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歷史寶藏

    說起古人的神奇發明,不得不說史書上記載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

    木牛流馬的形象,我們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有直觀的感受,那可是相當的神奇,不僅過山地如履平地,還不用人力,簡直是神奇的不行了。更奇妙的是,上面還有機關,機關一發動,它就老老實實待著不能動,再一動機關,就又能運動自如了。

    其實這不是《三國演義》的杜撰。正史中,陳壽在《三國志》也記載了木牛流馬。

    “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首先說諸葛亮這個人,腦子很聰明,改進了連弩,也就是命名為諸葛連弩的那個,還創制了木牛流馬,很厲害。

    “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這一段更是記載了木牛流馬用於諸葛亮北伐的歷史。

    但是木牛流馬究竟長什麼樣子呢?

    有一個說法,說木牛流馬其實就是一種獨輪車,因為山地道路崎嶇,所以這種獨輪車比較靈活,諸葛亮在普通獨輪車的基礎上,增加了兩邊載物的空間,還增加了平地上使用的普通獨輪車沒有的“腿”,好讓這些車子更容易在山間崎嶇小道上停靠休息。

    至於演義中所言的自動行使,有機關鎖定的諸多功能,恐怕是子虛烏有了。

    但是這被傳得神乎其神的木牛流馬,還是沒能幫助丞相取得北伐勝利,最終諸葛亮鞠躬盡瘁,長使英雄淚滿襟。

    可以說木牛流馬是個“然(而)並(沒什麼)卵用”的發明了。

  • 2 # HuiNanHistory

    古希臘人伊卡洛斯的(Icarus)製作的飛天雙翼,應該是最早的“然並無卵用”的發明吧。

    伊卡洛斯想要靠著人工翅膀飛上天空,最後墜地而死。

    伊卡洛斯(古希臘語:Ἴκαρος)是希臘神話的人物。

    他是建築師兼發明家代達羅斯的兒子。當時,代達羅斯替克里特島的國王米諾斯修建了迷宮,關注了米諾斯的牛頭人身的兒子彌諾陶洛斯。

    迷宮建好後,米諾斯翻臉不認人。為了防止洩密,就將代達羅斯、伊卡洛斯父子關在了迷宮裡的高塔內。

    為了重新獲得自由,代達羅斯設計了飛行翼。

    這個發明的靈感就是鳥的翅膀,以蠟結合鳥羽製成,缺點是不耐高溫。一旦溫度過高,蠟翼就會融化,翅膀就會散開。

    他們父子透過翅膀逃出克里特島時,年輕的伊卡洛斯因初次飛行而無比興奮,最終越飛越高,靠近了太陽,導致蠟翼融化。

    最後,伊卡洛斯不幸墜海身亡,他的父親代達羅斯親眼目睹了這個悲傷的結局。

    這大概是歷史上最早的“然並無卵用”的發明吧。

  • 3 # 應寒

    然並卵……要具備這個特點還真不太容易,因為每個發明都有其針對性的應用,尤其是在古代。

    如果非要說一個,蟹八件吧。

  • 4 # 栽花換酒錢2020

    最沒用的發明——煙花,老外有了火藥就造槍造炮 中國呢弄個觀賞性極強的煙花 毫無實際意義 所謂的娛樂誤國 應該說的就是這個吧

  • 5 # 吃貨小貴

    遠古時期,人們只能藉助自然界的水的反光作用來觀察自己的容貌。在陶器發明後,就用陶盆盛水來鑑容,後來又發明了銅器,則用銅器盛水鑑容。郭沫若在《三門峽出土銅鏡二三事》一文中認為、在銅鏡發明之前“古人以水為鑑,即以盆盛水鑑容,此種水盆即稱為監,以銅為之則作鑑……普通人用陶盆盛水,貴族用銅盆盛水”並認為銅鏡的發明“即由銅水盆扁平化而成鏡。銅鏡背面有花紋,背心有鈕,即是盛水銅器扁平化的遺痕,盛水銅器的花紋是在表面的,扁平化後則變成背面了。鈕乳是器足的根蒂”。

  • 6 # 融媒中心

    我覺得對這些發明,不能簡單用有用無用來判斷其價值。其中蘊含的對自然的探索,對科學精神的追求,不是一句有用無用就可以打發的。很多基礎研究看起來的確是沒用的,但卻是最有用的。在基礎投入上多的國家,都非常強大,例如美國。而我們,幾千來年,過於強調實用功利性,反而在一些長遠專案上束縛了手腳,導致落後。

  • 7 # 歷史吐槽機

    友情提示,吃東西時候不要看.....

