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葬花吟流年

    秦王地位最最貴,雖然秦、晉、楚、齊四個封國都是比較強大的,特別是春秋時期,秦、晉、楚、齊四個國家都是諸侯霸主一般的存在,特別是秦、齊兩國曾經並稱東、西二帝,最後秦王更是統一天下,一躍而成為皇帝。始皇帝之後一直到隋朝統一才再度出現封王秦王的稱號,唐初秦王李世民更是弒兄殺弟,逼父自立,有唐一朝再無秦王,歷史上很多朝代都不封秦王特別是隋唐以前就是因為王朝都城就是長安,而長安,咸陽正是秦國轄區,一旦封秦王會和皇帝以及太子發生直接衝突。

  • 2 # 天晴愛睡覺

    歷朝歷代封王有一字王,是親王級別,一般以春秋列國的強國名字為名。有二字王,一般是以屬地的地名為名稱,屬於郡王;地位不如一字王;

    秦國,楚國,齊國是戰國時強國,晉國是春秋時的強國;這幾個哪一個最尊貴呢?我覺得是晉王;

    晉王做皇帝的多;比如晉王楊廣,比如晉王李治,比如晉王趙光義。

  • 3 # 崔小先生

    秦王最尊貴

    秦王、晉王、楚王、齊王是封王裡最尊貴的四個,對應春秋戰國時的四大強國。秦因完成統一天下的能力,所以秦王是最尊貴的。

    舉個例子,唐高祖李淵稱帝之後,對三個兒子進行封賞,大兒子李建成是太子,二兒子李世民是秦王,三兒子李元吉是齊王。等到李世民登基時,大兒子李承乾是嫡長子,封太子,二兒子李寬武德三年早夭,後來追封的楚王,三兒子李恪因為母親是楊廣女,只封的吳王,四兒子李泰是嫡二子封衛王,後進位魏王,五兒子李祐先封為楚王,後進位齊王,因叛亂而死,其他多為小王,只有第九子,嫡三子李治,也就是唐高宗,受封晉王

    綜上所述,尊貴順序應該是秦王,晉王,齊王,楚王

  • 4 # 生物學家講歷史

    春秋四大強國楚齊晉秦為後人推崇,歷朝歷代封爵時一般都會將這四國號視為一等爵號,所謂一字並肩王,高於其他一字王和二字王。凡事都有個高低,那麼楚齊晉秦誰高誰低呢?

    都說古代禮法森嚴,但這四個爵號的高低排序並沒有那麼嚴格,各個朝代都有獨特的看法和順序。

    王爵是在漢朝開始普及的,所以先看下漢朝的情況。

    漢朝是沒有秦王的,這很好理解,當時的王爵是實打實的,封地在哪兒,王號就以當地的名稱命名。漢都長安就在關中秦地,不可能把這塊兒地兒給了王爺,所以就沒有秦王。晉王也是沒有的,西漢的一字王號起源自戰國七雄,晉國早就亡了,而且晉國祖地山西多數時期都是中央直轄領地,不設王國。

    接下來說說楚和齊,漢朝的歷代首屆楚王分別是韓信、劉邦之弟劉交、光武帝的庶子劉英;齊王則有韓信、劉邦長子劉肥、漢武帝次子劉閎、光武帝之兄劉縯。兩相比較之下,齊王的地位似乎更高一點,但相差不多。

    由於漢朝的王爺都有實際領地,尊貴與否和封地直接相關,與他們的象徵意義反倒不大。相比離國都有些遠的楚齊,對漢室來說更重要的封國是趙國和梁國。漢朝時任過趙王的支系有秦末梟雄張耳、劉邦三子劉如意、六子劉友、七子劉恢、呂后之侄呂祿、漢景帝七子劉彭祖、光武帝之叔劉亮;梁王有秦末梟雄彭越、劉邦七子劉恢、呂后之侄呂產、漢文帝四子劉揖、漢文帝次子劉武、漢明帝之子劉暢。兩國看護關東的一北一南,最受漢室信賴,傳承幾乎沒有斷絕過,所擔任者基本都是當政者最信賴或最喜愛的子侄。

    以在漢朝,趙梁最重,齊楚次之,其他郡國再次之。

    魏晉南北朝時期,王號和實際封地開始脫節,大多都是遙領,這時候看王號的排序可能更公允。

    總體來看,晉超脫於外,齊最為貴,秦次之,楚再次之。

    魏晉時期,晉王最為特殊,這個無需解釋了。其他王號以齊最貴,魏國曹芳繼位前特意被封齊王,司馬昭次子司馬攸一度被視為皇位繼承人,王爵也是齊,兩晉時期北方出現了十幾個少數民族政權,齊王是出鏡率最高的王號,許多齊王都是當做繼承人培養的,如石虎之子石邃、石遵,冉閔政權的李農、魏明元帝拓跋嗣。

    稍次為秦,出鏡率同樣很高。到了南北朝後期,隨著關中的地位越來越重,秦王的地位開始趕超齊王。李淵稱帝后,兒子李世民為秦王,三子李元吉為齊王,便是證明。不過秦在王號屆的地位還是比不上異軍突起的晉。

    東晉滅亡後,晉迴歸到正式王號的序列,立馬被受到各國青睞。

    最有名的晉王自然是楊廣,自此受封晉王成為晉級太子的前奏,楊廣的長子楊昭就是先為晉王,再為太子。

    唐朝時期晉仍然很是尊貴,這裡有沿襲隋時傳統的原因,也因晉地是李唐的龍興之地,意義非凡,如唐高宗李治、唐敬宗長子李普。中間由於唐玄宗曾任楚王的緣故,導致楚的地位大漲,但僅曇花一現,晉王為太子之下最貴的規矩直到元時仍有延續,郭威立後周後,立養子柴榮為晉王,趙匡胤立其弟趙光義為晉王,這裡面都有選定繼承者的意思。

    隋唐以降,晉最貴,秦次之,齊楚再次之。

    明代,朱元璋恢復了王國的實際領地,這裡和漢朝情況類似,王號的尊貴排序沒有了實際意義。

    朱元璋兒子眾多,他幾乎將所能想到的一字王全封給了兒子們。而且藩王和皇室並存,皇帝最多削去他們的權力和領地,不得隨意褫奪王號,而歷代皇帝又要封自己的子嗣為王,導致明朝的朱姓王爺越來越多,很快歷史出現過的所有王號都被朱姓子孫用光了。而晉秦齊楚這四個王號一直被朱元璋的四個支脈朱、朱樉、朱榑、朱楨把持,他們和皇室的關係越來越遠,地位也是越來越低。

    明朝後期的王號不得不向諡號學習,選用代表品德、表示美好的詞彙,棄用地名。而清人沿襲了這個習慣,這就有了雍親王、恭親王、誠親王等,晉秦齊楚等王號已經無所謂排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怎麼處理成千上萬斤的廢柑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