆劃看上去象蘭葉或劍形,但一不留神就寫成稻草葉或霜打的蘭葉,之間只隔個“氣"字

  • 15 # 秋棣華

    一招刀法寫到極致,從18歲到80歲,基本一個風格。文徵明練字絕不是天天照著自己的字去寫才練成自己風格的。所以想學某個大家,就單練一家是遠不夠的。

    久了不想學,你見不到或者不在意他的優秀,自然就不想親近。跟你談戀愛一個樣。

  • 16 # 申正義文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書畫家,同沈周、唐寅、仇英共稱“吳門四傑”,真草隸篆四體皆能,是吳派中的第二位大家,在明代中期名氣極大,號稱“文筆遍天下”。

    文徵明書法開始時學習李應楨,行書初學智永筆法,後刻意學《聖教序》。

    對其行書成就。愛好文徵明行書者稱其“筆法嚴謹,遒勁姿媚,氣韻渾穆”。也有不認同者認為文的行書“結體匠氣,筆法單調,失靈動蕭散之韻味”。由此可見,題主對文徵明行書的不同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對此有同感。文徵明雖是四體皆能的書法大家,但並不意味其四體皆精。文徵明尤精小楷,行書並不是其強項。這在書法史上是有公論的。說實話,依我之見,文徵明行書確實“顏值”不高。筆法單一,缺乏韻律和動感,結體匠氣和單調,失圓潤和雍容之靈動。臨帖時,的確感到一種審美疲勞,來來去去就是簡單筆劃的重複,缺少新意和美感……。

    儘管我對文徵明行書有些看法,但我對其小楷精工超妙,清秀淡雅,九十歲尚能作蠅頭小楷而敬佩之至。

    (以下是本人臨文徵明落花詩帖)

  • 17 # 不落也

    書法評論實無標準,全在主觀臆斷。喜歡這人就盡往好裡看,不喜歡這人就死往壞裡說。名頭大的多捧點恭維話,名頭小的往下踩兩腳。文老兒的字漂亮、嫻熟、無敗筆。顯示了深厚的功力。作為一流的書法家,也可稱名至實歸。你只是不喜歡這類風格而已,在書法技藝上也無資格去挑他的毛病,所以也就別去貶低人家。

  • 18 # 老木頭大大滴

    學文徵明的小楷尚可,學行書則大謬。單字看,文徵明的行書都非常精美,但全篇大小一致,粗細均勻,氣韻不足,明顯有匠氣。可作初學。有不想學的念頭,說明你的欣賞水平已經提高了,好事!

  • 19 # 李開平書畫工作室

    文徵明是明吳門四家之一,詩書畫文四絕全才,其書傳承二王之精髓,融會貫通,自成一派,尤以行草及小楷最精,對後世影響深遠。如你學其行書越學越不想學,只能有以下幾點:一是你的行書還沒入門或者說你正書基礎不牢固,無法繼續學下去。二是你耐不住寂寞,異想一日千里,而書法恰恰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穩紮穩打,無他捷徑可尋。三是你正在提高階段,學任何藝術都有循序漸進的過程,此時正是你眼高手低之際、腦子能想到手卻不能表現出來,過了這個低谷期就能看到你的進步了,這個時期是很艱難的,也是很多人半途而廢的時期。以上所述希望對你有幫助。

  • 20 # 文城觀點

    有時學書法學了一陣子不想堅持了,這也屬正常,就像長跑跑到一段距離之後,會有一個時點屬於“難點”,而過後就變得輕鬆一些,又想跑了。練書法也類似。文徵明是值得注意的書法家。

    書法家兼有詩、文才識,並書畫皆通,這能讓其書法更好。文徵明(1470.11.28—1559.3.28)是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也是道家和文學家,他的書法還是比較有韻味的,他不事權貴,特別是堅持不肯為藩王、中官作畫,不適應於官場的阿姨奉承之風,任官不久便辭官歸故鄉,是有骨氣的,所以,他有心情和精力專注於藝術,文徵明的書畫造詣非常全面,可謂是詩、文、書、畫無一不精,被後人稱為“四絕”全才,他的書法歷來倍受歡迎。

    起先,文徵明在書法上是拜李應禎為師,後來又研習前代名帖,廣泛涉獵篆、隸、楷、行、草,在書法上是比較全面的,他在書法上的優勢是行書和小楷,字型溫潤秀勁,法度較為謹嚴,但穩中有動意,雖被人認為缺乏雄渾氣勢,但其晉唐書法風致也受到讚賞,與行書相比,他的小楷更優秀,其筆劃婉轉、節奏緩和,書體如畫風,小楷是他的書法傑作。後人對文徵明的書法評價很高,如王世貞評價曰:“待詔(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書《千字文》四體,楷法絕精工,有《黃庭》、《遺教》筆意,行體蒼潤,可稱玉版《聖教》,隸亦妙得《受禪》三昧,篆書斤斤陽冰門風,而楷有小法,可寶也。”

    當然,文徵明書法溫和儒雅的韻味更多些,看起來氣韻生動不是那麼突出,所以,有一些書法愛好者練了他的書法後,堅持不下去,覺得有些沉悶、單調,這也是正常的,因為他的書法的“穩”和“雅”是一些生氣勃勃的年輕書法愛好者往往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如果你品味他的字和字的結構,關注其用筆、結體,並與他的畫對照著欣賞,或許能發現很多優點,畢竟,他曾被認為是明朝書法第一,又是當時吳門畫派的領袖,而且,他在書法上很全面,是有其過人之處的,他的書法作品,值得深入品味和琢磨。如果能把他的多種書體放在一起,比較欣賞,或許也是非常有益於提高書法水平的。

    學習文徵明的書法,未必一定要拘泥於他的行書,他的小楷,他的草書也是很值得臨摹和練習的,讀帖、模帖,主要是在模仿中有創造性的“消化”,歷史上的書法作品只是你借鑑的物件,關鍵在於“中得心源”,模仿“形似”之後,知其書法之“神氣”,在“入乎其內”之後,能“出乎其外”,有自己的心得體會,自己的創作慾望,自己的作品,這才是最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呆辦公室快4年了,加班加的頭疼,顧不上家,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