    十四世紀中期,一種可怕的瘟疫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沒錯!就是黑死病!這種疑似鼠疫的疾病在中世紀的歐洲造成了可怕的殺傷,現在不靠譜的歷史學家們也沒徹底整理出具體的死亡人數,通常數字可以從幾千萬到上億。

    黑死病在歐洲蔓延的悲劇在於,這群歐洲佬無可救藥的衛生習慣,以及奇葩到爆炸的思路。比如在英格蘭,這群懶鬼習慣性的在清晨將馬桶倒在大街上,後來又倒進河裡,傳說從金雀花王朝一直到斯圖亞特王朝整個倫敦都是臭氣熏天的,後來他們實在受不了這可怕的味道,於是把窗簾刷上了石灰。好吧,這確實是個辦法.....

    到了黑死病開始蔓延,這群奇葩們開始了花式甩鍋,都是女巫的錯!於是殺女巫,沒有效果;都是猶太人的錯!於是殺猶太人,還是沒有效果;都是自己的錯!額,這次沒有殺自己,畢竟小命是自己的,他們開始拿大鞭子抽自己,依然沒有效果;都是貓狗的錯!於是把全城的貓狗全都屠了,這次有效果,似乎瘟疫傳播的更快了,廢話!老鼠沒有天敵了,傳播的能不快嗎?

    在一車一車的死人之後,這幫倒黴孩子決定還是相信科學比較好,一個神聖的職業誕生了——瘟疫醫生。作為醫生首先要確保自己不會死於瘟疫,在確信黑死病是透過空氣傳播後,他們發明了偉大的物品——鳥嘴防毒面具。

    這玩意外形雖然奇葩,但設計理念還是不錯的,用白銀鑄造鳥嘴是因為他們確信銀是可以解毒的。在面具裡面會填充解毒用的草藥,看起來設計很完美。只是這幫哥們的填充物有點奇葩,龍涎香(鯨魚嘔吐物或便便)、鴉片叮(這是解毒還是吸毒)、沒藥(活血化瘀)、玫瑰花瓣(象徵愛情)、青薄荷(這個可以有)、樟腦(總算有個靠譜的),無論如何他們確信這套裝備可以讓他們免於瘟疫侵害。

    這群醫生的治療方法也有點別緻,第一招,來一刀,通常中世紀的醫生們認為沒有什麼病是放一次血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兩次。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招其實完全沒有什麼卵用,只會招來蒼蠅蚊子死的更快而已。

    那麼第二招,來一次痛快的尿浴或者直接服用一壺陳年老尿。其原理是尿液形成的白色垢狀物可以封閉毛孔(容我出去吐10分鐘先),並且會散發出恐怖的味道,這樣可以隔絕空氣中的有毒物質。事實證明這辦法除了讓自己頂風臭出10英里,也還是沒有任何卵用。好吧,看來是密度不夠的問題,要不試試用大的?

    我擦!我知道現在醫患關係緊張,但無論如何打人是不對的!好!出絕招!搬家吧,既然這瘟疫是空氣傳播的,那麼你搬去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就好了啊!他說的好有道理,如果不是讓人去下水道住的話。我們都知道下水道空氣的確不流通,但那裡有老鼠,還有蒼蠅、還有蚊子,所以去下水道居住的人們基本沒有活著上來的。

    你說什麼?為啥不推廣鳥嘴面具?朋友,我們瘟疫醫生團出發的時候可是20多人的,你沒發現現在就剩下三個了嗎?不!不!他們不都是得瘟疫死掉的。事實上得瘟疫死的只有8個人,其他是被你們抓走還沒有回來,至於能不能回來我們就不知道了。對,也就是說這個面具也並沒有任何卵用。

    總結起來吧,中世紀中一系列治療黑死病的發明,包括鳥嘴面具都被事實證明為並沒有任何卵用。但這一切的探索又都是人類從矇昧到開化的過程,開了上帝視角的我們雖然可以拿來當笑談,還是需要對那些先驅者保持敬意。沒有他們鋪墊的基石,就不會有現代發達的醫學。願他們的靈魂安息,還有,不要再推廣尿浴了,太TM臭了。

