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杭州之行結束後,我和妹妹回到了各自的家裡,開啟了自己原來的生活模式。

有一天妹妹給我發消息說:老姐,我把放在杭州大哥家的日記本帶到上海了,這幾天把它看完了。

日記本記錄的內容是2001左右的生活,那個時候媽媽很愛嘮叨,當時自己很不能理解,心理因此會煩躁。現在自己通過學習後才發現:女人嘮叨是多麼正常的一件事啊!

只是那個時候的自己,因為太年輕,沒有現在的智慧,無法幫助媽媽疏導,不然的話,或許她可以多陪伴我們幾年時間了。

我聽妹妹說完後說:這正如富蘭克林說的一樣,我們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我們老得太快,卻聰明得太慢!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當我們明白的時候,已經不再年輕了!

變老,也許是我們走向智慧之門的一條必經之路!

閨蜜的媽媽,就是走過了歲月的時光通道,目前還健在的一位智慧老人!

閨蜜和我都是農村出生長大,她上面有個姐姐,下面有個弟弟,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們的父母把我們養大不容易。

沒有做過父母的他們,面對一日三餐,很擔心孩子們吃不飽,也擔心我們穿不暖!

因此哪怕在生活中發生一點點小事情,都會引發緊張的她們情緒爆發,嘮叨個沒完沒了。

我們就是這樣,在父母整日的嘮叨埋怨聲中長大的。

閨蜜媽媽年輕的時候,話特別多,你無法想象一個農村婦女,一個沒有讀過書的父母,在飢寒交迫的時候,發起嘮叨來,簡直無法想象。

但很神奇的是,閨蜜的媽媽現在70多歲,突然變得寡言少語了。

現在的老人家,沒有了往日的嘮叨,經常保持著沉默,如果要說話的話,都是讚美的話。

只要是家裡來人,見人就誇!

老人家誇大女婿做飯好吃,誇大女婿對大女兒體貼入微;誇小女婿勤快,又有耐心,幾個孩子的學習都是小女婿操心……

聽到丈母孃誇自己,兩個女婿在老人家面前是言聽計從、喜笑顏開。

閨蜜也很納悶:如今的老孃,怎麼和年輕時候的老孃相差那麼大呢?

我想:這也許是她老人家,活夠了一定的歲數,看遍了人間的百態之後,時間的年輪和歲月的洗禮讓她開悟了!

老人從年輕時候的各種操心,到現在的放心,這一路走來,孩子們順利長大成人,有了自己各自的事業和穩定的家庭,而且都在深圳安了家,三姐弟又住的相距不遠,有什麼事情可以相互照應。這些可能都讓老人家感到知足吧!

因為知足,在過往的歲月中,她也慢慢學會了一個道理:遇事該開口說話的時候就開口說話,該閉嘴的時候就閉嘴不說,這樣的話,自己省心,孩子們也開心!

在生活中容易知足人,往往也是很有智慧的人!

我86歲已故的姑奶,就是一個很容易知足的老人。

從我記事起,每次見到姑奶,她都是滿面笑容的狀態。

姑奶不說話的時候,臉上會面帶著微笑,她說話的時候,就會發出“哈哈”爽朗的笑聲。

出生於四十年代農村的姑奶,經歷過饑荒的日子,但是她依然保持了樂觀、知足的狀態,從未抱怨過生活,嘮叨過兒女;

姑奶一生養育了三兒兩女,比起當地的村民來說,都還算成功。

大兒子在恢復高考的時候,考入大學,畢業後順利進入當地一家財政局工作,直到退休。

二兒子和三兒子,先後參軍,並在部隊發展至今!

大女兒和小女兒都嫁給了生意人,日子過得雖不富足,但是生活有餘。

現在,姑奶離開我們好幾年時間了,每每想起她那清脆的笑聲時,都會感覺到內心的那種焦慮不安,得到了很大的安慰和治癒!

結尾

不管是變老還是知足,都是生活給予我們的饋贈,我們要懷著敬畏之心,珍惜它、感受它,讓有生之年過得豐滿而有意義!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如果有來生,還來人間嗎?