  • 8 # 宰少

    古代人民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了很多生產生活中方便實用的新物品,但這些發明也不是每件都有使用價值和實際意義。下面列出的兩項古人的發明,就是那種“然並卵”的代表之作,列舉起來博君一笑。

    一、魚鰾避孕套

    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安全套就出現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那個時候被稱做陰莖套,功能並不是防範疾病和避孕,它和女性佩戴的首飾一樣,被當作裝飾品,這時候的避孕套並不會在性生活中使用。男人掛在身上,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安全套誕生於1640年前後,是利用魚鰾製成的,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魚膘避孕套一端以絲線縫密,另一端的開口可以鎖緊,防止滑落。這10個在英國伯明翰附近的達德利古堡發現的安全套,曾經在荷蘭舉辦的性愛展覽中展出過,由於年代久遠,現已像枯葉一般乾硬。

    據記載,這類安全套很難在需要時馬上派用場,因為事先要以暖和的奶將安全套隔夜浸軟,才能使用。我們可以想見,情急之時,你能等它泡十二小時麼?而且由於製作工藝的問題,絲線並不能完全使其密封,所以起不到什麼避孕作用。

    日本人曾發明過兩種安全套,一種軟質的是由皮革製成;另一種硬質的是由龜殼或是獸角所製造。這隻有倭國男女才夠膽使用,咱們還是不要試了。

    二、火箭飛天器

    明朝初年,有一個叫陶成道的人,痴迷飛龍技藝(飛龍就是現在的火箭發射器)。陶成道熟讀經史,但不愛官位,他只愛發明創造。有一次煉丹中發生爆炸事件,引發他研究火器的興趣。陶成道想利用這火器如嫦娥登月一般,將人送上藍天。

    陶成道想騎著一隻木製飛鳥完成這個偉大的設想。他設計製造了各種各樣的火箭,然後畫出飛鳥的圖型,讓匠人按圖製造飛鳥。到了試飛的那天,他坐上大鳥,將四十七支火綁在大鳥身上。然後命僕人點燃火箭。

    僕人說:"倘若飛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難保。

    陶成道仰天大笑,說道:"此飛鳥用我比生心血,吾已揣摩多日,此飛必成!你等不必害怕,快來點火!"

    僕人只好點燃鳥尾引線,只見火箭噴火,飛鳥離開山頭向前飛去。接著飛鳥全身噴火,衝向半空。不久,火光消失,飛鳥翻滾著摔在山腳之下。。。陶卒。

  • 9 # 歷史漫談君

    “然並卵”是2015網路新詞,是“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的縮略詞,指一些事物看上去很複雜很高階,但卻沒有實質性的效果,或者得不到理想的收益。

    木牛流馬,然並卵的發明,有沒有?是不是?算不算?

    一、當時的記載:

    當時的生產條件簡單,遠不及現代,但是"木牛流馬"的構造看起來簡單易行,也符合當時的情況。

    如果當時把"木牛流馬"寫的神乎其神,所以我們更相信它的真實存在。因為書上寫的符合當時的情況,我就真的相信它存在了。

    看一下《三國演義》是怎麼說的:

    《三國演義》:忽一日,長史楊儀入告曰:"即今糧米皆在劍閣,人夫牛馬,搬運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運謀多時也。前者所積木料,並西川收買下的大木,搬運糧米,甚是便利。牛馬皆不水食,可以晝夜轉運不絕也。"眾皆驚曰:"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孔明曰:"吾已令人依法制造,尚未完備。尺寸方圓,長短闊狹,開寫明白,汝等視之。"

    從記錄來看,應該是發明了此物,且排上了大用場。

    二、何為木牛流馬?

    據說木牛流馬,分為木牛與流馬。史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諸葛孔明在北伐時期時使用過,其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為蜀漢十萬大軍提供糧食。

    一種說法是單輪木板車,應該是木頭製作的人力車,能在山路上行走,特別適合有坡度的地方。兩邊帶有箱子,可以運送貨物。

    三、木牛流馬長啥樣?

    北宋的陳師道有下面一段文字記載:

    "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也。"宋代高承寫的《事物紀原》中也有記載:"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

    清代也有記錄:

    "土車,獨輪料土,兼載稗編。蜀相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今之土車獨推,猶儲存葛遺制。"

    據王充在《論衡》中記載:魯國木匠名師魯班就為其老母巧工製作過一臺木車馬,且"機關具備,一驅不還。"

    據說後來南北朝時期,祖沖之也做了發明改進,但是也只是道聽途說。

    如果有,那麼是槓桿的原理,可以省力氣是真的。就像“給我一個槓桿,我可以撬起地球”,原理應該是一樣的。不論怎樣,諸葛先生能開動大腦,即使真的不存在,有此想法,也是值得肯定的。

    四、當代有沒有?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是火藥、造紙、印刷術、指南針,不但被一直被傳頌並應用,效果又那麼好,為什麼現代人不去繼續把它應用在實際中,或者進一步的發明改造,為民造福呢?

    其實,我們現在的發明更多更先進,把古人的一些發明淹沒了一些。但是不可否認,古人的很多發明還是讓我們現代人為之嘆服的,並且從未被超越。

  • 10 # 博物館的狐狸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中國重新發明了人力明輪船。

    據《南齊書》記載,祖沖之曾經發明過一種“千里船”,“於新亭江試之,日行百餘里”。有人認為這就是最早的人力明輪船,但缺乏詳細記錄和實物印證。

    在唐朝時,杭州知府李皋真正造出腳踏明輪船。他命工匠在舷側或艉部裝上帶有槳葉的槳輪,靠人力踩動槳輪軸,帶動輪軸上的槳葉划水前進。這種船很快作為戰船使用,並被稱之為“車船”。

    南宋時候,車船進入鼎盛時期。南宋官軍不僅建造大量車船,而且形式更大,最大的長“三十六丈”,多達20-24對明輪,能載戰士三百多人。在征討楊麼義軍的戰鬥中,雙方都動用了這種大型車船,在洞庭湖裡展開大戰。宋金採石大戰中,宋軍也使用車船撞擊金軍船隻,令完顏亮一籌莫展,無法渡過長江。

    但是在元朝以後,車船在實際使用中逐漸失去了蹤跡。可能是因為明輪易壞,不適用於民用運輸,逐步被槳擼所淘汰。但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車船突然又現身於中國沿海和內河,作為戰船來迎戰英軍。

    這一現象,被英華人所記載,他們認為是中國試圖抄襲他們的蒸汽明輪船。但實際上,應該是清朝官府翻出了古書,按照古書記載重造了宋代車船。當然,這一動機肯定是受到了英國蒸汽輪船的刺激,某些官員希望從古書裡找到對付“船堅炮利”的方法。

    結局可想而知,在英國蒸汽輪船的炮火下,什麼車船和帆船都是炮灰。

  • 11 # 陶式防務評論

    中國古代有一個發明很典型,那就是火藥!

    現在看起來,火藥的發明非常偉大,影響了世界歷史走向。但史實中火藥發明後,有幾百年時間都處於“然並卵用”狀態。

    火藥發明後幾百年,都是一種純粹的食品

    從現有記載看,至少在南北朝時候,火藥的基本配方“硫磺+硝石+木炭”組合就已經出現了,並且在隋唐時期成為比較普及的丹藥配方。然而整個唐朝時期,火藥都是作為這種食用丹藥存在的,從來都沒派上軍事用途。

    火藥最早的戰場使用記錄,據稱是唐哀宗初年(904-905年),鄭璠攻打豫章,“發機飛火”燒了豫章城門。但這個記載很有爭議,“飛火”可以是任何燃燒物質,武斷認定是火藥很不嚴謹。但一般來說,火藥作為武器使用大概是在五代時期才開始的。北宋的《武經總要》記載了多種火藥武器,可以認為是對五代火藥發展的一個總結。

    可見,火藥從發明到真正走上戰場,是一個非常漫長和無奈的過程。

    唐朝火藥的花式吃法

    我們再回到唐朝,這時候的火藥純粹只有食用價值。我們從唐代《軒轅兼帝水經藥法》裡,可以看到火藥的各種花式吃法:

    第一神砂石水

    神砂一斤,研如粉細,以井花水飛三次,曬乾。錦彩龍芽四兩,苦酒一升,入銀石器中同熬之,酒盡為度。再以井水,飛去錦彩龍芽草末,日乾為度。後以膽石、硝石各四兩,同研細。……又如人服之一蛤盞,能則時盡,退水澤穢,立可長生,目視鬼神,無寒暑……服之三盞,百日自然天真之道,脫離屍骸,直超三界,可作上仙之體,證無為物外之身也。

    錦彩龍芽可能是某種花,加上神砂(硃砂)、苦酒、硫磺(已提前伏火炮製在內)、硝石等一起炮製,吃下去能長生不老,再多吃能直接成仙,還是高階上仙!

    第五海浮石水

    海浮石一斤,研如細粉,以井花水飛三次。用海帶二兩為末,苦酒三升……又以膽硝石各四兩,同研細勻,入藥……如人服之一蛤盞,只可入水不溺。服三蛤盞,謁龍王,自然於契矣。

    海帶,加上海浮石、紅蓮花葯、苦酒、硝石、硫磺等物一起炮製,吃下去能修成“避水法”,直接和龍王做朋友。

    第二十二磁烏石水

    磁烏石一斤,研如粉細,以井花水飛三次。用蛇麻葉二兩為末,苦酒三升,……以膽硝石各四兩,研細勻……如人服之一蛤盞,別無他效,只可百刃交加之中,其刃不能傷害也。兼可破一切頑硬之物,堅柔手到自然碎拆也。

    蛇麻葉(啤酒花的葉子),加磁烏石、苦酒、硝石、硫磺等物一起炮製,吃下去就能刀槍不入,一掌下去無堅不摧。

    第二十七黃烏石水

    黃烏石一斤,研如細粉,以井花水飛三次。百合二兩為末,苦酒三升……膽硝石各四兩,同研細勻……只可變化黃白二物。每銀銅鐵錫,先以慢火燒紅,入前水內蘸之,應聲而絕,可立成赤金也。

    百合,加黃烏石、苦酒、硝石、硫磺等物一起炮製,做出來的寶貝可以點錫成金。

  • 12 # 叨說歷史

    我說一下幾個然並卵用的發明,發明者屬實有點東西,腦洞很大,就是因為沒有考慮到少許使用場景的情況,才沒有達到發明實際的作用。

    粘性炸彈

    又叫74號反坦克手榴彈,這種炸藥包兩面都有膠,是在二戰中英華人針對坦克的發明產品。發明者是這樣想:在手榴彈上塗上黏黏的膠,然後扔向坦克,就黏在坦克上了。然後坦克爆炸,贏得戰爭!

    它有兩點缺陷:不能黏附佈滿灰塵和泥土的坦克和如果使用者不小心拉出它手抦上的針的話,玻璃球很容易就會黏上制服。

    萬萬沒有想到剛好德華人貌似不怎麼愛乾淨,坦克都髒得很,車身都沾滿泥巴,黏黏手榴彈根本黏不住敵軍的坦克!

    但東西生產出來還是要用的呀,於是機智的英軍要求士兵跑到坦克邊上,用手確保手榴彈黏在坦克身上,然後士兵有 5 秒的引爆時間可以逃跑!但意外的危險係數也太大了,更何況前面有說過手榴彈極有可能粘在士兵的衣服上。

    圓形戰艦

    在俄國對土耳其戰爭中,俄華人制造了一種看上去十分高階大氣上檔次的圓形戰艦,一艘戰艦裝備了23.5噸的彈藥。

    圓形戰艦是將打擊威猛的火炮放置在戰艦中間,初衷就是可對敵進行360度無死角的攻擊,但是因為圓形的穩定性不高,並且在發射火炮的同時,強大的推力可讓戰艦旋轉起舞,一啟動就無法控制,亂射一通,導致打擊命中度很不理想。

    打不中敵人就不用說了,就連戰鬥種族的海軍士兵們都暈船了。最後只能放棄了該戰艦的打造,是一款失敗品的發明。

    空氣炮

    二戰期間德國納粹研發的壓縮空氣炮,針對敵軍的空軍飛機。這種炮根本就不需要用炮彈,只要有空氣,這個炮就能發射,聽起來厲害了。武器的有效射程達到了400m,而且威力還是很不錯的。可以在200 米外擊穿 2.5釐米厚的木板。這發明設計目的是需要在地上擊落飛機的,然而事實是,飛機跟木板不一樣的是:飛機是會動的!

    這個空氣炮缺少跟蹤發射系統,根本就無法準確擊中在空中飛行的目標,只能打擊靜止的物體。反而這款武器由於龐大的體型,太過顯眼,成為美軍的轟炸目標,直接就被美軍一炮給炸掉了。

    槍盾

    槍盾正是它的名字一樣,它的中心是一個帶槍閂的盾牌,亨利八世給他的護衛配備了 100把這樣的槍,同時拿著盾牌和槍,我是不是就是天下無敵了呢。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金屬材料的盾牌重死了,而且會擋用槍的視線,護衛拿著這玩意根本無法瞄準和攻擊敵人。

    潛水坦克

    二戰期間德軍的海獅計劃中對戰英國的發明產品,把坦克做了防水處理,潛水坦克的發動機進氣口進行密封,並且加裝通氣管以保證發動機在水下可以正常工作。全車的車門與其他開口全都由橡膠製成的薄膜進行密封。此外還將會加裝羅盤和專用的無線電裝置以便在水下為駕駛員指引方向,聽起來就有點高逼格。

    為了神不知鬼不覺地穿越英吉利海峽從而登陸英國。試想一下,英軍一覺睡醒發現邊上全是德國坦克會有什麼反應?想想都有點小激動呢!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坦克做了防水處理,卻沒有做爬石頭處理,英吉利海峽海底全是大石頭,坦克根本翻越不過去,中途停下來還會陷到海床裡面,士兵就只能棄坦克逃跑了。

  • 13 # 桌面戰爭兵棋

    (為了紀念世界航天第一人的萬戶雕像)

    古代人其實十分善於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經常發明一些物品來便利自己的生活,比如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是對整個世界都具有重大影響的發明,但是其實並不是所有發明都是便利人們生活的,也有一部分發明都是實際上並沒有任何用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然並卵”。

    (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

    地動儀

    或許有很多人會有疑問,偉大的地動儀是中國的地理學家張衡所發明的,是世界上最早能夠探知地震的儀器,全稱為候風地動儀。地動儀整體類似酒樽,上面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一條口含銅珠的巨龍,並且每條龍下方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如果任何一方發生了地震,該方向的巨龍口中的銅珠就會落入蟾蜍的口中,由此可以觀測到地震發生的方向。看上去確實讓人感覺十分奇妙,但它的功能只限於測知震中的大概方位,並且地震數日後才能知曉,所以用處並不大。

    (地動儀)

    火箭

    其實最早的火箭,真的是將火把裝在箭中,然後發射出去的,被稱之為火箭。最開始人們發明出火箭是為了加大遠端部隊的破壞力,大多運用在戰爭中,但是到了中國明朝,有一位官員——萬戶陶成道。作為世界航天第一人,他突發奇想試著利用火箭飛天,將47根自制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在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然後在用打風箏可以平穩的落地。想象是美好的,但是現實卻是殘酷的,萬戶點燃了火把,飛椅確實飛上了天空,但是片刻間火箭發生了爆炸,萬戶與燃燒的飛椅跌落了下來。

    (萬戶飛天所製作的火箭飛椅與風箏)

    結語

    其實,雖然古人有許多“然並卵”的發明,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也創造出許多讓我們現代人都為之嘆服的發明,並且為我們現代人的發明提供了思想與方向。

  • 14 # 高長寬4

    三國時,曹操指揮大軍渡江,為怕北方士兵懼水浪,發明了用鐵鏈將船連線起來,人在船上行走自如,然並卵…被周瑜小子一把火燒了!

  • 15 # 一起讀通鑑

    地動儀,專家不是說房樑上懸塊臘肉也比他強

    地動儀是由東漢張衡發明的。張衡除了地動儀之外還發明瞭候風銅鳥和演示主要星體位置的渾天儀。

    《後漢書》記載該儀器曾經測出有地震,官員立即上奏皇帝,但當時京師洛陽並無感到地震,立時遭眾臣誹議。幾日後六百里快馬來報,證實隴西(即現時甘肅省南部)發生地震,眾人乃信服。

    另外一種說法,候風儀與地動儀是兩種儀器,前者做成銜花的鳥形,可以依照鳥的指向測風向,並以花轉動的速度測定風速。

    地動儀以青銅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上飾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在八個主要方位上各有一口含銅球的龍頭。龍頭的正下方,各有一仰頭張口的青銅蟾蜍,對準龍頭。當某一方向傳來地震時,此方向的一個火龍吐珠,正落入蟾蜍口中,發出巨響,報告發生地震,其他七隻龍頭不為所動。根據口含銅珠的蟾蜍的方位,可知地震發生的方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相親,怎樣穿著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